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论语》巧言令色1

时间:2024-01-09

这句话的难点在什么地方呢?别的都好理解,最难的地方就在于这个仁,因为我们很难理解这个仁,虽然在论语当中多次提到仁,我们也可以讲仁是仁爱、仁慈的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9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篇第三》

字面的意思很简单,我们还是用钱穆先生的白话试译: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讨人喜欢的面色,这样的人,仁心就很少。

这句话的难点在什么地方呢?别的都好理解,最难的地方就在于这个“仁”,因为我们很难理解这个“仁”,虽然在论语当中多次提到“仁”,我们也可以讲“仁”是仁爱、仁慈的含义,但在这个地方“巧言令色”为什么“鲜矣仁”?还是用我们刚才讲过的“君子九思”里面的最后一条:疑思问,有问题就要问出来。学问学问,一定要有问才能有学,如果你学的东西,别人给你讲完,你说“好,我就学会了”,却没有问题出现的话,这个学问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巧言令色”为什么“鲜矣仁”?“巧言令色”为什么就很少有仁心?仁心是博爱的、广大的,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而“巧言令色”呢,有非常多的矫揉造作在其中,如果我们是处以公心的,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为了大家好、众人好,那我们就不必去讨好某一个人。在处以公心的时候,所要做的就是正直,正道而行、直道而行。我讲这个话在现实生活中是会受到很多的理论和实践的挑战,没有关系,因为如果真的是宇宙大道和世间的大道的话,不怕这种挑战。就好像黑夜不管有多黑,只要你点着一根蜡烛,至少在这个光明出现的地方,黑暗立刻就消失了。虽然我们经常经历黑暗。比方我们望向太空的时候看到的宇宙,宇宙是什么样子?是光明的吗?你看到的是无穷无尽的黑暗,但是在黑暗当中,总有星光点点,有星光的地方就告诉你,这个地方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它有光明在。其实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景象,也是在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有时候我们看到很多很多的自己自认为的社会阴暗面、或者工作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地方,就会垂头丧气。这个时候,就好像看到了黑暗的夜空,但是要知道黑暗的夜空上总是点缀着星光,而且有星星在闪烁的时候,就有光明在。我们自己心里应该明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当中,太阳是一定会出来的,只要太阳一出来,所有的黑暗都会消失掉,光明在的地方,黑暗马上就会逃走。

所以这里面的这个仁心,它是以一种广大的、博爱的、处以公心的、正直的方式展现出来的,这个时候,没有什么需要去讨好别人的地方。我们知道论语当中也有另外一句话:君子很难被人取悦。(原文: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如果能使他开心的事情,就是合于义。和大义、和道义相合的事情,在他看来都是很让他开心的事情。

但这个开心,不是因为某一个人,“依法不依人”。而小人呢,他是很容易被讨欢喜的,怎么去讨小人的欢喜呢,就是和他相同,他就很开心,和他不同,他就不开心。所以这叫“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小人没有这种道义的牵引、引领,就像我们说的没有光明的引领,他在黑暗当中,所做的事情是盲目的。那么在这种盲目的情况下,我们又回到了义利之辨。君子做事情是以义为准纲、为准绳的,而小人做事情就是以利为准绳的。做一件什么事情,做与不做看有没有利,有利就做,无利就不做。做一件事情,那我看看别人让我开心不开心,有没有利,有利我就觉得这个人真好。这个人为什么好,给出的原因就是这个人对我很有利,这就属于义利之辨。而对于君子来讲,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个人做的这件事情,有可能对我来说不仅是没有好处,甚至还有些坏处,但是他所做的这件事情是符合道义的,我就觉得这个人很不错。这个“好”字是这样安在他的头上的,而不是说他跟我一伙的就好,他跟我不是一伙的就不好。

这个又涉及到另外一句话叫做:“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小人呢,只要我们是同党,我们同流合污,就是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如果是君子呢,我们可以在一起作为,但是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可是我们知道,如果是讲义、讲仁的话,这个很难“同”,因为这个义和仁,包罗万象,在各个地方都会体现出来。但是如果是讲利呢,这个就很好去“同”。

结合现在的社会实际,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们会发现中国的语言文字,很喜欢使用难辨褒贬的一些词。举个例子:“巧言令色”这个词,从古代到现在它都是一个贬义的词,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呢,很喜欢用这种分不清楚贬义和褒义的词。这个词到现在极有可能变成“忽悠”。“忽悠”这个词最先开始我印象中是来自于一个小品,这小品实际上也上不了台面,但是它的传播性非常广。这样的词,有一个这样的特点:说“你这个人真会忽悠”,有的时候,听起来好像是在夸人——你口才很好,你表达能力很强,你很会忽悠;但大部分时候又像是一个贬义的词,你这个人巧言令色,都是在对别人进行诱骗、诱拐。

