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遭生母针扎撬牙凌虐的6岁女孩 一句话问住天下父母:为什么要生下我?

时间:2023-09-07 07:06:01

相关推荐

遭生母针扎撬牙凌虐的6岁女孩 一句话问住天下父母:为什么要生下我?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作者丨我是王耳朵

东亚评论

01

正题之前,说说近日看到的两则新闻。

第一则新闻,叫“都是离婚的错”。

辽宁抚顺,6岁大的童童遭到亲生母亲及其男友长达3个月的非人凌虐。

90多度的热水从头浇下,手、肩、脸部全部烫伤;

门牙被用钳子生生拔下来,并要求吞咽下去;

打火机烧嘴,钢针扎腿,掰断胳膊,洗衣板殴打,吞吃烟头、逼喂猫粮猫屎……

送医后,童童曾被下病危通知书。

原本的童童,活泼懂事,在街坊邻居眼里是个爱跳舞、乒乓球天赋很高的乖巧女孩,白白净净的,像小仙女。

父母感情不和离婚后,童童在今年元旦被交到生母手里,噩梦就这样开始了……

童童的伤势被评定为重伤二级。

全身数十处骨折,不能正常走路,头皮部分毛囊坏死,无法长出新头发。

遇上夏季伏天,浑身溃烂,不能开空调,不能开窗。童童总是夜里噩梦,哭着惊醒,手刨脚蹬地重复:“我要当一个仙子,逃出黑暗森林……”

这个孩子,成了泄愤的玩偶,承受着病态的私欲。

视频看得我又怒又悲

第二则新闻,叫“回家的诱惑”。

湖南衡阳,一女子因为丈夫不在家中,倍感孤单。

便用手机拍摄了一段用手捂住其不满百天的女儿面部、狂扇女儿脸的视频,发送至朋友圈。

孩子哭得喘不过气,脸被扇到红肿,女子仍没有丝毫动容。

警方介入后,女子说:

“想用打女儿的方式刺激丈夫回家。”

这个从女孩升级成妈妈的女子,才22岁。

她和丈夫在网上相识相恋。

刚开始丈夫对她十分关心体贴,嘘寒问暖,还发大红包。

奉子成婚后,丈夫就对她冷淡许多,常常夜不归宿,甚至还表现出了离婚的意思。

这个孩子,成了要挟的筹码和利用的工具。

负责给女子进行疏导的心理咨询师,默默叹了口气:

“自己还是个孩子,负不了责任就别造孩子了。唉……”

02

“一想到为人父母竟然不需要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这句话,每个人都熟知。

而今真正领悟到的,又有几人?

几天前,#专家建议尽快放开三孩#的消息像一阵疾风,刮进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微博近6个亿的关注度和好几万的讨论量,直接将话题送上热搜第一。

这位著名经济学专家给出的理由是:

之前放开“单独”二孩和全面开放二孩,生育效果均不及预期,并大幅低于反对放开生育派的预测数据。先放开三孩既符合民意,给予家庭更大的生育自主权,也可缓解保守派对全面放开生育导致人口暴增的担心。

换白话翻译一下,大概就是“二孩政策成效太差,换三孩政策继续顶上”。

专家设立了一个伟大的KPI,但是他不明白:

男人女人,有欲望,有器官,每个人都能成为父母,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这一职位。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北大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74.8%的中国儿童在16岁前遭受过不同形式的虐待。

从0.2%孩子被父母把头按进水下,到6.6%被用脚踢,再到9.7%的孩子被用手、刀、棍棒抽打……

2014年,国内媒体曝光的104起虐童案里,62.5%的罪魁祸首,都打着“父母”的名义。

虎毒尚且不食子,而有些人却可以比禽兽残忍百倍。

03

深圳宝安那个8岁的女孩,从出生起,就承受着世界上最大的恶意。

趴在餐桌上写作业,生母却莫名其妙地冲过来,掐住她的脖子往地上推,用脚踩踏。

这还不够,还要用苕帚抽打。

用椅子砸。

而女孩的爸爸,打起亲生女儿也毫不手软。左右开弓的巴掌,打得女孩连连踉跄。

广东东莞的那个4岁的男孩,爹不养娘不爱。离了婚的妈妈动不动就殴打他撒气。

男孩平常被关在屋里,那天趁着妈妈出去没有锁门,才得以机会逃出家向人求救。

被人发现时,男孩已被生母打得头肿脸青,遍体鳞伤,连生殖器都被打肿。

面对邻居的关心和责问,这个妈妈却说:

打孩子是天经地义,我生他时差点难产死掉,早知道他不听话,还不如当时掐死他。

江苏常州那个6岁的男孩,被父亲家暴险些丧命。

当地警方对男孩父亲进行警告,没想到时隔两个月,男孩又遭毒打。

原因仅仅是:窗户没关。

男孩的侧脸、耳朵、后背、大腿上布满了青紫色的拖鞋鞭抽留下的淤痕,被罚跪一整夜。

大冷天,孩子放学后不敢回家,晚上蜷缩在车底睡觉。

诚如姚晨所说,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

孩子并不曾自作主张要生在谁家,做父母的也从不能征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地给了他一条生命。

社会上多了一个人。

可这个人却得不到真心的爱,没有健全的人格。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

“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

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他们只能在尘土中辗转。

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之后,也做不了人。”

中国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孩子?我不知道。

中国还有多少个这样的父母?我不敢细想。

看到这些层出不穷的新闻,我脑海里一直回转着的,都是那个叫朱尔的三年级学生,笔下的小诗《挑妈妈》。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看见你了觉得你特别好想做你的儿子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可有多少父母,让出生的孩子后悔,觉得自己在天上挑错了降临的人家?

