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文物新疆|“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这些诗句也曾在新疆流传

时间:2023-08-02 03:21:01

相关推荐

文物新疆|“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这些诗句也曾在新疆流传

「来源: |玩转天山天池 ID:TianChiKeFu」

吐鲁番出土文书是研究新疆历史的重要资料,被誉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百科全书,其学术研究价值不可估量,随着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有些珍贵的鲜为人知的吐鲁番文献也走出象牙之塔,展示在人们面前。如吐鲁番古墓出土的一批古写本《诗经》,虽然保存状况不是很好,有些只剩下残片,但从这些残存的诗句中感受到晋唐时期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艺术对新疆的影响。

鄯善县洋海墓地出土的《诗经》残页 前秦

1902年8月至1914年5月,日本僧人大谷光瑞先后三次亲率或派遣渡边哲雄、橘瑞超、野村荣三郎等人带领“大谷探险队”,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进行探险考查。仅第三次探险有记载共窃取文物86箱,重达6731公斤,其中在吐鲁番窃取的文物就有70箱之多,并将这些出土文书在内的文物席卷回国。大谷光瑞和橘瑞超所盗走的文书已经在日本成立了新的研究体系称为“大谷文书”。“大谷文书”中收录的有关诗经的纸质文书共5片,“桃之夭夭”、“薄伐猃狁”、“关雎麟趾” (《诗经·周南·关雎序》)等《诗经》上的文字赫然在列。这些有关《诗经》的文字,与中原流传的文本别无二致。

1905年,德国考察队在吐鲁番鄯善县吐峪沟墓葬里发现了一批纸质文书,其中《毛诗正义》等文书备受学者们的关注。被标注为“NO54”的写本《毛诗正义·邶风·谷风》书法遒劲典雅,表现出唐朝前期的风范。《毛诗正义》是关于《诗经》的研究著作,简称《孔疏》,共40卷,是唐贞观十六年,孔颖达、王德昭、齐威等奉唐太宗诏命所作《五经正义》之一,为当时政府颁布的官书,本书与其他朝廷钦定儒家经典注疏统称为《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的古写本在吐鲁番出土,为了解儒家经典在吐鲁番的流传提供了宝贵线索。

1959年到1975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喀喇和卓两地共发掘清理了晋到唐的墓葬400余座,在所获珍贵文物中,有2700多件汉文文书。其中与《诗经》有关的文书,写本抄写时间早于敦煌所见的同类文字,因而显得十分珍贵。如阿斯塔那59号墓出土古写本《毛诗·关雎序》,根据同墓纪年文书,确定为北凉神玺三年(公元399年)至玄始十二年之间的文书,判断其为北凉时期的遗物。1972年阿斯塔那524出土一批《诗经》残卷,有《周南·关雎序》《郑风·辎衣》和《小雅·湛露》《小雅·彤弓》《小雅·菁菁者莪》《小雅·六月》以及《小雅》相关的文书共5纸72行。卷书题后有“义熙”字样,为麯氏高昌年号,相当于公元510年至525年,这批文书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这批文书中《小雅·菁菁者莪》虽然不是很完整,但“既见君子,我心则喜”等关于爱情的美丽诗句,毫不掩饰令人怦然心跳的艺术感染力。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以第一章为例,女子在莪蒿茂盛的山坳里,邂逅了一位性格开朗活泼、仪态落落大方、举止从容潇洒的男子,两人一见钟情,在女子内心深处引起了强烈震颤。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16句,但把一个美妙动人的爱情故事表现得引人入胜。这些动人的诗句在1500多年前出现在数千里外的西域边陲小城,感动了当地多少青年男女,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诗经》这样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穿越时空和千山万水,远播到祖国的各个角落。

2006年10月,吐鲁番文物局对鄯善县洋海1号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的纸质文书十分丰富,《论语》《诗经》和户籍类文书,反映了前秦时期吐鲁番高昌经济文化发展的情况。古写本《诗经》,内容分别为《大雅·荡之什·抑》《大雅·荡之什·桑柔》《大雅·荡之什·云汉》等。其中《大雅·荡之什·桑柔》反复劝谏君王要安民保民的长诗,相传为周大夫芮良夫因谴责周厉王用奸臣,祸害百姓,陈述救国之道而作。语言朴实而多变化,运用了比喻、反诘、衬托、夸张、对比等多种手法,显示出诗人高超的文字把握能力。

洋海墓地出土文书中出现了“大风有隧,有空大谷。维此良人,作为式谷。维彼不顺,征以中垢。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复俾我悖。”这些诗句虽然残缺不整,但墨书的文字清晰可见,1600多年来能够保存至今,实属不易。专家们对《大雅·荡之什·桑柔》诗文中的内容进行了释读:“大风疾吹呼呼响,长长山谷真空旷。想这好人多善良,所作所为都高尚。想那坏人不顺理,行为污秽真肮脏。大风疾吹呼呼响,贪利败类有一帮。好听的话就回答,听到诤言装醉样。贤良之士不肯用,反而视我为悖狂。”1600多年前《诗经》中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流传到地处边远的新疆地区,中原地区治国理政的思想也随之传入新疆地区,反映了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新疆地区的影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春秋战国时期就列入《六经》,为儒家教育子弟的重要课本,《诗经》经历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失传,至西汉朝鲁国毛亨从家宅墙中挖出,始传于世。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诗经》诗经的经典。隋唐科举考试,《诗经》为必读教本。从而使《诗经》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广泛的发展。达官贵人和文人志士以赋诗为雅兴,整个社会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吐鲁番地区出土有关《诗经》的纸质文书,时代东晋至唐朝时期,这些文献历经1000余年,保存下来实属不易,有些只剩下残片,但我们从这些残存的碎片中,感受到中原文化的辐射力,地处数千里之遥的祖国边陲地区,也能学习欣赏到《论语》《诗经》在内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诗经》之所以能够远播到新疆地区,除了其艺术魅力之外,关于治国理政、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触动了人们心灵,为当地居民所传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阿迪力·阿布力孜)

- End -

来源|新疆是个好地方

编辑|张悦

责编|段如丽

监审|王琪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桃花朵朵恕我懵懂不赏2023-11-02 03:53桃花朵朵恕我懵懂不赏[青海省网友]103.227.120.5
    文物新疆|这些诗句在新疆流传,仿佛将古今交融,历史与现实共鸣。
    顶47踩0
相关阅读
《诗经》经典篇目:女子出嫁的美好祝愿 这句最经典 你知道吗?

《诗经》经典篇目:女子出嫁的美好祝愿 这句最经典 你知道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相比大家看到前一句桃之

2023-08-29

70余件国宝级文物为你讲述丝绸之路

70余件国宝级文物为你讲述丝绸之路

70多件组代表了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上的重要文物,引起人们的关注

2023-09-27

如何吟诵不同文体的古体诗

如何吟诵不同文体的古体诗

在吟诵古体诗时,要把文体的风格读出来才行

2023-06-23

流传2000年的洞房诗 却诞生成语“逃之夭夭” 老祖宗脑洞也挺大

流传2000年的洞房诗 却诞生成语“逃之夭夭” 老祖宗脑洞也挺大

当年杜甫写了首名为严中丞枉驾见过的妙诗,其中有一句问柳寻花到野亭,注意此处诗圣是在写野外的美景,但到了明代,兰陵笑笑生却凭此句发明了成语寻花问

2016-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