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中国传统文化 饮食文化 槟榔

时间:2023-10-11 06:50:02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饮食文化 槟榔

本文乃作者晓星聊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对各地各种植物的使用和认识也产生差异,这就是民族植物学研究和发现的问题。许多民族往往把某种本地特产的植物视为“非有不可”的东西,并无限夸大它的功用,如印地安人对古柯、中国人对人参的态度。南方许多民族对嚼料槟榔的态度也是如此。

槟榔为一种棕榈科的常绿乔木,在我国产于海南、台湾、云南、广西等地。槟榔果形长椭圆,橙红色,含有槟榔油、槟榔次碱、鞣酸碱以及多种生物碱,食用的时候具有兴奋神经中枢、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肾功能以及利尿等功效,此外还因为槟榔含有芳香化合物,能溶解脂肪,帮助消化食物,并有杀菌作用。这是现在的“科学解释”,但是各地各民族民众在嚼槟榔时产生许多自己的解释,如治病、美容等等,并且深信这些解释,以此作为支撑自己嚼槟榔的信念。有时嚼槟榔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此外,槟榔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还有许多不同的作用。这究竟是槟榔本身具有“包治百病”的功能,还是人们自以为是的解释和期待,这不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但它在一些民族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却是足以引起我们注意的。

槟榔又叫“洗瘴丹”,这是人们对它的药效作用的知识最多、观念最强烈的认识。在古代一般人的观念中,槟榔的功能首先是抵御瘴疠。

唐人刘恂在《岭表录异》中说:南方地湿,“不食此, 无以祛其瘴疠”。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则说嚼槟榔能“辟瘴、下气、消食。食久,顷刻不可无之,无则口舌无味,气乃秽浊”。有的还说是“南海底气暑湿,人多患胸中痞滞,故常啖槟榔数十口”。《琼州 府志》:“人无贫富,皆酷嗜之以消瘴,能忍饥而不能顷刻去此。”但是周去非接着说,一个医生告诉他,“槟榔能降气,亦能耗气。肺为气附,居膈上,为华盖以掩腹中之秽。久食槟榔,则肺缩不能掩,故秽气升闻于辅颊之间,常欲啖槟榔以降气。实无益于瘴彼痒纷然,非不食槟榔也。”

槟榔的得名据说与“宾郎”有关,即是用来招待“宾(客)”和“(情)郎”的。明代人李时珍记录这个解释的时候,引用的是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中的描述:“交广 人,凡贵胜族客,必先呈此果,若邂逅不设用,用相嫌狠。”然后说“槟榔名义,盖取于此”。但是汉语的“槟榔”来自马来语的pinang,它在马来语中没有类似意思。槟榔在开始的时候写做“宾根”或“频根”,并没有什么“宾”与“郎”的影子。而在南方,过去有许多民族设有招待男子的“公房”,槟榔似乎自然就是为“郎”们准备的。海南黎族民歌还唱道:“口嚼槟榔又唱歌,嘴唇红红见情哥。哥吃槟榔妹送灰,有心交情不用媒。”还唱道:“槟榔成双作标志, 无定姻缘做夫妻。”清人彭家逼的《岭南竹枝词》中也说:“妾家溪口小回 塘,茅屋藤扉蛎粉墙。记取榕阴最深处,闲时来坐吃槟榔。”

黎族求婚的聘礼中必须有“两串槟榔干”,求婚歌中有“槟榔衣裙放桌面,多多少少请领认”的句子。如果女方家同意订婚,则将槟榔和其他礼物收下。这个过程称为“放槟榔”。不产槟榔的贵州布依族地区历史上在婚礼中也使用槟榔,清人舒位的《黔苗竹枝词●仲苗》中写道,浅草春开跳月场, 聘钱先乞紫槟榔。

海南黎族敬客时常常使用槟榔。当地有“父兄槟榔乞丐烟”的说法,意思是槟榔是敬客人或长者的,不够格的人不能随便讨要,要等主人“敬”;而烟可以随便抽,没有了可以向别人讨要。槟榔在黎族社会中常常作为交往的礼品,如来了客人,主人以槟榔相待,表示欢迎;小伙子看中某位姑娘,就托人带槟榔去问亲,女方收下,表示婚事初定,否则表示拒绝;结婚时,新婚夫妇要给亲友敬献槟榔,表示吉利。云南基诺族青年男女的恋爱过程中少不了槟榔。在眉目传情阶段之后,姑娘就会在劳动途中秘密将槟榔包好捏在手指间,放在背后动一下,其身后等待的小伙子赶紧接下来放在口中。小伙子接受和口含槟榔,这在恋爱的进程中很重要,姑娘尤其重视这个过程的意义。

有时姑娘会问:“我这个穷姑娘的槟榔是用胖光叶代替的,你放得进口吗?”聪明的小伙子自会这样回答:“吃了你的槟榔,不仅使我口红,而且使我的心也红了。嚼后的槟榔渣我不忍心吐在路上任人践踏,要把它吐到路边的小树叶上,这个红色印记几天之后还能看见,永世也不忘了!”基诺族人说“三颗槟榔不算巴漂”(“巴漂”:恋爱的第一阶段)。赠送槟榔之后,双方赠送的东西也在增多,如姑娘将并蒂的鲜花用红线精心扎好,悄悄赠送给小伙子,或直接戴在他的耳饰上。小伙子则赠送草烟或精心雕刻的刀把。“巴漂” 阶段以进入窃窃私语、甚至情不自禁亲吻告终,同时进人恋爱的第二阶段一一“巴宝”。

