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春秋》经学研究史 今古文之争 胡安国

时间:2016-02-07

胡氏春秋传是唐人啖助、赵匡、陆淳等人舍传求经学风的继承与发展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63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大家好,我是小编阿泉,今天和大家来聊一聊《春秋》经学研究史,今古文之争,胡安国。

胡氏《春秋传》是唐人啖助、赵匡、陆淳等人舍传求经学风的继承与发展。中唐之后,《春秋》学出现舍传求经的趋势。韩愈《寄卢全》诗云:“《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吠、赵、陆师徒三人的《春秋》学正是如此。他们扬言三传“未达《春秋》大宗”,“可谓宏纲既失,万目从而大去”,提出要绕过三传,直探经旨。其实完全舍传求经是做不到的,正如钱钟书所言:“扬言能睹之于《经》者,实皆阴求之于《传》,犹私窥器下物而射顶也。”

因此,所谓舍传,不过是不主一传而兼取三传,如同西晋初年刘兆、祀毓等人调和三传的故技。不过,刘、祀之书失传,无从窥其途径。从现存陆淳等人《春秋集传篆例》来看,仍然是因例求义,其方法与《公》《谷》无异,“凭私臆决,其失也穿凿”。然而,啖、赵等人舍传求经之风一开,继而效尤者不乏其人。皮锡瑞曾排过一列名单:“宋人治《春秋》者多,而不治专门,皆沿唐人咳、赵、陆一派。如孙复、孙觉、刘敞、崔子方、叶梦得、吕本中、胡安国、高阅、吕祖谦、程公说、张洽、吕大圭、家铁翁,皆其著者。”由此形成有宋一代主观膝断,竞务奇说的学术风气。而胡氏传在这种学风之中产生,自然免不了于三传断章取义以就己意的现象。这一点,胡氏自己亦直言不讳,其于卷首《叙传授》云:

传《春秋》者三家,《左氏》叙卒见本末,《公羊》《谷梁》词辨而义精,学经以传为按,则当阅《左氏》,玩词以义为主则当习《公》《谷》。如载惠公元妃继室及仲子之归于奋,即隐公兄弟摘庶之拼,报让之实可按而知也,当阅《左氏》谓此类也;若夫来姗仲子以为豫凶事则诬突。王正月之为大一统及我欲之赞不得已也,当习《公羊氏》谓此类也,若夫母以子贵,腆妾许称夫人则乱矣。段,弟也,弗谓弟;公子也,弗谓公子,残段而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当习《谷梁氏》谓此类也;若夫曲生条例,以大夫日卒为正则凿失。万物纷错悬诸天,众言淆乱折诸圣,要在反求于心,断之以理,精择而慎取之,则美玉之与武砍,必能辨之者。

于三传之择取,均“反求于心,断之以理”,其结果是必然难免“求之过深”“锻炼太刻”,且不说不能“一一合于经旨”。即使是三传之旨,亦未必“合”了。胡氏将吱、赵以来的学风推向了极致。

胡传问世之后,由南宋降及元明,其影响有增无减。不仅成为钦定士子必读书,作为科场中《春秋》经义试帖的标准,并将此书与三传并提,称为四川,享有显赫的政治声誉;而且在元明二代的《春秋》学史上,胡传也成为研究的中心,赞成者注释阐发,谨镇者辨疑考误,皆与胡传有关。一部尊王攘夷的胡传,在南宋以及明朝受到如此殊誉,是情有可原的,但在元蒙统治之下,胡传的声望和地位亦丝毫无损,个中原委,沈玉成先生曾经论及,他说,一是元蒙贵族尚武弱文,思想统治相对松弛;二是元蒙贵族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统治思想,在学术上只得沿用程朱理学;三是胡氏所阐述的伦理纲常仍然是封建社会的永恒法则,少数民族人主中原亦不例外。这些说法是不无道理的。胡传的声望,到了清代便一落千丈了。

