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当学会反思后 我从容面对孩子 与他共同成长(深度好文)

时间:2023-12-27

这话听起来很靠谱,因为大家都习惯会说:知道容易,做到很难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5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很多家长朋友都跟我发牢骚,他们说通过不断地看亲子教育类文章、听家庭教育课程,才发现知道跟做到是两回事。

这话听起来很靠谱,因为大家都习惯会说:知道容易,做到很难。

几年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当我学会反思这项技能后,才终于明白,原来“知道容易,做到很难”这样的说法是多么自欺欺人、愚蠢荒唐。

于是,经常困扰我的焦虑、担忧慢慢地就被我转化成行动的能量,我称为“好好地闹情绪”。

当然,这个修炼情绪过程中,“反思”这项技能居功至伟。今天,我就来说说其中发生的故事。

反思又叫做自省,儒家经典《论语》中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讲的就是每天检查自己的所思所想,不断践行如何修己、怎样对人。

这是个传诵千古的道理,我从小就知道,但是从没有去认真体验与磋磨其中蕴含的大智慧。

我能时常记得这句话,但是并不代表能够运用,能运用也不代表能够做到,这仅是个大脑中存储的某个道理,属于知识信息而已。

就好比,很多家长开口闭口谈孩子教育,总是“三段式教养方法”:“尊重理解孩子,换位思考去包容孩子,无私的爱去接纳孩子。”

至于,日常生活中教养孩子的细节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符合这个“三段式教养方法”?太多的家长一头雾水,回到现实,依旧为具体问题如何应对焦虑不已。

言归正传,我现在讲讲自己为什么要学会反思这项技能的故事。

三年前的4月下旬,我的儿子强烈拒绝进入教室学习已经半个多月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孩子厌学了。

因为孩子当时是在新教育学校寄宿,班主任多次开导,均无任何效果,无奈之下只有让家长暂时领回家作心理建设。

孩子当时才9岁就厌学在家了,这对于当时我们夫妻俩来讲,不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同时亲密关系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跟许多家长一样,虽然平时也知道“三段式教养方法”,可如今教养失败的结果却是赤裸裸地摆在眼前。

孩子回家后一个月内,情绪一直非常不稳定,有时无比沮丧,吃饭都没胃口,有时敏感暴躁,一点小事就冲着妹妹发火。

我一边观察孩子在家的日常行为,一边自以为是地运用理性逻辑开始“反思”,当时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分析:

孩子为什么会厌学?难道是不适应学校氛围带来的竞争压力或是受到同学、老师的不公平待遇?

孩子为什么不能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面对压力能够自信、勇敢?难道是我们以往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出了问题?

孩子厌学在家的日常学习、运动、玩耍、起居该怎么合理安排?总不能任其情绪肆意波动,不管不问吧?

孩子该怎么去引导,才能走出现在的成长困境?我们身为父母应该怎么学习,调整心态?

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困扰了我整整一个月有余,中间我多次尝试去跟孩子连接沟通,结果却总是孩子默不作声的抗拒,让我越来越感觉无力感。

在那段时间里,我虽然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家陪着孩子,但是在某些时刻,我发现自己像是站在十字路口,不断积压的负面情绪把我扯向四面八方,像要把我撕开一样。

在那个刹那之间,我所知道的天衣无缝的、美好的以“三段式教养方法”支撑的教养理论,顿时消失无踪。我脑中没有念头,没有智慧,只有震惊。

慢慢地,无法避免的,痛苦的感觉从我心底和身体深处蔓延开来……

这种痛苦,和我学到的“快乐与痛苦都是心所创造出来的”之类的那些大道理,完全没有任何交集之处。

这种痛苦,以及随之而来的强烈、鲜明的负面情绪,推动着我陷入“不自知”的深深担忧中,我开始整晚失眠了。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反思的起心动念及方法出问题了,我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声音:“我根本就不知道反思是什么,我只不过根据过往经验自欺欺人而已。”

当时的我正在学习禅修,孩子出现厌学这个问题后,师傅刚好闭关了,没办法联系上。

于是,我就亲自去找同在一个城市的严师兄求助,他比我早几年走上禅修之路,同时也是优秀的企业总裁教练。

我驱车到了严师兄家中,讲述了事情始末与心中的痛苦及困惑。师兄听完后,沉默了一会,连续问了我三个问题,让我先平静下来思考后再回答。

你现在的痛苦带给自己什么感觉?

