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李言录:怀念父亲|散文

时间:2023-08-08 06:48:01

相关推荐

李言录:怀念父亲|散文

文学天空关注原创,主发小说、散文和诗歌等作品。如果你喜欢文学天空,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文学天空。

原创声明:作者授权原创首发文学天空,侵权必究。

#文学天空父亲节特稿#

2002年腊月,参军离家55年、82岁的老父亲回到故乡来了。我的老父亲是位老革命,1945年3月入党,1947年秋参军,同年随刘邓大军南下作战。建国后的1950年赴朝作战。朝鲜战争停战后,老父亲回国驻军青岛,后来又被调到甘肃酒泉军垦部队任政委。

离家55年后老父亲回来了,回到家里的老父亲,闲了、高兴了坐在炕上给儿孙上政治课、讲自己的战斗故事,讲三大战役,讲《渡江战役》,讲朝鲜战场上的《上甘岭》,阐述朝鲜无名高地的艰苦战斗……父亲讲兴奋了,拉开自己的皮包,拿出自己在战场上用战斗获得的一枚枚奖章给全家人看,给全家人讲每枚奖章获得的经过。真实的故事听得全家人热泪盈眶。父亲珍藏的奖章有一枚是《华北解放纪念章》、2枚《解放奖章》、1枚《抗美援朝纪念章》、2枚朝鲜人民军司令部颁发的奖章,看着父亲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军功章,全家人心潮彭湃,听父亲讲的战斗场面、看着老父亲拉起裤腿,撩起衣襟露出胸腿上的枪伤……回想《南征北战》《上甘岭》中的战斗情景,全家人心窝发烫!

记得我4岁时父亲参军去了,父亲参军后,我们家就遭遇了国民党“还乡团伙会”的两次袭击,两次袭击掠走了我们家的衣物,破坏了我们家的门窗,砸了水缸和做饭的铁锅。“还乡团伙会”不断地来村偷袭,害得我和姐姐随母亲每到夜晚都要离开家东躲西藏……

还记得1951年的隆冬,父亲在朝鲜战场上立了战功,喜讯传来阖家欢乐。村里的干部敲着锣打着鼓来我家送喜报贺喜。喜庆与欢乐常常会给人带来冲动和遐想,兴奋中,母亲决定去部队看望父亲,母亲东摘西借凑足了路费,腊月十六,母亲带着姐姐和我高兴地登上了北去的火车。两天后,我们来到了祖国的北方安东(今丹东),凭父亲的信和部队的喜报我们住进了安东驻军部队的招待所。招待所里的军人不多却很忙,他们负责接待从朝鲜战场上转送下来的伤员。母亲看着大批伤员被抬下火车,看着部队的军人都站不住脚的忙,二话没说便主动地加入了由家属组成的“军嫂”服务队,帮着抬担架,给伤员擦洗,喂饭,喂水……我和姐姐虽然帮不上大忙,也能帮些小忙。我们在安东军营招待所住了一个月,没有看到父亲,一个月后我们母子三人返程回家了。

老父亲回家之后,饭后来回走动,看到我进屋,问我:“你在镇的企业上班,你们单位订没订《人民日报》?”我说订了。“你每天看不看《人民日报》?”我说没有时间看。父亲听了瞪起了双目,责怪我说:“你错了,亏你还是一名共产党员,你连《人民日报》都不看,你怎么了解国家大事?如何倾听党的声音?你要知道,《人民日报》是党报、国家日报、是报中之报,是时代的强音,是党的喉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你一定要看,不但要看,还要每天都看,并且要认真的看,仔仔细细的看,把重要的方针政策记在心里,你知道吗?”“我知道了。”“好,那么你从明天开始,你和领导说说,每天给我带回一份《人民日报》来。还有,你明天去镇的邮政局,给我订一份《人民日报》,看《人民日报》我们不能靠借,得自己去订!”父亲的话我第二天就认真执行了。我深深理解父亲要我订一份《人民日报》的心情,和订《人民日报》的用意。父亲的用意是:让我及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扩大视野,搞好自己的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希望我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国内外政治风浪中,不迷失方向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第二天下班,我从单位给父亲带回一份《人民日报》,父亲高兴得就像看到一杯美酒,笑脸相迎双手接过,然后问:你去订报了吗?我说订了,我把《人民日报》的订单,从衣兜掏出来递给父亲。

我知道,父亲晚年患白内障,视力弱,看报得用放大镜,否则看不清。父亲让我订一份《人民日报》,缘于父亲是《人民日报》的忠实读者,父亲对我说过,每天自己都要认真读。在他心目中《人民日报》最有权威,文章富有哲理,读之心里豁亮。父亲读《人民日报》,先大体浏览一遍,看看国内外大事,再仔细阅读重点文章,特别注意的地方,画上双圈,在重要的句子下面,根据情况,标上小圈,或在下面画上杠。父亲的读报精神,感染并激发了我。父亲在家里每天的工作就是读报,而我待父亲看过之后,我再仔细地看。闲了,父亲有时还要考考我,考我的意思,就是测测我读报的专注度。八十二岁的父亲,来考六十岁的儿子读报,也是一大乐事。

如今,父亲走了,可父亲读《人民日报》的习惯,和生活俭朴的习惯没有带走,留给了我,我每年都订一份《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细读、专心致志地读,并把重要的文章和自己喜欢的文章裁剪下来,装进档案袋,闲了再读再温习。

本文由李言录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作者简介:

李言录,笔名远村,作协会员,顺义区作协理事,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特约作家。写有长篇小说《岁月留痕》《山娃》《狼虎斗》三部已出版发行。《乡音乡情》一部。《乡音乡情》是一部散文集,其中收录了作者十几年来在报刊中所发表的随笔、散文、小小说和获奖作品300篇。

审稿:张学文

关注文学天空,阅读更多精彩作品:

李丽芬:父亲的小恩小惠|散文

胡伟:在父亲节怀念父亲|诗歌

黄莉:今夜梦见父亲了|散文

郜敬晓:父母在家就在|散文

王述成:父亲的棍棒|散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故事2023-11-05 00:39故事[香港网友]203.160.195.205
    这篇散文真情流露,让人感同身受。
    顶6踩0
相关阅读
散文:怀念我的父亲

散文:怀念我的父亲

文 玉泉山人冬月二十一日,是父亲的生日。可是,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五年多了。父亲离开时我在外出差,回家后悲痛不已,大脑一片空白,竟无法行文祭奠。之后

2012-10-31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寄语毕业生:顺境善待他人 逆境善待自己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寄语毕业生:顺境善待他人 逆境善待自己

你们就好比是学校即将寄往世界各地的明信片,加盖着川大的邮戳,书写着优秀的评语,张贴着青春的邮票,绘画着未来的憧憬

2013-11-01

胡伟:重阳节时忆父亲|散文

胡伟:重阳节时忆父亲|散文

原创声明:作者授权原创首发文学天空,侵权必究

2020-03-29

润物无声桂花雨—琦君散文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三个理由

润物无声桂花雨—琦君散文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三个理由

琦君的桂花雨一文,选编在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是第三课,这个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三篇讲读课文分别是郭沫若的白鹭、许地山的落花生、琦君的桂花

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