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写你想读的文章》用无欲则刚的精神来写作

时间:2023-06-07 07:01:01

《写你想读的文章》用无欲则刚的精神来写作

用无欲则刚的精神来写作

自媒体创业时代,随便打开一个平台,到处都是蹭亮的“靠写作月入过万的指南手册”的标题。当你真的入坑后,又会发现这些只不过是收割韭菜的噱头。

那些真正能够靠写作养活自己的作家哪个不是埋头创作,哪里有多余的时间来说教?哪怕真的有什么秘籍,还得收费不外传的,更何况他们更是深谙其中的门道,岂是几个步骤、几个金句就能造就的?

正如《写你想读的文章》这本书通过揭示写作的两个核心思想,用幽默但严谨的观点直接点破了标题党背后的漏洞,告诉我们与其想着走捷径,不如用无欲则刚的精神来写作。

《写你想读的文章》是由日本作家田中泰延著作,马奈翻译。田中泰延从事广告策划和文案工作长达24年,迄今为止阅读了六千多本书。

他于2016年辞职专职写作,活跃在网络上,凭借涉猎电影、文学、音乐、美术、摄影、就业等题材的文章获得广大读者的强烈支持。

《写你想读的文章》虽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但真金白银的内容质量让这本书上市两个半月销售破15万册,荣登日本亚马孙图书排行榜第一名。

本书主要传达了作者四个核心思想,分别是读者想看的东西是什么?如何写自己的观点?怎么真情实感地写作文?以及对文字的认识和态度。

读者想看的东西是什么

作者说,“网上爆款文章有九成是随笔。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既有人想写又有人想读的文章是随笔。”

田中泰延把随笔定义为,“在事象和意象交织之处产生的文章。所谓事象,就是我们耳闻目睹以及所了解的事情,包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人。当我们与事象接触,心灵为之触动,便会产生想要把所见所想记录下来的念头,谓之意象。”

这个观点是《写你想读的文章》这本书的中心观点,贯穿了本书的始终。不管是意象还是事象,这都需要写作者本人有一颗洞察的心,且能够真诚地表达。

而这种能力是需要经过日复一日的实践才能打磨得出来的,更是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各种忧虑和人情世故的桎梏敢于真诚地表达出来,又岂是几个步骤,几个方法以及几句万能金句就能取代的?

经过这几年小打小闹的摸索,我所理解的标题党月入过万的指南也并不是真的一无是处,这不过是一种商业文案,月入过万不过是个收割流量的噱头,真正的目的在于向韭菜们贩卖渠道,即所谓的投稿平台。

可问题是,如果写作者写出来的文章无人问津,连点开的兴趣都没有,那么即便提供更多的渠道也无用。

哪怕秉着职业道德的导师可能给你的文章修改一遍,再分享一番如何写出爆款的方法,可这些终究是建立在写作能力的基础上。

在《写你想读的文章》里,作者便是直接点明了,有时决定成败的不是说什么,而是谁来说。

“文章写作教程总是告诉我们写作什么很重要,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对大多数人读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谁写的。”

有说服力的也就是那些有写作能力的人,这也是很多广告商不会找无名小卒,而是找那些粉丝多权重高的知名公众号主进行商务合作。

作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无非有两点,要么就是脚踏实地地写好事象与意象交织之处的随笔,要么你就先成为名人再写作。

如何写自己的观点

爆款文教程有个万能指南,那就是追热点。于是一个热点制造了上百款同类型的文章,无外乎就是围绕这点和那点的浅尝辄止,极其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因此,与其东拼西凑地说别人说过的观点,不如省出那点时间和精力当一个读者。正如作者所说的,“如果没有特别新颖的见解或尚未解决的疑问,我们只需要当一个读者。”

《写你想读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写自己观点的三个见解,分别是传达出真实的想法、取悦自己、摒弃过多的欲望。

这三个方法看似很简单,其实大部分都败在了第一件事上,表达真实的想法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

很多人会因为出于被评价的焦虑、出于自我价值保护的原则,说出来的观点不是人云亦云就是有悖初衷,最终写出来的文章连自己也看不下去。

我有个特别喜欢的公号博主,每次看她的文章总是无比敬佩,她怎么能有如此勇气和洒脱的胸襟袒露自己的想法,哪怕这种想法可能会对自己的形象或是生活产生影响,她也坦然接受,然后并不会让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丁点影响。

她文章的观点真实但有趣,还有严谨的逻辑在支撑。她跟读者分享她的生活和工作,分享她的观点和看法。而这些事象并不是针对读者口味,而是很随兴的生活和工作的插曲,她有欲望写出来说出来的想法。

她拥有很多粉丝,公号的价值名列前茅,很多商业渠道都会首选她,邀请她出书、开讲座、开网课的数不胜数。

可是,她却硬是抗住了这些诱惑,坦言她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更知道自己的性格不适应如此商业化,只想一心一意写她想写的文章。