现在你做不到引导孩子走出厌学困境,会怎么看待自己?

在当下,你认为孩子早日复学与家庭和睦,哪个更重要?

当时听到这三个问题,我就有些纳闷,师兄怎么不指点如何反思才能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反而将矛头指向了我?

我还是针对师兄这三个提问,如实地回答了——

现在感到很无力,还时不时伴有不安全的感觉;

我努力了可还是无法引导孩子走出困境,会对自己很生气、很失望;

当下两者相比,肯定是家庭和睦更加重要。

说完这些后,我的内心才真正平静了一些。以前学的道理,比如“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心灵的延伸”、“孩子是家庭能量问题的出口”又出现在头脑中。

可是,我还是感觉很痛苦啊,整个人是呆呆的,面目表情呈现很苦的样子,知道这些道理又不能疗愈自己啊?

师兄看了我许久,叹了口气,缓缓地说出了直击人心的问题真相,让我醍醐灌顶——

“你不喜欢孩子现在的状态,这也许来源于你不喜欢颓废的、情绪失控的人,但这并不代表孩子是家庭的罪人或糟糕的人,你现在可以不喜欢他,但是,这和你与他一起好好相处又有什么直接关系呢?”

这就是事实与真相的区分。我讨厌孩子不上学在家是事实,但真相才是我需要的。

如果,因为讨厌孩子就放弃与他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总是要去“引导孩子走出困境”,那么家庭和睦的成果肯定拿不到啊,这一定不是我想要的。

但是,不喜欢意味着活在自己的标准当中,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不喜欢,实质上是没能力接纳、包容、尊重孩子啊!

此时,我才豁然开朗,原来,对“反思”这项技能,我还有这么多的“不知道”!以下是当时的思考发现:

1、反思的起心动念错了;

只在意“引导与改变孩子”,忘记了自问“为什么总会有这个念头”,无意识地将自己置于永远是对的“拯救者”角色中,而孩子是脆弱没自信的“受害者”角色。

2、反思的逻辑方向错了;

以前把孩子厌学的责任归因于外部因素——厌学这件事是不对的,来源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我是没有问题的;

这时才明白,应该把问题归因于自己——厌学这件事并无对错,是我看待厌学的观点及情绪让自己痛苦万分。

3、反思的目标设定错了;

孩子厌学已经成了事实,而协助孩子主动复学本就是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是无法作为目标的,因为未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成为行动目标毫无意义。

痛苦之所以无法消除,我之所以时常有无力感、不安全感,是因为没有回到当下,总是在思考过去与未来,自然就无法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反馈。

4、反思的核心内容错了;

对于孩子厌学这件事,我思考的是如何让他对学习恢复信心、性格变得勇敢自信,或者是父母该怎么调整沟通、行为方式,这仅仅是聚焦在行为、语言层面的改变。

孩子之所以没有什么改变,是因为没有研究自己对厌学、教养的各种惯性假设,顺着惯性看到真正的问题本质——信念系统与情绪应对模式,然后进行校正调整。

自然,我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及家庭氛围陷入困境,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不过减少了矛盾激化的几率,偶尔还会反复加剧关系冲突。

当我把对于“反思”这项技能的“不知道”,如实说给严师兄听后,他微笑着说:“看来你很聪明啊,这么快就会举一反三啦。”

