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东北味湖北话听过没?黑龙江医护:妈呀 当年学英语都没这么拼

时间:2023-09-21 02:21:01

相关推荐

东北味湖北话听过没?黑龙江医护:妈呀 当年学英语都没这么拼

2月25日据媒体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包括几千公里外的黑龙江人。而从1月27日出征到现在,“黑龙江一队”驰援武汉已快一个月了。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什么?你们院长要亲自去武汉?”

“四川抗震是他带队,同江(注:黑龙江市名)大水他也在一线……”

“什么?你们主任王洪亮也要亲自去武汉?”

“四川抗震,他第一批去,非洲埃博拉病毒疫情,他也是第一批申请的……”

这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一位医生的微信对话。

137人,这是一群“哈医大人”。

驰援武汉的这支队伍,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焦军东带队,他们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第四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近肿瘤医院。

硬核的“黑龙江一队”

这支队伍很“硬核”,他们每一个队员都是所在医院科室中的“大拿”和“骨干”。

一抵达武汉,他们立即投入“战疫”。

他们的“主阵地”,是武汉协和医院西院3个重症病区,也是收治重症患者的医院之一。

记者连线了“黑龙江一队”的王洪亮医生:

王洪亮,这位曾经支援过汶川地震,身经百战的“白衣战士”说,在那里看病,他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现实比他们事先预想的,要更为紧迫。

王洪亮和12名医生,入驻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5楼的病房。他们以最快速度,将普通病房改造成了有50多张床位的重症病房,配备了5台呼吸机。

王洪亮说:“我们来这里后,感觉比我们预计的压力要大。”

“来之前,我们想,新冠肺炎病毒已经流行这么长时间了,到这儿应该整体疫情趋缓,但实际上是,病人始终收不过来,这让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很大。”王洪亮说。

接诊第一天,重症患者集中转来,王洪亮第一批进入病区,“进舱”4小时,紧急处置了20位危重患者,保证他们生命体征平稳。

走出病区,他的防护服里面,衣服被汗浸得湿透了,他仍立即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开会,对每一个危重病例的病情进行研究和讨论。

病人稳定了。

深夜,他又熬夜完善诊疗流程,这为后继接班的医护人员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大碴子”味的湖北话

在湖北,每天每个医生是12小时班,“进舱”4个多小时。

“进舱”后,医生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向患者问诊,经常听不太清楚,再加上,因为这里是重症病区,其中很多是老年人,他们说话有很浓重的方言,这让医生为难得“直挠头”。

病房里,医生护士都开始学湖北话。这成了每个医护人员“工作手册”上突击熟悉的业务内容。有时,为了更快听懂病人的话,医护人员互相间,也用湖北方言对话,实现“强化记忆”。

一些医护人员说:“学英语都没这么认真。”

凭借着黑龙江人天生有的语言天赋,几天时间,医护人员就能听懂湖北方言了。

很快的,病人们都喜欢上了这些,说着“大碴子”味湖北话,偶尔蹦出来一些“嘎哈呢”“这旮沓”“得多ci饭”“bei总瞎想”的“黑龙江银”。

“鼠疫斗士”的后裔

这是只“硬核”医疗队,他们传承了“哈医大人”的传统。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这是伍连德在1926年创立的。

伍连德被国际上称为“鼠疫斗士”。

1910年12月,肺鼠疫在东北大流行,吉林、黑龙江两省死亡达3.9万人,占当时两省人口的1.7%,哈尔滨一带尤为严重。

1911年1月,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出任所长。

当时,他年仅31岁,深入疫区调查研究,并采取了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鼠疫患者尸体、建立医院收容病人等多种隔离防治措施,很快就将疫情控制住了。

不到4个月,这场震惊中外的鼠疫大流行结束了,当时受到国际医学界的赞赏。

“哈医大人”就是“鼠疫斗士”的“后裔”,他们科学严谨,敢于亮剑,向疫情宣战。

“约好了,以后要再来武汉”

一个男病人张天(化名),2月1日住进ICU病房。医生每天穿着防护服进进出出,仅三、四天时间,他就能“看型识人”,根据身材和体型,叫出所有医生的名字。

入院一周多,张天的病情好转很多,他特别感谢黑龙江的医护人员。一次,王洪亮一进病房,张天就认出了他,王洪亮说:“我们穿成这样,你也能认出我哦?”

