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揭示人类痛苦的根源

时间:2023-11-15 04:17:01

相关推荐

《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揭示人类痛苦的根源

人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试图得到期望以外的东西。

——涂涂

大家好,我是涂涂,今天想通过《道德经》跟大家聊聊“幸福”和“痛苦”这个话题。

1.幸福的分界

幸福是什么呢?幸福就是期望得到满足,越是长久的愿望得到实现、越是渴望的东西得到了,人就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存在感和满足感。此刻好像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浑身充满了力量,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希望。

自古很多豪言壮语一般是在两种情况下说出的。一种是在被逼到死角退无可退忍无可忍决定脱胎换骨彻底改变自己的时候;另一种就是在心愿得到满足,理想得以实现的时候。

汉高祖刘邦,在再次统一中原,入住秦都之后,畅意抒怀一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壮士兮守四方!曹操在官渡以八万甲兵击败袁绍八十万大军之后,登临高塬之上,一首《观沧海》自胸中喷涌而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人杜甫的一生,满眼都是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因为他生于安史之乱以后,经历了盛唐由盛转衰,胸中的抱负无法实现,目睹中原百姓因为战乱颠沛流离,还经历了女儿被活活饿死的惨象。

这些都是英雄志士、王侯将相的幸福和痛苦。但也有一些平凡如蝼蚁一样的人,却过得很满足,即便身处囹圄之中,依然自得其乐,过得很幸福。孔子的弟子颜回,生活贫困坎坷又体弱多病,以一箪食一瓢饮在生活的艰辛里苟延残喘。“人也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乐”。

2.痛苦的根源

西方哲学家曾经为了衡量人是否幸福,发明了一个数学公式,那就是幸福=满足度/期望值。同等满足感之下,期望值越高,失望就会越大,所以得出一个结论,人要想幸福,就要懂得降低期望,不要有非分的妄想。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人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愿望比实际稍高一点,踮起脚来能够够到,通过一番努力期望能够得到实现,愿望得到满足。如果追求那些自己永远无法得到的东西,就会陷入无底的深渊、灵魂的暗夜。

老子《道德经》中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赤条条一身来,身无长物但是也心底纯净,没有什么所谓的期望,只要吃饱睡足就乐得咯咯笑。

那就是一种内心澄明,无欲无求的状态。无欲则刚,所以小孩子的心理和身体都是非常健康的,除了先天遗传的疾病,他们通体明通,血肉里没有任何的杂质和阻障,气血通畅,心宽体胖。

后来开始有了心智,开始认识外界和人伦,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念想”。妈妈抱姐姐比较多,抱弟弟的次数少;给弟弟分好吃的分得比自己多……。这就是“有”的状态,有了比较,有了欲望,有了执念,心理上就会失衡,痛苦应运而生。

有欲望,是痛苦开始的地方,是万恶之源。

当然不要误解,并不是说人要一点欲望都没有,就连呼吸心跳也不需要,那就只能去死。而是说,不要有“非分之想”,不要追求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东西。比如西村有一个美如天仙的女子,她一旦出街,方圆30米的路人都会同时行注目礼,得万千宠爱于一身。这样的人,自然是前簇后拥,志得意满,身边从来都不缺乏拥趸者。

东村有一个生来貌丑的姑娘,本来长相外形是父母给的,这是我们无力改变的命运,可是这个丑姑娘去不甘心,要与美姑娘争宠,希望自己也得到同样的瞩目。这就是在自寻烦恼,自取灭亡,结果当然是痛苦不迭又尴尬无比。因为她在试图以无比荒谬的方式,获得自己永远无法体验到的东西。

那就是老子所说的“有”,是过分的欲望,“为目不为腹”,是在获取自己本性里根本得不到也不需要得到的东西。与此相反,想要脱离苦海,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3.脱离苦海的“秘药”

每一种病都需要一种药,每一种痛苦都需要抚慰才能平息。痛苦是如何产生的呢?相比去得到能力和需求之外的东西,《道德经》中给出了一个与此相反从根本上摆脱痛苦的的策略,那就是“无”,或者叫“为腹不为目”。

只关注自己本性中最需要被满足的部分,不要被消费主义带节奏,不要跟别人攀比,只为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去努力、去奋斗。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滋养自己的身心,心灵得到真正的满足。

“无”就像佛家所说的“空”,不是说要你放弃一切,而是“涤除玄览”冲洗掉附带的泥沙,“断舍离”,断掉不必要的繁缛。

比如说,我们明明吃五谷杂粮新鲜蔬果,加上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就可以活得很健康,可是有些人偏偏想通过“吃”解决所有问题。空虚无聊的时候吃垃圾食品,身体出问题了吃各种药物,想变得更强壮更美丽吃各种保健品。结果是往身体里填充了一大堆垃圾。

这就是“有”,就是在试图用无法解决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

还有就是观念上、心理上、价值观上的追求和满足,往往这种需求有着更加强大和持久的力量。我们常常听说年轻人为了得到一部苹果手机,就可以卖掉自己的肾脏,去做损害自己身体和违法犯罪的事情,为的只是满足一种虚荣和虚妄的优越感。

很多女人为了得到名牌包包和服饰等奢侈品,就可以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结果得到的不过是遍体鳞伤和一堆可有可无束之高阁仅供展示的勒色而已。换来的可能是身心的千疮百孔,道德和尊严的彻底沦丧、人性和自我的迷失。

这些痛苦的根源,都是因为内心有了过多的欲望,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期望,和不切实际的理想。这样的渴望和念想,只会让我们内心失去安宁,人格失去自我,把人带入黑暗和深渊,从此万劫不复,痛苦不堪。

而解药就在《道德经》和佛经等传统的经典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shu2024-02-09 00:14shu[澳门网友]43.254.45.41
    读完这句话,让人不禁陷入思考。
    顶0踩0
  2. 紫怨2024-01-11 09:35紫怨[四川省网友]103.37.100.117
    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现实状况。
    顶30踩0
  3. 仁佳2023-12-13 18:56仁佳[浙江省网友]103.237.22.16
    《道德经》真是经典之作,每一句都能触动内心。
    顶0踩0
相关阅读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及注释(序释)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及注释(序释)

老子,姓李,名耳,亦称老聃,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道祖。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已难以详考。从老子的家世来看,他的

2013-02-14

世上看似最难之事往往很简单 老子《道德经》一句话揭示其中道理

世上看似最难之事往往很简单 老子《道德经》一句话揭示其中道理

我们也看过一些书,这些书中有一些极限的事情,当别人达到那种高度的时候,我们会投以羡慕的眼光,甚至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么难的事情,别人做起

2023-11-09

用现代科学“翻译”道德经——经典名句中的启示(上)

用现代科学“翻译”道德经——经典名句中的启示(上)

道德经是伟大的哲学,是百科全书式的指南,其中包括着科学的深刻内涵、意义和启示

2023-12-11

《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怎么理解这句话?

《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怎么理解这句话?

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儒、道、释三家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源,所以老子同样被奉为圣人之一

202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