匆匆告别严师兄后,我顿时感觉到身体轻松了许多,心境也慢慢清明了,内心的力量又逐渐回来了。

回到家后,我把儿子郑重地叫过来,准备以家中两个男人的身份来一次深度对话,而不是父子沟通。

当时的我们两人就这么安静地面对面坐着,双方许久没有开口说话。

当我觉知自己的身体,觉知安静下来后内心中的各种情绪,头脑中“帮忙”、“引导”之类的念头逐渐消失了,我才跟孩子有了第一次真心实意地道歉:

“我看见你这些天饭吃得比以前少许多,睡觉的时间也越来越晚,每次我想走近你,你仿佛有些害怕,我想是不是自己给了你太多压力?”

稍微停顿了一会,我去拉孩子的手,虽然他有些抗拒,最终还是同意了。我接着跟孩子说:

“我猜你可能会想,现在不读书了,爸爸妈妈就不爱你了,这样就活得没意思了,你可以这么去想,我们不会怪你,反而会觉得你这么想也是为了父母好。”

说到这里时,我感觉自己有些哽咽了,突然脑袋中跳进自己小时候被父母责骂的情景,于是我又停顿了好一会,并发现孩子的表情有些诧异。

等自己的心情平复了一些,我带着颤抖的声音,缓慢地告诉孩子自己的心声:

“其实厌学不是你的错,是爸爸的无能,我没有能力给你带来快乐与自信,可能我自己内心也不快乐,也不是很自信,只不过我以前在你面前装得很好,总是因为焦虑而对你说话语气很重、脸色难看。”

“是的,爸爸对不起你,没有勇气面对问题,总是逃避问题,总想让你改变来使自己心安,很抱歉,爸爸以前对你的期待给你造成了很大压力。”

“虽然,我不能保证以后不会有让你早日复学的想法,可是我想告诉你一句话,你如果因此感到压力或不快乐,你可以提醒我,让我暂停这样的念头。”

“因为不管你是怎么样的,我都爱你,你不想读书我也爱你!你可以考验我呀!看我是否会骂你打你,或跟你说道理,若是我真的这样做了,你可以不理我,因为你是自由的呀!”

这段道歉内容虽然不多,但是对于第一次反思过后,转心转念的我来说,却真实体验了“爱在心头难开口”这句话的涵义。

这次真心实意的道歉体验,让我发现了以前“知道做不到”是因为没有对问题有真正的觉知,简单地讲就是不知道问题的真相或本质是什么。

孩子跟我经历这次沟通后,他发现父母不但不是神,而且是一个平凡人,不但是个平凡人,也是个脆弱的、会犯错误的、软弱的人,他就没有压力了。

接着父子之间的情感就开始流动了,在随后的陪伴过程中,我开始从容地面对孩子,半年后孩子主动复学了,我跟孩子在相处中,同时得到了心灵的成长。

当反思这项技能真正被我学会后,我开始不断去持续练习反思,逐步地打破了自己原有的固有教养信念系统,重新建构了新的智慧教养理念与方法论。

现在的我,无论从大脑意识层面、内心能量层面,还是认知逻辑、行为语言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情绪带来的痛苦不再是前进的羁绊,而被我修炼成内在的能量。

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了孩子作文中对自己的描述:“爸爸是个很有趣的人,跟别人的爸爸不一样,他很少讲道理,也不订立各种学习生活规则,但我很尊重他。”

我看到这段文字后,长吁一口气,感谢自己通过不断精进反思技能,让生命更加有意义、有价值。

作为亲子教练,很多焦虑的家长都会求助一些类似我以前遭遇过的问题:

“孩子又去玩手机了怎么办?孩子又不愿意写作业怎么办?孩子不愿意起床上学怎么办?为啥孩子咋就有这么多烦恼啊?” 在这里,我统一答复一下:

你不如这么去反思——你为什么总会有帮助他、改变他的想法?当你没有处理好自己内心诸多的恐惧沮丧时,你应该去教育你的孩子吗?

