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线索精巧 脉络自明——记叙文线索之人 物为线|楚才优秀辅导老师写作教学经验分享

时间:2011-11-24

写作时,有了丰富的材料、明晰的思路,还需要有能够贯穿全篇、起缝合连缀作用的线索与之相配合,以形成一篇结构精巧、脉络明晰、中心突出的好文章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1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线索精巧 脉络自明——记叙文线索之人、物为线

特约撰稿:崔丽娅(武汉市青山区钢城二中)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写作时,有了丰富的材料、明晰的思路,还需要有能够贯穿全篇、起缝合连缀作用的线索与之相配合,以形成一篇结构精巧、脉络明晰、中心突出的好文章。除了时、空外,人、物也可以成为线索。

技法指津

一、以人为线索

有些文章,会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情感的发展、人生变化的见闻等来组织材料,形成文章的线索。

1.以人的活动为线索

有时候,人的活动也能成为作者串联素材、推动情感抒发、主题表达的线索。

比如李玉《墙角里的父爱》,就是以父亲的三次给钱的活动为线索行文的:大将考上大学时,“父亲从银行取出一包钱,一张一张沾着口水数,数了一次又一次”,大将全然接受了;大将去父亲工地蹭网时,发现了父亲的辛劳,返校时,“父亲又从银行里取出厚厚的一沓钱,数了又数,交给大将”,大将只收了两千;大将骗家人自己生病而花完了两千块,父亲便来看他,“讨好地对他笑着”问他的身体状况,又给了他三千,大将也全然接受了。三次给钱的活动,突出了挣钱不易却对儿子慷慨大方的父亲形象。直到文末,大将打完游戏翻墙回校,而看到为了省下住宿钱而在学校墙角蹲了一夜的父亲,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大将戒了网瘾,艰辛、卑微、无私、深沉的父爱感动了他,也感动了我们每一个读者。

2.以人的见闻为线索

这个“人”,既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事件中的人物。但他只是线,如果详写,他就由线索人物变成了主要人物,会喧宾夺主。

如冯雪珺的《无声的尊重》,便是以作者的见闻为线索行文:陌生人自发地、默默地在一个盲人和他的导盲犬身后排起一个新的候车队伍;盲人上车后,车内的人们自动向后部集中,给他腾出一个小空间;六七岁的小男孩在妈妈的示意下,没有一丝不悦地让出自己的座位;车上的乘客们都安安静静地,没人去打扰导盲犬工作;盲人和导盲犬下车后,车内依然静默,但“我”已学会“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这篇文章以“我”的见闻为线索,通过对公交车站和车上两个场景的描写,记叙了人们照顾盲人的善举,赞扬了人们自觉尊重盲人的行为。“我”始终在一旁“观察”一切,并带着读者一起体验到了“无声的尊重”的意义。

3.以人的情感为线索

作文时,可以以人物的某种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串联素材,结构成文,以完成主题的表达。

如肖复兴的《母亲》,就是以“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为行文线索的:母亲去世,父亲带回一个带着女儿的女人,“我”和弟弟很反感,而且“我”对同学们说“这不是我妈”;继母并不介意“我”把母亲的照片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而且反对父亲要把母亲照片取下来的提议,“我”由此“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我”玩耍的时候被自行车撞晕过去,继母背着“我”跑去医院,“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生活困苦时,为了省出一口饭,继母把自己的女儿嫁去了内蒙,“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父亲去世后,继母辛苦工作供“我”和弟弟读书,日子虽清苦,但“我”“觉得很甜美”;大学毕业时,继母去世,“我”“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作者对继母的情感贯穿着全文,由最初的不接受,到对她产生好感,再到对她表示感激,直至最后满心怀念她,由此凸显了一个不抱怨、不计较、胸怀宽广、勤劳朴实、善良坚韧的母亲的形象,令人潸然。

二、以物为线索

不少叙事或抒情类的文章,常以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为线索,围绕他塑造人物、展开故事。一般来说,这个物经常作为文章标题或者在文中反复出现。

如侯志明的《灯如红豆》,就是以“灯”为线索行文的:小时候,在“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下,母亲为一家人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后来,在“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下,父亲为公道待人,在灯下埋头对账到很晚;高中时,一天早晨在教室背书,曾经带给“我”许多温暖的“一盏小油灯”突然油尽灯灭,一位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三盏“小油灯”联缀全篇,见证着人性中的爱、正直、善良、宽容等,温暖了“我”的心灵,陪伴着“我”长大。

此外,文章最后一段“‘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多读点书,可以在我们心中点亮一盏灯,提升自我,照亮人生。

“灯”这个线索,使全文结构层次显得特别清晰,也使主题的表达更加鲜明。

范文赏读

时光书衣

侯利明

春节期间,陪母亲回老家,无意间从柜里翻出许多书籍,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仿佛经由岁月披上了一层时光之衣。轻轻一吹,尘埃飘散,陈旧的封面掀开褐色面纱,令我想起从前——

小时,每逢开学发了新书,母亲都会抽出一晚上的时间,准备好一把剪刀,几张报纸或牛皮纸,坐在烛光里,为一本本书披上一袭妥帖的新衣。母亲说话极形象,包饺子要擀面皮来裹馅儿,书里面都是知识,当然需要包上纸质外皮裹裹紧。母亲虽是个从未进过学堂的农妇,却也懂得物质与精神缺一不可,漏掉哪样,生活都会黯然失色。