这种词有点像《论语》中所讲的“乡愿”。我们结合这句话也给大家理解一下什么叫“乡愿”。“乡愿”的意思就是说老好人,谁都不得罪。谁都不得罪,就像这个“忽悠”——我说的话你可以说我是在夸你,也可以说我是在贬你。但你说我是在夸你我可能会承认,你说我是在贬你,我可能还会把另外的一面给你拿出来。所以“乡愿”有这个意思——碰见了张三说好、好、好,碰见了李四说好、好、好,大家可能都说他好,他说的话尽是一些囫囵话,说的话没有原则性在,没有自己的准则在。那么这种话其实是表明,他为了明哲保身,不愿意去亮明自己的立场,这个就和仁义当中的一个“正直”相去甚远。

我们讲正直,如果又正又直就不会斜,也不会曲,不会是弯曲的。现在的这个社会实际当中,你要如果去做一个正直的人,会有一堆人来跟你讲,你这样做不对,甚至包括你的亲人。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想想这个义利之辨。我们为什么做人,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是为了利还是为了义。其实有的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有想明白,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可惜的,有时候去违心地做了很多事。很多人在抱怨一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的时候,其实就是他自己的正义之心在呐喊。但是他在做事的时候,往往又不得不委曲求全,去做一些类似于像“乡愿”的事情。这样的情况导致的结果是,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符合了社会利益的规则,但实际上他的心里面很不舒坦。心不舒坦,人做得就不快活、不开心,这个人做得就很没质量。真正高质量的人是什么样子呢?是顺着天地的大义,是顺着道义来生长的,合于道,这样的人,才是一个高质量的人。

所以这种时候,我们往往要做的就是一个字,叫做“诚”。最起码最起码的一个底限是什么?你不能欺骗自己——你自己的所想和你的认识、感觉,要在这个“依智不依识”的基础上,靠你的智慧来判断:它究竟本身真的是什么样子的,而不能听别人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一听就是在吹牛——吃多少盐啊,这是会肾衰的。讲了很多这种话,“所以你要听我的”。有的时候,你就记住这样一句话——依法不依人,用事实来说话。比方有个人说“我有这种经验,告诉你,人在这种时候就该如何如何”,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反过头看一下他的人生,甚至可以去问他一句话——你过得开心吗?你对你的人生满意吗?如果一个人告诉你“我这样过下来,我的人生就很成功,你看,我去到任何一个地方,和不同的人来讲,他们都是很认可的,认为做人就应该是这样的”,那你可以照着他去做,但是极有可能你问完这句话之后,这个人当时就语塞了,答不上来。即便他是一个五六十岁甚至六七十岁的人,当然一般到了六七十岁,到了年纪特别大的时候就不会再这样教你了。就是在四五十岁,或者是年轻又不是特别年轻,有一定经验,然后觉得自己好像有一些社会经验的时候,特别会告诉你“碰到了领导,你要巴结”。我说的是比较直接的,他可能会告诉你说“你说话要如何,你做事要如何”,然后告诉你一些,其实就是在教你“巧言令色”,怎么样去讨好别人。但其实我们人最需要去讨好的是谁啊?是我们自己嘛。是不是?因为你讨好了别人实际上是对自己很大的一种委屈,你到了一定的岁月,然后回过头来,如果你真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的话,你会为这些事情感到非常的难过,没有必要。就是当这些人如果给你传授这样的经验的时候,你看一下他是否已经获得了圆满的人生,如果没有的话,你心里应该明白:那你还是省省吧,你自己如果这件事情还没做好的话,那就不要来教我。

有的时候,比如我们以前见到的父母去干涉子女的婚姻,告诉子女“你这个结婚啊,应该怎样怎样,你应该选择谁”,其实子女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看下他的婚姻是否幸福,就是真正的心底里的判断,有的时候你去一看心里就明白了,其实他并不了解婚姻的奥秘,也不了解生活的奥秘,更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但是他在这个时候来强迫你去这样做、那样做,这种时候你就可以用这个道理来跟他讲,其实可能不是那么回事。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巧言令色,鲜矣仁”,其实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几层含义。首先来看,如果有人来到你面前的时候,是巧言令色的,这个时候其实你就可以大概去判断,所有的巧言令色都是在取悦你,是没有自己的原则,做事情的原则不存在,因为在论语中的原则不外乎是忠、孝……等等之类的仁义,这些人生大义。别人来到你面前跟你讲一些话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其实是在取悦你的,这时候你就会明白,这东西不是处以公心的,你就要去判别他的私心是什么。其实我们需要公心的时候非常多,一个家庭当中,开一个家庭会议,这个时候是需要有公心的。你听到别人巧言令色的时候,你要去发现他背后的驱动是什么?因为真正如果是为了大家,为了这个大家庭,有这个大爱的话,有这个“仁”在的话,说的话都很直白,很简单,非常简单,不会有那么多的复杂的变数在。

有的时候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如果真的是为了团队整体的利益考虑,不会有那么多对于某一个人的巴结奉承,不会有对于某一个人的极力的取悦的巧言令色存在。如果不是这样,那是因为他的仁心少了,也就意味着他所讲的这个内容对于这个团体、这个群体的整体,其实有可能有很多有害的因素存在。

