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经典散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时间:2023-12-23

在各种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类课文差不多占据了阅读教学的半壁江山。经典散文教学是散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显然,衡量经典散文教学成败的关键是看它能否实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3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在各种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类课文差不多占据了阅读教学的半壁江山。经典散文教学是散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显然,衡量经典散文教学成败的关键是看它能否实实在在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以《秋天的怀念》为例,试图论述经典散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论专家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层面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又是语文核心素养最为关键的两个方面,本文试图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语言运用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散文都是语言运用的典范。或以精彩的修辞形成华丽之美,如朱自清的《春》;或看似平淡实则意蕴丰富,如杨绛的《老王》;或酣畅淋漓、气势磅礴,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或含蓄深沉,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引导学生感受经典散文的言语智慧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秋天的怀念》处处是充满言语智慧的词句段落。在教学中,笔者主要引导学生感受词语运用的智慧。

师:反复出现的词句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我们刚刚赏析了“悄悄地” 的三次反复,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理解、耐心、细心,感受到母亲的艰难。现在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写“我”的内容有没有反复出现的词句?

生:第一段的“望着望着”和“听着听着”。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和去掉一个“望着”、一个“听着”后的内容,对比一下有什么区别。

(学生朗读: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中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中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去掉一个“望着”和“听着”,语言就会变得简洁一些。那么作者为什么一定要写成“望着望着”和“听着听着”。再读一读,想一想“望着望着”和“望着”有什么不一样;“听着听着”和“听着”有什么不同?

(学生再朗读,而后沉默。)

师:注意,“我”是暴怒无常的,什么叫“暴怒无常”?发怒是没有规律的。同学们还可以先思考《春》中朱自清为什么写“盼望着,盼望着”,而不写“盼望着”,而后再思考史铁生为什么用“望着望着”和“听着听着”。

生:“望着望着”是望了一会,望了一段时间,而后突然砸碎玻璃,这更能表现“我”的暴怒无常。“听着听着”也是听了一段时间,而后突然砸墙壁,同样是更能表现“我”的暴怒无常。去掉一个“望着”和“听着”,就不能更好地表现“我”暴怒无常了。

师:说得很好。“望着望着”是指“我”望了一会儿北归的大雁,在旁观者看来,“我”似乎要观赏大雁了,可是“我”又“突然”砸碎玻璃。这表明我发脾气是没有规律的,是“暴怒无常”的表现。同样的道理,“听着听着”是指“我”听了一会儿李谷一的歌声,在旁观者看来,“我”似乎要欣赏李谷一的歌声了,可是我“猛地”把手东西摔向墙壁。这也表明我发怒是没有规律的,的确是“暴怒无常”。如果去掉一个“望着”和“听着”,就表明“我”一看到天上有大雁就砸玻璃,一听到李谷一的歌声就砸墙壁。如此,“我”发怒就是有规律的:见了天上飞的会发怒,大雁能飞,而我连走都不行,所以要发怒;听了甜美的歌声同样会发怒,我生活这么痛苦绝望,你竟然唱歌唱得这么动听,所以要发怒。这样一来,就不能更好地表现“我”的“暴怒无常”了。

师:第一自然段的开头,作者用了运用了词语的反复——“望着望着”“听着听着”,可是到了第三自然段的开头就不用反复了。你们朗读一下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

(学生朗读: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啦唰啦”地飘落。母亲进来,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师:这里作者为什么不运用反复,写成“看着看着”?

生:如果是“看着看着”就变成,“我”看了一会,母亲才挡在窗前。而“看着”则表明“我”一看落叶,母亲就来挡住,这更能表现母亲对我的关爱是无时不在的。

师:可见作者是否运用反复,是表情达意的需要。用和不用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素养的方法有很多,但无外乎是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在反复琢磨作者“怎么写”中提升语言运用素养。经典散文中值得追问“怎么写”的内容几乎遍布全篇,无论是宏观的篇章结构,还是微观的词句标点。当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追问“怎么写”时,学生语言运用这一语文核心素养就会渐渐提升。

二、思维发展

阅读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的品质。因而,思维发展与提升成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散文虽然大多以情动人,但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独特情思的过程也能深化学生思维发展的品质。

笔者以为,经典散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这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1.引导学生审视标题。

经典散文的标题或是文本主要内容的概括,或是行文的线索,或是蕴含着丰富的象征……引导学生审视标题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从而提升其整体阅读的思维品质。

在《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而后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秋天的怀念”为题。

师:作者为什么以“秋天的怀念”为题?难道其他季节“我”就不怀念母亲了吗?题目为什么不叫“母爱”,不叫“深深的怀念”等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生:母亲是在秋天和“我”永别的,“我”是在几年后的一个秋天真正理解母亲的——“我”终于知道要好好儿活。

师:你说得很好。课文中的故事大多发生在秋天,秋天比其它季节更让作者感慨万千。同时,秋天可以理解为全文的叙述线索。因此,作者以“秋天的怀念”为题。还有其它原因吗?

