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明代大家王阳明所留四句教的悬题

时间:2023-12-12

甚至有人云:阳明一出尽变天下之学术,坏天下之人心,将其视为圣人的千古罪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7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四句教”是王阳明学说争议最大的一部分,不少人认为其首句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是融合了佛教的思想,不得儒学正统。甚至有人云:“阳明一出尽变天下之学术,坏天下之人心,”将其视为圣人的千古罪人。也有为阳明辩护者,说四句教并非阳明真传,将“援佛”的罪名推到其弟子王龙溪身上,

从良知说起,强调阳明继承的是孟子之学,承孔孟一脉,从未背弃性善学说。儒家的学者,历来都看中道统的传承,儒为正,释为邪,正邪必定不可侵犯。现在作为一名研究者,必须摒弃这种门户观念,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他,从而能够以一个整体的视角没有任何偏见地诊释他。所以对于四句教是否为阳明真传的看法,不应该过多纠结于此,应该从史实寻求一种视野的融合,回到当时的历史、空间,分析相关史实资料,尽可能还原四句教的深意。

文献史实

四句教,历史原始记载,权威可靠的主要包括《传习录》、《年谱》、《王龙溪全集》等,参与“四句教之争”的为王门两大弟子钱德洪(绪山)、王裴(龙溪)。《传习录》及《年谱》所记录“四句教”是钱德洪所录,《王龙溪全集》的记载为王裴的门人所录。这三个版本成书先后依次是《传习录》(嘉靖三十五年),《年谱》(嘉靖四十二年),《王龙溪全集》(万历十五年)。

根据文献记载,嘉靖六年九月,王阳明以督察左御史的身份,奉命出征广西恩思、田州一带。出发前夕,其两大弟子钱德洪、王裴,上钱塘江舟中造访同门的张元冲,并讨论王阳明的讲学宗旨。钱、王二人表示不同的意见,他们所争论的不是“四句教”的文字问题,也不是善恶问题,而是“四句教”所蕴含的王阳明思想体系。

“四句教”的争议主要集中在首句,对于首句的解法钱、王二人各有不同,下面就《传习录》、《年谱》、《王龙溪全集》三个权威版本的文字记载。王裴强调的是“悟”。由直悟本体之“无”而逻辑的推导出下面三句的“无”,本体功夫具透,一了百了好不自在洒脱。可若是遇到下根之人还是这般教法,不免执着于一个空虚的本体,在道德实践部分无所作为。

钱德洪强调的不是“悟”,是“修”。只有踏踏实实去做工夫,正不正于正,才能格尽事事物物。当晚他们一同拜见王阳明解难,阳明邀二人相约天泉桥上对二人释义,并为二人调和,说道:“二君之见,正好相资为用;不可各执一边”。针对二人的偏差,王阳明把人分两种,要根据秉性因材施教,是要“悟”还是要“修”视个人情况具体而定。阳明还告诫他们不要“悬空想个本体”养成一个“空寂”。

三份文献虽先后时间不同,内容却大致相似,先是记录钱、王二人对“四句教”的异解,而后是阳明本人的最后释义。不过根据邹守益(谦之)《青原赠处》的记载,“四句教”首句并不是“无善无恶心之体”而是“至善无恶心之体”,虽是一字之差,意思却相差万里。当然王阳明也曾提过“至善”,《传习录上》中阳明曾说“无善无恶,是谓至善,”毕竟由于邹守益并非“天泉正道”当事人,真实性是有待考证的。

对佛理的改造

不难看出,利根之人的顿悟法门明显吸取了佛教的思想,无善无恶的心体实则也是对佛教“无执”的转化。“心体”是阳明思想的核心范畴之一,有时指“天理”、“本原”等,这和佛教的“本来面目”、“真如”等也有异曲同工之处。王阳明认为“良知”与“不思善、不思恶的本来面目”是有沟通可能,“知善知恶”的良知与佛教的“不思善,不思恶”的本来面目似乎没有共同之处,但良知在阳明的心学体系中是“不假外求”的,认为“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心自然会知,正是见父知孝,见兄知梯,从这层意思来讲,也便是不思善,不思恶了。良知在阳明的心学体系是通向“至善”的,也就调的至善所代表的不是纯粹的善念,而是无一毫恶念,从这层意思来讲,也便是不思善,不思恶了。既然不思善,不思恶,那就是“无善无恶”了。

可见阳明心学体系里,一直蕴含着“无善无恶”思想的,但这种说法只有大根器者才能领悟,不可教授普通百姓,否则极易流于“枯禅”。所以阳明在天泉证道中对王裴说:“汝中见得此意,只好默默自修,不可执以接人。”王阳明的“无善无恶”思想对境界的要求极高,所以阳明认为顿悟属上根之人修行法门,然上根之人世间罕有,而渐修这种日日为善去恶的工夫,很是适合寻常教授接人。四句教末句阳明借助为善去恶的格物工夫,去复原无善无恶的心之本体,也就类似于佛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修行工夫,以证得无善无恶心之本体的真如。王阳明认为圣人之学与佛道之学对于本体的认知是一样的,都认为本体是“虚、无”的,同时王阳明在肯定佛道思想的同时,也对其表示部分的否定。

“无善无恶”对“心体”的回应

这个世界一直在变的,所谓的“理”也必然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没有一个固定的永恒的“死理”,人所面对的事物是千变万化的,理是流动于各事物之间的,并没有一个定理。在这个纷杂的世界里,理是随着具体的情景而动的,人处在各种各样的对象关系中,良知于这些情境中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偏不倚,就是“致良知”了。

