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打好议论文核心概念的“地基”

时间:2023-07-16 06:40:01

相关推荐

打好议论文核心概念的“地基”

【以下内容来源《高中生杂志》2021年8月刊。本号尊重原创,公益推荐,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打好议论文核心概念的“地基”

据说,民国时有位老师批改作文,经常在作文后写很长的评语,甚至比原文还要长。他还会从习作说开去,谈及创作,往往见解独到,学生受益匪浅。这位老师便是沈从文,而他批改过的作文中,就有汪曾祺的。当然,沈从文、汪曾祺等大师的写作水平是我们目前难以企及的。但是,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对于还在写作方面打基础的学生来说,写出好文章很难一蹴而就。细改精批有助于精准把握字词、正确运用逻辑、更正写作思路。《高中生·作文》自2019年起开设了《课堂》栏目,每期选择一篇文章细改精批,针对高中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给出建议。

修改文章就是一次心灵与文字的碰撞,希望大家在其中有所收获,在写作之路上走得更远。

本次,针对议论文写作中核心概念界定不清的问题,我们对一篇投稿文章进行细改精批。

下面,请先来看看小豪同学的习作。

模仿与创新

有人说:没有天生的创造者,只有聪明的模仿者。创造者并非一开始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个天圆地方,(“天圆地方”指古人对宇宙的认识,用在此处不合适,应删去)大小轮廓,而是从模仿起步,(此处逻辑不合理,有些创造并非从模仿起步,建议改为“许多创造从模仿起步。”)模仿之于创新,亦如雏鹰学步到展翅翱翔,或似小溪聚水到翻江倒海。(此处比喻不合理,“雏鹰学步到展翅翱翔”“小溪聚水到翻江倒海”不是创新,建议将整个句子删去)创新源于模仿。

人类往往善于把握住模仿与创新的结合点,促进自身(根据后面的内容判断,“自身”一词用得不合理,应改为“科技”)的飞跃。瓦特当年认真观察水蒸气冲击水壶盖的情态(“ 情态”指神态,应改为“ 现象”),模仿其中的原理(借鉴其中的原理并通过创新),制成了改良型蒸汽机。这一在当时被视作“儿戏”的玩意,(这句话查无实据,应删去)没想到却改写了英国乃至世界的历史。(句号应改为逗号)英国率先进入“蒸汽动力时代(蒸汽时代)”,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倘若瓦特望着扑哧直冒的水蒸气仅仅做无端的遐想,或是干脆再烧一壶水来观看这种煞有趣味的现象(这里的假设没有由来,显得突兀,建议改为“倘若瓦特没有借鉴水蒸气的原理并进行创新”),人类会因此而进步,英国会驾着那股蒸汽(“蒸汽”有特殊意义,应加上引号)登上(当时)世界霸主的宝座吗?(这段举例不合适,后文会展开讲)

现代仿生学给了我们更多模仿的范例。谁能想象坐上失去雷达装置的客机会是什么感受吗?此时的“空中飞鸟”便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在遍布危机的航道上乱窜,机毁人亡在所难免(表述过于绝对。失去雷达确实危险,但是客机也会有别的应急措施,建议改为“恐怕会机毁人亡”)。而(“而”字是连词,一般不接在句号后面,应删去)这雷达装置便是蝙蝠超声波发射的功劳。没有从模仿蝙蝠发射超声波判断障碍物上得到的启示,今天的人们恐怕还得“望空兴叹”,或者提着脑袋在天上转悠一圈。(这两句话的表述不准确,建议改为“据说雷达的发明便是从蝙蝠超声波测距定位那里得到启示。没有雷达,航海、航空难以得到迅速发展。”)

模仿给了人类前进的动力(观点比较牵强。建议改为“模仿给人类前进打下了基础”),使人类找到了征服自然的路径(人类不能征服自然。应改为“人类从自然中得到启示,找到前进的方向”),(逗号应改为分号)而模仿同样也给了人类创新的能力(逻辑不正确。应改为“模仿是创新的途径之一”),并以此丰富人类自身。没有天生的艺术家,只有聪明的临摹者(这里混淆“临摹者”与“模仿者”的概念,应改为“模仿者”)。从网络歌曲的流行到模仿秀的火热,从“中国的泰坦尼克号”到“美国的梁祝”,(网络歌曲与模仿没有必然关联,“中国的泰坦尼克号”“美国的梁祝”与后文提到的“异样的繁荣”也没有必然关联,建议删去)我们(不是所有人都会去模仿。“我们”应改为“一部分人”)出于创新、发展的目的模仿一些经典,从而打造出异样的繁荣。从美国人模仿中国经典创造出惊世动漫《花木兰》上(对电影《花木兰》的评价偏颇,应改为“美国人借鉴中国经典‘花木兰从军’的故事拍摄出电影《花木兰》,受到了好评”),我们看到了一种创造力,而从(一些)国产大片一味套用好莱坞模式,“创新不成蚀把米”,失掉了自身特色上,我们又不禁为此类模仿深感遗憾。

