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农村俗语“床上不磕头 爬树不喊牛” 老话在理

时间:2023-08-06 03:22:01

相关推荐

农村俗语“床上不磕头 爬树不喊牛” 老话在理

我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磕头礼仪由来已久,最早的磕头源于客人之间一种致谢,古人一般都是席地而坐,致谢宾客时,为了表示尊敬,主人要直立上身,然后低头致谢,久而久之,形成现在的磕头礼节。

磕头又叫叩首,按照对象和场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规矩,单纯磕头,是儿童对长辈的常礼,双膝先后弯曲跪下、手扶地、头触地,完成磕头动作,然后起立侧身站着;一拜一叩,是成年人拜见长辈的礼节,身体正面对长辈拱手长揖,屈膝下跪磕头;一拜三叩是最隆重的礼节,多用于拜见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先做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个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然后磕下第二个头,同样再磕第三个头,最后起立;还有敬神、祈福、许愿时的“三拜三叩”、拜见皇帝的“三拜九叩”等。

而人总归要离去,俗话说“不孝有三,死后为大”,人去世后因地区不同风俗不同,有的地区认为将死之人不能躺在床上,它们认为人若在床上死,灵魂就会吊在床上,无法超度,而有的地区是去世前为老人穿上寿衣,安放在灵床上,盖上寿单,静等老人溘然长逝,所以人去世后,在人间最后一段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

一、床上不磕头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没有任何一种家具能够像床一样跟人的关系那么长久,床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睡眠,更在于它的健康及舒适,所以人们劳累之余就要躺在床上休息,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对着床磕头,这与对着去世的人磕头无异,必然遭人恼怒,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爬树不喊牛

我国自古从事农业生产,对牛再熟悉不过了,因为生产离不开的是牛,生活最需要的还是牛,牛在西方文化中是财富与力量的象征,而在我国文化中是勤劳的象征,牛的力气巨大,在农耕、交通甚至军事都被广泛运用,相传在黄河上游一带,水急浪恶,难以行舟,当地人常用牛、羊皮制成筏子渡河,一般只有体格健壮的人才能吹的动皮筏子,所以后来人们就用“吹牛皮”来形容一个人口气很大很有能耐。

所以现在称赞一个人时,多用“牛”表示,或者运动比赛时对获得胜利的人翘起大拇指“牛”,而受到鼓励的人会加倍努力,为以后继续保持纪录而奋斗,但是倘若一个人在爬树,已经爬到树的最高处,这时有人在下面大喊“牛”,那么这个人就会在虚荣心的作用下,继续加速爬高,很有可能会掉落地面,造成灾难事故,所以树上不喊牛。

总之,农村俗语“床上不磕头,树上不喊牛”,是老一辈从日常生活提炼出来的经验,可以趋福避祸,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吴秋2023-12-18 21:32吴秋[重庆市网友]110.165.43.8
    这句老话说得太有道理了,就是要做事认真踏实,不能光空谈理想不去实践。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
    顶0踩0
  2. 封尘2023-10-12 12:27封尘[安徽省网友]103.58.183.241
    这句俗语真有意思,告诉人们要脚踏实地,不仅要努力工作,也要遵守规矩。很有教育意义。
    顶6踩0
相关阅读
七十不留宿 八十不留饭:话糙理不糙 农村俗语蕴含大智慧

七十不留宿 八十不留饭:话糙理不糙 农村俗语蕴含大智慧

刚开始听他们说那这话总感觉他们在装神弄鬼,甚至会感觉非常的迷信,这都21世纪了谁还信这些话

2023-11-05

农村有句俗语“好吃不过饺子” 可下一句却是鲜有人知!

农村有句俗语“好吃不过饺子” 可下一句却是鲜有人知!

乡下,尤其是北方,人们最喜欢吃的是饺子

2023-08-26

农村俗语:秋包伏 热得哭 伏包秋 凉嗖嗖。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秋包伏 热得哭 伏包秋 凉嗖嗖。有道理吗?

关注节气有两个目的,因为二十四节气与农民种植庄稼有着密切关系,很多老话是根据节气的时间、以及节气那天的天气状况来判断庄稼收成,因此第一个目的是

2017-10-30

农村俗语“男怕耳扇风 女怕鼻露空” 啥意思?老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男怕耳扇风 女怕鼻露空” 啥意思?老话有道理吗?

有的俗语老话其中富含一些道理存在,一直到现在也依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是值得借鉴和参考使用的

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