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及注释(序释)

时间:2013-02-14

老子,姓李,名耳,亦称老聃,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道祖。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已难以详考。从老子的家世来看,他的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6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老子,姓李,名耳,亦称老聃,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道祖。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已难以详考。从老子的家世来看,他的先辈做过太史、太卜一类的官,在身份上接近于卿大夫,属于贵族中上层。老子的原籍是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但由于周王室太史一类的官职是世袭的,因此,老子很可能出生在洛邑。年长后,老子任周王室的守藏室史(管理图书典籍的官吏)。在这里,他潜心于书籍之中,见闻广博,熟悉旧的典章制度,通晓历史,对人世有了更深切的认识,进而形成深奥、玄妙的思想体系。

老子综观历史祸福成败,融汇各种学问,创造出自己的学说。在他的思想学说中,“道”是他经常谈论的。他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根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按他的话讲是一种“视而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的“先天地生”、“惚兮恍兮”、“寂兮寥兮”、“不可名状”的精神实体。“道”创生了万物,“万物”创生以后,要守住“道”的精神,依“道”而行,应该顺其自然。人们把以老子为宗的学派称为道家学派。

老子思想中包含有朴素辩证法的因素,“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对立面可以转化。老子还说,“道”具有“有”和“无”两种性质,并用生动的事例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他说,一个杯子,因为中间是空的,才能产生盛物的作用;一间房子,也是因为它的“无”,才能产生居住的作用。由此可知,“有”之所以能给人便利,全依赖“无”发挥它的作用。仅有“有”,是发挥不了大用处的,惟有“有”与“无”配合才能产生大用。

《道德经》,又名《老子》,传为老子所作。虽只有五千言,其中哲理却博大精深,能参透玄机者,可称得上是得道高士。老子见周(东周)室将乱,终于骑着青牛,从洛阳往西,出函谷关而去,不知所终。

在求索《道德经》时,我们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 老子生活的年代是春秋时期,这是成书的年代背景。

2 在解析文章内容时要切合当时的语言环境和用法 。

3 在百家争鸣的那个时代,《道德经》始终是一部面对君王天下的治国理政的著作,其诉求的是老子的“君人南面之术” 以及古圣贤追求的内圣外王,都是要表达“明天道以喻人事”的政治诉求。

4 对于字的训诂时尽量思考这个字在春秋时期的释义和用法。

5 本人一系列的理解皆是参考《说文解字》,王弼,池上公等,尤其是360doc願隨身的很多看法

《道经》

老子最先把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成为道家的创始人。在老子以前,人们对生成万物的根源只推论到天,至于天还有没有根源,并没有触及到。到了老子,开始推求天的来源,提出了道。他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生。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二十五章)

对于老子所说的道,历来解说不一。有的人认为,道是精神性的本体,它是脱离物质实体而独自存在的最高原理,主张老子的道论是客观唯心主义。有的人则认为,道是宇宙处在原始状态中的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主张老子的道论是唯物主义。老子认为道生成天地万物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道生成万物之后,又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而蕴涵于天地万物自身之中。道是普遍存在的,无间不入,无所不包。道虽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但它不同于可感觉的具体事物,它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是构成天地万物共同本质的东西。所以,“道”存在于人类语言及图文之外,心灵可以感知而无法言传和图示。不能靠感觉器官去体认,也难以用普通字词去表示,只能近似地用比喻和描述来说明它的存在。

对于世界的统一性,老子作了天才的推测和描述。老子的道论,对于后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也有人说“道生一,一生二”,意思是指,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产生了本源之气,这个本源又分化为阴与阳这两种气。在这种情况下,道即是无,也就是谁也不知道,谁也不能够定性,也就是未知的神秘的。因为道的未知特性,故越是给道下一个结论,那么就越是错误的。在“道”代指未知事物的情况下,“道生一,一生二”这句话,常被人认为“一”即指本源,这个“本源”,被许多人当作了已知的、可解释的、可定性的“道”。这个“一”所代指的道,就成为阴阳家关于道的学说,它是许许多多的道学说中的一种。

先秦对于道的理解

《庄子·缮性》:“道,理也。……道无不理”。

《管子·君臣上》:“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夫道者虚设,其人在则通,其人亡则塞者也,非兹是无以理人”。

《易传·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

《韩非子·解老》以“道理”并提,认为“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曰:道,理之者也”。可见,先秦思想家已经普遍在使用“理”解释“道”。