很多妈妈本身不快乐、充满恐惧,只不过压抑得很好,那么我会劝她不要教育孩子了。

我常讲得“不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大家回去面对你自己,先让自己身定心静后,通过反思重新认知自己,而不是去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

如果你本身是快乐的、健康的、身心平衡的,你不用教,孩子看到你自动就会变成你的样子。可是如果你不是,你找再多的方法,也只是会害了他。

所以,对于不快乐的妈妈,我总会先给一个忠告:“你不要帮助你的孩子了,你应该先回来看自己,先把自己搞定。”

因为,我的意思是要你反思:“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你怎么教。

所以,你要先反思与面对的是内心中的匮乏,而不是去找方法、要答案。 其实,我在这里要跟大家讲,身为父母一点都不难,但也是最难的。

“一点都不难”是指,只要你跟队友是一对快乐的、身心平衡、不断地反思的父母亲,这一条路就永远是对的,你甚至“不教育”都会是对的。

你们以为“不教育”就是不管他,可是当你不管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来要求你怎么去协助他。因为孩子是有心灵的,孩子的心灵是会主动要求的。

“不教育”意味着不单向地从父母这个方向去教育、去要求孩子,可是不代表父母不能够从孩子的方向来支持他。

当然,很多家长虽然很认同我的观点、做法,但是现实中面对孩子的具体问题,就又成了一句电影台词: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在知识星球建立了一个社群——【家长互助共修营

我会以教养中遇到的实操问题或认知逻辑问题,每周发布作业供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同时我还会每天分享,自己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何实践应用。

这样做的发心是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问题,发现问题背后的真相,然后应用到自己身上,真正发生改变。

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教养问题,可以在【家长互助共修营】中随时向我提问,经常读我文章的朋友应该了解,这是我最擅长的:

观察结果(问题是什么)→

研究结果成因与起心动念(真相是什么)→

校正确认内在渴望(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重新采取有效行动(怎么有效解决问题)

另外,我还会在星球内部每月分享:如何在孩子教养过程中,觉察自己的不安与焦虑,安顿好身心,减少情绪勒索,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更快乐、幸福地度过每一天。

顺便提醒一下,【家长互助共修营】是付费社群(虽然现在才286元一年,每天不到一元钱),因为这不是简单的课程或者其他东西,而是一年时间的知识服务。

我需要投入时间、精力,所以需要一些正反馈,来让我有动力做这件事。而且,我完全相信,我提供的价值,是远远超出加入社群的门票。

最后,还是要来一波善意的劝退,这是一个互助利他的平台,不是给答案、提建议的课堂,借用某位同学的一句话:你真的不一定要加这个社群,就像你不一定要考清华一样。

【作者】壹心大哥,叛逆期亲子沟通教练,父母心灵成长顾问,1对1教练式指导叛逆厌学的孩子父母,在亲子教育与心灵成长领域,发现问题的真相,厘清教养的认知偏差,掌握适合自己的教养方法。

