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儒家《论语》孔子三句格言 除了表面的智慧 还暗藏一种有趣解释

时间:2023-09-25 02:09:01

相关推荐

儒家《论语》孔子三句格言 除了表面的智慧 还暗藏一种有趣解释

昨天文章埋下的引信,被大家的热情点燃

昨天,我们分析了孔子的三局格言,许多朋友们提出来不同的观点,笔者深受启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三句话,是《论语》的开端。而《论语》殊不简单,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因此笔者认为,应当从更深远的层次,结合每个人的人生阅历,去尽可能地展开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充分理解。毕竟,圣人之言,怎么深刻解读,都不过份。

至于仍然有一些朋友,未经熟读深思,直接以怀疑和否定的态度,给古人定性;笔者以为,要想评论旁人,首先要有超越旁人的独到见解、拿出值得信服的文章;不能单纯为否定而否定。厚古薄今固然有问题,厚今薄古,却也不是人间正道、英雄气象。

闲话不说,言归正传。今天借着昨天评论区高人的顺风,再深入思考一次。这次,我们倒着来。

人不知而不愠,讲的是儒家教育方法

有高人留言认为,人不知而不愠,这已经超出了乐趣的范畴,而上升为“君子”的标准之一。这个翻译更加贴切。不生气,这就完了吗?当然不。您不理解我,我不但不生气,我还要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刚才是因为我没有说清楚,或者我采用的说理方式,没能与您的思想完美交融。没关系,我想一想,换一个你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这不仅仅是君子之道。我们联系《论语》的本质——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之书,再联系卷首“学而篇”的本质——记录儒家的教育理念;这样一来,我们可以迅速理解孔夫子的本意。“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完全可以代表儒家教育理念、方法;学生不懂,不是学生笨,而是老师的问题;老师该怎么办?不能拂袖而去,更不能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儒家的教育理念,是按照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天赋秉性,“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道法自然的教育;绝不是以为“梅以曲为美”,就强行扭转学生的僵化教育模式。每个人都有一个最合适的方法,至于是什么,这要靠老师去积极探索。

这样一来,通过更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角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输出、理念的确立、智慧的启迪,这才能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联系起来啊!因此“学而篇”是一个整体,不能一句一句去单独分析。这样的好老师,才称得上“诲人不倦”吧!

立地成圣的千古绝学,历代儒家高人的不传之秘

“学而时习之”,学的是什么?是学问,是知识,也就是信息。王阳明说“意之所在谓之物”,一切信息都是物,都是道的载体。通过掌握信息,去深入剖析“物”中的“道理”,从而增加学问、启迪智慧,就是“格物致知”。《礼记·大学》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因此,“学而时习之”,可以看作通过信息的获取,从中分析真理真知,也就是“格物致知”四个字。

“有朋自远方来”,可以认为是朋友从远方来,可以认为知音从远方来(朋友和知音是不同的),可以认为跨越时空、神交古人,自然还可以有第四种解释:收到来自远方的不同信息,全新的信息和原本掌握的信息合起来,从而更加便利于“格物致知”;由于信息的完备,让自己认清了以往难以认清的一些事、一些人,让自己对于人生、对于世界都有了新的深刻见解;智慧得以萌发。

这种“一朝顿悟”的快感,仿佛醍醐灌顶一般,又如干渴至极的人、突然遭遇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泉;这种无与伦比的乐趣,只有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遇万种事、见万类人,格万物而致真知,才能稍稍有所体会啊!愿与诸君共勉之,读遍古人书,走好人生路。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儒释道人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厌世°2024-01-05 09:08厌世°[香港网友]114.141.167.44
    孔子三句格除了表面智慧我觉得还蕴含着很深哲理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顶6踩0
  2. 奕彧2023-11-15 05:38奕彧[台湾省网友]103.234.0.2
    儒家《论语》中格充满着智慧和深意让人受益良多。
    顶0踩0
相关阅读
学习儒家文化传承华夏文明走进皇家驿站孔子书院

学习儒家文化传承华夏文明走进皇家驿站孔子书院

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五期论语播出,通过古今读书人之间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生动展现了孔子及其弟子共同追寻理想、坚守信仰的故事,着重阐

2011-10-04

「国学」从《论语》中阐述孔子儒家学说的现代意义

「国学」从《论语》中阐述孔子儒家学说的现代意义

儒家从人文精神、人道精神、人格理想、人性品格、伦理思想、道德精神、修养之道、实践精神、和谐精神,社会理想这十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思想体系

2024-01-08

只有理解了孔子的道德观 我们才能真正读懂《论语》开头三句话

只有理解了孔子的道德观 我们才能真正读懂《论语》开头三句话

美德伦理本是在西方哲学史上发展出的三种主要规范伦理体系之一,最近有不少学者用它来解释中国古代的儒家传统

2023-08-09

什么叫“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这句话 有道理吗?

什么叫“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这句话 有道理吗?

但他每次问孔子,得到的答案都有所不同,非常具有孔子特色,因为孔子一向是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景、不同的事物,给出最符合当时的答案,所以要明白敬

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