格物正心老师讲解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论语》巧言令色1》,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6)
  1. 城泥2024-01-18 20:18城泥[贵州省网友]43.240.48.48
    读了《论语》巧言令色,我愈发觉得待人接物的技巧何其重要!
    顶0踩0
  2. 榣遠の☆侊2024-01-17 05:17榣遠の☆侊[火星网友]202.92.8.45
    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来说,《论语》巧言令色中的教训依然非常有价值。
    顶0踩0
  3. 东篱霜竹2024-01-15 14:17东篱霜竹[广东省网友]124.147.178.255
    这本书让我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真不愧是古代的智慧宝库。
    顶1踩0
  4. 静默如我。2024-01-13 23:17静默如我。[山东省网友]103.60.45.67
    《论语》巧言令色中的各种智慧言论,让我对生活和人际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顶0踩0
  5. 末叶2024-01-12 08:16末叶[黑龙江省网友]45.119.163.74
    @QQ空间商务合作读了《论语》巧言令色,真是受益匪浅,感觉世界观都被颠覆了。
    顶9踩0
  6. QQ空间商务合作2024-01-10 17:16QQ空间商务合作[云南省网友]202.90.196.204
    《论语》巧言令色是一本经典的书籍,字字珠玑,值得细细品味。
    顶9踩0
相关阅读
正本清源话论语 学而03章 识人之道先从这点上去考察

正本清源话论语 学而03章 识人之道先从这点上去考察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人分情性。其中巧言令色就属于情之一面。仁属于人本性一面。中庸言,喜怒哀乐之发皆中节,谓之和。自然是说情和于性。巧言令色鲜矣仁。显然说的是,情不符合性。这其中的道理或者逻辑在...

2023-11-14 #经典句子

这些成语都出自《论语》 你了解吗?

这些成语都出自《论语》 你了解吗?

巧言令色这个成语出在《论语·学而》篇,原句为:“巧言令色,鲜矣仁。”句子大意即:“花言巧语,伪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是缺少仁德的。”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又一次提到了巧言令色者。子曰:“巧言、令色...

2014-08-29 #经典句子

论语心得3:学而篇1.3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心得3:学而篇1.3巧言令色鲜矣仁

“给《论语》当编剧,穿越到夫子的课堂”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一般译作: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 臆想当初的情景,大约是这个样子的。 课堂上,孔子讲完一段内容...

2023-10-21 #经典句子

我喜欢论语 但不喜欢于丹:用孔子的话讲她太巧言令色了

我喜欢论语 但不喜欢于丹:用孔子的话讲她太巧言令色了

...教授那么忙,估计书都是助理们编的吧。四、演讲一流,巧言令色于丹演讲水平还是不得不佩服,随便一个老掉牙的题目能口若悬河的侃半天,再配上夸张、优美的手势和肢体动作,直把人听得云里雾。但是讲的内容,是真的一...

2023-09-09 #经典句子

《论语》中巧言令色的学问 领导人的修养 警惕话语外的糖衣炮弹

《论语》中巧言令色的学问 领导人的修养 警惕话语外的糖衣炮弹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巧言令色”几个字看似好理解,能说能吹的人自然就是巧言令色,这样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不过古人说话都是言简意赅,微言大义,就孔子这么简单一句话,结合丰富的人生经验,分...

2023-07-17 #经典句子

《论语》中孔子的这句话 今天看来还是对的吗?我们该如何践行呢

《论语》中孔子的这句话 今天看来还是对的吗?我们该如何践行呢

有一个成语叫“巧言令色”,它出自《论语》第一章《学而》第三节。原文是: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令”字在这里是“善,美好”的意思。和上一节一样,这里的“鲜”还是读“xiǎn”,意思...

2023-05-03 #经典句子

《论语》:我们都会说话 但很少人会“说话” 何为说话的艺术?

《论语》:我们都会说话 但很少人会“说话” 何为说话的艺术?

...,这篇文章我们将来学习《论语》学而篇第四。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在这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并且补充一下上一篇的内容,上一篇我们详细释义了学而篇第一这三句话的含义,并且挖掘了这三句话深层次的含义,比如...

2023-12-03 #经典句子

论语简读|为啥老人更容易被骗?看完这句就明白了

论语简读|为啥老人更容易被骗?看完这句就明白了

...到这里,自然就会想到《论语·学而》第三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1.3)01断句引发的不同解读孔子的这句话,《论语》的学而篇和阳货篇中都有同样的记载,可见此话的分量之重。而对这句话的解读,因为断...

2023-01-11 #经典句子

《论语》中的3句识人术口诀 经典受用

《论语》中的3句识人术口诀 经典受用

...的意思,就显得尤为重要。孔子《论语·学而》中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说是:总是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这句话是孔子结合多年人生经验,读懂人性后,得出来的一句经典识人口...

2023-09-0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