第二阶段的重点是交换礼品。姑娘送的东西有香瓜、甜瓜、橄榄果乃至自己带到山间田地来的饭菜,自己织绣的花纹绑腿、小挎包等。小伙子则送甘蔗、精雕的各种竹刀把、纺线用的竹筒、自编的竹烟盒、饭盒、槟榔盒等。小伙子赠送的最珍贵的礼物是母亲为姑娘准备的礼肉。自己家在杀鸡、杀猪、杀牛或出猎获得野兽时,母亲特意选择一块好肉,用新鲜的芭蕉叶包成四方形,然后让儿子交给他的恋人。女方家知道这个消息,也都把它看作是喜讯和高级礼物,全家聚餐欢庆和享用。这个阶段,在公房里姑娘可以在许多对恋人面前公开把槟榔放进小伙子的口中,小伙子也公开把草烟管放在姑娘的手中,在公开的场合手拉手和依偎亲昵为习俗所允许。

第三阶段是“巴勒”和“巴里”。巴勒是小伙子向姑娘发出要求同居的信息。巴里是姑娘同意之后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姑娘赠送的礼物有精致的绣花腰带、大通帕等,小伙子赠送的则有精雕的竹筒,内装口弦乃至银手镯等。此间姑娘常常为小伙子春制精细的盐巴、辣椒、八角粉,装入竹筒内,把烧好的茶水装入竹水筒中,将包好的槟榔-并放人通帕内送给小伙子,或把煮好的糯米饭与小伙子的旱谷饭交换。在热恋得不分彼此的时候,往往交换整个通帕,里面常常装有饭包、盐桶、茶水桶和槟榔盒等。没有“巴里”这个阶段,任何人是不能进人结婚阶段的。

云南佤族人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一个装槟榔的小包。装槟榔的袋子用各种丝线织绣而成,玲珑精巧,是姑娘们送给情人的定情物。把槟榔做成圆块状,分食时加上石灰、烟草、栗树叶同嚼,随时将红色的唾液吐出。他们嚼槟榔的目的是把牙齿或嘴唇染上好看的颜色,有人认为有助预防蛀牙。傣族中年以上的男女嚼槟榔,目的是为了保护牙齿。但有人说这与吸烟一样,只是一种习惯和爱好;有人则认为在稻田劳动容易被蚂蟥叮咬,嚼过槟榔的唾液有驱逐蚂蟥的作用。

傈僳族嚼烟是嚼槟榔的一种演变。嚼烟一般要备有烟丝、芦子、熟石灰和“撒凡”,这种“撒凡”是用槟榔根、栗树叶子和李树皮熬成的东西。每逢聚会、串门、闲谈,大家都以互相敬奉嚼烟表示友好和尊敬。他们认为嚼烟嚼出的红色液汁,有消炎止痛功效,对牙齿和口腔有保护作用,常嚼烟的人不会得牙病,年逾古稀的人牙齿还完好无损就是常常嚼烟的缘故。

湖南许多地区的汉族也有嚼槟榔的习俗,其中湘潭一带尤其盛行。当地有民谣说:“槟榔越嚼越出劲,这口出来那口进。交朋结友打栾台(做合事佬),辟瘟开胃解油性。”在街上与朋友相遇,必须邀到槟榔摊子前,各嚼一口。传说清代顺治年间,某亲王因湘潭人抗清,下令屠城,杀得湘潭尸首遍地,血流成河。有安徽商人路过,一个庙里的出家人劝他们组织移民来收尸,许愿说谁在什么地方收尸,那个地方就归谁。商人怕瘟疫传染,出家人授以秘诀,收尸的时候口嚼槟榔加石灰。从此嚼槟榔的习俗就这样传下来了。

19世纪中叶,远在黑龙江的瑷珲城里的满族也有人喜欢吃槟榔,“比较富裕的满人都喜欢咀嚼槟榔,他们说,这种坚果有清泄的功能,对胃有好处。”但是他们是从槟榔果中挖出果肉来嚼,不配食娄叶和石灰等东西。在这里嚼槟榔,看来就不是为了抵御什么瘴疠,而是富人的一种炫耀性饮食嗜好

参考资料《中国饮食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像风一样的无形2023-12-11 13:33像风一样的无形[甘肃省网友]202.0.100.65
    抱歉我无法完成你要求。
    顶4踩0
相关阅读
粤菜历史悠久 是广东饮食文化的一大亮点 蕴含着很多美味

粤菜历史悠久 是广东饮食文化的一大亮点 蕴含着很多美味

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发展,已成为中国四大名菜之一

2012-11-10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婚俗饮茶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婚俗饮茶

所谓三道茶,就是一杯茶分三次喝,每一次的配料不同

2023-08-04

《共同说》饮食是文化传承

《共同说》饮食是文化传承

本期共同说采访了美食界的老饕 舌尖上的中国背后最重要的美食顾问:博学的陈立教授;米其林摘5星的餐厅:新荣记创始人张勇;时尚芭莎美食专栏作家:美食

2024-01-09

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介绍

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介绍

中国饮食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国土辽阔,物产丰富

200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