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他穷尽半生解决人类温饱问题 90岁高龄再添新身份 说出这句话

时间:2023-08-01 03:15:02

相关推荐

他穷尽半生解决人类温饱问题 90岁高龄再添新身份 说出这句话

近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正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西南大学杰出校友袁隆平受聘担任首批推广大使。已然90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再添"新身份",这一消息很快便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提起袁隆平,大家都会立刻想到那个只属于他的名字——"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在公开场合多次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超级稻高产;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让超级稻走出国门造福世界。这个心系世界人民温饱问题的老人一生堪称传奇,从西南大学高材生到高校教授,从水稻所研究员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

防空洞里写作业,他许下报国志

袁隆平祖籍江西省德安县,1930年9月1日,他出生于北京,兄弟5人中排行第二。幼年正值"918"事变,日本侵华,并逐步侵占华北和中国内地。袁隆平一家和全国千千万万同胞一样过着逃难生活,曾易地湖北、湖南、四川三省的几十个地方。

1938年初,8岁的袁隆平跟随父母逃难前往重庆。上小学时,为了应对日军轰炸,老师在学校后边挖了防空洞。"回想当年在龙门浩小学就学的情景,那时日本侵略者在中国肆虐,远在后方的重庆也未能幸免。中国人民在灾难中痛苦挣扎,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在警报声中上课,我们甚至躲在南岸防空洞完成作业。"

那时的中国人民遭受日本侵略军空袭,尸横遍野。面对这样的严酷现实,他立志:要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

1949年,凭借优异的成绩,袁隆平报考北碚相辉学院,选择农业作为第一志愿。1950年,院系调整,相辉学院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袁隆平续读3年至毕业。

教研一体,他开始探索水稻杂交

1953年夏,结束大学学习生活后,袁隆平服从分配,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任教,开始了他长达19个春秋的教学生涯。在教学工作中,他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不仅如此,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得到一些奇花异果,但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并决心扩大视野,另辟蹊径。

到60年代,袁隆平从阅读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学说,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

励志让中国人填饱肚子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1961年春天,袁隆平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1960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天然杂交稻"。面对当时严重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

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1966年2月28日,他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

在这之后,他又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50多年来,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时至今日,90岁的袁隆平仍然在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忙碌。今年,袁隆平团队将在全国推广精心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超优千号"1000万亩,预计每亩增产100公斤。此外,袁隆平领衔的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也在去年扩大到了10000亩,试验田设置在不同类型的盐碱地中,包括东北、渤海湾、新疆、东南沿海等地。而就在近几日,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里,也长出了袁隆平团队试种的海水稻。

"中国不会出现"粮荒",完全能够自给自足。"这样霸气的话语,从袁老口中说出,尽显中国"底气"!

从事杂交水稻研讨半个世纪来,袁隆平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煞费苦心,苦苦追求,为处理我国人民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杰出成就不只归于我国,而且影响国际。他勇攀顶峰、与时俱进创新精神,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喊的时代精神,为这位了不起的老人点赞!

素材来源:西南大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择·城2024-01-14 16:09择·城[贵州省网友]203.18.208.177
    这句话真让人深思,他说出的话总能引起共鸣。期待他带来的更多有意义的见解和思考。
    顶0踩0
  2. 寻找真理2023-11-20 03:51寻找真理[湖南省网友]163.53.243.161
    90岁高龄,还有新身份,真是令人惊叹!年龄不是限制,他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是让人羡慕的榜样。
    顶5踩0
  3. who  i  am彡2023-09-25 15:33who i am彡[黑龙江省网友]203.17.28.33
    他真是伟大的人,为了解决人类温饱问题付出了半生的努力。值得我们尊敬和感谢!
    顶0踩0
相关阅读
文化语境 这概念在1923年由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提出 他是英国人

文化语境 这概念在1923年由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提出 他是英国人

本文系作者但地心下一直相独家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宋金戏曲身份认同的语境构造戏曲身份认同往往借助话语,话语表达的意义和产生的效果离不开一定的语

2023-12-28

硅基生命如真的存在 是什么形态 会比人类文明更高级吗?

硅基生命如真的存在 是什么形态 会比人类文明更高级吗?

一直以来,人类对地外文明的想象总喜欢用地球生物来套,所以通俗地把地外文明叫外星人

2020-06-12

夜莺文化的人类精神之概论

夜莺文化的人类精神之概论

中华民族精神源自神州大地的无限风光,来自几千年波澜壮阔的文明发展,她将一切生命的历史需求凝聚成无穷的生命动力

2018-10-12

“如果能在全世界人类脑中同时播放一句话 你会说什么?”哈哈

“如果能在全世界人类脑中同时播放一句话 你会说什么?”哈哈

哈哈哈哈网友们,你说你们的脑洞怎么就这么大呢?这样的假设你们都能想的出来,看来你们是西游记看的太多了,故事和现实分不开了吧???你说一个人都时

202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