概念

字义

道家的“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道包含天道、人道、地道等。老子所说的“道 ”有以下几层意思:第一,世界的本原(本体),世界由以出发、由以产生的基础;第二,世界的本质或世界之所以然,也即世界面貌(世界的具体现实性)的决定力量,第三,世界形成、产生和发展全部历史的述说,也即对道以自身为本原、以自身为本质的自我产生、自我发展、自我表现、自我完成的全部历史的述说。

春秋时期老子用道的概念否定了上帝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这在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中是一个重大的变革。“道”生成演化万物就属于“宇宙论”问题;“道”决定万物的存在就是“本体论”问题。老子的论述虽然相当简洁,却已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来了,这是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的突出贡献。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摆脱了宗教或神化的束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世界起源问题和存在根据问题的大思想家。他迈开了走出宗教或神化之网的第一步,闯入了理论思维的新天地,这标志着中华民族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一个飞跃,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简言之,“道”:一.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这也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二.自然规律;三.人类社会的一种规则、法则。“道”作为世界之不同于一般的“有”,也不同于一般的“无”,它既有“有”的一面,又有“无”的一面,道是“有”与“无”以及一切万事万物的统一。

道与德的关系

道是“一”之上,形而上的形而无上,不可言说者,为体。 德是道所衍生的万物一切,事物的存在规律,为用。

点赞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态度

如果觉得不错,记得点赞关注啊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及注释(序释)》,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道德经》问答第9章-揭示老子文章的出处

《道德经》问答第9章-揭示老子文章的出处

...写为“不不”。怎么解释这三个版本的不同呢?答:对《道德经》的注释存在一个立足点的问题,如果你站在王弼本的角度看竹简本,会觉得怪怪的,肯定认为战国时文字少,用异体字互相替代,像简本“之”(上之下木),汉...

2014-10-14 #经典句子

文明对话:《老子》德译二百年

文明对话:《老子》德译二百年

《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注评(汉斯·格奥尔格·穆勒1995年版)。资料图片如何才能将地域遥远、差异巨大的各种文明联结起来,形成休戚与共的人类文明共同体?从《老子》西传德语世界近两百年的历史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

2023-07-20 #经典句子

朱宇博:文明对话:《老子》德译二百年

朱宇博:文明对话:《老子》德译二百年

《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注评(汉斯·格奥尔格·穆勒1995年版)。资料图片作者:朱宇博,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老子》在德国的译介传播及其与德国哲学呼应式对话研究”负责人,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讲师、上海外国...

2022-12-02 #经典句子

翻遍《老子》 只有一句话写出了《道德经》对每个人的用处

翻遍《老子》 只有一句话写出了《道德经》对每个人的用处

...,终于看到了老子在第六十二章,明确告诉了我们这本《道德经》的用处。而且,全篇只有这一章,很明确的写明了这本书的作用。为了确认这就是《老子》的原文,我们还可以通过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本、帛书乙本,还有...

2023-10-14 #经典句子

不出户 知天下;不窥牖 见天道。老子的这句话到底该怎么理解

不出户 知天下;不窥牖 见天道。老子的这句话到底该怎么理解

老子的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句话,也是《道德经》中最有争议的内容之一,因为老子的这个说法,太违背常理了!在我们大家的生活经验中,要...

2023-01-17 #经典句子

老子的《道德经》说: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被误读千年

老子的《道德经》说: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被误读千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人们关于《道德经》中最熟悉的一句话了吧。这本写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是中国哲学的一大代表,很多人都说中国没有哲学。但事实恰恰相反,今天我们就以老子的《道德经》的角度讲...

2023-01-28 #经典句子

《老子》五千言 存世的只是部分 这些字句有什么含义?

《老子》五千言 存世的只是部分 这些字句有什么含义?

...天地万物行德以道一一好静无为,而各得其正。此句后,帛书无字,传本多衍万物得一以生,乃后人妄加,高明等己辩之。至于其致之也,贵以高将恐蹶句,前人多注多不确。此句注解,难在致字解读及毋以所在分句句读。致,...

2023-10-23 #经典句子

逐字逐句解读《老子》——天长地久

逐字逐句解读《老子》——天长地久

...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各家解读:王弼《道德经注》: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也。】故能长生。河上公《河上公章句》:天长地久,【说天地长生久寿,以...

2023-11-0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