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走心的「自画像」是一种语言 它画出了照片表达不了的「心神」

时间:2023-09-07 07:38:01

相关推荐

走心的「自画像」是一种语言 它画出了照片表达不了的「心神」

本 期 导 读

你有试过眼睛不看纸,只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然后画自画像吗?不妨一起来试试,看有什么惊喜……

在你的印象里,提到书法都是「米字格」或「永字八法」?

你是否有被楷书「劝退」的心理阴影?

其实每个中国人的身体里都潜藏着书写的种子,「你天生就会写书法」绝不是一句广告宣传语,只是看你是否在书写的路上遇到了真正接引的老师。

比如在《欢喜书写书法禅》初阶篆书的学习中,开学典礼的第一次作业就完全打破大家对笔墨的认知,我们不从写字入手,甚至不从笔划入手。

第一次的作业是——自画像。

要求:眼睛不看纸,只看着镜子(或手机)里的自己,而手拿着毛笔在纸上作画。

于是打卡区里呈现了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灵魂画手……

一门书法课,为什么上来教的不是写字?而是让大家来画画,并且还是眼睛不看纸的「盲画」?

老师这样的安排究竟有何深意呢?

可一老师如是说:

咱们玩的这个自画像,跟以往所要做的操作性的运动,比如切菜、化妆这类它背后的操作逻辑不太一样。

一般这种含有技术性操作的这种事儿,它都有一个要点,我们说「手眼身法步」眼到、手到、心到。

咱们设计的自画像有一点不同,你在画的时候,这眼不看手,那看哪儿?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这样一个操作是要干嘛?

我想让大家通过这个游戏干什么?

操作时候,我们的眼睛代表了理性、代表了空间的布置,代表了你对准确性的把握。

在这个小游戏环节,我们的大脑没办法通过眼睛来指导我们的手,此时理性大脑所编织出来的关于「对的画法」,对手来说不适应。

那此时手在操作时,凭什么指导?凭感觉。

眼睛对物象拍照后,将取象的信息结果回传给大脑,但大脑没法用理性传递给手,于是由感觉直接跟手对话。

今天所训练的方法,大家时刻要记着,也要把它用于我们的书法临帖学习以及书法创作中,包括将来可能你会学绘画、学篆刻,都可以运用这个方法。

我们在书写的过程当中,当然离不开理性、准确的部分,但是我们也要为感性、为感觉留下余地。

否则你的书写就变成了匠人的描摹,就成为了照相机,变成纯模仿、复制、高仿,那也就失去了人在艺术创作过程当中的意义,也就失去了欢喜。

一个好的艺术创作,之所以我们能在其中获得欢喜,就是因为他有不确定性。比如写诗,它首先有韵脚,其次是平仄、然后还有对仗、用典等等。这是诗的格律,写诗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好的艺术都是这样,它一定是有极高的格律要求、有规矩。但是我们要在规矩中活,不能在规矩中死。

书法也有自己的格律,马未都先生有一段关于讲书法的视频。

他说书法到最后比的不是技法,而是背后的想法。他的这段点评是从他一个长视频里截出来的,底下骂声一片。其实我们不要断章取义,借用马未都先生「想法」这个词,想法就是你内在的自我表达,就如同写诗的意境,情感等等。

马老师这个话应该是说给懂得技法的人听的:对于有技法的人,技法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了,但如果只活在技法里,剩下就当然是比拼想法。

仅仅有技法是最初的层级,为什么我不常提技法,不是它不重要,而是因为提的人太多了,大家都误以为只要有技法就够了。

我有一个设计师朋友,他的孩子今年5岁,这位爸爸是位非常严谨的人,他一直教孩子写小篆。

一个5岁的小男孩能气定神闲的专注写一个钟头,这是同龄小孩子中不具备的,但这是成年人的标准。

我用玩自画像的方式,让孩子临习了一下散氏盘中的「原」这个字。

写完之后,我将小朋友之前临帖写的,和眼睛只看帖子,不看手写的字做对比,恰恰是他后面一种方式写得更像原帖。

这是什么原因?

因为《散氏盘》所要传达的精神和它的平衡,这种「势」的状态不是属于横平竖直这一类的,而恰恰是不稳定的状态。

一个稳定的人,让他去到不稳定的状态,反而是难的。所以我们不要因为懂了技法,就丢掉了感性、情感的部分。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规矩、标准这种控制力,随着年龄增长会越来越强,迟早会训练得好,但是不要把孩子最宝贵的一面丢掉了,这一面是无法训练的,因为我们本来就有,只是需要把它保持住,别让你的理性将感性这部分伤害掉。

这样自画像的操作,如果大家按我所说的操作,这样去做了,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有收获,有所感觉。最有趣的是,当你画完,去看这样的自画像时,大多数人都乐了。

这个乐是什么?你会发现这张画像画的太像自己了,这种像不是那种有肌肉,有头发,有睫毛、有毛孔的高清照片。

这个像是什么?是神似!他画出了照片不能表达的东西,这是一种语言,就像我们说书法的语言,它并不是文字的语言。

一个好的人物画,并不是要把人画得多逼真。像但它不传神,它是死的。

蜡像馆里人像真人吗?非常像,但是和活人的差别在哪?就是神,这个东西是非技法性的东西,它借由技法来表达,但并不是技法,而是心法。

我们玩的这个游戏,你不要轻视,要把这种方法和醒觉、这种不确定性、这种靠感觉学习的方法贯穿于学习艺术的始终。

当你写字写到没感觉、不欢喜的时候,你可以用这个方法去唤醒,留意我说的词,去唤醒一下你的感觉。

我们操作的手既被眼睛控制,但也可以用手和心直接对话。一般的环节是「脑、眼、手」三步,但是并不走心。

怎么走心呢?眼睛看到这个东西,脑子指导眼睛看东西,获取了信息,可是你获取信息回传给脑以后,别直接指导手,而是用心先捋一遍,这个过程非常细微,这也是禅,也只有这样出来的东西才能称其为作品、称其为艺术、称其为书法。

好的诗、好的书法,好的绘画,一定是感性和理性的临界点,他俩充分融合为一的状态,这也是我对天人合一的理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东方白2023-11-21 07:54东方白[福建省网友]202.165.108.225
    这幅「自画像」真很有灵魂能够表达出照片不能展现内心情感很赞!
    顶6踩0
相关阅读
想写好“我的自画像” 怎能少了好句范文!

想写好“我的自画像” 怎能少了好句范文!

1 我是一个机灵、淘气的孩子,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

2023-09-02

《我的“自画像”》怎么写?两篇范文来啦 画的小男孩厉害

《我的“自画像”》怎么写?两篇范文来啦 画的小男孩厉害

我有一头乌黑发亮的短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五官中最有特色的是我的耳朵耳垂大而饱满,妈妈说这样的耳朵代表有福气

2015-04-22

学习四下第七单元范文我的“自画像” 学会用歇后语增添文章趣味

学习四下第七单元范文我的“自画像” 学会用歇后语增添文章趣味

有一句话,叫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5-01-15

语文微课堂:统编语文(四下)《习作:我的“自画像”》

语文微课堂:统编语文(四下)《习作:我的“自画像”》

请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向班主任介绍自己,让他更好地了解你

201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