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天才儿童还是普通儿童?答案在父母和老师的语言里

时间:2023-11-29 05:12:02

相关推荐

天才儿童还是普通儿童?答案在父母和老师的语言里

陈女士的儿子考上了北大,学校老师想请她分享一下自己的育儿经验。电话里,陈女士跟老师聊到儿子的成长故事,一度哽咽感慨。

(接下来是以陈女士口吻表达的内容,部分截取)

我们就是非常普通的爸妈,没有什么特别的育儿方法。儿子小时候学习也不是很突出,反而各种调皮捣蛋,幼儿园、小学、初中没有一次不接到老师的批评电话,只是上高中的时候,才突然拔尖的。

他小时候也经常做错事,该打就打,该骂就骂。我想我们唯一做得对的地方,就是尊重他,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

儿子小时候很爱动、是小话痨。喜欢跟我们说话,有时候玩玩具还能自言自语说故事。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刚上幼儿园那会儿。开始的时候,很喜欢上幼儿园,后来变得越来越抗拒、不想去。直到有一天,我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她说:“你儿子实在太爱动了,坐不住、坚持不到3秒钟,你们要不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不是多动症?”

我一听就急了,马上给老公打电话。老公说:“才3-4岁的孩子你让他一动不动的,不是虐待吗?爱动说不定是聪明的表现! ”

想想也觉得有点道理,但我也很理解幼儿园老师的不容易。后来我们就猜想,儿子突然不想上幼儿园,可能是因为在幼儿园经常被老师批评。

那天接儿子回家的路上,我对他说:“儿子,今天老师表扬你进步了,以前你只能保持1秒钟的安静,现在你可以保持3秒钟了!老师说,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

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其实自己都不信,但是没想到儿子听了很高兴,第二天又高高兴兴去上幼儿园了。

之后不久,儿子居然获得了老师奖励的小红花。那是我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正面鼓励和教育对儿子有用。

讲到这里我们发现,父母的正面管教,能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启发。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当孩子以为自己获得了老师的关注和期望时,会表现出更强的动力、变得更有适应能力。

其实,早在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就发布了一项实验结果。他们在一所小学里进行了一项智商测试实验,抽取了一部分学生,并且让老师相信,这些学生是“天才儿童”。

由于知道他们是天才儿童,接下来,老师对这部分学生表现出了格外的关注,经常表扬他们,言行中时刻发出信号:“你们与众不同,你们很优秀”。

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这些孩子变得加倍努力,越来越积极。在期末成绩上,果然比其他学生好很多。

实际上那些被称作天才的孩子,只是实验者随机抽取的。而实验结果证明:老师对学生的赞美和期望,能传递很强的鼓励效应,让学生变得更积极活跃、求知欲更强,能使学生朝着老师希望的方向发展。这个实验被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做“期望效应”。

或许每个普通的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答案就在父母和老师的语言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ㄥisten√sea2024-02-11 21:58ㄥisten√sea[上海市网友]119.57.62.46
    @冰叶百合父母和老师应该给予每个孩子关爱和鼓励,让他们健康成长,而不是过于强调所谓的天赋和才华。
    顶6踩0
  2. 冰叶百合2024-01-18 00:23冰叶百合[安徽省网友]203.11.85.184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不应该轻易给他们贴上天才或普通的标签。
    顶4踩0
  3. 彩雲驕暘2023-12-24 02:47彩雲驕暘[重庆市网友]103.56.105.84
    这个问题真的很深奥,我觉得天才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区别可能并不仅仅在于他们的天赋,还有教育环境和引导方式的影响。
    顶0踩0
相关阅读
自闭症儿童不改善语言理解 何谈智力发展?

自闭症儿童不改善语言理解 何谈智力发展?

我们接触过的自闭症儿童,有一些通过康复有了语言,可以说爸爸妈妈可以说一些复杂的句子,但这些句子他们是否能理解呢?最简单的判断依据是语言的速度、

2023-01-29

长期遭受语言暴力的儿童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愚蠢

长期遭受语言暴力的儿童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愚蠢

事实上当成人批评孩子使用低声调时,孩子们很容易接受,这是因为低语调可以让孩子们更理性、更平衡地接受别人的批评,也可以打破孩子的心理防线,更愿意

2023-11-22

英语启蒙:100个儿童英文游戏 在玩耍中学英语

英语启蒙:100个儿童英文游戏 在玩耍中学英语

写在前面如果要问孩子在什么时候是最快乐的?相信大家一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做游戏的时候

2022-11-27

父母的语言如何影响儿童自我调控

父母的语言如何影响儿童自我调控

2到7岁的孩子经常在没有人在场的情况下继续说话。这是一个好现象。这证明儿童自我调节的主要心理工具是与自己对话。学龄前儿童的自言自语,也称为自言自

202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