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戒尺教育下全是好学生 不用戒尺不成才 这句话你认同吗?

时间:2023-11-02 03:09:01

相关推荐

戒尺教育下全是好学生 不用戒尺不成才 这句话你认同吗?

古语有云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黄金棒下出好人,这也是中国传统留下来的一条至理名言,对于孩子们的淘气,教育他们的老师和父母,都是付出了毕生精力,耐心引导,细心指导,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天娇,纵观历史风云,才人辈出,其身后也不乏有戒尺的身影,2021真的该传承老祖宗历代留下来的宝贵经验?还是该创新思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一个崭新的教育方式,营造一个属于孩子们的教育环境呢?

2021是一个全民网络化时代,这段时间10个孩子被老师用戒尺体罚,老师受处分的事情引爆了整个网络界,其背后引人深思。对于此事小编总结了几点:

1、有人认为老师不用戒尺无法教育,对于神兽们的奇妙思想,鞭策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

2、有人认为处罚老师挑战了老师的权威,失去了老师们该有的尊重和威严,无法教育孩子。

3、有人认为体罚自古与生俱来,丢了传统式教育方式,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更是雪上加霜,举步艰难。

4、有人认为孩子们的调皮是害群之马,必须给予严重体罚,不然会影响更多的学生。

对于这几点小编也是深有所感,今天就一起来聊聊这4个话题。

1、孩子们调皮,我相信作为家长们也是头疼不已,之所以现在孩子们的思维逻辑超前,甚至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觉得并非是件坏事。从大多数长辈们的口中,可以得出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的孩子普遍头脑比之前的孩子更聪明,时代的进步,更加促使他们有更多的创新能力,适应如今社会的生存之道,老实与憨厚己经无法从根本上立足”。长时期体罚式教育,会造成孩子们心理上的阴影,局限式的思维更会限制孩子们的动脑能力。就比如老师画一个圈,学生必须在这个圈内,跳出这个圈,不管是好是坏,学生都必须接受体罚一个道理,默守成规,难道真的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吗?

2、有人认为处罚老师,就是挑战了老师们的尊严和权威,无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小编可以很明确地说“这是非常不明智的”。父母算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对于客观事物正确的,作为父母该大力支持,错误的就应该及时纠正,指出问题。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就怕知错不认错,更加错上加错,也更容易助长那些嚣张跋扈的不良气焰,那么孩子们受的委屈呢?难道不考虑久而久之会不会形成一种怨气?体罚式的教育下真的就全是好学生么?我们举例为证:

(1)、泰德·卡因斯基是一个智力超群的人,他16岁考进了哈佛大学,20岁从哈佛毕业后又在密歇根大学求学,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学业到达顶峰后,他加入了世界一流大学加州大学任教。虽然泰德·卡因斯基智力超群,但是,他在求学期间从来没有培养过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大学期间同学们根本看不到他的身影,他不同任何人交往,大家送他一个绰号:"哈佛隐士"。

泰德·卡因斯基在制造炮弹方面有特殊才智,可惜在社交方面却成了低能儿,由于长期的压抑,最终让他心理异常。结果,这个高智商不但对社会没做出什么贡献,反而用自己研制的炮弹杀死了3个人,伤了22个人。

(2)、美国一家著名的保险公司曾雇用了5000名推销员,并且在每个推销员身上花费了1万美元的培训费用,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些推销员在工作后的第一年,就有一半人辞职了;到了第四年,这批人中辞职的比例竟然高达三分之二。

为了改进招聘工作,找到符合公司要求的员工,该保险公司聘请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塞里格曼,希望他能为公司今后的招聘工作指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成功之路。接受邀请后,塞里格曼教授对保险公司的1.5万名员工进行了两次测试:一次是公司安排的智商测试,另一次是塞里格曼自己安排的乐观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有些新员工尽管在智商测试中表现平平,甚至不及格,但在乐观测试中却相当不错。马丁·塞里格曼在接下来跟踪调查中发现:乐观者的推销业绩比悲观者的要好得多:他们第一年的销售业绩比悲观者高出21%,第二年高出57%。

这足以证明并非棍棒之下才能出好人。

3、体罚自古与生俱来,传统式的教育不能改变,不能丢弃,不然就无法教育,真的如此吗?小编也是深思熟虑,得出结论不苟同。小编就用《一颗钉子与坏脾气》的故事来说明。

有一个孩子生性暴躁,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和不顺眼的人,他都会无端的会发脾气,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天长日久,周围的人几乎都被他的暴躁而伤害过.慢慢的人们和他的家人都远离了他,他身边没有一个朋友了,孤独使他原本不好的脾气变得更坏了.

