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农村俗语“秋后十八盆 河里断澡人” 这话啥意思呢?看完涨知识

时间:2023-08-01 04:17:01

相关推荐

农村俗语“秋后十八盆 河里断澡人” 这话啥意思呢?看完涨知识

今天是8月2号,距离立秋还有5天的时间,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时间过得真快,立秋是秋季中的第一个节气,立秋以后,阳气渐衰,阴气渐长,湿度、温度都有明显的变化, 早晚明显有一丝凉意,在自然界中的植物,也有细微的变化,由旺盛转为萧条,当然,立秋并不代表酷暑结束,因为立秋以后,还有末伏,会持续10天的时间,从三伏天来说,此时尚未出伏,还会热一段时间,每到这个时候,老人常说“秋后十八盆,河里断澡人”,这话啥意思呢?

俗语在农村有一定的地位,因为十俗九准,它能将复杂的事情,通过三言两语,表达得很清楚,老人知道多,年轻人懂得少,就像这句“秋后十八盆,河里断澡人”,它表达的是一句节气时令变化的现象,老人经历得多了,将天气冷暖的变化,总结为了俗语,通过询问老人,和查询部分资料,终于弄明白了其中意思,看完涨知识了。

“秋后十八盆”

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节气之间的变化,都是依靠二十四节气,在很早的时候,古人就通过天体运转,北斗七星,发明出了二十四节气,它是上古文明的产物,能将气象、农耕、温度、时令、气候、物候的规律,全部计算出来,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第五大发明”。

“秋后十八盆”,指的是秋后的天气,人们都以为秋后的天气,会变得凉爽,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毕竟三伏天还没度过,干燥、炎热、湿热、闷热、潮热的天气,一时半会还不会消失,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消失呢?

古人通过用洗澡的盆,总结了一句俗语,意思是再用盆洗十八次澡,天气就变得凉爽了,按照一天一次的方式,需要十八天,如果赶上雨天,天气凉爽,则不用洗澡,也可能延长至20天左右,那时才是真正的凉快,古人洗澡用盆,盆是一个工具,大家在电视剧中应该都见过。

“河里断澡人”

天气变得凉爽以后,身体能明显感觉得到,除此之外,水也是感知冷暖的重要依据,三伏天的水温是温热的,等几场秋雨以后,水的凉意会明显增大,有冰凉刺骨的感觉,自然而然,人们也就不再下水游泳了,立秋二十天以后,基本就没有游泳的人,古人用“河里断澡人”来表示,说的是一个关于游泳的自然现象。

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添衣裳”,每下一次秋雨,温度就会降低1-2度,而且不会反弹,大自然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与二十四节气的时令节气刚好吻合。

如何判断秋季是否来临,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测试温度,只要连续5天低于22°,意味着秋天真正到来了,到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秋高气爽,这是气候规律,我们都要遵守。

现在的立秋节气,并不是真正的凉爽,“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上棉”,秋后只要下雨,秋雨一天,凉意更甚,温度就会降低,而且次数越多,温度降得越低,到时候就要穿秋衣,换长裤了。

禁止抄袭,我是食味菜谱,热爱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面食的做法,关注我每天学习做菜,总会给你惊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flower祥祥2023-12-17 20:39flower祥祥[广西网友]103.20.161.36
    原来如此,这就是传说中的智慧啊,学到了学到了。
    顶22踩0
  2. 傀儡、凍結2023-10-09 12:28傀儡、凍結[北京市网友]103.1.88.115
    这俗语就是说,事情过了时机就再也无法弥补了,有点像是错过了车就得等下一趟一样。
    顶0踩0
相关阅读
农村有句俗语“门前不栽竹 屋后不种树”说的啥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有句俗语“门前不栽竹 屋后不种树”说的啥意思?有道理吗?

该书阐述了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2023-12-08

农村俗语“男无性烂如铁 女无性碎如麻” 说的是啥意思呢?

农村俗语“男无性烂如铁 女无性碎如麻” 说的是啥意思呢?

而现在很多俗语逐渐消失,人们接触了新的文化教育,对于这种传统语言只是当做一种民俗文化

2023-10-23

农村俗语“哥走侄不亲 姐去门槛断 兄死叔就嫂” 这句话啥意思

农村俗语“哥走侄不亲 姐去门槛断 兄死叔就嫂” 这句话啥意思

俗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我国劳动人们的智慧结晶,由于古时候人们也对知识的渴望比较浓厚,但无奈当时社会学校比较少,所以很多人只能依靠父辈或者老辈

2023-11-11

农村俗语:“一辈子都吃不上四个菜” 什么意思?有啥寓意?

农村俗语:“一辈子都吃不上四个菜” 什么意思?有啥寓意?

什么意思?我觉得有三层意思,并且完全有关系递进的意思在里面,至于什么寓意?大家往下看完就知道了

200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