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汉末三国时期 中原政权与高句丽的恩怨 以曹魏击溃高句丽而终

时间:2023-09-28 04:18:01

相关推荐

汉末三国时期 中原政权与高句丽的恩怨 以曹魏击溃高句丽而终

高句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古代政权,活动范围在今中国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一带。高句丽自立国以来,与中原政权有比较密切的交集。在汉末三国时期,高句丽是东汉或者曹魏在东北部的一支比较强大的力量,也介入到中原政权的战争中,至少是有所影响。高句丽与辽东公孙氏、曹魏、东吴都有接触,或臣服或战争,最后在曹魏将领毌丘俭的沉重打击下,高句丽元气大伤,失去了原有的影响力。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高句丽与中原政权在汉末三国时期的恩怨情仇。

高句丽的概述

高句丽立国者叫做朱蒙,原先是扶余国的贵族。扶余国也是东北部的一个国家,在高句丽的北部。史料中关于朱蒙有一个比较神奇的说法:扶余王得到河伯女,将其囚禁在室内。河伯女因受到太阳光照而有孕,产下一个卵。

这个卵孵化之后就是朱蒙。朱蒙本为扶余语言中"善射"的意思。由于朱蒙太过优秀,加上诡异的生产方式,朱蒙受到了扶余臣民的迫害,因此向东南逃亡出国,在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立国。当然这个记载不符合常理,当属于古代史料中对开国君主惯用的神异化的手段。

按《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记载,高句丽有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五个比较大的部族,官职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雏加、主簿、优台丞、使者、皂衣先人等等。其中古雏加是"王之宗族",比如高句丽原先的国王出自涓奴部,后来被桂娄部取代,但是涓奴部仍然有比较高的地位,其中贵族为古雏加,与国王世代通婚的绝奴部的贵族也为古雏加;对卢、沛者似乎职权相类,设对卢则不置沛者,反之亦然。

高句丽所占地区土地比较贫瘠,"多大山深谷,无原泽",因为生产力和物质条件不足,一方面高句丽崇尚节约粮食,另一方面高句丽的侵略性非常强,国民擅长战斗,喜欢抄掠。在汉末三国时期,周边的沃沮、东濊都是高句丽的属国,最后也受到毌丘俭军的打击,这个在后文会提到。

在王莽时期,高句丽违背王莽出兵讨伐匈奴的命令,高句丽国王被严尤诱杀,王莽将高句丽更名为"下句丽"以示羞辱和对中原政权的尊崇。随后王莽失败东汉建立,高句丽派遣使者向东汉朝贡,汉光武帝刘秀承认高句丽的王国的政治地位。总体上来说,高句丽与东汉的关系时战时和,主要围绕在辽东一带,高句丽数次入侵辽东,但都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

高句丽与辽东公孙氏、东吴、曹魏的关系

在汉末三国时期,公孙度先占据辽东割据自立,虽然名义上臣服汉室,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政权;曹魏取代东汉,辽东公孙氏在曹魏和东吴之间摇摆不定;而后曹魏消灭由辽东公孙氏创立的燕国。在这个过程中,高句丽与公孙氏、东吴、曹魏都有接触。

高句丽与辽东公孙氏

东汉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董卓进入洛阳控制朝政,董卓部下悍将徐荣与公孙度是同乡,举荐公孙度为辽东太守,为公孙度割据辽东打下基础。公孙度虽然远离中原地区的纷争,但也不得不面对东北地区各势力的复杂局面。公孙度的策略是扶植扶余国来对抗比较强大的鲜卑、高句丽。高句丽在初期也与公孙度保持一个比较和谐的关系,曾经出兵帮助公孙度征讨"富山贼"。

而后高句丽发生内讧,高句丽国王伯固有两个儿子:拔奇、伊夷模。伊夷模作为幼子被国民拥立为国王,引起拔奇的不满。公孙度之子公孙康抓住这个机会,以伯固曾多次侵犯辽东为由进攻高句丽,一举击溃高句丽;同时拔奇也带领涓奴各部三万户向公孙康投降。

经过这次战争之后,高句丽实力受损,伊夷模将国都从纥升骨城迁到丸都山(今吉林省通化市),高句丽与辽东公孙氏的关系也更加紧张。最后辽东公孙渊(公孙康之子)野心膨胀脱离曹魏自立为燕王,司马懿率领四万大军讨伐燕国,高句丽国王位宫(伊夷模之子)派数千军队协助曹魏消灭公孙氏。