生: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万物凋零的秋天可以渲染母亲在秋天去世的凄凉。

师:说得好,秋天具有象征意义。万物凋零的秋天象征母亲生命的终结,渲染母亲去世的凄凉。

生:秋天也是成熟收获的季节。收获的秋天象征在母爱滋养下的“我”成熟了,坚强了,知道要“好好儿活”。

师:秋天的象征内涵使题目“秋天的怀念”具有了象征的诗意与深刻。那为什么作者不以“母爱”或者“深深的怀念”为题?

生:母爱”太宽泛了,没有“秋天的怀念”具体,也没有“秋天的怀念”富有诗意的象征。同时“母爱”这个题目也太一般了,没有新意。

生:“深深的怀念”太直接了,没有“秋天的怀念”含蓄深沉,也没有“秋天的怀念”富有诗意的象征。还有,“深深的怀念”到底深到什么程度?作为标题不太好。

以上教学片断,学生在审视玩味标题的过程中,阅读的整体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初中教材中的经典散文有不少课文的标题值得玩味。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为何以“背影”为题,沈从文《云南的歌会》的标题可否改为“云南的会歌”。如此审视玩味标题,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一语文核心素养就会得到较深入的训练。

2.引导学生品味“异常”用词。

散文作为抒发作者独特情思的文学体裁,作者的独特情思往往会附着于独特的遣词造句上。如果我们引导学生细读经典散文,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独特的,有些“异常”的用词。琢磨这些“异常”用词,往往能深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引导学感受母亲的形象后,笔者请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一个“异常”用词。

师:课文第6段中写道母亲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我们知道,史铁生双腿瘫痪,是残疾人。那么母亲临终前为什么不说“我那个残疾的儿子”,而说“我那个有病的儿子”?

(学生沉默。)

师:同学们好好体会一下“有病”和“残疾”有什么不同。母亲这样说暴露了她怎样的心理?

生:残疾是治不好的,有病则不同。说“残疾”就是接受现实,说“有病”是心存希望。这说明母亲临终还对治好儿子的病抱有幻想。所以她一直在努力,帮助儿子重塑生活的信心,至死不放弃。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母亲那份永不言弃的爱和坚韧。

生:残疾人被视作弱者,但“有病”一般就不会这么严重了,谁都可能有病,这是母亲临终前也不忘维护儿子的尊严的表现。母亲说“我那有病的儿子”,而不说“我那残疾的儿子”。这和母亲对“跑”“ 踩”一类的字眼儿很敏感是想通的,都是特别爱儿子的表现。

经典散文中凡是初看不合情理的“异常”用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看似不合情理之处,恰是作者深情的寄托之所。在《老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僵尸”“骷髅”这些“异常”用词:如果朋友生了一场大病,面容很憔悴,我们绝不会在自己的作品中把朋友说成僵尸和骷髅。可是有大爱之心的杨绛就是用这样的词来描述给自己送香油和鸡蛋的临终前的老王。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琢磨经典散文中看似不合情的“异常”用词,往往能将学生的思考引入文本的深处,从而提升其思维发展的品质这一语文核心素养。

3.精心设问,将学生思维引入文本深处。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思维素养的发展往往从问题开始。笔者以为,最能锤炼学生思维素养的应该是能将其思考引向文本深处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精心设计这样的问题。

在《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从生活的绝望中走出,成了有些名气的作家。“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花,用“要好好而活”的坚定信念告慰母亲在天之灵。从文章的结尾来看,似乎史铁生没有什么遗憾了,写完《秋天的怀念》后他似乎解脱了。老师要问的是,写完这篇文章后,他解脱了吗?不再悲伤了吗?

