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余光中评《背影》认为朱自清是“假大师”?两人水平一句话见分晓

时间:2023-10-19 05:38:02

相关推荐

余光中评《背影》认为朱自清是“假大师”?两人水平一句话见分晓

对于朱自清,每个人都不陌生。因为每个人在小学、中学,都是读着他的文章长大的。像《春》《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都是大家熟悉的名篇代表作。

对于余光中,影响力虽然远不及朱自清,但是有一首名为《乡愁》的小诗,倒也常被人们提起。

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1948年去世。余光中生于1928年,2017年去世。两人相差30岁,余光中成年的时候,朱自清已经去世。按理说,两人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文学成就也大不相同,两个人不会有交集。

但是,余光中晚年写了一篇点评朱自清散文的文章,字里行间不乏挑剔和苛责之意,有人将其意图归纳为“讥讽朱自清是假大师”。余光中是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台湾中山大学教授。余光中以其影响力对朱自清的评判确实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会左右人们对朱自清的看法。

那么,余光中点评的是不是准确呢?朱自清的散文是不是真的像余光中点评的那样“多有瑕疵”呢?余光中在点评文章中提到的篇目很多,点评文章篇幅也很长,在此只举一个例子,相信大家就能明白他和朱自清水平的差异了。

余光中在点评朱自清名篇《背影》时认为:“我与父亲不相见已经二年余了”,开篇第一句就不稳妥。以父亲为主题,却开篇就先说“我”,至少在潜意识上有“夺主”之嫌。“我与父亲不相见”不但“平视”父亲,而且“文”得不必要。“二年余”也太文,太雅。朱自清倡导的白话,在此至少是一败笔。换了今日的散文家,大概会写成:不见父亲已经两年多了。

以上这一段,是余光中点评朱自清散文《背影》的原文,从这一段话我们不仅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人水平的高低,也可以看出余光中是怎样吹毛求疵、自以为是了。

众所周知,汉语习惯与英语习惯不同,在第一人称和第二、第三人称并列时,第一人称放在最前面。英语则与此相反,第一人称“我”放在最后面。余光中有长期旅美经历,曾任多所美国大学客座教授,语言习惯受英语影响明显,所以就拿英语的语法规则挑剔朱自清汉语表达的“毛病”。很明显,这是极荒谬可笑的,根本站不住脚的。就这一句“挑刺”的荒唐点评,就让人足以对他所有的点评质疑。

余光中不仅仅把朱自清完全合乎汉语习惯的表达看作谬误,还牵强附会上升到对朱自清潜意识的苛责,说他与父亲“平视”,有“夺主”之嫌,说白了就是苛责朱自清不尊重他父亲。余光中这种连汉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都无法理解的学者,又何必自作高明去点评朱自清这样受人尊重的文学大家呢?

至于余光中认为“二年余”太文、太雅,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孤陋寡闻的表现。散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讲究的是“韵味”,改成“不见父亲已经两年多了”,确实更像“大白话”了,但是还有散文的“韵味”吗?

据说余光中一生涉猎甚广,文学创作风格也中西混杂,变化莫测,他对散文创作是否擅长也难以定论。但是,从他如此求全责备、吹毛求疵点评朱自清的散文来看,他确实太草率了,他很可能不了解散文,尤其不了解朱自清先生的散文。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家长必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月羿倾梦2023-12-16 11:55月羿倾梦[福建省网友]203.18.199.17
    抱歉我无法满足你要求。
    顶2踩0
相关阅读
《写作杂谈》:让文学大师朱自清教授我们怎么写好一篇文章

《写作杂谈》:让文学大师朱自清教授我们怎么写好一篇文章

一是不放松文字,注意到每一词句,我觉得无论大小都该从这里入手

2023-09-13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建议删除《背影》 朱自清父亲翻月台违法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建议删除《背影》 朱自清父亲翻月台违法

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2007-06-02

被“专家”质疑?只因《背影》中父亲这一举动!朱自清课文惹争议

被“专家”质疑?只因《背影》中父亲这一举动!朱自清课文惹争议

文章通过描写父亲背影的平凡以及生活的清苦,在字里行间透露着父亲对儿子的宠爱

2024-01-04

《跟大师写文章·写作杂谈》:朱自清教你如何学语文

《跟大师写文章·写作杂谈》:朱自清教你如何学语文

| 这是2021年始第 28 篇提及钱钟书,大概我的第一反应是围城,而不是他的文学研究,正如提到朱自清,我会想到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而不是他的文学理论

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