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婚俗饮茶

时间:2023-08-04 02:27:01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婚俗饮茶

本文乃作者小页聊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白族三道茶也是古代吃茶法的变化,同时白族人对这三道茶的含义作了富有文化意义的解释。所谓三道茶,就是一杯茶分三次喝,每一次的配料不同。第一杯是在砂罐中把茶叶烤香,再往里面灌开水而成的苦茶。这种浓醇酣苦的味道既可以生津止渴,提神醒脑,消除旅途疲劳,同时寓意人生在世,需要艰苦奋斗,只有吃尽苦中苦,方能换来甜中甜。接下来的第二杯是“甜茶”,即在苦茶中加人红糖、蜂蜜、核桃末、松仁以及烤焦捣碎后的“乳扇”。清香满口的甜茶就是苦尽甜来的甜。最后一道是“回味茶”,配料有姜、花椒、桂皮、芝麻、花生末、核桃末、松仁等,既麻又辣,加之在白语中“辣”与“亲”谐音,“麻”与“富”谐音,这道茶就含有“亲亲热热,富裕幸福”的意思。

三道茶除了在配料上的讲究外,其敬献过程也十分讲究。盛茶要使用洁白精巧的瓷杯,献茶要用红黑两色的木茶盘。在烤制和敬献时严格的程序是“十八序”:宾主就座、主客寒暄、品尝点心、赏花观形、精心焙制、佐料制作、备水煨茶、分道冲泡、进具温杯、分盅冲茶、按客奉献、主客互敬、观其汤色、闻其香气、品其滋味、论茶述艺、祝福吉祥、躬身道谢。回族人在饮用盖碗茶的时候,边用盖子刮碗中的茶末边喝。不能用嘴吹茶末,不能吸出响声,否则被认为不懂茶礼,属于没有教养的人。茶汁不能一次喝干,要边喝边添。喝的时候左手擎着托盘,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抓住盖顶,第四指卡住盖口,刮一下喝一下。

这些过程和功夫,要贯彻“轻、稳、静、洁”的礼节:轻一冲、 刮、喝要轻;稳一沏茶要准,落点准确,一次沏妥当,不浅不溢,不流不漫;静一环境优雅,窗明几净,没有干扰,凝神品茶;洁一茶碗、茶水清洁卫生,一尘不染。哈萨克族人在迎接客人时,女主人跪在地毯上给客人倒茶。客人喝完第一碗,主人又给满上。客人喝一口之后,用茶来回敬女主人,待女主人喝完之后,客人才可以自由饮用。这种仪式表示互敬。茶在许多少数民族婚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族人对本民族婚俗中的重茶的解释是,茶只能使用种子栽培而不能移栽,寓意为忠贞不贰,婚姻牢固。

明代人许次纾在《茶疏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曰‘下茶’”,又说:“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不可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二称皆谚,亦有义存焉耳。”

明代小说《金瓶梅》中就已经有行茶礼的描写,在少数民族中没有类似解释,而婚俗中使用茶,可能只是因为茶自古以来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实汉族的这种解释也只是对茶食在人们的生活中日益盛行的一种附会罢了,因为形成于先秦的婚聘“六礼”中根本没有茶。茶在少数民族婚俗中尤其是在婚姻缔结之前的一系列过程中,成为男女接触、了解的媒介。宋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今天湖南西部的少数民族中流传的歌谣中有这样的句子:“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这就是茶在婚俗中起作用的一个例子。

侗族的“茶歌节”是一个青年男女结交的日子。时间为一年两次,第一次是在农历七月十五,第二次在农历八月十五。传说古代某地的三个姑娘与另外一个村子的三个小伙子恋爱,小伙子每夜前来与姑娘交谈、唱歌,姑娘们觉得让情郎们空着肚子回去很过意不去,于是商量偷家里的米为小伙子们煮吃的。但是遭到本来就不同意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的家长的反对。最后她们想出一个开垦荒地的办法,解决了后来的交往中所需饭食。这种习俗流传下来,现在每当姑娘们上山在荒地里劳动时,其他家族的小伙子们也来参加,他们来的时候只带工具,午饭由姑娘们为他们准备。收工的时候,在“画眉衔草为筑窝,帮工不怕汗水泼,只望中秋茶歌节,妹烧油茶款待哥”这样的歌声中回家。