师:试着朗读最后一段,而后联系全文,想想写完《秋天的怀念》后,史铁生是否解脱了,是否不再悲伤了。

(学生自由朗读,而后沉默。)

师:注意文末的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你从省略号中感受到史铁生怎样的内心世界?

生:文末的省略号表示“我”沉浸在对母亲的怀念中。过往的一切涌上心头,有感恩,更有自责悔恨与无奈。“我”成了有点名气的作家,“我”终于从不好好儿活到好好儿活。“我”的生活终于有了转机。可是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母亲并没有看到这一切。她临终前看到是“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的无奈、痛苦。作者用省略号表现自己无穷无尽的感伤。

生:史铁生写完《秋天的怀念》,只是获得了暂时的解脱。就算可以告慰母亲在天之灵了,但母亲却永远不在了,母亲看不到儿子的成熟、成功,母亲是带着无奈离开世界的。所以史铁生用本文来表达自己的愧疚是永恒的,是无法弥补,无法改变的。

师:这种无法弥补、无法补救的愧疚是史铁生人生的不幸,也是全人类的不幸。人们往往只有失去后,才会懂得珍惜。然而,再珍惜,也无法重新拥有曾经的美好。史铁生写出个人的不幸,也写出了人类的不幸。正因为此,史铁生的文字才超越个体,指向人类共同的命运。

本文粗浅的论述言尽于此。经典散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还须要同行的进一步研究。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经典散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错莫难瞒2024-01-14 01:39错莫难瞒[浙江省网友]103.42.76.36
    散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顶10踩0
  2. 星空独月诗2024-01-08 14:27星空独月诗[贵州省网友]211.64.245.212
    @〆、经不起德似水流年ゝ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顶8踩0
  3. 〆、经不起德似水流年ゝ2024-01-03 03:15〆、经不起德似水流年ゝ[上海市网友]202.46.16.212
    我觉得教授经典散文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顶0踩0
  4. 星雨流痕2023-12-28 16:03星雨流痕[江西省网友]140.224.146.140
    这个话题很受益,散文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确实很重要。
    顶29踩0
相关阅读
从高考变化看核心素养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

从高考变化看核心素养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

...课程标准衔接更加紧密,对语文学科素养聚焦更甚。学科核心素养已越来越受重视,对高考命题及高中语文教学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笔者意在通过分析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分析语文核心素养对高考命题的导向作用,进...

2007-04-03 #经典句子

丰富学生的文 提升语文语素养的培养

丰富学生的文 提升语文语素养的培养

引言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重要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期间需要意识到其重要性,立足于语文教学课堂来有效完成语文积累,同时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之中体会文本内...

2023-01-04 #经典句子

【高考直击】众评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 命题水平大幅提升

【高考直击】众评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 命题水平大幅提升

...练,只记住修辞手法作用,没有运用在文学任务群各单元核心学习任务中形成的解读能力,一般大概能理解到“渲染”,不一定能考虑到“延宕”。第三,试卷与课标、统编本教材的内在精神一致,强调能力,融会贯通。培养语...

2023-06-26 #经典句子

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向 道德与法治学科总复习

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向 道德与法治学科总复习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然后结合教学实际,从理解、运用、思维以及审美这几方面出发,探讨 了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希望能以此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带动小学语...

2023-11-25 #经典句子

今年北京高考语文怎么才能得高分?试卷权威解析来了

今年北京高考语文怎么才能得高分?试卷权威解析来了

...北京卷,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结合国家形势和考生学习实际,保持试卷布局、考查内容等的基本稳定,从语文基础、语文能力的角度突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高考语文北京卷,重视...

2023-09-29 #经典句子

从部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材编排看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与策略要点

从部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材编排看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与策略要点

一、理解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在一年级教材编排中的落点。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培养目标,作为语文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要有基本了解。(一)首先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定位,明确语文教学理念...

2020-05-11 #经典句子

核心素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核心素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高年级教学目标实现了向发展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核心素养转变。这是与国家和社会当今的人才需求,人们更好地适应生活与社会的客观现实相适应的。教师应明确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要以综合、全面、整体的眼光...

2019-08-06 #经典句子

2020年河北中考试题评价|语文:稳中求变 守正出新

2020年河北中考试题评价|语文:稳中求变 守正出新

...目标要求。试卷坚持“稳中求变,守正出新”的原则,从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等方面进行考查,既具有良好的甄别选拔功能,又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今年的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可以用五个关键词呈现其特...

2023-10-0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