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白居易的这首诗起句以实 结句点题 前后呼应 相得益彰

时间:2023-07-26 03:57:01

相关推荐

白居易的这首诗起句以实 结句点题 前后呼应 相得益彰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萎满别情。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河南省)。少年时因避藩镇叛乱,曾到过江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中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白居易上书力主缉捕凶手,为当权者所恶,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刺史、太子少傅等职。晚年闲居洛阳。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他所写讽喻诗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矛盾。现存诗8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是一位才华横溢而且早熟的诗人,《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作于贞元三年(公元、787年),当时作者才16岁。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定,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要加“赋得”二字。此诗共八句,是五言律诗。小学语文第三册上只节选了前四句,并把诗题改为《草》。

据记载,白居易在十七八岁时,曾一度到过长安,并携了自己作的诗文去见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况起初瞧不起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眼看到诗卷上的名字“居易”二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正贵,‘居’大不‘易’!”可是当他翻阅到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诗,特别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便很惊喜,慌忙改口大为赞赏说:“有才如此,能做出这样的好诗,‘居’亦‘易’矣!”并到处颂扬。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们称道了。

这首诗出色地把无形的送别友人时的深厚情意,用繁荣绵延的野草来作具体的形容,并且生动地描绘了不被人注意的野草的青翠和芳香,更重要的是,它把咏物和言志结合起来,热情地赞美了野草的顽强生命力,抒发了年少气壮的豪迈精神,表现了作者那种奋斗不止,有所作为的信念。

首句“离离原上草”,即围绕“古原草”三字扣题。“离离”是纷披繁盛的样子,用它来修饰“原上草”,这就抓住了“青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接下去,从草说到它的枯荣。野草是一年生植物,秋枯春荣,发发循环不已。两个“一”字重叠,形成咏叹,写出了一种生长不止的情味。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引出了下面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烈火熊熊,大片枯草顿时烧得精光,这是一种毁灭和痛苦,但是烈火再猛,除了烧去野草的茎叶外,却无法摧毁深藏地下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并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野草的顽强生命力于此可见一斑。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两句从草的神态进行刻画,“远芳”与“古道”,“晴翠”与“荒城”,分别用一个“侵”(漫延)和一个“接”联结起来,就巧妙地把咏草和送别融合起来,扩大境界,把离别之情写得无穷无尽。以上六句是明写野草,暗写送别。

“又送王孙去,萋萎满别情。”这两句化用古人成句,再点明并补充表达惜别的情意。“王孙”,本指贵族后裔,这里指离家远游的人。“萋萋”,草生长茂盛的样子。《楚辞·招隐士》有句说:“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这是说看见萋萋芳草而怀念远行未归的人。而这里是变其意而用之,是说看见萋萋芳草而增添送别的愁绪,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着别情。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全诗起句以实,结句点题,前后呼应,相得益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何处,虚霞2023-10-29 10:36何处,虚霞[河南省网友]121.101.219.168
    白居易的诗起句以实,点题点得极准,前后呼应相得益彰。
    顶4踩0
相关阅读
如何理解“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这句诗?

如何理解“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这句诗?

但是如果单独把这两句提出来问我如何理解,那就只能看字面意思了

2024-01-09

《江雪》这首诗 短短20字 却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江雪》这首诗 短短20字 却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柳宗元的一首五言绝唱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寥寥二十字,却成为了后人千百年来传颂不衰的绝唱,也让柳宗元成为了盛

2023-10-09

白居易“不合规矩”的一首诗 却句句令人断肠 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白居易“不合规矩”的一首诗 却句句令人断肠 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如果说李白是流落人间的谪仙人,诗文永远充满仙气;那么白居易就是自红尘中走来的谦谦公子,他的诗是那么直白通俗

2024-01-19

白居易很难理解的一首诗 没有生活阅历真读不懂 写得好像是谜语

白居易很难理解的一首诗 没有生活阅历真读不懂 写得好像是谜语

读一部书,或者是一首诗,除了要理解作品中的内涵,还是要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来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

2016-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