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楼兰:灭国数百年却被诗人写进诗句屡屡提起 中原痛恨楼兰为哪般

时间:2014-03-28

楼兰古国的前世在远古的西域,孔雀河、塔里木河、车尔臣河从北向南并排注入罗布泊,使之成为一方碧波万里、绿树成荫的大漠绿洲,逐水而居,半耕半牧的楼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6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无论是太阳墓,还是千年不腐的女尸,再或者是彭加木的神秘失踪等等,无不证明着罗布泊地区的不平凡,而这个神秘莫测的地区曾经拥有过一个先进的文明,那就是“楼兰文明”,而我国古代的诗人也多次在诗中提到“楼兰”一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中就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著名诗句;而李白也不甘人后,在《塞下曲》中写道:“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那么“楼兰”到底做了什么,让中原王朝竟如此憎恨?我们就从楼兰古国说起。

楼兰古国的前世

在远古的西域,孔雀河、塔里木河、车尔臣河从北向南并排注入罗布泊,使之成为一方碧波万里、绿树成荫的大漠绿洲,逐水而居,半耕半牧的楼兰古人在4700多年前,来到孔雀河边定居下来繁衍生息。

奇怪的一点是,这个种族体型与帕米尔赛克人种、安德罗诺沃人种类似,使用中亚的佉卢文,但所将语言却是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他们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神秘,不禁让我们怀疑,难道真的有人乘坐“诺亚方舟”长途跋涉来到了罗布泊?

大约在公元前176年,楼兰人在酋长的领导下,仿照周边行政体制建立了国家,而这个建立在绿洲之上的国家就定名为“楼兰”,从此它登上史册,位列西域36国之一。

当西域楼兰古国建国之际,中原大地刚结束了“楚汉之争”的战乱不久,大汉王朝的汉文帝还是延续着汉高祖的“无为之治”的政策来休养生息,汉朝的统治者们深知,北方匈奴人是其大敌,必须蛰伏起来养精蓄锐,以积聚更多的力量。

而此时,刚建国没多久的楼兰被匈奴征服,匈奴派出管理他们的使者叫僮仆都尉,负责收纳贡品、税赋事宜,楼兰在重重剥削之下过的苦不堪言,但却不敢声张一点。

过了许多年,等到汉武帝见到仓库的钱多的已经生锈,粮食已经多的发霉时候,汉武帝却也为钱多而苦不堪言,怎么办呢?好办,打仗!打谁呢?世仇匈奴!于是汉朝这个战争机器启动了!

中国人打仗遵循的一点原则就是“远交近攻”,所以要尽一切可能削弱匈奴,那就让它先后院起火再说。说干就干,建元三年,汉武帝派出了特使张骞出使西域,从此“楼兰”与中原便结下不解之缘。

归而复叛,两面三刀的“骑墙派”楼兰国

张骞带着使团从长安出发,穿过西亚到达中亚阿姆河畔的大月氏,欲与其结成军事同盟东西夹击匈奴,但这个消息被楼兰王报告给了匈奴单于。于是单于令西域诸国围堵张骞一行,楼兰人当仁不让地顶在了最前面,结果张骞等人最终被匈奴俘虏,“楼兰”与中原之结仇就因此而来。最后张骞侥幸逃脱,第一次打通了“丝绸之路”,而楼兰作为丝路南北道的必经之地,成为汉朝与匈奴争夺的最为激烈的地方。

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原的商品源源不断地沿着丝路运向中亚,作为交通要冲的楼兰赚了个盆满钵满。匈奴自然不会看着汉朝的商队轻易从自己的势力范围内通过,于是就命令楼兰、姑师两国军队围剿汉朝商队,楼兰王为了向匈奴人表忠心,还出兵击杀了汉武帝的使者,这就是“吃着汉朝的饭,砸着汉朝的锅。”对于这样背信弃义之人,汉武帝并没有客气。

元丰三年,汉武帝派大将赵破奴率数万精兵进入西域,主要征讨对象就是残害汉朝使者的楼兰和截杀汉朝商队的姑师。当时楼兰虽在西域三十六国中也算一霸,但其实能作战的军队也仅仅是三千人而已,赵破奴最后仅仅用了七百人马就轻易将楼兰王俘虏,面对着这群纪律严明的部队,楼兰王心愿诚服地向汉朝请降。汉武帝收到消息后笑了,让赵破奴将楼兰王放了,然后官复原职。

汉朝是高兴了,但是匈奴人却不高兴了,不久后也派大军攻打楼兰,楼兰王顶不住两个超级大国的轮番攻打,又向匈奴宣誓效忠。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他将大儿子送入匈奴为质子,二儿子送到汉朝为质子。

这不就是我们说的典型的“两面人”,“骑墙派”吗?汉武帝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于是命李广利于太初三年,领六万精兵从敦煌出发,再次攻略西域,又一次将楼兰王活捉,并将其送往长安。