张天说:“虽然我看不到你的长相,但你们为了救我拼尽全力,我当然认识你们”。他拿出一张纸,递了过去。

王洪亮接过来一看,这是一面手写的“锦旗”,上面写着“大爱无疆,重塑生命”,能看出,上面的一笔一划,都应该写的很慢,很认真。

一位46岁的男患者林奇(化名),是第一批重症病区接诊的病人。入院时,他呼吸困难,说不了话,但他的眼睛一直紧紧地盯着王洪亮。王洪亮从病人的眼神里,看到了他的祈求和对生的渴望。

“很心疼,下决心,要把他治好,还很年轻。”王洪亮说。

上呼吸机、用药,林奇好转得非常快。几天后,他呼吸顺畅了,能自理了。王洪亮看着他好起来,心情也很好。

一次查房时,王洪亮给林奇带来了一个大橘子,说:“看你恢复这么快,奖励你一个大橘子吃!”这是王洪亮自己的饭后水果,他省下来,给了林奇。

林奇拿着橘子,开心地说:“太谢谢了,王主任,这可真是个大奖品,明天我要表现好,还有橘子吃吗?”

王洪亮爽朗地说:“只要你病情比今天有进步,我就还给你橘子吃!”

林奇的病情一天比一天见好,王洪亮都会把自己餐后水果留给他。终于,林奇可以从重症病房转出了,他特意找到王洪亮,俩人约定:

等疫情过去,他要邀请王洪亮再来武汉,他当导游,陪他看看本来美丽的武汉,还一起吃橘子。

“武汉,等你好了!

我们要去你那里登黄鹤楼!

看樱花!

吃热干面!“

微博上流传的这句话,也是每个人内心最深切的期盼。

我们“90后”:在家是虫,在病房是龙

ICU病房,有50多名患者。这里不比普通的病房,病人戴上呼吸机,吃饭和大小便都得在床上,几小时要翻一次身。

在这里,时间就是生命。

这里的护士多是“90后”,在家都是“小皇帝”,在这里都自觉地成了“大力士”。护士经常帮人翻身,有的病人大便拉在了床上,护士又变成了清洁工,别人看了直干呕,护士们不吭一声,用最快的速度收拾干净,然后去照顾下一位病人。

一些护士自嘲说:“在家是条虫,战‘疫’病房里幻化成龙”。

男护士刘丁毓,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他说:“乍一穿防护服,口罩特别紧,鼻子受压,耳朵和脑袋也勒得难受,有点乏氧,现在,已经适应了。”

脸上虽然被防护装备勒出一道道痕迹,但刘丁毓下第一个夜班时,还是对着手机,微笑自拍,作为这段岁月的留念。

随着工作时间长了,医护人员越来越适应这里,从这里转出的患者也多了起来。这让他们更为坚定,心中充满了力量。

“咱黑龙江没啥,大米管够”

1月5日,60吨大米从三江平原运往湖北;

2月14日,49辆满载3000吨大米的专列,开往孝感市……

“大冬天的,咱黑龙江没啥,大米管够。”黑龙江人说,“大粮仓”为湖北开仓运粮。

哈铁的列车一路开,一路装满各地拉运给湖北的粮食。玉米、大豆、药品,统统往湖北拉……只要我有,黑龙江绝不打“嘘呼”,直接干。

驰援仍在继续……

20多天过去,战疫没有结束。

“黑龙江一队”仍奋战在一线,同时,更多的黑龙江人驰援湖北…

1月27日,首批137人,奔赴武汉;

2月2日,第二批119人,奔赴湖北;

2月12日,第三批316人,奔赴湖北省孝感;

2月13日,第四批320人,奔赴武汉;

2月15日,第五批102人,支援孝感方舱医院;

2月19日,第六批147人、同机运送4万公斤医疗物资,驰援湖北;

2月20日,第七批171人、两架航班运输近7吨防疫物资 ,援助湖北;

2月23日,第八批201人医疗队出征湖北……

截至2月24日,黑龙江省共计1533人组成医疗队,支援湖北。

有黑龙江的网友喊话:

“大米、大白菜都给你们!白衣天使们是借的,一定要一个不少的还回来!”

湖北,加油!

黑龙江这条龙

把最硬的‘鳞’给你了!

延伸阅读:

穿防护服12小时禁吃喝,轮休调整后,这群抗疫“战士”再出发

早上7点半,节奏动感的广播操音乐响起;一日三餐荤素搭配合理,按时送到房间;休息之余,可以去打球慢跑……经过近一个月高强度工作,在大兴区卫生健康委安排下,首批从抗疫一线撤下来的医护人员进入设在大兴区委党校的轮休点。本周,刚刚结束轮休的他们回到家里,随后将继续投入战斗。

穿防护服12小时禁吃喝

“龙抬头,这回咱也算提前‘抬’上了!”上周日临回家前,郑梦梦享受了一把轮休点请来的理发志愿者的贴心服务。

过去一个月里,感染内科护士郑梦梦和同样来自大兴区人民医院多个科室的25名护士同事,日日奋战在抗疫前沿。

大兴区人民医院感染内科自1月20日起进入战斗状态,开始收治新冠肺炎病人。随着疫情进展,医院成立感染二病区,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

