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网友直呼看不懂!真诚的写作 该从树上下来了

时间:2023-08-05 04:39:01

相关推荐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网友直呼看不懂!真诚的写作 该从树上下来了

继2001年的“赤兔之死”之后,前两天又出现了一篇全网热议的高考作文——《生活在树上》。

这篇作文身世十分曲折,第一位阅卷老师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给了55分的高分,进入终审环节后,被阅卷组判为满分。

几乎所有人看到这洋洋洒洒小千字,估计和阿信一个反应:这写的啥?

当然,应试作文写多了的同学们,可能还升起另一个念头:这不就是古汉语版的“高级词替换”吗!?

不妨换个马甲看看:

“开端”替换成“嚆矢”,“展翅”替换成“振翮”,“孜孜以求”中间挤进去一对“矻矻”,再塞几句尼采、韦伯,拽几句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观点……

Bingo!一篇晦涩深奥的文章就此诞生了。

“学术化”的表达,真的是这样吗?

阅卷组长陈建新教授,给了这篇作文这样的评语:

“要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而非背诵几条名人名言就行的。而文字的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做得到的。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可是,这种晦涩难懂的表达,真的就是“学术化”的吗?

学术需要的是精确、谨慎、有逻辑、有突破。把一个平庸的立意说得再花里胡哨、玄之又玄,也不过是炫技罢了。

武汉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周玄毅直言:

“我这么多年辛辛苦苦跟人普及,哲学不是不说人话(其实哲学家说话可清楚了,只是因为他们研究的问题太艰深,所以你们才觉得难懂),算是彻底破功了。就好比,蒙古族的同学天天跟人说他们上学不骑马,然后,春晚上来了一段蒙古小朋友骑马上学的镜头……”

其实,我们读不懂这篇作文,一部分是因为它在用词上的“高级替换”。

关于其中使用的生僻字词、引用的哲学论述,是否使用得当,已经有很多学者讨论过了。

那么,把这些佶屈牙的词句替换掉,这篇作文就容易理解了吗?

作文读不懂,不只因为生僻词

实际上,阿信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就回想起了大学被劣质翻译的学术书支配的恐惧。

很多网友都觉得,读这篇作文仿佛在做英语考试的长难句练习。

马伯庸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

“这篇作文的文风,其实很像最近十年来学术界颇为流行的那种不说人话的行文方式,充斥着怪异、造作的翻译腔与不分场合的术语滥用。我怀疑作者是不是读了一大堆类似的论文,完全沉迷在这种不可名状的‘高级感’中。”

一篇高考作文,为什么愣是写出了“翻译腔”?

比如“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矛。”这句话,没有一个不认识的字,为什么读起来还是别扭极了?

这就要从汉语与印欧语系的语法区别说起了。

第一点非常好理解:汉语词汇没有那么丰富的时态、语态、单复数、阴阳性变化。

(印欧语系起源之一的古希腊语,不论是名词、动词还是介词,根据时态、语态、位置、句子属性,都可以变化出上百种。)

在汉语里,“我喜欢读书”、“读书让人视野开阔”、“我每天读书”、“我是个读书人”,不论是作主语、谓语、宾语还是定语,读书就是“读书”两个字。

但是在英文里,就会有read、reading和reader的区别了。

用学术一点的话来说,汉语的句子单位是不严格的:词的属性,和它在句子中扮演的成分,不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如果在结构更复杂的句子里,一个词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名词、形容词,那我们就很难一眼判定它的用途,增加了理解成本。

比如作文中的这句:“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

“对超越性的追求”,是句子里一个巨大而没有必要的名词。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我们的灵魂天然地追求超越性”。

再比如:“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

也可以说成“在树上生活——用这种方式来体现个体的超越性。”

把各色长长长长的词语都变成名词塞到一句话里,这在传统中文表达里是比较少见的。

这种表达习惯的背后,其实存在着汉英语言间的一个重要差别——“意合”还是“形合”。

英语像“葡萄”,汉语像“流水”?

“意合”的意思是,汉语的句子靠意思来连贯,靠句意逻辑排列;而英文的“形合”,则要求结构上的完整,由语法形式主宰。

怎么理解呢?

有一个外国学者的比喻很形象:英语的句子结构好比一串葡萄,主干可能很短,累累的果实附着在上面。

对这一点,做过英语长难句理解的马上能get:抽出了主谓宾之后, 剩下的那一大串其实都是对它们的描述。

而汉语呢?

不像英文的“葡萄”,是用从句一层一层搭建起来的,汉语更像“流水”,是一句接一句“顺流而下”的。

潘文国教授在《汉英语言对比纲要》中归纳:

汉语是“竹式结构”,是一节一节拔起来的,按照动作的发生顺序或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表义不完,句子不止;而英语是“树式结构”,虽然枝繁叶茂,但必须以树干为核心,不管一个句子有多么的复杂,都有一套自己的主干。

比如作文中的“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

这句话在语法结构上是严谨的,但是在前后两句语义承接上,却让人转不过弯。

把它代入英文长难句分析,甚至会发现,把“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替换成“it is partly because that”,读起来竟然更通顺。

那这句话实际上想说什么呢?

