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直击市民心里的“怎么办” 接地气的“50问”句句走心 抗疫科普为“战斗力”持续补给

时间:2023-08-08 06:29:01

相关推荐

直击市民心里的“怎么办” 接地气的“50问”句句走心 抗疫科普为“战斗力”持续补给

随着本市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进出公共场所的市民日渐增多,各种“怎么办”接踵而至。3月8日,根据当前疫情防控的阶段性特点,市卫健委对外发布《疫情防控市民健康科普50问》,系统回答公众关切。而在3月1日,针对市民遭遇的心理问题,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发布的《疫情防控市民心理疏导18问》,就成为公众“宅家战斗”的心灵处方。目前,市精卫中心团队正在紧张撰写“市民心理疏导问答2.0”版。由市卫健委组织编写的中英日等5种语言的《入境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指引》也将于近日发布。

不只“50问”“18问”,细心的市民早已发现,在这场战“疫”的每个关键节点,每当公众有疑惑、心理有变化,科普专家早就“等在前头”。他们说,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才是最有效的科普。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健康科普正在为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持续补给”,筑牢织密覆盖2400万市民的公共卫生安全网。

健康“50问”,个个“接地气”

“在户外必须佩戴口罩吗”“新型冠状病毒会不会通过地铁票传播”“乘地铁发现有人摘下口罩怎么办”……由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编写的《疫情防控市民健康科普50问》,涵盖日常防护、通勤、办公、消毒、求医问药等五大方面,每方面各十个问题,个个“接地气”。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吴立明告诉记者,许多问题直接来自于市民提问。比如在编写“通勤篇”时,他们设想了市民乘坐地铁、私家车、出租车等交通工具时可能遭遇的各种情况,这时有人提醒说,网上对共享单车的讨论很热烈,于是他们就把“骑共享单车应如何防护”作为“一问”写了进去。

回应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是参与此次抗“疫”科普的专家们的共识。不久前,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发布的《疫情防控市民心理疏导18问》,同样出自该中心疫情心理咨询服务中的高频问题:一开始,不少人对自己是否感染新冠肺炎感到焦虑;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咨询孩子不听话、夫妻老吵架、“宅”家睡不着等问题。这些来自社会的共性话题,一一被写入了“心理疏导18问”。

跟着公众心理走,关键节点早筹谋

“做科普,还得懂点心理学,把握住公众心理变化的重要节点。”吴立明说。

事实上,这次疫情防控中,许多科普推送的“节点”都有讲究。1月20日,上海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公众最需要科学引导的时候,闻玉梅、汤钊猷等12位院士挺身而出,联名向上海市民发出倡议:科学认知新发传染病,配合排查、及时就医、做好防护。

1月30日,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闻玉梅院士说:“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传染病把某一个国家的人打倒,它总是有一个过程或者恢复期。”这句富含深意的话语流传甚广,成为疫情初期社会心理的“稳定器”。

3月1日,在上海已经“闷”了近40天后,不少人对“未来的不确定”而产生迷惘。这时,结合“18问”的发布,心理专家从专业角度阐明了“心结”产生的原因,并开出了“心灵处方”,陪伴宅家已久的市民,度过疫情防控的关键期。

“50问”发布的时间也有些巧妙:一方面,上海正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而另一方面,经过长时间的“摒牢”,市民在心理上难免有些松懈。这时,再给大家提个醒:“继续宅、闷得住、摒摒牢”。

为了把科普做到关键时间节点上,专家们动足了脑筋、花足了心思。吴立明说,“50问”是由市健康促进中心的十多名专家在三天内梳理编写出来的。为了力求科学、准确,团队咨询了国家卫健委、中国疾控中心等专业机构的权威人士,而下笔时却特别注意表达——语言简练、话语亲切。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看得懂、照着做”。

牢记时、度、效,健康科普“效应倍增”

正因为充分考虑了时、度、效,疫情期间的上海健康科普“效应倍增”。

“50问”在“上海发布”刊登后,一夜之间点击超过10万+。有人把它比作“防疫版《十万个为什么》”,不少人留言:“详细、周到、温馨”。

“复盘”新冠肺炎疫情一个多月来的走势不难发现,科普宣传总是紧跟形势。春节长假期间,集中提示“假期不外出,不聚会,做好居家卫生防护”;返沪高峰来临前,开展口岸和交通枢纽健康宣传,提示主动申报、加强自我管理;复工复产前,加强企业和个人防护知识宣传;疫情平缓后,针对市民的松懈情绪反复引导。

疫情期间,作为医学专家,吴立明发表了《口罩,五戴三不戴》《重复用口罩,三要三不要》等多篇科普文章,从市民最关心的个人防护用品入手,送上解疑释惑的“及时雨”,他也因此收获了一个昵称:“口罩达人”。他还作为“公筷公勺倡议书”的发起人之一,向全社会呼吁:“聚餐时请使用公筷公勺”,助力阻断病菌传播,引领健康上海新时尚。短短十多个小时内,上海发布、市卫健委官微上的倡议书阅读量就超过126万次,点赞超过1万次。

作者:沈湫莎

编辑:许琦敏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主持温如玉2023-12-19 09:58主持温如玉[上海市网友]203.19.68.86
    科普知识结合情感渗透,真的是很有战斗力,对大家的抗疫意志都是一种鼓舞。
    顶2踩0
  2. 清竹苑2023-10-13 20:13清竹苑[火星网友]43.252.227.191
    这个节目真的太贴近生活了,每一句话都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
    顶4踩0
相关阅读
俄舰载机接连折戟沉海 中国“老朋友”这句话真在理!

俄舰载机接连折戟沉海 中国“老朋友”这句话真在理!

一架苏33舰载战斗机在地中海着陆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失败冲出甲板坠毁,此前米格29K也同样出现了坠海事故

2023-09-01

现实接地气的句子 意境深刻优雅 每句都激励人心

现实接地气的句子 意境深刻优雅 每句都激励人心

运动让你更有气质,读书让你看见未见过的世界,穿衣打扮让你对每天都有期待,不需要成为别人嘴里的那个人,只愿自己在摩肩接踵的人群里,不会因为平凡而

2022-12-07

鼓励向上的句子 句句接地气 引人深思

鼓励向上的句子 句句接地气 引人深思

1、人去楼空,物换星移,可不代表一切就消失了。该留下的,还是会留下。有些人,有些事,依旧深藏在心里,不会被时间抹去。海晏琅琊榜2、心里有春天,心

2023-05-18

现实接地气的句子 韵味清新 很不错哦

现实接地气的句子 韵味清新 很不错哦

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动,行动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

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