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论语和四书都是孔子撰写的吗?孔子是如何看待“男尊女卑”的?

时间:2010-09-04

自南宋朱熹以来,谬种流传,可谓积非成是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0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论语》以及“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孔子以及儒家的代表作吗?

但是今人认知普遍如此。自南宋朱熹以来,谬种流传,可谓积非成是。有必要汉代以后人编纂的。成书时代与孔子生活时代相距数百年。

《论语》一书的编撰者,并非一人。《经典释文·叙录》引郑玄说认为,《论语》是“仲弓、子游、子夏等撰”。而汉代的纬书《论语崇爵谶》则说《论语》乃子夏等六十四人所会撰。近代人夏曾佑则谓:“七十子之俦,汇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而在西汉后期,反对汉武帝搞大一统的王莽及附庸文人刘向父子则支持古文学派。魏晋以后古文儒学兴盛至于隋唐。齐鲁皆为古文学派大本营。故汉代后期以传习“鲁论语”、“齐论语”者居多。子夏一派的“古论语”,则随同今文学派而式微,后来失传。

孔子生前的代表作是他亲手编订并向弟子传授的“五经”体系,即:——《诗经》、《书经》、《礼经(包括乐经)》、《易经》、《春秋经》。

《四书》与《五经》的意义完全不能并列。《五经》传授可以溯源到孔子以及先秦。而《四书》之成编,则是南宋时期由朱熹所编撰。四书中的“大学”、“中庸”,摘自汉代以后出现的《礼记》(并非孔子所传之《礼经》),传说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著作。

孟轲在汉唐时代并不具有与孔子并列的地位。汉武帝独尊儒术,尊的仅仅是孔子之道,而绝对不是韩愈。韩愈著《原道》,祖述儒家道统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孔子死后,弟子散诸四方而传其学。韩非子说“儒分为八”,荀子则著文批评“十二子”,特别批评同属儒家的子思、孟轲。

实际孔子身后儒学脉络对后来影响巨大的大概有三派:鲁阙里之学(曾参、子思、孟子)、魏西河之学(子夏、吴起、魏文侯)以及晚出的齐稷下之学(荀子,师出于子弓及子夏)。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

这一章记载孔子选女婿的故事。只言片语,记载很不完整。因而看起来颇为奇怪,好像孔子专门挑了个在押的犯人做女婿。别人用结婚冲喜,祈求疾病痊愈;孔子用嫁女表明态度,支持公冶长,帮助公冶长早日重获自由。

但是作为故事,不妨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关于公冶长通鸟语、在缧绁之中(缧,黑色的绳索;绁,挛,连在一起。缧绁,捆绑犯人用的绳索),有如下两个传说:

另一个说,公冶长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从卫国返回鲁国,行至两国边界时,听到鸟雀相呼,往清溪食死人肉。一会儿,见一位老妪当路哭泣。

公冶长问她为什么哭,老妪答道:“儿子前日出行,至今未回,猜测已经死亡,只是不知道死在哪里。”公冶长便对她说:“刚才听鸟雀相呼去清溪边吃肉,恐怕那就是你的儿子了。”老妪到了清溪边,果然看到儿子的尸体。老妪告诉村官,村官问她从何得知,老妪回答是公冶长说的。村官因此认为是公冶长杀了老妪的儿子,便将他抓了起来,并送进监狱。公冶长前后被关押了六十天。后来,公冶长以正确解读鸟雀所言白莲水边有牛车翻了,粟米撒满一地,拉车的公牛角折断;接着又几次解读猪和燕子的言语,证明自己的确能通鸟语。最终,获得释放。

孔子选公冶长为婿,应该不是因为公冶长通鸟语,会口技。这种歪门邪道的本领,入不了孔子的法眼。孔子既然认为公冶长“可妻”,自然有他的道理。换言之,公冶长自有他的优点。既然才学、德行都未见有过人之处,那么,年龄、相貌、家境、性格、人品之类,大约都是孔子考量的因素。

皇侃引范宁说,孔子之所以选中公冶长作为自己的女婿,是为了彰显乱世滥用刑罚,冤枉无辜,勉励人们正身守法。我认为,这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首先,这符合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局面十分不满的一贯态度;其次,《论语》郑重其事记载孔子择婿时说的这一番话,表明孔门是很重视这种态度的。孔子在恋爱过程中是否受过挫折,不得而知,但有这个可能。孔子是一个“白眼仁多,黑眼仁少,鼻孔外翻,牙齿缝大,脑袋四周高中间低,活像个倒扣的痰盂,而且个头也不高”的人。孔子的长相参见《史记·孔子世家》、《荀子·非相》、《韩诗外传》、《论衡·骨相》、《白虎通·寿命》等。这就是说,这种形象不是很讨女人喜欢,而且家境不好,只靠寡母为生,因而在青春期受过女子的冷落与白眼、落下心理阴影,并不是不可能的。夫妻离婚,说明在一起生活不幸福,过得不好。孔子的夫妻生活过不好,这是很有可能的。孔子是一个以事业为重的男人,妻子对此不一定理解。

