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明朝兵权被分割 安排文官任兵部官职 对于战场并无助益

时间:2018-09-14

前朝与少数民族的特点兼而有之,虽然蒙古人统治期间对中原地区的汉人进行大肆杀戮,焚烧宋朝的文化和艺术,让明朝损失惨重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全文共2066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

明朝时期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虽然未曾完全继承宋朝的传统制度,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实行的各种政策都可以看出混合了宋朝和元朝的因素。

前朝与少数民族的特点兼而有之,虽然蒙古人统治期间对中原地区的汉人进行大肆杀戮,焚烧宋朝的文化和艺术,让明朝损失惨重。

但是朱元璋成功建立明朝以后却并没有做出如同元朝一样极端的做法,而且还兼顾了元朝统治者在统治期间的优点,让明朝政权和经济在统治初期迅速得到了稳固

朱元璋在位期间,吸取唐宋灭亡的教训,一个是藩镇权力过大,一个是过于重文轻武,所以明太祖期间废除丞相的职位。

而且还将中书省裁撤,将原本中书省的权力下分给其他部门。对国家政治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

一、明朝初期政权稳固

明朝之所以可以做到继宋朝之后再次出现太平盛世,统治时间长达二百七十六年。能够成就明朝这一切的原因不仅仅因为明朝时期的统治者十分贤明。

励精图治对待政事更是兢兢业业。还因为合理的官员安排以及众多有才之士的官员入仕,为明朝的建设贡献自己的计策。

唐朝时期就因为统治者广纳贤才,虚心听取臣子的意见才会达到繁荣昌盛的程度,明朝也是如此。

在明朝统治期间,想要迅速恢复被元朝破坏的社会经济政治秩序,就必须从全国各地招纳能人异士,群策群力巩固大明王朝

因此在朱元璋时期便重新启动了闲置已久的科举制度,并且创新性的提出要用八股文的形式进行行文,再统治初期大大的提高了朝廷臣子的文学素养

宋朝时期因为皇帝一直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所以导致宋朝在后期的时候军事力量严重不足,与国土面积远远小于宋朝的外国番邦进行战争时却常常处于下风,后期更是出现了“冗兵冗官冗费”的三冗局面。

开国皇帝朱元璋吸取了宋朝的教训,建国之初并没有像前朝一般立马卸磨杀驴,让他们交出兵权,而是选择了对陪伴自己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大肆封赏,不仅赏赐大量的金银财宝,而且还让他们加官进爵,可以世袭爵位

正是朱元璋的这一举措,很大程度上安抚了朝廷中臣子的心,觉得当朝皇帝并不会如此多疑随便忌惮,也为统治者赢得了民心,让百姓对于明朝的接受度更高。

武官遭到猜疑

明朝统治者为了不重复宋朝的覆辙,因此明朝初期对于朝堂局势进行了平衡,虽然发展科举制度,可对于武官和军事将领方面的选拔也很重视,努力做到文武势力的平衡。

但是到了朱元璋统治后期,因为原本一直跟随自己的开国功臣仗着自己劳苦功高便开始肆无忌惮,甚至对皇帝不敬

长此以往便引起了朱元璋的不喜,最后几位开国功臣中大部分都被皇帝以各种罪名处死或者流放,不知是否真的触犯了这些条例,在这其中善长最得皇帝的宠信。

甚至一开始还得到了皇帝御赐的铁券丹书,可是最后却也因为如此过分嚣张,视皇权于无物,因此最后也被惩罚的最惨

经过这次事件以后,统治者的疑心渐重,开始忌惮手握重权的将领。而且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眼中,文官向来都比武官更好把握。

因为文官通常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就算玩弄权势也是在统治者的眼皮子底下,如果文官引起了皇帝的不喜可以直接外放或者下派,并不会产生什么特别严重的后果,而且就算文官形成了党派,关系也是可以轻易打破的。

而武官处理起来则会更加麻烦,如果武官得到重用不断升迁,那么很有可能会重复之前开国功臣的后果,对皇权产生威胁,让统治者忌惮。

而且如果将领长期带领军队,在士兵中很有声望,那么军心所向可能会偏向于将领而不是统治者,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对将领进行贬谪,那么很可能会引起军中军心大乱甚至会引起军队的起义。

因此相比较于文官的实力和文官能够产生的后果,很明显武官的实力更让皇帝忌惮,而且如果对将领进行贬谪处理没有让人信服的理由,则很可能会引起朝廷大乱,这种后果统治者是最不想看到的。

文官在兵部地位提升

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朱元璋终于决定不在坐以待毙,不能让武官的势力继续壮大,所以当时就下命令让明太子到全国各地去巡查,检查各地的政治和经济情况等等。

但其实真正的目的却是想要将一直跟随自己的文官安插到全国各地的军队上,让其成为自己的眼线,并且对将士的权利进行限制。

当时文官都被安插到了比较重要的军事要地,当时朱元璋的目的之一便是希望通过文官来治理武官,对武官进行限制。

这种倾向在明世宗时期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当时的统治者对武官的限制进一步加强,当时的兵部尚书实权其实已经被架空,所做的任何命令都需要向内阁大臣请示,而内阁一直都是有皇帝进行直接统治,所以可以说当时兵部的命令都需要得到皇帝的允许