创新源于模仿,却又高于模仿(与下一句逻辑不连贯。建议改为“创新源于模仿,却又高于模仿;模仿孕育创新,为创新打下基础”)。朋友,请不要不屑于那些“复制别人”的模仿行为吧,也许你在临摹(模仿)某个细节时会突然灵光一闪,发现一片新的天地。

从标题上看,小豪同学这篇议论文的主题是模仿与创新,在后面的论述过程中也大致能围绕主题展开论证,举例很有想法。然而,这篇文章最主要的问题是对核心概念界定不清楚,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逻辑问题。

我们来看第一段:“ 有人说:没有天生的创造者,只有聪明的模仿者。创造者并非一开始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个天圆地方,大小轮廓,而是从模仿起步,模仿之于创新,亦如雏鹰学步到展翅翱翔,或似小溪聚水到翻江倒海。创新源于模仿。”第一句采用引用论证对创造者与模仿者进行论述;第二句的前半句也在说创造者,后半句却转而提出创新;第三句提出“创新源于模仿”,让人在创造与创新之间摸不着头脑。从论述过程看,小豪同学混淆了创造与创新的概念。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或新东西;创新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二者的含义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不能混为一谈。同样的问题后面也出现了,小豪同学在论述模仿时,两次提到“ 临摹”。模仿指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而临摹指模仿书画。可见,文章对核心概念——模仿、创新——界定不清楚。议论文写作中,核心概念如同“地基”,“地基”不牢,接下来的论述自然会出现问题。

在接下来的主体部分,文章列举瓦特改良蒸汽机来论证“创新源于模仿”。文章认为瓦特模仿了水蒸气冲击水壶盖的原理,从而改良了蒸汽机。事实上,瓦特是借鉴了水蒸气冲击水壶盖的原理,在旧的蒸汽机上发明了分离式冷凝器,创造出新的蒸汽机。这体现了瓦特的创新精神,却难以体现其有模仿行为。小豪同学可能错以为借鉴等于模仿,也没有搞清楚模仿与创新的关系。同样,在后面的举例论证中,文章举了美国人拍摄电影《花木兰》的例子。这个行为也不属于模仿,而是借鉴并创新。在这个主题下,所举的例子既要有模仿行为,又要有创新行为,才能够论证“创新源于模仿”的论点。

我们可以看到,对核心概念界定不清楚,后面的论述很容易陷入逻辑的误区,产生混乱。在考场上,同学们在动笔作文前一定要先定义好核心概念,切勿从根源出现问题。只有打好核心概念的“地基”,之后的论点、论据、论证才有可能建得牢靠,议论文这座“房子”才有可能建得漂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来吧2023-12-12 20:21来吧[广东省网友]203.20.230.25
    地基,是成功写作的关键!
    顶0踩0
  2. 梅·香2023-09-29 01:30梅·香[福建省网友]203.21.68.173
    打好议论文核心概念的
    顶0踩0
相关阅读
专转本英语学习技巧 巧用方法解题(干货)

专转本英语学习技巧 巧用方法解题(干货)

1 2考本文章的两类体裁:议论文,重点是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023-11-29

阅卷老师支招 将高考话题作文“化大为小” 5种方法助力高分

阅卷老师支招 将高考话题作文“化大为小” 5种方法助力高分

将话题化大为小的常用方法:1 修饰法我们不妨在原来的话题基础上加以扩展,以增加内涵而达到缩小外延的目的

2024-01-01

喜报+上岸礼包来啦!新闻传播学考研如何复习 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喜报+上岸礼包来啦!新闻传播学考研如何复习 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本文脱胎于2017年鞋哥写的一篇文章新闻传播考研全程规划,大约2万字,整合了各种各样的老文章和鞋哥的一些思考,每年都会更新一版

2017-06-15

高考语文备战2021 论述类文本文体特点及阅读题两大考点备考提示

高考语文备战2021 论述类文本文体特点及阅读题两大考点备考提示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