这一方面是清代考据学兴起,不满宋学的空疏,因而力低胡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清初统治者文治武功皆有胜于元蒙,其攘夷之大旨,触动着满人的隐痛。有此二者,胡传终于废掉了。对于胡传的兴废,皮锡瑞有过较为公允的评价:“元明用胡传取士,推之太高;近人又低之太过,而胡传卒废。平心而论,胡氏《春秋》大义本孟子,一宇衰贬本《公》《谷》,皆不得谓其非。而求之过深,务出《公》《谷》两家之外,锻炼太刻,多存托讽时事之心。”胡传在学术史上的意义是值得重视的,至少,它给今天的学术研究以某种启示,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总归不是一片空白。

以上将杜预与胡安国作为两个不同的个例进行了粗略的分析,从中大略可以看出经今古文学之争虽然在汉末僵旗息鼓,但它们不同的研究方法与学术宗旨,其影响仍然是相当深远的。此外,从这两个个例的剖析之中,可以看出从魏晋到元明时代《春秋》经传学从汉学到宋学的演变路径。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春秋》经学研究史 今古文之争 胡安国》,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春秋》经传学 今古文之争 杜预

《春秋》经传学 今古文之争 杜预

大家好,我是小编阿麒,今天和大家来说一说《春秋》经传学,今古文之争,杜预。如果说汉代《春秋》经传学的特点是今古文之争,从魏晋到元明则是汉学与宋学的相胜。而所谓汉学与宋学的不同,骨子里正如经今古文学的不...

2013-06-02 #经典句子

今古文经学的分立 什么是“我注六经” 什么是“六经注我”?

今古文经学的分立 什么是“我注六经” 什么是“六经注我”?

...“六经”到底讲了什么。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的内容,即孔子删编、整理的六种先秦古籍——公元前515年,孔子从齐国回到鲁国时修订了一次诗、书、礼、乐;公元前484年,他从卫国回到鲁国,整理、删定...

2010-12-12 #经典句子

“古”“今”相争两千年——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

“古”“今”相争两千年——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

...到汉景帝时又增加了三个博士官,他们是诗博士辕固生、春秋博土董仲舒及胡毋生;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根据公孙弘的建议,设置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博士,于是又增加了礼经博士官和易经博士官。后来汉武帝又听从董仲舒...

2015-09-09 #经典句子

同是经学 为何今文经 古文经如此相争相斗?

同是经学 为何今文经 古文经如此相争相斗?

...得立于学官。但随着新朝的崩溃,王莽和刘歆所设《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及《周官经》等古文经学博土被废弃。东汉一代,古文经学以“私学”的形态发展,涌现出一批卓然有成的学者,如郑兴、郑...

2019-04-16 #经典句子

汉代经学的今古文之争

汉代经学的今古文之争

渝 文自从春秋时代孔子教学以经授徒以后,五经成为后代儒生必读的经典古籍。然而这些经书,最迟从战国时代开始,由于流传的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因而传本文字也有所不同;又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很多古代文献付之一...

2018-09-07 #经典句子

文明的估价与开新:经今古文之争与近代学术嬗变

文明的估价与开新:经今古文之争与近代学术嬗变

...今日研究学术的方法论而言,“今文学最不适用,所谓以春秋折狱,以禹贡治河,以三百篇当谏书,以及近人据乱小康大同之说皆一无是处。”相反,古文学的考证方法最符合今日治学的方法,“学之所以成为科学者,以其收集...

2017-01-23 #经典句子

儒家思想也分新旧?从西汉的社会背景入手 简述经今古文之争始末

儒家思想也分新旧?从西汉的社会背景入手 简述经今古文之争始末

...愛之。敬人者。人常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春秋时期,诸侯国林立并且相互征伐,他们虽然表面上尊奉周天子,但实际上已经是各自做各自的主了,周天子的威信基本上已经被各诸侯王所忽略,这也充分体现了周礼...

2016-03-21 #经典句子

古文经学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兴盛局面 和压倒今文经学的趋势?

古文经学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兴盛局面 和压倒今文经学的趋势?

...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经过古文经学家贾逵、许慎、马融等人的努力和继续与今文经学进行斗争,古文经学出现了繁荣兴盛的局面和压倒今文经学的趋势。贾逵是西汉初期研治《左氏传》的着名儒生...

2016-01-3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