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09 04:46:02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教师

教材简析:

《但愿人长久》是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词意,讲述了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复杂心理活动——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基调是欢乐的,高昂的,充满对未来的幸福憧憬。反映了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特定节日思念亲人的情感感受不深。其次,学生是古诗词的理解也有一定难度。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进行建构时要把握好度。

设计理念:

1.从文本的特点出发进行有效设计。本文是文包诗,文娓娓道来,结尾的“词”水到渠成。从形式和内容来看,可以寻找一些契合文本,又能带动全文的教学点。以这些点来带动课堂向前推进。

2.从新课标的理念出发进行有效设计。新课标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训练。设计时,本课从这个方向上进行考虑,注重重点语句、片段的训练和运用。

3.从年段的目标出发进行有效设计。例如凭借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绘情境等等。

4.从学情等角度进行有效设计。文包诗的课文,既要有故事的情趣,也要落实语言训练的目标,二者要做到有效结合。

课堂思路:

第一课时扎扎实实把基础打好:读好文、写好字、理解词语、理清脉络。第一课时是保底工程,第二课时把重点放在生发想象、引导理解、语言训练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六自然段,学习本课生字

2、理清本文写作思路:思念弟弟→埋怨明月→自我宽慰

3、结合文本语句,展开想象,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思维能力

4、理解课文最后几句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

结合文本中重要句子、词语进行语言训练,并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苏轼情感变化,感悟苏轼开阔、豁达的胸襟

教学准备:畅言系统 ppt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预习时扫除生字词障碍,课堂上指导“隐、睁、悲”三字的书写。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写作背景。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包括初读课文,划词标段,查阅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苏轼生平

1.昨天我们预习了第二课,题目是(齐读),这是上半句,下句是(齐背)。

2.“婵娟”怎么写?课文中“婵娟”并不是指美丽的女子,而是指(指名说)。

3.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这是一个人的愿望,谁的?(板书:苏轼)

(交流资料,了解苏轼其人)

小结:课文中说,苏轼是文学家。苏轼的父亲和唯一的弟弟苏辙也是文学家。他们父子三人都是宋朝最著名的文学家,其中,又以苏轼的成就最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1000年前,和苏轼共度中秋。(指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变化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顺。(学生自由读课文2、3遍)

2.检查生字词

做官 品尝 观赏 屈指算来 眼睁睁 虽然 十全十美 有隐有现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苏轼 苏辙 形影不离 手足情深

皓月当空 渐渐西沉

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1)指名读

(2)理解难词:

手足情深:亲兄弟的感情深厚。

形影不离:形体和影子不能分离,形容彼此关系亲密。

宽慰:因为得到安慰而宽心。

(3)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这些词。

3.同学们再读课文,把刚才读这些词语的感情放进去读。读读体会体会,苏轼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度过这个中秋节的?把表示他心情的词语划下来,读完一遍以后,把这些关键的词语再读读,想想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心情。

(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

4.指导交流,说清楚苏轼心情的变化,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为什么会变化)

5.小结:苏轼的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

下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味他细腻的情感。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师范写。

2.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细品读,体味领悟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古典音乐

教学思路:

在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为使学生能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一、感悟思念(品读1至3自然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中秋这天的苏轼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为什么他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课文,先请大家读读课文1、2、3小节。想想为什么苏轼心绪不宁,可以在关键的地方圈圈点点,多读几遍。(自由读)

2.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欢欢喜喜,可苏轼却心绪不宁?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思念他的弟弟。)

3.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是否夸大了?同学们也有亲人在外,是否也有同感?

4.学生交流出“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兄弟情,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什么是手足情深?(亲兄弟之间的感情深)我们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体会:整天、形影不离,说明他们十分亲密。(连一根针都插不进)

(苏轼比弟弟大3岁,弟弟整天和他形影不离,说明他们感情很好。)

(读句子“苏轼---形影不离”)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他们分别已经七个年头了。

和最亲近的弟弟分别这么久,如今又到中秋佳节真是(用一句诗来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与同学们思念亲人相比,我们的感情就是浅显的。(简介:苏轼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疼爱他,妻子关心他,弟弟尊敬他。但是,母亲在他2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他深爱的妻子二十七岁时就死了,妻子去世后不到一年,父亲也相继离世。失去双亲又失去妻子,这世上除了弟弟他已无所依靠。)

5.指导学生的朗读。

二、感悟“埋怨” (精读第4小节)

1、夜深了,而苏轼怎么也睡不着,心里想着自己的弟弟,看到圆月,不由得迁怒起月亮。(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抓住“无情”“为什么”)

谁来埋怨月亮?指导读。

你平时是怎样埋怨别人的?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此时,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一起再次用朗读体会埋怨的心情。

2、此时的埋怨就仅仅这一句吗?“……”省略号又告诉我们什么?(孩子们想像补充:苏轼对弟弟的关心、担忧、牵挂、抱歉,更有对自己的责怪等)

3、你能带着这样的的心情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吗?齐读。(注意读好反问句,“怎么也”让人感觉苏轼辗转难眠。)

三、感悟“宽慰”(精读5-6小节)

1.但苏轼是个豁达的人,他并没有一直这样埋怨下去,(指名读“他转念又想:世---明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这样想来,苏轼,你和弟弟不能相会,你也不埋怨了?(指名说:不埋怨了,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很平常”)是啊,“月不能常圆,人不能常聚”,(出示句子:读: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就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这是一声祝福:苏轼要把祝福送给谁?

(送给弟弟、母亲、父亲、)这里的人们,指的是谁?(所有的人)

苏轼在中秋之夜苦苦思念弟弟的时候,能够这样想这样做,他拥有多么宽广的胸怀!让我们代他把这份祝福送给天下人!(齐读、再读)这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此时此刻,苏轼还像开始那样烦恼吗?(不,他宽慰了许多)他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阅读迁移。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碰到各种伤心事,起初你是怎样想的?后来你又是怎么样宽慰自己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转念又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1、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2、 课后找苏轼的诗词读一读。

板书设计:思念弟弟→埋怨明月→自我宽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艾薇巴迪2023-11-22 12:39艾薇巴迪[青海省网友]202.182.221.201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真很重要能够培养孩子语文能力和阅读习惯希望老师们能够注重学生个差异设计更多有趣教学活动。
    顶0踩0
相关阅读
获奖教学设计:人物描写一组(小学语文群文教学典范)

获奖教学设计:人物描写一组(小学语文群文教学典范)

2 能结合三个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2022-11-1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的撰写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的撰写方法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行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

2019-07-22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学设计可以这样写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学设计可以这样写

可是他的哥哥张松龄担心他在外面留连忘返,惹出麻烦,于是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

2014-04-05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作者以秋雨为线索,描绘了一个丰收美丽快乐的秋天

2023-08-21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通过鲁迅对少年闰土的回忆,运用大量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

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