在汉武帝质问楼兰王归而复叛的原因时,楼兰王悲苦地说了一番话。

楼兰位居汉与匈奴两大之间,设非同时隶属两国,则无以立国;国民因之备极疲劳。大汉如欲将楼兰置於统辖之下,惟有一途,请将楼兰人悉数迁移汉土居留。

汉武帝听后觉得其情可悯,不仅没有杀他,反而好言相劝赐了一些财物后,把他放回了楼兰。

一度对经营西域十分热心的汉武帝到了晚年,却因财政的窘迫和民力的不足,就放松了对西域的羁绊。匈奴则利用地理之便,趁势又将势力扩展回了西域,西域诸国也纷纷离弃汉室,而转投匈奴。

征和元年,楼兰王去世,亲汉的大臣们请在长安的质子屠尉耆回去继位,但他因在长安触犯汉朝法律已经被实施了“宫刑”,再加上他在长安看惯了中原的花花世界,再也不想回西域受苦,于是便写信给匈奴的兄弟安归,让他回去继承了王位。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二十八岁的楼兰国王一上来就昭告天下“反汉亲匈”,他不仅在语言上刺激垂垂老矣的汉武帝,更是将西域与汉朝相通的道路截断,在罗布泊地区甚至有汉使被杀的例子,但此时的汉武帝那双混浊的眼睛早已失去了锐气,他只是静静地看着西域方向。

没过多长时间汉武帝驾崩,汉朝进入了皇帝更迭时期,幸好很快局势就被权臣霍光控制下来。作为汉武帝的老臣,霍光如同汉武帝一样,自然明白西域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汉朝的权威不容挑衅,尤其杀掉汉使的行为,更是赤裸裸地在向汉朝新皇来挑衅,这让主政的霍光怒气冲天,为了挽回面子,霍光向汉昭帝请旨之后向大将傅介子下达了刺杀楼兰王令。

汉昭帝元凤四年,傅介子仅仅带着数人就来到楼兰,这已经是他本年中第二次来楼兰了,上一次是因汉使被杀来问责的。然而楼兰王安归并没有看到傅介子脸上有任何危险的情绪,傅介子笑眯眯地告诉他,这次来楼兰是代皇帝向安归赏赐金币,这是汉皇每年都要进行的赐赏礼节,安归这才放下心来。

在欢迎傅介子的宴会酒过三巡后,傅介子表示有机密要事要对安归说,便把他请入了屏风,坐在傅介子身后的两位刺客将其杀死在地,并砍下头颅。楼兰大臣勋贵们大哗,傅介子睨视四周道:

王今以反叛大汉之罪被天子所诛,长留汉土为质的屠尉耆将以新王之尊与汉军俱来,尔等切勿妄自骚乱,徒致亡国。

安归的首级很快被送入长安,高悬在城门下,供过往行人,特别是外国使馆的使节参观评论。

楼兰?鄯善?

楼兰失去了王,那么受了宫刑的屠尉耆自然就成了新的楼兰王,他在离开长安之前给汉帝上书道:“臣返楼兰,必受匈奴之怒。所幸楼兰以南伊循城所在之地濒湖而土地肥沃,敢请派兵该地屯田。如此楼兰小国或可仰仗大汉天威挣脱匈奴桎梏。”

汉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屠尉耆终于几个月后回到了楼兰,他回去看了罗布泊周围的局势后,肯定楼兰国只要在罗布泊一天,就始终难逃匈奴人与汉朝的战火,所以他必须选边站队,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汉朝。

他决定率领族人南迁,离开这个数战之地,并将新的国家改名为“鄯善国”,这中间还发生了点小插曲也必须要说一下。

在屠尉耆回来之后不久,楼兰前国王安归的妻子在一天夜里自杀身亡,这一天正是离开楼兰的日子,没有人能准确定义她死的意义,或许这是这个女人对即将被当做废墟抛弃的楼兰城的以身相殉。

屠尉耆为这个女人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她的遗骸用好几块精美的布匹包裹起来,头上冠以头巾式的帽子,上面盖以屠尉耆从汉土带来的花色华丽的布料。陪葬的物品除了好几箱日用品和这个女人的琐碎之物外,还有一头羔羊。他们相信,他们的王后一定可以转世轮回。

自楼兰人迁徙至鄯善之后,从未背叛过大汉,即便在王莽乱汉,他们依然对汉朝忠贞不二,到了东汉时期由于汉朝统治者无意攻略西域,鄯善也在悄悄发展壮大,它吞并了且末、小宛、精绝古国等,与龟兹、疏勒、于阗等六个国家成为西域大国,虽然一度有班超、班勇父子这样的大将经营西域,但鄯善国还是经常处于被大汉背弃的命运,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死循环……直到楼兰城永远消失。

公元1927年,海丁召集多位专家,组织了一个庞大的考古团队再次造访楼兰遗址,他们找到了两处墓葬。其中一具尸体全身裹着毛毯,看似完整,但却一碰就碎,里面套着白色的寿衣,脸上的皮肤干燥的普通羊皮纸,但长久的岁月并没有改变她面容的轮廓,她的嘴唇边自然荡漾着若干年来始终没有消失的一抹微笑,似乎在诉说她陪伴着楼兰古国的荣耀一般!在墓穴深处,考古人员发现一些古代女子的个人用品外,还有一具羊的尸骨……没必要去深究此女子是否就是那位自杀殉城的王后,因为她的出现,已经足够了!