这就是作者提倡的,用无欲则刚的精神来写作,正是因为摒弃了过多的欲望,才能不受外界过多的影响,从而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才会坦荡地取悦自己。

作者说,“依靠写作获得社会认可是不划算的。”

因为那让写作者耗费巨大的心力去琢磨无数的读者的口味,不仅没有写出什么名堂,还丧失了写作的热情以及那一份喜爱,将兴趣变成了受罪。

怎么表达真情实感

《写你想读的文章》里有一句话说,“无趣的人喜欢描述自己的内心世界,相比之下,热衷描述自己的外部世界的人多少都能引起别人的兴趣。”

这就是写日记和写随笔的差别,写日记就是省略了对事象的描述,全情投入在个人的意象中,从头到尾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发泄情绪,描述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

先不说读者对一篇有尾无头的文章读起来吃力,就是在碎片化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没有人愿意花一丁点时间去了解别人心情的起伏。

在上文提到,作者说,随笔是事象和意象交织之处产生的文章。因而随笔的重点就是落脚在描述意象上,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通过事象引起别人的注意。

我从《写你想读的文章》里解读出来的意思是,仔细观察,然后具体地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情实感地写文章。

那么如何具体地表达呢?作者说,“在文章中突然抛出一个结论是无法让读者产生共鸣的。让读者对我们的思考过程产生共鸣才是写长文的意义。”

也就是阐明思考的过程。我很喜欢看那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解答读者来信中疑问的文章,看得多了多少也能甄别出高人的高明之处。

那些低级的解答不是针对读者的问题进行解答,而是毫无原则地将自己代入,然后一通情绪发泄,企图营造出一个通过“毒舌”来骂醒局中人的人设。

真正的高明者从来不会轻易贴标签,既能一针见血地点出人性的幽微阴暗之处,又能将局中人想不到的过程和结果有理有据地点透开通。

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他们在向读者阐明思考的过程,既有真情实感又有真材实料。

对文字的认识和态度

《写你想读的文章》里作者跟我们分享了他对文字的态度,那就是,“竭尽全力表达我喜爱的内容”的心态来写作。

作者曾在广告领域工作长达24年,他借用了写广告文案时对商品的那种敬爱来比喻对文字的敬爱之情。

只有敬爱某一个人或某一件物,那么才会激发我们用严谨热爱的态度去探索和开发,这就是作者提倡的写文章时必须心怀敬意。

看似很夸张和矫情的态度,实则反映了一个人所看不到的价值态度——文字映射着一个人的人格和价值观。

网络发达的时代,让人不禁感叹,“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如果我们逐条去浏览一下那些网络暴力者,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毫无逻辑地使用攻击性和侮辱性字眼,这些字眼组成的句子是他们内心的魑魅魍魉。

文字是语言的另一种形式,我们选择用文字表达想法就是因为需要过脑后的冷静和友善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因而,文字在人与人之间传达的不仅仅是思想的交流,更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格是否成熟的标志。

然而,那些对文字缺乏敬意的人,反而把文字当成了一块遮羞布,尽情地展示他们人格和价值观的恶劣。

对文字怀有敬爱之情,是写者与读者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桥梁。

《写你想读的文章》有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我们在写文章时要牢记这一点,让自己的文字流通,与他人交换,如此一来,我们必定能获得更有价值的语言。”

通俗易懂地理解,这里的文字流通相当于我们之前说的“干货”,所谓的干货就是没有夹杂过多的情绪发泄,更多的是一种实用性以及用户体验效果。

只是随着商业性的不断侵入,如今的“干货”也早已经失去了意义,实用性和用户体验性渐渐被商业性和噱头性所取代。

如果我们注意分辨就会看到,市场上现在所谓的那些“干货”只是纯粹地激发人的焦虑感和急迫感,如果用户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先付费购买,当你付费购买后又发现,内容依然脱离不了所谓的情绪发泄和鸡汤模式。

这也是早期那些真实材料的“干货”达人早已经打造出了个人品牌,后起的这些山寨货很快就被自己的同行淹没在“水货”的洪流中。

因此,这又承接了《写你想读的文章》中所传递出来的所有观点,对文字怀有敬爱、真实、摈弃过多欲望,让文字真正流通起来,为他人也为自己造福。

正如作者所说的,“写作不会让你遭受损失,而会为你带来回报。”而这也是我的真实体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0242262023-12-08 01:32024226[新疆网友]203.9.158.85
    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文章!
    顶8踩0
  2. 【女人如茶】2023-09-07 04:16【女人如茶】[广西网友]43.228.241.63
    这种写作方式很有意思,能够达到思想的超脱和洞察的境界。
    顶16踩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