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文人的“亡妻情结” 也有“渣”与“不渣”之分

时间:2023-08-21 04:48:01

相关推荐

文人的“亡妻情结” 也有“渣”与“不渣”之分

211年前,清人沈复著《浮生六记》,将自己与爱妻陈芸的生活点滴悉数记于文中,缠绵缱绻,化作一句“情深不寿”,令后世读者感喟唏嘘。有一说,“浮生”二字,取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倒和书中人的心事遥相对照。长乐未央终归是最美好的愿望,世事无常,悲欢无常,才是人生。虽是无常,但《浮生六记》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一对心意相投的爱侣,用对彼此的爱意,经营出一段珍贵的情缘。导演白爱莲与编剧周眠借昆曲的形式,让沈复与陈芸由相恋至相别的情爱片段,在舞台上重生。昆曲回环往复,余韵绵长,也尤其适宜讲述文人式的古典浪漫。近年来被数度演绎的《牡丹亭》、明皇贵妃《长生殿》,无一不以浪漫为核,诉尽世间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昆曲《浮生六记》(下同)之前有沧浪亭版《浮生六记》,依托苏州沧浪亭的曲折楼台,回廊影壁表演。此次的舞台版,又把“第四道墙”立了回来,有意识地保持了故事与观众的距离。作为旁观者,处在一个接近全知全能的视角,意味着我们是在预知结局的前提下,重新回看“沈芸恋”中细碎的光阴点滴,由此也就更容易对这份“情深不寿”倍感惋惜。与此同时,舞台版昆曲《浮生六记》的舞台设计也极其简单,只用到传统戏曲的一桌二椅,灯光并无过多色彩与动态变化,舞台上的沈、芸二人,周身有如被光晕包裹,温柔而安宁。另一则巧妙之处,是整部戏以春夏秋冬四季为暗线,用“花粥”“风赏”“走月”“绣雪”四折,贯穿起沈、芸二人自少年的两情相悦,到贫病中的天人永隔。张国荣有一首歌叫《春夏秋冬》,歌词中一唱三叹,“春/暑/秋/冬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如果抽离出时空来看,这与沈复失去爱妻后的心境颇有几分合契。在全剧中,季节这条暗线,既象征着沈、芸二人共度的幸福光景,同样也暗含一种“快活不知时日过”的宿命。特别是在序与尾声两部分,两位扫雪人道念出二十四节气歌,极像《红楼梦》中的一僧一道,冷眼看着人世间无数次上演的悲欢。

从体量上来说,昆曲《浮生六记》小巧精致,但又格外庄严,因为它所涉及的,是爱情与死亡这两个最经久宏大的戏剧命题。西方童话的结尾,惯常是“王子和公主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个“永远”有多远?从来不给读者明确的解释。可作为成年人,我们都心照不宣,所谓“永远”,即是至死不渝,死亡,正是“永远”的终结点。在婚礼誓词中,新郎新娘会彼此承诺,“唯有死亡能将我们分离”,由此我们是否可以推论,死亡,从某种程度上即是爱情的善终?显然是可以的。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历来被称作“悲喜剧”。东方的《梁祝》也异曲同工,并且对死亡的结局进行了更为浪漫的处理,化作蝴蝶双宿双飞,经由死亡达成了“有情人终成眷属”。《浮生六记》中沈、芸的爱情,恰恰被死亡尘封在尚未变质的一刻。沈复遭际落魄之时,芸娘病重离世,沈复的记忆里,始终是那个活泼的、灵动的、温婉的妻子,两人的生活片段,始终是“赌书消得泼茶香”,而非“贫贱夫妻百事哀”。

