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全是知识点 赶紧收藏!

时间:2023-08-03 05:21:01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全是知识点 赶紧收藏!

1 春

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 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 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重点)

4. 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难点)

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文体知识

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3)比喻知识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 ) 酝酿( ) 抖擞( ) 朗rùn( )

wǎn( )转 hōng( )托 静mò( ) jiànzhuàng( )

应和( ) 风筝( ) liáo( )亮

和风细雨( ) 铮铮铁骨( ) liáo( )草

掺和( ) 挣扎( ) 眼花liáo( )乱

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文中比喻。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

宛转:形容声音。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抚摸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之情。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

一、 体会优美的情境

1. 课文集中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2.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

3.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

二、品味精彩的语言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本句综合用运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意。

2. 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还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示例: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赏析:“闹”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3.课文体现了朱自清散文语言怎样的特点?

三、运用比喻的手法

品读下面的比喻句,请你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一处景物,注意要写出景物的特征。

(1)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芦苇开花了,芦花飘飘,白白的,软软的,像一簇簇轻盈的羽毛,在风中摇曳。

(3)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都是五颜六色的了!

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5. 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6. 抓住景物特征,梳理景物描写的条理并应用于写作。(重点)

7. 品味语句,体会拟人的表达效果,学习赏析修辞的技巧。(难点)

自主学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2)比拟知识: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镶(xiāng) 着(zhuó)落 贮(zhù)蓄 澄(chéng)清 发髻( jì)

薄雪( ) 看护( ) 着落( )

单薄( ) 看见( ) 着火( )

3.积累下列词语,理解意思。

温晴:温暖晴朗。

安适:安闲舒适。

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在这里是清净的意思。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ˇ这一圈小山ˇ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北平的冬天,伦敦的冬天,热带的日光是,济南的冬天是 ,济南真是块。作者用了(手法)突显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拟人修辞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

一、 抓住景物特征

1.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里的哪些景物?请给文章描写的每一个景物画面取个名字。

2. 作者是怎样把阳光朗照下的小城写得如此特别呢?

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品味精彩语言

1. 结合语境体会文中四个加粗字的表达效果。

①矮:

②顶:

③镶:

④穿:

2. 除了以上词语,本文还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示例: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赏析:“卧”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村庄和雪当作人来写,写出了一种安详、舒适的感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3. 本文的写景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三、运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

运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写一段家乡的冬天。

课堂小结

合作探究答案

1.A.济南冬天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冬城——小山摇篮图;薄雪覆盖下

的冬山——寒山积雪图;城外远山——卧雪远山图

B.济南冬天的水:温暖透亮的冬水——空灵水晶图

2.(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

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晒”“睡”“醒”一连串相关

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

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

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

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

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3.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和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

1. ①和小山、小雪相配合,写出了小山的秀美

②和“看护妇”的比喻相照应,说明雪下得小。

③写出了白色的山尖与蓝天相连接的特别。

④拟人,写出了雪和草覆盖了小山的景象。

3. 情景交融的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

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

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

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

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

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

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3《雨的四季》导学案

学习目标

8. 朗读课文,感受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9. 把握层次,厘清结构。

10. 抓住景物特征,品味优美文辞。

自主学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作品

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他翻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

(2)词语积累

彩棱( )镜 高邈( ) 莅( )临 吝( )啬( )

淅( )沥( ) 咄( )咄逼人 池畦( ) 粗犷( )

衣裳( ) 屋檐( ) 干涩( ) 静谧( )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语。

(1)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静谧: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

高邈: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莅临: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咄咄逼人: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常识填空。

《雨的四季》的作者是_______,当代著名诗人、_______家、_____

家。他译的《_______》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本文作者的散文,被一代大学生誉为“__________”。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训练重音和停连。

合作探究

二、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 自读课文,尝试写提纲

2. 作者喜欢四季之雨的原因是什么?

3. 一年四季的雨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

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的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

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

么表达效果?

2.“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试分析一下这段写景文字的特点。

3.“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

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乐。”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

表达效果?

4.“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

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些文字运用了哪

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

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

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掩卷思考,学以致用

1.为了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有些诗人会给意象着色,

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

数点红。”这些佳句都用了红与绿这两种对比色。请谈谈这两种对比色

的运用有什么艺术效果。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绿叶”来比喻哪一类人?