高句丽与东吴的关系

高句丽位置偏远,距离东吴就更加悬远,不过两者之间也是有接触的。孙权积极联络高句丽以及辽东公孙氏,试图破坏曹魏的后方。在与辽东公孙氏的交往中,孙权派遣张弥、许晏、秦旦、张群、杜德、黄疆等作为使者到襄平,结果遭遇公孙渊的攻击,张弥、许晏都被公孙渊斩杀,秦旦等人逃出公孙渊的控制,逃到了高句丽,与高句丽建立联系。

秦旦等人称自己带着东吴的善意而来,但是被公孙渊截杀。位宫接受东吴的诏令,并且派遣二十五皂衣作为使团护送秦旦等人归国,并且向孙权称臣进贡;在次年东吴又派遣谢宏、陈恂为使者封位宫为单于。不过在曹魏的威胁下,高句丽和东吴的关系还是破裂了。在曹魏青龙四年(即公元236年),位宫斩杀孙权使者胡卫向曹魏效忠。

高句丽与曹魏的关系

高句丽曾经臣服于曹魏,还出兵协助曹魏消灭公孙氏,这个在上文提到了。而随着魏明帝曹叡去世,少帝曹芳即位后主少国疑的政局,以及公孙氏被消灭后辽东的相对空虚的状态,高句丽与曹魏的关系也开始恶化。

在曹魏景初三年(即公元242年),位宫开始进攻辽东,沛者得来屡劝不止,预见到战争的来临,于是绝食而死。位宫侵犯辽东引发曹魏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的导火索。在景初五年(即公元244年),曹魏幽州刺史毌丘俭率领一万军队进攻高句丽,击溃高句丽两万守军,贡献高句丽都城丸都山,驱逐位宫远遁沃沮。

在次年景初六年(即公元245年),曹魏又对沃沮、东濊等高句丽属国发动进攻,击溃东沃沮、北沃沮、东濊等势力,又镇压了辰韩的叛乱,"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凯旋回军。

小结

在东汉时期,高句丽与东汉虽然在辽东、玄菟等地偶有战事,但大多数时间还是臣服于东汉;在东汉末年,公孙度进入辽东,与高句丽的关系先合作后破裂,对高句丽造成了沉重的军事打击,迫使其改易都城;在曹魏时期,高句丽与东吴有过联系,但最终在曹魏的影响下主动切断这种联系,并且配合曹魏消灭公孙氏这个旧日大敌;而在公孙氏灭亡之后,高句丽野心膨胀,主动进犯曹魏辽东郡,最后遭遇毌丘俭的毁灭性质的还击,没有力量再与曹魏交战,进入了一段蛰伏的时期。

参考文献:《三国志》、《北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慕容若雪2024-02-08 08:56慕容若雪[湖北省网友]203.32.76.161
    2.曹魏击溃高句丽这段历史真是让人惊叹展现了当中原政权强大实力。
    顶26踩0
  2. 一抹掠影2023-12-03 18:37一抹掠影[广西网友]202.149.228.106
    1.汉末三国期历史真是波澜壮阔中原政权与高句丽恩怨更是中抹亮色。
    顶5踩0
相关阅读
高句丽“南进”思想 文化的传播

高句丽“南进”思想 文化的传播

并且彼时,朝鲜半岛北部大同江流域存在着中原王朝所设边郡,乐浪、带方二郡

2015-06-19

都是想脱离中原闹独立 安南与高句丽为啥同样不同命?

都是想脱离中原闹独立 安南与高句丽为啥同样不同命?

这两个国家虽然在空间和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别,但两国有一个共同点

2020-09-23

东北的民族与国家(17)——高句丽与高丽

东北的民族与国家(17)——高句丽与高丽

卵生、南下、渡水、建国,高句丽的这个始祖传说与夫余建国者东明的传说如同一辙

2018-09-20

细说朝鲜四:高句丽 百济 新罗的“三国杀”

细说朝鲜四:高句丽 百济 新罗的“三国杀”

中原大地三国时期,高句丽十一代王东川王想趁机扩大地盘蚕食辽东再次被魏国打击,70余年后方才恢复元气

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