云南中甸一带的藏族男女青年之间的交往有一个名为“茶会”的活动。茶会活动由男方或女方邀请其他村寨的异性青年人到本村赴会。邀请的时候,首先要抢对方的一种信物,如果能赴约,则在茶会上交回信物;不能赴会,如能把理由解释清楚也可以退回;如果坚持不去,就一定要把信物拿回来,双方都不会伤感情;如果答应了却不去,属于违背诺言,欺骗对方,那么对方则有权把信物剁碎,表示“一刀两断”。

茶会从约定的傍晚开始,青年们唱歌、对歌,通宵达旦,直到第二天黎明结束。主办茶会的一方称为“备茶”,而客方则称来“喝茶”。在茶会中,可以谈情说爱,可以用自己的歌声抒发感情和对自由的向往,用歌声度过结婚前的欢乐岁月。在茶会上认识而结交时间还不到三年的男女青年互称“新姐妹”或“新朋友”,认识三年以后称“旧姐妹”或“旧朋友”。

因此在茶会之后的交往中,骑马相遇要下马相让并用甜言蜜语问候,表达情感,以示尊重。新交结的朋友在茶会上多要唱歌,而老朋友则谈话,卜情卦,互换纪念品。最高级的纪念品是把双方的袖子或带子割下来互换,表示要一世不分离。德昂族把在女方家举行的订婚仪式称为“吃茶”。在双方老人议定婚事中的聘礼,畅谈男女双方婚后生儿育女、互敬互爱、尊敬老人等问题之后,男家就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包茶叶拿出来,让女方家煮好,由将要成婚的男女二人共同手捧茶水敬奉所有参加仪式的老人,表示对老人的敬意。

酒和茶这两种饮料,在生活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酒的饮用场合是有限的,而喝茶的场合要普遍得多,人数也多得多。酒和茶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们具有不同的地位。联系到其他国家的饮料中除了酒之外,咖啡和可可也具有类似茶的功效,可知正是因为酒和茶分别具有这样那样的地位和作用,它们在中国才成为“大饮”。

参考资料《中国饮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追忆.گ2024-01-14 16:10追忆.گ[吉林省网友]43.250.161.194
    @永不放棄婚俗饮茶真是一种寓意美好的习俗,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和友情的重视。
    顶7踩0
  2. 永不放棄2023-11-21 03:35永不放棄[甘肃省网友]103.231.64.153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
    顶0踩0
  3. 一达2023-09-27 15:01一达[内蒙古网友]203.20.232.1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历久弥新,值得传承。
    顶0踩0
相关阅读
“弘扬传统文化 树文明新风”民风民俗知识竞赛题库

“弘扬传统文化 树文明新风”民风民俗知识竞赛题库

√ 2 按照我国传统的说法,正月初七是人日,而初一至初六是包括马牛羊鸡狗猪在内的六畜日

2007-10-15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饭养身 歌养心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饭养身 歌养心

这是侗族的谚语,虽然并不仅仅指在饮食场合的吃喝和歌唱,但用来指少数民族饮食中的歌唱活动,也是很恰当的

2023-01-28

以优秀传统文化 助乡村振兴发展:恩施“风情寨”与“仙居人家”

以优秀传统文化 助乡村振兴发展:恩施“风情寨”与“仙居人家”

优秀传统文化最能体现民族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标识民族边界的最典型、最活跃的文化元素

2020-02-09

邹仲苏评《“台湾菜”的文化史》︱从高档料理到珍珠奶茶

邹仲苏评《“台湾菜”的文化史》︱从高档料理到珍珠奶茶

本文通过对历史传统的追根溯源,指出目前兴盛的台湾菜,主要是在1945年台湾地区光复之后,被以眷村军人为代表的外省人对大陆各色菜系加以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

2008-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