呼吸科护士李阳硕介绍,病人到发热门诊看病,根据临床症状、CT结果,结合医院专家组会诊意见,会将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的病人收治到二病区。为尽量减少人员进入,二病区内所有患者的医疗和生活服务,例如消毒、打热水、送饭等都由护士负责。甚至收拾垃圾、擦桌子擦地、换床单被罩等保洁工作,也全部落在了她们肩头。

确诊为新冠肺炎的病人,会转移到郑梦梦所在的感染内科病区,这意味着她面对的风险更大。郑梦梦告诉记者,因疫情暴发突然,初期本着节约物资的想法,进去一个人尽量工作时间长一点,常常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12小时不吃不喝。“出来时接近低血糖的状态,还有同事鼻梁上出现了水疱、压疮。”

郑梦梦坦言,每次上岗前自己都会害怕,可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不再紧张了。为缓解患者情绪,她还会有意识和他们唠唠家常,让他们不要总想着自己的病。

休整后仍盼上一线

经过近一个月的鏖战,医务人员体力渐渐到了极限。随着支援人手变得充足,李阳硕、郑梦梦等26名护士从前线撤下,经核酸检测、CT检查,确认身体无恙,进入到设置在大兴区委党校的轮休点。

为了让医务人员能够享受到最贴心的服务,在区委统一领导下,党校将图书馆、操场、健身步道全面开放,还配备了羽毛球、跳绳等活动器材。每天制作营养均衡的饭食送到房间,让护士们得到充分补给和休整。

这样的照顾让大家惊喜万分,李阳硕笑言,“跟想象完全不一样!一进大门,就看到屏幕上‘欢迎白衣天使回家’的字样,真的很暖心。党校考虑得特别周到,房间物品很齐全,还经常征求大家对餐饮的意见建议,感觉自己瘦下去的几斤都补回来了!”更意想不到的是,在结束休整前,党校老师为医务人员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大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强了。

怀着放松和感恩的心情度过一周后,首批轮休人员已于23日回到各自家中,这是最令人期待的团聚了。别看工作时乐观坚强,李阳硕和郑梦梦都曾在深夜里因思念孩子而偷偷哭泣。“我不敢跟孩子视频,怕挂断电话孩子摸不到‘真’的妈妈,在家里哭闹。”李阳硕有些哽咽,她的孩子刚刚一岁半,丈夫在大兴一家卫生院工作,每天十分繁忙。“我特别感激公公婆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奶奶总会说,你放心,踏实上班。”郑梦梦的孩子也只有两岁,刚回家时,早已学会的“妈妈”又不会叫了。但她坚定地表示,等过了在家轮休这一周,还会重返一线。“我们最了解病区的流程,最适合上一线。”

据介绍,本周首批轮休人员回家期间,区委党校又迎来了第二批来自一线的医务人员。区委党校将继续为他们提供更多贴心、周到的服务,使医务人员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整。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中国新闻社 北京晚报 网友评论

流程编辑:TF021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半世缠绵丶只为你吟唱2024-01-24 13:02半世缠绵丶只为你吟唱[海南省网友]103.228.28.40
    妈呀这种方听起定很有意思希望可以有机会听到!
    顶5踩0
  2. 罗氏集团2023-12-13 17:28罗氏集团[四川省网友]203.14.33.5
    医护人员太不容易了学医不容易学语也不容易他们真是值得尊敬群!
    顶0踩0
  3. 贤淑静雅2023-11-01 21:54贤淑静雅[江苏省网友]103.233.128.29
    听东北味湖北话很有特色很想了解!
    顶6踩0
相关阅读
首届BETT全国商务英语翻译教师金课大赛获奖名单

首届BETT全国商务英语翻译教师金课大赛获奖名单

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中国大学金课是高校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抓手

2023-07-27

近年来各省高考状元语文成绩是多少分?历年来有没有得满分的?

近年来各省高考状元语文成绩是多少分?历年来有没有得满分的?

那么2018,2019年,高考语文成绩最高是多少分?自高考恢复以来语文有没有得满分的?2019年:广西:理科状元,南宁二中的杨晨煜总分730分,语文140分

2008-07-23

考研多少分才能考进黑龙江大学“文学”类专业?

考研多少分才能考进黑龙江大学“文学”类专业?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017-08-15

最全的地名谜语 太绝了 内蒙古的这些地方你猜到了吗?

最全的地名谜语 太绝了 内蒙古的这些地方你猜到了吗?

有趣的地名谜语,不仅有趣,还能学到知识!快来看看你能猜对几个?1 见脸不见发猜一内蒙古地名2 红色的山猜一内蒙古地名3 日近黄昏猜一河南地名4 萤火虫

2018-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