2.有的词语有多项意义,请在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使用其

不同的意义,写一小段话。

【示例】风雨:昨夜一场风雨过后,山峦青翠干净,我的心也渐渐

沉静下来:人生本多风雨,只有在挫折中不丧失信心.才能继续前行。

备选词语:果实、沉淀、灿烂

选词: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总——————分——————总

合作探究答案

三、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第一部分:我喜欢四季的雨。 第二部分:四季的雨的特征。 第三部分:四季的雨对我的影响。

2. 四季之雨给他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3.给他的生命带来活跃,给他的感情带来滋润,给他的思想带来流动。

二、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

1.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春雨过后,树木花草那种难以想象的“颜色和神态”,使春雨过后树木花草那种难以想象的“颜色和神态”变得可感可触。

2.从不同的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写出了春雨滋润小草,雨后小草生长变化,运用了想象与联想,想象出小草苏生的动态,想象春雨带来的果实的芳甜,充满希望、饱含感情。

3.比喻的修辞,作者将夏雨比作交响乐,而且是和“蝉鸣”、“蛙鼓”一起奏响的,形象生动的突出了夏雨的热烈。

4.比喻的修辞,作者将秋雨比作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形象生动刻画出秋雨的沉静、稳重。

5.比喻的修辞,作者将雪中的静物比作木刻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雪的自然、平静。

三、掩卷思考,学以致用

1.红绿两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效果。 “绿叶”比喻在取得成就的人物背后默默奉献的人。

2.①果实:芬芳的花朵,红艳的果实,这是草木努力成就自己的见证,做人何尝不是这样?不经努力奋斗,怎能有甘美的果实?

②沉淀:时间可以让浑浊的河水沉淀成一泓清泉,可以让浮躁的心灵沉淀出宁静淡然。

③灿烂:宁静的夜,星光灿烂,我悄悄地把给妈妈的礼物放在床头,期待明天一早看到她灿烂的笑容。

4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1.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诗歌情感,初步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3.了解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自主学习

1.补充知识卡片,阅读并划出重点。

(1)《观沧海》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 ,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到了东汉献帝时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魏国,追尊为武帝。 享年六十六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1)《次北固山下》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史学家。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

(1)《天净沙·秋思》

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作者简介: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再自己朗读。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 文学常识填空。

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代大诗人著有《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作者_______,____代诗人,本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

3.《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著名作家、家。他与、、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4.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天净沙是,秋思是散曲的。

合作探究

1.《观沧海》一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其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想象之景?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4.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5.人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合作探究答案

1.“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实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虚写

这首乐府诗通过登高远望歌颂了包罗万象的大海和生机勃勃的山岛,抒发了诗人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宏伟抱负。

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4.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这些景物的色彩是昏暗、衰朽的、情感压抑、低沉、毫无生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深秋荒凉肃杀的景象,渲染出冷落暗淡的气氛,描绘了一幅深秋萧瑟凄苦的村野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上下求2024-01-14 12:01上下求[澳门网友]117.104.175.200
    这个导学案太及时了,正好赶上我需要复习的内容,谢谢作者的辛苦整理!
    顶4踩0
  2. 布道2023-11-20 17:48布道[浙江省网友]202.44.129.43
    感谢分享,这对我学习有很大帮助,希望以后还能看到更多类似的资料。
    顶8踩0
  3. 专杀无情男/上海悠游科技有限公司2023-09-26 23:34专杀无情男/上海悠游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网友]103.253.204.213
    这个导学案对七年级语文学习很有帮助,内容全是知识点,收藏了以备复习!
    顶0踩0
相关阅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都是常见题型 侧重基础知识的应用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都是常见题型 侧重基础知识的应用

其实考场里的作文还是比较好写的,因为有详细的写作要求,孩子们只需要掌握好基本的写作规范、不跑题,加上平时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一篇好的作文就完成了

2023-12-19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 家长都收藏了!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 家长都收藏了!

还乡 琵琶 淮北 纠缠 春笋 修订 崛起 压迫 奥秘 茅草二、比一比,再组词

2023-11-19

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过关测试卷 看你家孩子能考多少分(附答案)

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过关测试卷 看你家孩子能考多少分(附答案)

建议孩子们将每天的课程做到课课清,对课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全部弄懂,加上配套练习,那么即使不复习也能考出好成绩

2023-12-06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七八单元知识点 提前收藏 预习复习靠它了!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七八单元知识点 提前收藏 预习复习靠它了!

第七单元知识归类一、字词盘点1 字1难读的字塞sài秦qín琵pí琶pá崛jué肃sù租zū淮huái斥chì辱rǔ蓄xù迫pò扰rǎo妄wàng笋sǔn2难写的字塞:注意

2023-07-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七单元知识要点考点合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七单元知识要点考点合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七单元知识要点第七单元 知识要点一、字1难读的字:塞sài 秦qín 琵pí 琶pá 崛jué 肃sù

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