王阳明以为义理无定在,他没有绝对的判定标准,不能以供效行。如果认为王阳明是在具体的善恶之上,又立一“至善”的良知作为最高价值评判,这就是对他原意的错误理解。王阳明的思想混合在一起,正可以说明他的“无善无恶”思想所包含的意蕴。

“无善无恶”就是指没有具体的善恶,也就意味着事物是可善可恶的可能性的。通过王阳明鼓励顺七情,求自嫌心安的观点,这就不能忽略性情对事物发展可能性的作用。王阳明在很早的时候就说想要成为圣人,但是他心中对圣人的定义是和传统的定义不一样的,更加贴合他自己的情况。

王阳明提倡个性的发展,允许“各为说”,要弟子各依自己良知行事而“不害其大同”,“大同”就是其良知,千古圣贤只此一个良知,允许“各为说”是由于不同性情的人,在面对不同情景时所产生的良知妙用。这样可以直接涉及提倡思想领域的怀疑和思考,以及冲破陈旧格式的精神。

王阳明所处的明中叶的封建社会,由于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使得客观之“理”随时都在变动,原本固有的价值规范也未免受到冲击,此时能够真正凭借的力量便是每个人心中的良知了。阳明的“良知”说,其用意正在于用“天理”大规则来铸造一个人心价值观,将“良知”安置于每个人的心中,在人心中确立一种价值判断机制,所以他更注重个人的道德情感及是非善恶的判断。这里看来,传统的“天理”在他的心学中显然是被淡化了。

结语

“无善无恶”的善恶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价值上不偏不倚,坚持的是一个中道,坚持是事物及人本在的存在性,不着一分意思。“无善无恶”的良知存在就是一个大中至正,且充分凸显出个体的主体性地位,当喜则喜,当悲则悲,七情之表露无不显示出大中至正,在人能够自发的大中至正中,才能还原事情本来真相。总的来说,“理无定在”、“性无定体”是在阐释“无善无恶”思想内在含义,最后这一切都要统摄在“良知”中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明代大家王阳明所留四句教的悬题》,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好 久 不 贱 了2024-01-04 03:39好 久 不 贱 了[四川省网友]116.66.102.134
    @天枫雨王阳明的教导,能够引起人们对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探索。
    顶0踩0
  2. 天枫雨2023-12-23 16:35天枫雨[安徽省网友]203.23.62.116
    这些教诲简洁而深刻,让人感到启发和思考。
    顶5踩0
相关阅读
王阳明给弟子留下四句话 是对心学最准确概括 第一句就产生争议

王阳明给弟子留下四句话 是对心学最准确概括 第一句就产生争议

...破了程朱理学在思想家的垄断局面。在王阳明晚年,他用四句话总结了自己的心学理论,也就是有名的“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四句教的地位非常重要,然而...

2010-12-23 #经典句子

理学已发未发的格物功夫 王阳明心学的“善恶”四句教及佛家忏悔

理学已发未发的格物功夫 王阳明心学的“善恶”四句教及佛家忏悔

...心学的集大成者,是民国时两位大佬都赞赏的人物,他的四句教是真的修证言语:“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宋儒理学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首先跟宋朝这个朝代的特殊性...

2017-04-16 #经典句子

王阳明的成圣之路:4句话解释阳明心学

王阳明的成圣之路:4句话解释阳明心学

...前,发生了王阳明心学史上最光彩夺目也是最后的一幕:四句教的解析。“四句教”全文如下:“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的两位弟子各持己见,王阳明详细地向他们做了解析...

2023-09-02 #经典句子

王阳明心学3句话 境随心转 事事由心

王阳明心学3句话 境随心转 事事由心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便是王阳明的“四句教”。在《王阳明全书》中,不只有这“四句教”的阐述,还有王阳明多年对潜心研习心学的总结,只要用心之人认真阅读,定能从中领悟心得的01士不可以不弘毅,...

2023-07-12 #经典句子

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线上直播公告|本周六 听龚晓康教授讲阳明“四句教”的道德价值与伦

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线上直播公告|本周六 听龚晓康教授讲阳明“四句教”的道德价值与伦

「本文来源:天眼新闻」阳明“四句教”紧紧围绕善恶问题展开,因而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分别涉及道德本体的构建、道德意识的发动、道德判断的...

2007-03-17 #经典句子

明代圣人王阳明题诗卧牛石 郭姓新娘子巧思对下句 佳话传千年

明代圣人王阳明题诗卧牛石 郭姓新娘子巧思对下句 佳话传千年

...字,相信大家都是如雷贯耳。王阳明,也就是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有人把他称为明代的圣人,民间也把王阳明称为奇人。话说有一天,王阳明准备读过鄱阳湖,没想到天刮起了大风,船只没法过河。于是王阳明就在安...

2023-09-15 #经典句子

王阳明:若你不善言辞 背熟这三句口诀 从此可以混得风生水起

王阳明:若你不善言辞 背熟这三句口诀 从此可以混得风生水起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

2014-01-26 #经典句子

王阳明对冯梦龙文学思想的影响

王阳明对冯梦龙文学思想的影响

王阳明是明代首屈一指的大思想家,冯梦龙对其学说推崇备至,他在晚年创作了传记小说《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评价阳明心学:“即如讲学一途,从来依经傍注,唯有先生揭良知二字为宗,直扶千圣千贤心印,开...

2016-09-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