他的父亲实在不忍心孩子就这样发展下去,想了好长时间,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父亲想通过这个办法,试着让孩子慢慢接受,从而能改变孩子的坏脾气.有一天,父亲拿着一个锤子和一块木板来到孩子身边,心平气和的说:“孩子你怎么发脾气都可以,但是以后每发一次火你就往这块木板上钉一颗钉子.”以后孩子果然每次发火的时候就往木板上钉一颗钉子.渐渐地随着孩子发火的次数增多,木板上的钉子也多的没有地方可以再钉了.有一天孩子看着被自己发脾气而钉满的木板,觉得心里也不是滋味,他想:自己为什么非要每次发火的时候都要钉一颗钉子呢?,不发火就不用钉钉子,这样不是挺好的吗?想到这里,孩子就强忍着自己,不管遇到什么让自己不高兴的事情,都尽可能的少发。

所以小编认为教育是让学者知其意,明其理,达到融会贯通才能方见其效,不明所以,即使鞭策也并非上计,不能教育这只能说明是体现老师们的无奈,还是老师们的无能为力呢?

4、有人认为孩子们调皮是害群之马,必须给于严重体罚,不然会影响更多学生,有句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害了一锅粥”。

我们就拿现实案例来说话《武汉持"戒尺"打学生的老师被停课》,1月12日,网传武汉北湖小学的课堂上多个学生排队上讲台被老师竹板打手。每人被打三五下,老师会提醒要求学生伸左手挨打。轮到一名男生时,现场的拍摄者示意老师“这个打重一点”。13日,江汉区教育局发布通报称,因临近期末考试学生上课疯闹,班主任夏某对近10名学生进行了惩戒。目前,已责成北湖小学对涉事老师进行停课反省处理,并向学生和家长致歉。

常言道“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要变坏”,激进式的方式真的会被学生们所接受吗?如果出现过激行为引发安全事故,试问这个责任谁来背,又谁之过?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应邀为某校的中学生作职业辅导。对成绩最好的学生,心理学家说:"你最好坚持学术研究,将来当个教授、律师或者在华尔街工作。"对成绩普通的学生,他说:"天哪,你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你将会成为美国总统(美国总统小布什当时就是成绩普通的学生)。"至于那些马上要被退学的学生,心理学家问:"你还没成为世界首富?能不能卖我一些你公司的股票呢?"

回转话题“影响力”,作为80后一代深有感触,成绩好的并非在出生社会会有一番作为,成绩平平当老板多如牛毛,至于影响这又能说是谁影响了谁呢?交流是开启人与人内心之间的一扇窗户,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交流能力的人,是很难有一番大的作为,或许你的一时不经意,真的会错过一个亿,这也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话。

物浦市一个叫科菜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的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当时,科菜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里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 Bit 系统,默尔斯博士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 Bit 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十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器 Bit 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是在这一年进入了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随之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盖茨也传遍地球每一个角落。

戒尺教育下全是好学生,不用戒尺不成才,这句话你还认同吗?欢迎说出你的想法,一起来讨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樱井2024-02-05 10:37樱井[江西省网友]103.38.58.230
    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不能简单地套用“用不用戒尺”这个标准。
    顶0踩0
  2. Slience’挚爱2024-01-04 16:07Slience’挚爱[黑龙江省网友]203.21.10.161
    @---浅浅.笑戒尺只是短期内的强制措施,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和成长。
    顶0踩0
  3. ---浅浅.笑2023-12-03 21:38---浅浅.笑[山东省网友]202.14.159.51
    我觉得不用戒尺也可以教育好学生,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有更多的教育方法。
    顶0踩0
相关阅读
戒尺上文言文频出错 警戒不成反成笑话

戒尺上文言文频出错 警戒不成反成笑话

然而,记者发现,目前市面上许多戒尺上印制的名言名篇频频出错,极易误导孩子

2023-01-08

感知日照|心中存戒尺 共绘网络文明“同心圆”

感知日照|心中存戒尺 共绘网络文明“同心圆”

在数字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07-03-26

“教育是富人的装饰品 是穷人的避难所” 你认同这句话吗?

“教育是富人的装饰品 是穷人的避难所” 你认同这句话吗?

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

2023-11-19

18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 你怎么看?

18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 你怎么看?

1、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你怎么看?本题中说的夸,是指鼓励和赏识和夸奖,这些正面教育,就是说教育教学过程中正面的教育很重要。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①必

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