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七下语文《河中石兽》微课+知识点

时间:2023-12-04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集,取法六朝笔记小说而又有所发展变化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6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集,取法六朝笔记小说而又有所发展变化。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

二、故事背景

纪晓岚作为盛清时期的饱学之士、一代文学宗师、《四库全书》的总编辑,却没有为后人留下一篇有哲学思想内涵的著作。作为为满清皇朝服务的汉人,他没有成为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哲学家的条件,特别在动辄用“文字狱”“伺候”汉人知识分子的乾隆朝,纪晓岚的处境就像伺候猫的老鼠,不能有丝毫差错,特别是言论。作为饱学之儒,他又不想把他的深刻思想永远带入坟墓。于是,他最终采取了“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的方式来表达他观察当时社会的思想。故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间,他完成了一部志怪小说式的著作《阅微草堂笔记》。

三、文言文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是非木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2.渐沉渐深耳古义:罢了;今义:听觉器官,耳朵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个地方

4.盖石性坚重古义:发语词,放在句首,可译为“因为”;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5.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6.求二石兽于水中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二)一词多义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介词)众服为确论(认为,动词)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动词)

之:闻之笑曰(这件事,代词)当求之于上流(石兽,代词)其反激之力(的,助词)

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开)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临:一寺临河干(靠近)执策而临之(面对)

(三)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1.以为顺流下矣

点拨:省略主语,和尚们;“以为”后面省略了“石兽”。

2.求之地中

点拨:省略介词“于”。

3.棹数小舟

点拨:省略主语“僧”。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点拨:“寺中”前省略介词“于”。

5.果得于数里外

点拨:“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倒装句

1.当求之于上流

点拨:介宾短语“于上流”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当于上流求之”。

2.果得于数里外

点拨:介宾短语“于数里外”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果于数里外得”。

3.求二石兽于水中

点拨:“于水中”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水中求二石兽”。

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点拨:“为”表被动。

(五)名句积累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四、课文翻译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注释:

临:靠近。

河干:河岸。干,水边,河岸。

圮(pǐ):倒塌。

焉:于此,在那里。

阅:经过,经历。

棹(zhào):划(船)。

曳(yè):拖。

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经过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到了下游。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原文: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注释:

设帐:设馆教书。

尔辈:你们这些人。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是:这。木杮:削下来的木片。

暴涨:指洪水。暴,突然。

湮:埋没。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译文: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精神失常吗?”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原文: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注释:

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盖:因为。

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

已:停止。

溯流:逆流。

求:寻找。

如:按照。

译文:一个巡河、护河的老士兵听说了这件事,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精神失常了;在原地深处寻找石兽,不是更精神失常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找到了石兽。

五、问题归纳

1. 讲学家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本题可运用人物性格概括法进行分析。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甚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2.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寺僧的嘲讽与自以为是,表现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理;老河兵的“笑”流露出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

3.为什么按照老河兵的方法最后找到了石兽?

老河兵考虑到流水的影响,也考虑到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充分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所以根据他的判断准确找到了石兽。

4.第4段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记叙中议论作用分析法。议论,结尾通过议论揭示文章主旨,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观判断。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才是正确的。

5.老河兵的判断看起来不合常理,可为什么是正确的?

寺僧按照常理去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特点,主张到沙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主张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老河兵常年镇守河防,了解水、沙、石的特性,他是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的,所以是正确的。

六、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写寻找沉落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告诉我们许多事情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做出推想,说明了仅有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七下语文《河中石兽》微课+知识点》,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谷子2024-01-10 03:14谷子[辽宁省网友]103.30.236.21
    微课让我对古诗有了新的认识,对理解课文很有帮助。
    顶2踩0
  2. 你是我遥望的方向2023-12-31 21:32你是我遥望的方向[青海省网友]113.197.103.62
    微课内容紧凑,知识点详细易懂,对学习有很大帮助。
    顶0踩0
  3. 初见10.262023-12-22 15:50初见10.26[国外网友]121.52.182.64
    赞!
    顶10踩0
  4. IM LF2023-12-13 10:08IM LF[上海市网友]103.49.93.217
    这个微课讲解得很生动,让我对《河中石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顶5踩0
相关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河中石兽讲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故事分三个段落进行讲述。第一层1段: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寻找

2023-07-07 #经典句子

河中石兽:用MP3朗诵带你感受神奇的声音世界

河中石兽:用MP3朗诵带你感受神奇的声音世界

纪昀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和其他人编撰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其中的一篇文言文河中石兽,大家了解?河中石兽mp3音频朗读河中石兽...

2024-01-22 #大杂绘

初中阶段文言虚词“之”的主要用法

初中阶段文言虚词“之”的主要用法

之:代词,可译为他,指元芳太丘与友期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23-01-25 #经典句子

七年级语文课文《河中石兽》学习详解

七年级语文课文《河中石兽》学习详解

一起读一读课文:了解作者:了解背景资料:了解阅微草堂笔记:学习笔记体小说:学习字词句知识:正确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翻译文章意思:详细解读本文

2024-01-12 #经典句子

课堂诊断│徐志伟: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课堂诊断│徐志伟: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这些教学,往往仅对单个文本做或横向平铺或纵向深入的解读赏析,没有将大单元学习目标细化落实到具体的文本教学中,纯单篇的学习目标和大单元的学习目标

2023-10-03 #经典句子

新课标初中语文七下第六单元课件讲解(部编本)

新课标初中语文七下第六单元课件讲解(部编本)

都是写人类探索自然、探索科学方面的传记或小说

2023-12-03 #经典句子

中考文言文理解性默写(统编完整版)2020.7

中考文言文理解性默写(统编完整版)2020.7

2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22-12-01 #经典句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内容关键词与课文中心思想

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内容关键词与课文中心思想

第一单元课文主题关键词:历史人物文章体裁:记叙文读书方法:精读第1课:邓稼先科学家的性格与品质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学者的言行与品质

2009-09-0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