孔子为了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实现自己的理想,长年在外,矛盾是很可能产生的,孔子前行则道路崎岖,同时“后方”又不稳定,于是找个理由出妻也是必然的,对此,在某种情况下发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感慨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论语十二章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及注释】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流上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注释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亦说乎}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立:站立,站得住。惑:迷惑,疑惑。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逾:越过,超过。堪:能忍受。笃:坚守

作品鉴赏】

《论语十二章》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本 名孔丘别 称孔子,尼父,孔夫子字 号仲尼所处时代东周春秋末期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出生时间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去世时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主要作品《六经》,《春秋》主要成就开创儒学,编纂《春秋》,修订《六经》,创办私学祖 籍宋国栗邑(今商丘市夏邑县)父 亲叔梁纥母 亲颜徵在妻 子亓官氏尊 称孔圣人,大成圣至先师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信 仰儒家思想倡 导仁义礼智信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论语和四书都是孔子撰写的吗?孔子是如何看待“男尊女卑”的?》,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论语》中饱受诟病的一句话 其实孔子说得很有道理 你知道吗

《论语》中饱受诟病的一句话 其实孔子说得很有道理 你知道吗

...为这一章正是孔子轻视妇女的有力证据,后来则演变为“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男权主义,流毒无穷。但真的是这样吗?此句的关键在于“女子”与“小人”的对举,给人的感觉“女人”都是小人似的。诚然在《论语》中...

2023-08-14 #经典句子

孔子的这10句话 我们都理解错了!

孔子的这10句话 我们都理解错了!

...孔子歧视女性,才有了这种表述。实则不然,孔子也并非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

2023-01-21 #经典句子

为什么说读不通《左传》 就读不懂《论语》?

为什么说读不通《左传》 就读不懂《论语》?

...,也在赏析部分说孔子轻视妇女,甚至给儒家思想扣上「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等男权主义的帽子。其实这句话中的「女子」并非泛指女性,而是君主身边受到宠信的人;「小人」不是道德败坏的卑鄙小人,而是指社会地位...

2023-08-14 #经典句子

《子藏·儒家部·论语卷》入藏孔子博物馆 完善论语相关书目展示体系

《子藏·儒家部·论语卷》入藏孔子博物馆 完善论语相关书目展示体系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6日讯 10月15日,《子藏·儒家部·论语卷》首发及捐赠仪式在孔子博物馆举行。在仪式上,《子藏》编纂出版委员会、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共同向孔子博物馆捐赠《子藏·儒家部·论语卷》一套,孔子博物馆向...

2017-10-17 #经典句子

女子拒绝与孔子共乘一车 孔子气愤说出一句名言 她被骂2000多年

女子拒绝与孔子共乘一车 孔子气愤说出一句名言 她被骂2000多年

...深远的影响。孔子与弟子们谈论问题时,总结归纳出的《论语》,更是千百年来被奉为经典。“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便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论语》中对许多问题的阐述剖析都极为深刻,可称至...

2023-11-14 #经典句子

穿越时空 当孔子的插班生 与古圣先贤对话 一起读《论语故事》

穿越时空 当孔子的插班生 与古圣先贤对话 一起读《论语故事》

...亦乐乎。——孔子古代“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典籍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为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其中,《...

2022-11-22 #经典句子

手机在线阅读徐枕亚《玉梨魂》 李汝珍《镜花缘》 孔子《论语》

手机在线阅读徐枕亚《玉梨魂》 李汝珍《镜花缘》 孔子《论语》

...,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汝珍的《镜花缘》、孔子的《论语》。介绍的排序按照网站的顺序,所以有点杂乱,敬请见谅。在线阅读:【白头佬生活智慧】公众号《玉梨魂》是民国小说家徐枕亚于1912年创作的文言哀情小说。小...

2011-05-09 #经典句子

孔子《论语》中哪些语录还在影响着我们?

孔子《论语》中哪些语录还在影响着我们?

...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所以,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论语》,由孔子的学生和再传弟子编纂,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在战国初期成书。《论语》是儒家经典作品之一,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

2019-03-0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