补充一些语句来连上前后的逻辑,用大白话说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把社会和家庭看做我无瓜的符号,觉得它们不会对自己产生影响,实际上啊,是因为我们还图样图森破,没经历过社会的毒打,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中文写作,请从树上下来吧

学术译著中存在“翻译腔”,是因为它们确实由外文翻译而来。或是因为译者水平不够,或是为了保证准确性,才残留了外文的语法结构。

但是这种翻译腔高级吗?学术吗?在高考作文中有必要吗?

从学术性来说,没有。

学术的“晦涩”,从来不在语言上,而在思想上。

而从文学性来说,翻译腔在某些作品中确实像夸张的戏剧念白一样,拥有独特的仪式感。

但是对语言敏感的写作者,都会对翻译腔产生警惕,并仔细打磨自己的风格。

余华先生1992年的作品《在细雨中呼喊》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比较明显的“翻译腔”:

“1965年的时候,一个孩子开始了对黑夜不可名状的恐惧。我回想起了那个细雨飘扬的夜晚,当时我已经睡了,我是那么的小巧,就像玩具似的被放在床上。屋檐滴水所显示的,是寂静的存在,我的逐渐入睡,是对雨中水滴的逐渐遗忘。”

2005年出版的《兄弟》,行文已经举重若轻:

“苏妈说完急着要回家去取存折,再去银行取钱出来。李光头说来不及了,他马上要上车了,他先把苏妈的十五份记在心里的账上。苏妈不放心,她担心李光头从上海拉来了大生意以后,就不认苏妈的十五份了。”

回到这篇作文。

与其说它因为深刻的思想而赢得满分,倒不如说,它是在一场靠炫技夺人眼球的赌博游戏中大获全胜。

但是,倒不必对小作者过分苛责。在他的行文中,确实可以看到他在古汉语和哲学领域的积累——再退一步,谁没有过满肚子牢骚话的文青时刻呢?

我们更应该警惕的,是阅卷组对这篇作文,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满分的分数,并作为范文公示。

北大历史系学系教授陆扬,将其怒斥为“自曝无知”、“严重失职”、“collective stupidity”。

毕竟,我们都知道,这种追求标新立异的赌博式写作,绝非“滥觞”于写作者的一人一笔。

参考文献:

[1]《怎么,您以为翻译腔只是“见鬼,老伙计,我要踢你的屁股”吗?》张佳玮

[2]《“形合”、“意合”与英汉翻译的句法策略》马续光

[3]《汉英句法的特点与汉译英》王健倩

[4]《词缀少但语缀多——汉语语法特点的重新概括》徐杰

让孩子天生的直觉和悟性,开启文学之门,越年轻越好:

一部面向普通人的中国文学史,以细腻的语言还原文学的力量,像讲故事一样将中国文学的“一生”娓娓道来,帮你重新发现文学之美:

费孝通老先生的经典作品,那真真是绝好的中文。深刻的思想,绝不需要拗口的表达才能呈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他是我年少时最蔚蓝的海@2023-12-18 15:09他是我年少时最蔚蓝的海@[宁夏网友]103.226.41.146
    真诚的写作能够打动人心,不懂的人可能是需要多一点解读和思考。
    顶2踩0
  2. 习惯3.♡er意2023-10-11 21:54习惯3.♡er意[广东省网友]203.22.76.91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网友直呼看不懂!看来得多读点书啦。
    顶4踩0
相关阅读
“她就是我的光!” 浙江6年级男生暗恋作文文笔逆天!第一句话就看哭网友……

“她就是我的光!” 浙江6年级男生暗恋作文文笔逆天!第一句话就看哭网友……

来源:新闻晨报近日一篇6年级学生的作文成了网络热点这篇题为第一次奋进的作文仔细读完,嗯思考时间、追随暗恋网友直呼神逻辑要逆天!还有人表示:明明是

2023-08-09

浙江一女子挺大肚子给老公送饭 老公说了一句话 网友:掐死他

浙江一女子挺大肚子给老公送饭 老公说了一句话 网友:掐死他

原来老公在四楼上班,她是来给老公送饭的

2023-08-28

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知识点总结

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知识点总结

一 公文实用文一直是浙江专升本考试中的重点,考察内容分为实用文知识和实用文写作两个部分

2023-09-12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发争议:不说人话的晦涩难懂 值不值得满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发争议:不说人话的晦涩难懂 值不值得满分?

8月2日,浙江教学月刊社微信公众号教学月刊发布文章高考作文阅卷组长评高考满分作文系列文章第一篇,这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卷满分作文成为了被评述的对象

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