你若想了解可吸收的智慧教养方法,可操作的亲子沟通技巧,可践行的心灵成长策略,敬请关注壹心大哥后,私信关键字“1”联系。

#叛逆期亲子关系#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当学会反思后 我从容面对孩子 与他共同成长(深度好文)》,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6)
  1. 琦是很快乐2024-01-17 03:41琦是很快乐[海南省网友]103.38.84.55
    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一直是我的困扰,这篇文章给了我许多启发。
    顶6踩0
  2. 红颜蓝玉2024-01-13 16:05红颜蓝玉[青海省网友]223.193.93.138
    感谢作者分享这篇深入的好文,我会从中受益匪浅。
    顶8踩0
  3. 青花瓷女人2024-01-10 04:30青花瓷女人[辽宁省网友]203.2.165.151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反思的重要性,我会尝试和孩子建立更深层次的交流。
    顶4踩0
  4. r=a(1-sinθ)2024-01-06 16:54r=a(1-sinθ)[海南省网友]203.56.95.6
    作者的见解让我深受启发,我要学着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单方面教导。
    顶10踩0
  5. 木北2024-01-03 05:19木北[海南省网友]103.252.66.208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更有信心去面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顶10踩0
  6. 蔷薇的指尖2023-12-30 17:43蔷薇的指尖[台湾省网友]203.17.2.126
    这篇文章真正触动了我的内心,让我希望能够和我的孩子一起成长。
    顶0踩0
相关阅读
孩子说脏话 没礼貌?家长学会这3招 比吼一百句更有用!|精选

孩子说脏话 没礼貌?家长学会这3招 比吼一百句更有用!|精选

...种“耍帅”。针对上面这些情况,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反思对孩子的关心是否到位。然后,如果说脏话是孩子在发泄情绪,家长可以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换一种发泄途径,比如带孩子出去运动,或者带他做一些游戏,都好...

2023-10-07 #经典句子

人活着 让心去承受 学会沉淀(深度好句)

人活着 让心去承受 学会沉淀(深度好句)

1. 人活着,便注定了这辈子的奔波与劳累。有太多的选择与无数的十字路口,这些太多的背后,我们只能选择让心去承受,学会沉淀。2. 时间让我们沉淀,空间让我们成长。 3. 生活与人生无论是谁,其定义原本就是精彩与美丽...

2024-01-04 #经典句子

孩子喜欢顶嘴怎么办?家长说这两句话 孩子会学会反思自己

孩子喜欢顶嘴怎么办?家长说这两句话 孩子会学会反思自己

...出这两句话,就可以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并且可能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自己是否犯了错误等等的。第一:心里有不愉快的事情,可以和爸爸妈妈好好说,我们会理解的。孩子小的时候,其实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都是很弱...

2023-10-15 #经典句子

《增广贤文》经典5句 先学会说话 再学会做人(深度好文)

《增广贤文》经典5句 先学会说话 再学会做人(深度好文)

《增广贤文》经典5句,先学会说话,再学会做人(深度好文)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增广贤文》是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此书浅显易懂,內容广泛。从古至今的俗语...

2023-09-14 #经典句子

英语质量分析及教学反思

英语质量分析及教学反思

...成长。1、今后教学要关注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特别是人与自我(B篇,七选五,完型)、人与社会(听力第9段听力材料)两个主题语境。不同语境体现出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水平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

2023-07-21 #经典句子

当孩子开始顶嘴 李玫瑾:父母学会说这3句话 孩子将来会更出色

当孩子开始顶嘴 李玫瑾:父母学会说这3句话 孩子将来会更出色

...可以去争辩,但是不能用语言去伤害别人,这是我们需要共同去达成的协议。我们在情绪激动时,说出的一些话语大多都是无心的,但是这些无心之失也可能会对心理造成很大的创伤,并且久久不能平复。所以我们都需要谨言慎...

2023-12-07 #经典句子

12句话送给高考结束的家长们 未来的路还很长 要学会放手

12句话送给高考结束的家长们 未来的路还很长 要学会放手

...这都将让孩子受益终生。7、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共同进餐,共同处理一个问题,彼此分享故事。8、给孩子讲道理是每个父母都会做的事,但讲道理的同时要注意说话的身份和姿态,居高临下只会让孩子厌恶和反抗。9、心...

2023-11-16 #经典句子

看似简单却实际有深度的几句话!你学会了可以受益一生

看似简单却实际有深度的几句话!你学会了可以受益一生

看似简单却实际有深度的几句话!你学会了可以受益一生本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记住三件事:永远不要说所有你知道的,永远不要说所有你知道的。没有必要惩罚别人。尊重不应卑躬屈膝,而应无骨卑躬屈膝。水之所以...

2008-04-2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