包书衣是项技术活儿,成品要经得起检验,包好的书皮如果像剥开的橘子皮似的绽开,就丝毫起不到保护书本的作用,这样的书皮用不了几天就会散架。包书衣的纸张要厚薄适度,先包住书量出适当的长和宽,用铅笔在四周做上标记,再完全紧紧地将书裹紧,让两边均等,接着裁去书脊两端多出的纸张部分。母亲粗糙的手和灵巧的心配合得非常完美,裁好的纸刚好完全包住书脊,再稍加处理,一个严丝合缝的完美书皮就诞生了。那时候我还小,心里并不乐意用一张纸把绘制了各种鲜艳生动图案的封面包上,但现在经常怀念起那时的书衣来。

包好书衣的书籍,母亲都会放在我的褥子下面,晚上睡觉压上一夜,书衣就更加平整漂亮了,我的心就小鹿似的神气起来。现在想来,那种骄傲的心情,就像中了榜首状元,到学校自然收获了满满一班人的羡慕。后来,母亲用挂历和明星海报为我包书衣,引领过我们那代学生的风潮。

有一年,表姐从大理带回几米印染的蓝底白花粗布,母亲不声不响地裁剪好,用针密密缝了个别致的书衣送给我。当时我早已到了审美挑剔的年龄,竟格外惊喜,那样绵软有型的书衣,简直是为我的日记本量身定做的。母亲为我做的书衣,无论历经怎样的岁月淘洗,隔着久远的时光,仍一眼就能看到爱的印记。

文学大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晚年癖好包书衣,贫困时甚至找包水果的纸来用,所有藏书包好后,都一一用毛笔写上书名,或将当时的感怀写成简短书评,并著下《书衣文录》,形成了独特的“书衣文体”。到如今,各种各样图案的书衣应有尽有,人们自然体会不到孙老对书衣的爱惜之情。

也许包书衣的初衷无非就是避免书籍污损,但就书衣本身而言,它是在无言地向人诉说。据说,现在设计出来的书衣甚至增添有侧袋,方便放笔等,但我最怀念的还是母亲当年为我包过的精致的书衣。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有删改)

赏读

文章以“书衣”为线索展开叙述:无意间翻出许多书,上面覆盖厚厚的灰尘,像“由岁月披上了一层时光之衣”,由此想起从前关于书衣的事情;“我”小时候,“从未进过学堂的”母亲总会精心地为我制作书衣;母亲制作的书衣让“我”感到骄傲,“我”由此受到全班人的羡慕;母亲用粗布为“我”缝了个别致的书衣,让“我”看到了“爱的印记”;“我”还想到了“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爱惜书衣的事情;现在的书衣设计更便利,但“我”现在仍然怀念母亲当年为“我”包过的书衣。由此可见,“书衣”贯穿了全文的始终,对一位以书衣保护子女以便让子女汲取更多知识的母亲的敬佩、感激之情,也得以在“书衣”中体现。

(来源:《楚才报》32期4版)

【编辑:舒筱】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线索精巧 脉络自明——记叙文线索之人 物为线|楚才优秀辅导老师写作教学经验分享》,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记叙文的要素和线索知识讲解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记叙文的要素和线索知识讲解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记叙文的要素和线索知识讲解一、记叙文的六要素和线索1、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

2023-09-13 #经典句子

初中语文记叙文的线索

初中语文记叙文的线索

一篇文章的材料要按照某种“依据”组织起来,这种贯穿全文,把人物和事件连缀起来的“依据”通常称为线索。线索可以有多种,常见的有:(1)以时间为线索。这类文章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把不同的时空、人物串联在一起...

2018-07-19 #经典句子

这样找文章的线索 阅读理解不丢分

这样找文章的线索 阅读理解不丢分

...,线索。线索的概念是叙事性文章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是将文章的各个事件连接在一起的主线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女生带手链,一颗颗漂亮的珠子,是用一个线绳把它连接起来的,那么这个线绳就是我们文章中的线索...

2023-10-13 #经典句子

语文考试最怕阅读散文 抓不住贯穿文章的线索 老师帮你来梳理

语文考试最怕阅读散文 抓不住贯穿文章的线索 老师帮你来梳理

...。今天我们来学习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一、理清线索和脉络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散”的外在形式里蕴含着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明晰的脉络,首先要找到文章的线索,怎样把握散文的线索呢?散文的线索多...

2023-07-26 #经典句子

探寻春秋时期的书籍 隐藏在历史脉络里的线索 《国语》作者之谜

探寻春秋时期的书籍 隐藏在历史脉络里的线索 《国语》作者之谜

本文乃”付浩爱历史“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提到先秦时代,人们不仅会被其中所蕴含着的巨大的思想文化宝藏而折服,前有孔子周游列国宣讲儒家学说,后有韩非子力排...

2015-01-14 #经典句子

中考语文阅读满分之路:用语文公式轻松应对散文线索类题型

中考语文阅读满分之路:用语文公式轻松应对散文线索类题型

...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线索的类型:(1)以人物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物品为线索(4)以地点为线索(5)以时间为线索(6)以...

2007-05-15 #经典句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的知识点和得分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的知识点和得分点

...答阅读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中考语文阅读的重点之一是记叙文、散文知识。针对这两类文章,考试的时候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十分重要。整体感知包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文章线索的把握、对文章思路的了解、对于文章重...

2023-08-17 #经典句子

郎平教练让我想起了一句笑话

郎平教练让我想起了一句笑话

...在文首的作用: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文)设计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全文原来是一个只要上网就可以搜到的答题套路!而且这是一个既不能提高素质,也不能提分的套路,因为它非常荒谬,只...

2023-08-2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