《浮生六记》的文本枝叶庞杂,搬上舞台如何提炼,着实考验创作者的功力。导演与编剧的设计也十足大胆,开篇序章以“芸娘已逝”切入,在沈复的声声呼唤中,悲剧已经发生。紧随其后,回忆如涓涓流水铺展开来,一点点冲淡死亡,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沈、芸的爱情,随着舞台灯光的明灭,在季节更替中渐次升温。其实,整部戏真正的焦点是芸娘,观众跟沈复一样,都是站在“观看”的视角,去一点点发觉芸娘如何从情怀如诗的少女,变作古灵精怪的新妇,再成为爱意深沉、与夫君甘苦与共的贤良妻子。这个过程中,沈复对芸娘的爱意与日俱增,编导对沈、芸相濡以沫的描摹力道一点点加重,观众对这一双神仙眷侣的喜爱逐渐累加。但死亡,终究是悬在舞台之上一柄不可见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在二人情感最为浓烈之际无情落下。

中国文人深谙“死亡是爱情的保鲜”这一道理,由此也衍生出在他们的作品中不时出现的“亡妻情结”,元稹与苏轼可谓最典型的代表。前者有《遣悲怀》三首,“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句子,读来令人肝肠寸断;后者的《江城子》,起笔便是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就连这二位的后辈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寥寥一笔“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都能把丧妻之痛写得绵里藏针。对于文人而言,早逝的妻子更像是一个符号,为了印证他们的深情而存在。戏剧大师曹禺在《雷雨》中,曾经有意无意地调侃了“亡妻情结”。周朴园以为侍萍已死时,全然照她“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待”,可活生生的侍萍站在他眼前时,他脱口而出的竟是“谁指使你来的”,说句时下流行的俏皮话,当真是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沈复也有“亡妻情结”,但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情结并非从个体出发唠叨悲与痛。在昆曲《浮生六记》中,我们看到的沈复是一个惟“妻”是从的痴情人,在回忆中极力寻索给他带来无数快乐时光的妻子,复刻两人曾经历的浪漫片段。那些在旁人看来或许微末细小的往事,于他都是至宝回忆,透过往事重重,通晓诗书、温婉可人、心思通透,让沈复念念不忘的芸娘,得以最完美的重生。舞台上这个不以自我为中心,时时刻刻绕着妻子转的沈复,和那些只知道失去了才追悔莫及,空会把对亡妻的怀念宣之于口的“渣男”们,显然不是同一类人。文|喵尔摩斯摄影|吴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清尘丶2023-12-22 06:21清尘丶[贵州省网友]203.3.139.54
    这种情感题材是能引起很多共鸣每个人观点都可能有不但尊重每个人感受是重要。
    顶2踩0
  2. 薄荷微凉时2023-10-21 17:34薄荷微凉时[辽宁省网友]203.166.172.156
    这个话题是真让人深思呢每个人对待亡妻情感都是不样不过重要是能够从中学习和成长吧。
    顶31踩0
相关阅读
此女非同寻常 康熙下诏旌表 文人写诗歌颂

此女非同寻常 康熙下诏旌表 文人写诗歌颂

二十年后,康熙帝第二次南巡期间,途经山东济南、江苏苏州、常州等州府期间,著名宫廷画家王翚huī、杨晋等奉旨描绘康熙南巡图十二卷

2013-12-16

文学评论:文人留下的是诗文 有些人留下的是骂名!

文学评论:文人留下的是诗文 有些人留下的是骂名!

他的旧体诗词,直面社会现实,针砭时弊,使人痛却清醒着,爱却慨叹着

2023-01-24

西晋18首诗精选:魏晋风流不风流 是文人的失望和苦闷

西晋18首诗精选:魏晋风流不风流 是文人的失望和苦闷

在魏晋之交,司马氏大肆诛杀曹氏王室成员及倾向曹氏集团的文人,文人们感到生死莫测,祸福无常,大都纵情享乐,饮酒服药,崇尚老庄虚无学说,形成佯狂清

2013-09-26

纳兰性德悼念亡妻 写了一首哀词 充满思念 最后一句令人动容

纳兰性德悼念亡妻 写了一首哀词 充满思念 最后一句令人动容

对清代文学方面的关注自然就不如其他的朝代多

202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