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一本探索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力作

时间:2023-07-27 06:18:01

相关推荐

一本探索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力作

【新著评介】

作者:辛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凝练形成一套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用中国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讲述中国社会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生动故事及其所彰显的普遍性、所蕴含的规律性,既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要求。围绕这一话题,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带领该校中青年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理与路》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探索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力作。

该书最大的亮点是系统阐述了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理”并将其贯穿全书始终。“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事关话语权问题,解决好了话语权问题,一是能够接续中国历史和传统,将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变迁及其内在逻辑讲清楚。二是有利于破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声音还比较小,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遇。《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理与路》一书立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大视野,无论是总论还是分论,都紧紧抓住了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所应坚守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强调“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绝非是要关起门来自我欣赏‘家乡话’,而是要在充分吸收外域文明优长的基础上,形成有自己特色与见解且又能具有广泛吸引力、影响力的‘中国声音’‘中国见解’”,这些见解给读者深切的启发。

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既要有宏观的把握,更要紧密结合不同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对富有中国自己主体性、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学术话语构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从而提炼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路”,这是《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理与路》一书的最大特色。该书用13章的篇幅,从哲学、美学、文学等具体学科入手,既呈现了各学科不同的主题观照,又讨论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中带有共性的问题。正如沈壮海教授总结的那样,建设这样的话语体系,“需要‘统观内外’”“需要贯通‘言与道’”“需要‘让话语根植当下,讲时代新话’”“需要我们从不同的具体学科切入,扎实系统地作出自觉的学术努力”。

一本好书能够丰富知识,启迪思想。《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理与路》基本呈现了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包括话语体系建设情况,对有志于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管理的读者,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参考书。该书启迪读者,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是系统性整体性工程,需要在战略层面进一步探索凝练。特别是随着中国国家硬实力的不断提升,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在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方面作出基础性、原创性努力,不断探索和凝练提升学术话语权乃至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理”与“路”。沈壮海教授及其团队已经作出了有益探索,我们有理由期待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27日 1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企划宣传部-李伟2023-12-16 08:55企划宣传部-李伟[四川省网友]202.10.66.63
    作者对话语体系建设的思考非常深刻。
    顶5踩0
  2. 小公主(志伟)2023-10-06 07:36小公主(志伟)[湖南省网友]202.91.0.254
    这本书真是开拓了学术领域的新视野。
    顶1踩0
相关阅读
构筑学术话语创新高地 让世界看到学术的中国!四个基地落地复旦!

构筑学术话语创新高地 让世界看到学术的中国!四个基地落地复旦!

6月5日下午,上海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基地签约及授牌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

2023-07-28

构建语言科学的中国学派:“建党百年:世界眼光与全球话语”学术研讨会在上外举办

构建语言科学的中国学派:“建党百年:世界眼光与全球话语”学术研讨会在上外举办

在回应时代之声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外语教育一直相伴

2023-09-05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国际传播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举行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国际传播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举行

来自全国各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的文史哲和翻译等领域的八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共同探讨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术语的历史流变、现代阐释、对外翻译,以

2024-01-19

“三大体系”建设提升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

“三大体系”建设提升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

三大体系建设与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提升具有浓厚的时代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201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