自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迄今为止,一个多世纪以来,通过卫星监测,这期间罗布泊的湖水一直在向楼兰故土移动,它们二者再次相遇或许还需十年、百年?但无论如何,它正走在回来的路却是事实,而楼兰人呢?想必也许他们早已回到了故土!

结语:

看完楼兰古国的过往,我们再回到问题的本身,为何唐朝诗人们会对“楼兰”如此痛恨呢,以至于要“不破楼兰终不还”?其实无论是王昌龄也好,李白也罢,杜甫也算,他们之所以期盼“斩楼兰”,主要因那个特定的时期,中原王朝屡屡遭受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唐朝中前期是突厥之祸,而后期则是吐蕃、回纥之害,这些游牧民族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楼兰”作为汉朝数次征服的异族,被诗人们写进诗中正有破突厥、吐蕃等异族之意,这样一来致使“楼兰”最终成为北方异族的代称,所以说并非中原人痛恨“楼兰”,而是痛恨给中原人民带来灾难的北方异族而已!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楼兰:灭国数百年却被诗人写进诗句屡屡提起 中原痛恨楼兰为哪般》,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楼兰为何让中原人如此憎恨 写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诗句

楼兰为何让中原人如此憎恨 写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诗句

...景。“不破楼兰终不还”,历史上楼兰究竟做了什么,让中原人如此痛恨这首诗前两句说到青海的天空很低,乌云遮蔽在青海湖上,远处的雪山也隐隐不见,一座孤独的城市立在旷野,向东望去,仿佛还能看到远处的玉门关,后...

2014-04-16 #经典句子

楼兰在哪里?为何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诗句 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楼兰在哪里?为何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诗句 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整个西域并重开都护府,鄯善再次归属东汉。东汉末年,中原再次大乱,再次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直到曹魏时期,才重新打通河西走廊,鄯善派遣使者表示臣服,曹魏在西域设置戊己校尉,恢复对西域行使主权,曹魏灭亡后,...

2016-07-29 #经典句子

诗句“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到底做了什么 让中原王朝如此憎恨

诗句“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到底做了什么 让中原王朝如此憎恨

...公元前1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楼兰国就已经存在了。当时中原地区是七雄争霸的格局,在中原的西北部并存着楼兰、月氏、匈奴等小国。当时匈奴的实力还很小,周边还有东胡和大月氏,另外当时战国七雄之间也有一条不成文的...

2023-12-07 #经典句子

古诗句: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指哪里?楼兰的结局又是如何?

古诗句: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指哪里?楼兰的结局又是如何?

...国是秦汉时期在西域的一个小国家,当时诸侯的目光都在中原的地方,并没有太关注这个地方,并且很多人都并不清楚这里到底是哪里,直到汉朝统一了天下以后,当时汉朝总是受到匈奴的骚扰,在几次抗争中从一些匈奴人的口...

2023-07-12 #经典句子

汉武帝质问:为何背叛大汉?楼兰国王只说一句话 武帝便助他复国

汉武帝质问:为何背叛大汉?楼兰国王只说一句话 武帝便助他复国

...后,立刻再次归附大汉。三国两晋时,鄯善仍然保持着与中原的联系,丝绸之路也是畅通的。无论哪个政权统治中原,丝绸之路带来的大笔财富总是受到欢迎的。中原政权越是强大,对鄯善的保护便越周全,当中原处于混战局面...

2023-09-08 #经典句子

诗词名句“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做错了什么 你们非要揍它?

诗词名句“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做错了什么 你们非要揍它?

...,留下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千古名句,楼兰若不灭,中原将永无宁日,因此,唐朝的诗人就用“楼兰”来泛指敌人,青海湖的敌人若不彻底驱逐,国家又怎会安定,百姓又如何安宁?

2012-03-11 #经典句子

中国史上五大诗句遗言 五大绝命诗 扎铁了老心

中国史上五大诗句遗言 五大绝命诗 扎铁了老心

...美德的崇高表现。第四位陆游,陆游临终绝笔,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

2023-05-11 #经典句子

金朝最深情的一首词 开头便是千古名句 感动许多男女

金朝最深情的一首词 开头便是千古名句 感动许多男女

...。元好问何许人也?他的先祖是北魏皇室,虽然他出生在中原山西,但他却是鲜卑人的后代而非汉人。元好问自幼聪慧非常,可是他的科举之路却并不顺畅,直到32岁才真正考中进士,当了国史院编修。他的诗词成就极高,以“...

2023-11-1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