04

这篇文章,每敲下一个字,我都想问:

我们生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

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不觉得这是个问题,没考虑过,有了就要了。

一类人顶不住家庭压力和父母催促的“传宗接代”,便跟着形势走。反正大家都生,我也生。

一类人捧着养儿防老的观念,生下孩子,解除晚年寂寞,获得心理安慰。

一类人把孩子当作家庭的粘合剂,用来维系不堪一击的婚姻。

一类人是根本没打算要孩子,但避孕失败了,意外有了,干脆就生吧。

网上有段话,是这么说的。

在中国式父母的观念里,生孩子是本能,就像种一棵树那么简单。幸运的小树苗,有父母为它浇水施肥,除虫挡风,有枯枝败叶了及时修剪,树苗大了让它自由生长。这样的树,长成树荫,结出果实,种树之人也会觉得欣慰。但有人只管种,不浇水不施肥不修剪,小树只能跌跌撞撞自己长大,他还一剪刀咔嚓剪掉它的枝桠;还有人种下橘子,却希望收获柚子,树结不出来就责怪,打落它的果实,“你看别的树都能长出柚子!”

如果我说,很多父母都不配生孩子。

这句话,一定会招来骂声。

是,人人都有生孩子的权利,可养育能力是否能够匹配我们升级成“父母”的名号,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如果说“不配”,可以让一些人正视起这个问题,努力让自己“配得上”父亲、母亲这个称呼,那被骂也值了。

父母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

如果你有养育孩子的打算,一定要想好这三个问题:

第一,你是不是做好了付出的准备,即使痛苦多过快乐,或者说能有苦中作乐的能力?

第二,你是不是能接受一个不完美的孩子,和一个不完美的自己,不会动不动就责备自己和孩子?

第三,你是不是能够做到即使为孩子牺牲付出了很多,也能让他(她)拥有自己的人生,不会因为付出而苛求回报?

生而不养,父母之罪;养而不教,父母之祸;教而不善,父母之过。

如果做父母的不能给予孩子一份完整的爱,那又有什么资格一意孤行地将他拉扯进这个恶意丛生的世界。

别让孩子觉得,自己在天上挑错了爸爸妈妈。

最后,用我非常认同的一段话,做个结尾。

“要孩子是为了付出与欣赏,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求他多完美,不用替我争门面,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健健康康地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他(她)同行一段……”

-END-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轩辕、云雪2024-01-20 08:04□﹏轩辕、云雪[湖南省网友]125.211.69.129
    希望社会能够加强对儿童保护这样事件不应再发生。
    顶0踩0
  2. ╰→檛忿の,匰莼_﹏ゥ2023-12-06 07:45╰→檛忿の,匰莼_﹏ゥ[河南省网友]203.34.67.187
    无法想象这个可怜女孩经历了多少痛苦太心痛了。
    顶0踩0
  3. 很差劲的人生2023-10-22 07:25很差劲的人生[内蒙古网友]210.79.228.11
    这真是太可怕了这世界怎么会有这样残忍行为。
    顶0踩0
相关阅读
偷换人生?姚策生母不仅说了狸猫换太子 还说了一句极富哲理的话

偷换人生?姚策生母不仅说了狸猫换太子 还说了一句极富哲理的话

偷换人生?姚策生母不仅说了狸猫换太子,还说了一句极富哲理的话错换人生28年,一下子改为偷换人生28年,尽管姚策的养母及其授权律师并没有指明是谁干的

2023-10-24

8岁被送人 结婚前生母病逝 儿子拒绝送终 养母一句话跪地痛哭

8岁被送人 结婚前生母病逝 儿子拒绝送终 养母一句话跪地痛哭

文 赵主任俺村儿里的李大爷,是个有一肚子故事的小老头儿。文化还不低。我们这帮打外头混的年轻人,一回来,都要去他家炕上坐坐。打小时候儿,李大爷还是

2023-12-10

郭麒麟打电话喊生母回家 王惠视他为己出 一句话感动至深

郭麒麟打电话喊生母回家 王惠视他为己出 一句话感动至深

婚后的郭德纲,不安于现状,己非池中物,于是辞掉稳定的工作开始创办德云社,这年,赶上郭麒麟出生

2023-06-13

溥仪14岁赶时髦穿民国礼服 溥仪生母为此自尽 临死前留下一句话

溥仪14岁赶时髦穿民国礼服 溥仪生母为此自尽 临死前留下一句话

在当时,紫禁城形成了以溥仪为皇上的小朝廷,宫廷妃嫔、婢女以及一些老臣并没有遣散,仍旧称溥仪万岁,行跪拜礼,然而溥仪只能待在宫中,不能跨出宫门半步

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