而且在兵部内部,也调用了很多文官进去,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文官对于军事方面的事情并不擅长,所以对于排兵布阵并不懂。面临战争时更是因为文官的瞎指挥损失惨重。

明朝前期虽然并没有对武官的实力进行限制,但是最后却因为将领功劳过大遭到忌惮,最后还是选择削弱军队将领的权利,但是明朝的统治者并没有像宋朝一般在社会上形成重文轻武的风气,而是将所有的安排都暗中进行,因此没有产生这种极端的情况。

但是明朝的这种政策,让兵部全部被文官所占据,真正懂得兵法的武官却丝毫没有用武之地,最后面临满清和李自成的进攻,也只能落到无兵可用的地步。

参考文献:《明史》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明朝兵权被分割 安排文官任兵部官职 对于战场并无助益》,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丹丹讲历史: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 却因为文官的一句话被杀

丹丹讲历史: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 却因为文官的一句话被杀

...历史记载,四大名将里,廉颇由于赵王听信谗言,被剥夺兵权,逃亡至他国,最后郁郁而终。李牧是由于赵王迁中了离间计,将李牧剥夺兵权,随后残害致死。白起是因为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加上范雎在秦王面前进言说白起这...

2023-12-27 #经典句子

赵匡胤想让此人掌兵权 宰相说了一句话 赵匡胤吓得脸色都变了

赵匡胤想让此人掌兵权 宰相说了一句话 赵匡胤吓得脸色都变了

...帝又怎么会重视武将。其实,宋朝初期,赵匡胤是打算放兵权给武将的。如果赵匡胤真的这样做了,那么宋朝的军事实力也就不会如此弱了。可是因为一个人的劝告,赵匡胤放弃了这样做。这个人就是宰相赵普。今天,小编就和...

2018-02-02 #经典句子

五代十国一军阀 一生功绩平平 却留下一句广为人知的话

五代十国一军阀 一生功绩平平 却留下一句广为人知的话

...,却成了当时众多武将的座右铭,于是乎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权,背叛主上,自立为帝的大逆不道之事,在当时频繁的发生。就拿赵匡胤来说吧,他身为后周的武将,多次耳闻目睹了这样的事情,自己本人也学得有模有样,背叛周...

2023-12-09 #经典句子

苏轼被贬期间的一篇奇文 语言精辟饱含哲理 后人评价:无人能及

苏轼被贬期间的一篇奇文 语言精辟饱含哲理 后人评价:无人能及

...的主角乃大名鼎鼎的苏轼。苏轼只是文臣,手中没有一点兵权,为何惹得龙颜大怒呢?原本,苏轼写给皇帝的工作报告中,有一些略带抱怨的语句,比如“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称自己变得愚钝,脑子没有以前灵活,或许...

2008-11-17 #经典句子

诸葛亮儿子离世前 说过一句话 点明此人才是蜀国后期祸乱的源头

诸葛亮儿子离世前 说过一句话 点明此人才是蜀国后期祸乱的源头

...有制约姜维,则令人难以理解。姜维并不是想要一人掌握兵权,一人独大,蓄意起兵称权的人,这可以在姜维守剑门关时看出。当时,刘禅已决定投降于邓艾,如果姜维真想独大,那无论从利益和时机问题考虑,姜维都应会在那...

2023-05-31 #经典句子

杯酒释兵权 赵普说了三句话 导致宋朝以后的汉人变成了绵羊!

杯酒释兵权 赵普说了三句话 导致宋朝以后的汉人变成了绵羊!

...检点的赵匡胤彼时早已笼络了禁军石守信、王审琦等一批兵权在握武将,舆论的力量和实权的掌控汇集于黑压压的后周朝堂,只待一声石破天惊的怒吼,后周筱然覆灭于历史的废墟,一个新的王朝即将掀开崭新的篇章。次年正月...

2023-09-23 #经典句子

历史记载的刘邦预言 安刘氏天下者必博野 这句话应验了吗?

历史记载的刘邦预言 安刘氏天下者必博野 这句话应验了吗?

...终止了。想要稳定当时西汉的朝局呢,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兵权在手。正因如此呢,周勃便再一次尝试在军权方面打开突破口。历史记载的刘邦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博野,这句话应验了吗?为了实现这一点呢,他便精心策划了一...

2023-07-24 #经典句子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骗过了司马懿吗?司马懿临死前一语道破玄机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骗过了司马懿吗?司马懿临死前一语道破玄机

...明了,他在魏国其实呆的也并不是那么舒服的,虽然手握兵权官拜高位,但一直受到其他人的质疑,甚至想要将其取而代之。在当时三国之中,他最大的对手是诸葛亮,而魏国最大的对手就是蜀国了,那个时候刘备已经去世,支...

2023-05-0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