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一讲道理 孩子就生气?因为你用的都是“威胁句式”

时间:2023-07-18 04:40:01

相关推荐

一讲道理 孩子就生气?因为你用的都是“威胁句式”

早几年,每次看到在寒风、酷暑中,做送快递、搬运等等辛苦体力劳动的叔叔们,我都会教育大儿子:“你看叔叔辛苦不?他们自食其力,是值得尊敬的。不过,也有人住着空调房,赚的钱更多。你如果学不好,上不了大学,做这些工作也可以生存。”

这段话,我一直自以为很有道理,既让孩子了解只要自食其力就值得尊重,又能够激励孩子好好学习。结果有一次,我老调重弹,三年级的儿子突然怒了:你放心吧!我不会那么差,去做这样工作的!

后来,我曾经小心翼翼的问孩子,为什么那么生气。结果孩子说:“因为你总觉得我会很差!”那时我才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一段道理,其实给孩子传递了许多负面信息,让他误以为我对他没信心,预言他学不好,只能做体力活……

多年以后,同样的场景,不同的引导和教育,结果却完全不同,甚至出乎我的意料。

那天带着小儿子出门,恰好看到有工人在把一个大冰箱从火车上搬下来,要背到顾客家里。大热天里,看他很吃力的样子。

我跟小儿子说:“你看叔叔是不是很辛苦?咱们以后想办法发明些什么,帮帮叔叔吧。”

没想到这句话开起了小儿子的想象力,接着他开始“发明”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活动的楼梯、会横着跑的电梯、能上下楼的小推车……那一路上,孩子都在头脑风暴,想着怎么能帮帮叔叔,不要背得那么辛苦……

在我们讨论了一些“可行性”之后,孩子很伤心的发现,他的“发明”都有缺陷。我趁热打铁:“咱们再多学些知识,发明就能越来越好。”

“我可以学习知识,然后再发明很多东西吗?“孩子又兴奋了……

几乎相同的场景下,尽管我的出发点都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但不同的引导方式,却给孩子传递了完全不同的信息。

一个相当负面,最终让孩子鼓起勇气怼了我一顿;而另一个则让孩子积极思考,增加了学习的动力。

这件事儿,让我思考了很久。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样的不同?

1、威胁句式与正面反馈

“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没好工作!”

“你不好好写作业,考试就会考砸!”

“你不好好吃饭,就长不高!”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好像只会“反着说话”,最常用的句式总是:“不如何如何,就会如何如何”。

这种“威胁句式”甚至成了我们日常与孩子交流的主要语言形式,但这样的语言形式并不适合教育孩子。

因为这种威胁句式,总是弱化了你的关心和期待,强化了消极信息。

“你不好好学,以后就做苦力……”

我的意思是,希望孩子能生活的更幸福,怕他不能好好学习,以后会很辛苦。可是这句话却完全看不出“期待”,只能看到苛责和不信任。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收到的信息可能更加负面:“妈妈说我没好好学习,我以后只能做苦力。”

您发现了吗?我们口中忽略的“(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孩子直接认为你在指责他“没有好好学习”。

几乎所有这样的威胁句式,对孩子而言都只是“指责”,就难怪他们听到你的“大道理”,脸色不好了。

而这样的话说多了,要么孩子“再也不听”,要么更糟糕,你的威胁可能成为“诅咒”,孩子会不自觉的实现你的预言。

那么应该怎么说呢?

我们会这样说话,许多时候,是因为咱们父母就是这么教育咱们的。如果您希望孩子的成就比自己高,那么是时候努力改变那些“代代相传”的教育糟粕,学着“正着”说话。

“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没好工作!”——“你今天好好学习,以后可以有更好的前程!”

“你不好好写作业,考试就会考砸!”——“你认真写作业,考试肯定能有好成绩!”

“你不好好吃饭,就长不高!”——“你好好吃饭,个子会越长越高!”

把“不”字去掉的正向反馈,能够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信心,他会努力的实现您的“预言”。

2、积极的能量

记得看过一个国外的“培训宠物狗“的节目,一个女人管不住她的狗,”训狗师“把这个女人送去学拳击,增强她的“积极能量”。

那个女人学了拳击之后,变得自信、积极,再见到自己的狗,自然而然的建立了权威,管住了自己的狗。

这并不是说要大家去学拳击,而是借这个例子说明,我们的情绪、能量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如果我们自己始终消极、焦虑,无论跟孩子说什么,他们也难以积极起来。

而如果我们自己能够有积极的情绪、积极的态度,不用跟他们说太多,您的气场就能够影响到孩子。

就像我自己,会跟大儿子反复的强调“学不好,就做体力活”,是因为我内心充满了对孩子“学不好”的焦虑,在这样的焦虑心绪下,无论我说什么,孩子接收到的,都是焦虑和急躁。

因为在人际交流中,语言内容本身只能传达30%的信息,更多的信息是通过表情、动作等非语言内容传递的,这就是所谓的“能量”传递吧。

怎样拥有积极能量?

参加体育运动、冥想、适当的社交,都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积极能量。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把自己的关注点从孩子身上移开,把80%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我知道一位妈妈,她的孩子二年级时被确诊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为了改变她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恶性循环,这位妈妈逼着自己报考了会计师,每天晚上去学习,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移开。

孩子没了妈妈的“紧盯”之后,仅仅两个月之后,写作业的状态就有所改变,渐渐的找到了自己的学习节奏,不再焦虑,跟妈妈一起学习,到初中时已经是班里的前10名。

3、合作精神

这一点,常常被家长忽视。在我们的教育中,总是更强调竞争,拿第一。于是一些优秀的孩子,一路竞争进了高校,却得了“空心病”,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不知道为什么赚钱,一切都没有意义,从此陷入抑郁,放弃学业,甚至放弃生命。

“空心病“的核心是,孩子失去了价值感。

心理学认为,每一个孩子行为的基本动力就是两个感:归属感和价值感。而价值感往往是在“合作”中得到体现的。

当我问出“你能怎样帮叔叔”的时候,孩子能够那样兴奋,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新的价值。

当一个孩子的行为以“合作”为出发点,他就更容易有更多的朋友,不会为了“别人更好”而心生嫉妒,或心生沮丧。

而当我们引导孩子去“合作”,而不是去竞争的时候,您会惊讶的发现,孩子变得更积极,也更快乐。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在从不提“竞争”的芬兰快乐教育中,孩子们在国际PISA学业排名中,却取得了跟中国的孩子们差不多的成绩。可是,两国孩子各自付出了多少,大概用不着我在这里多说。

在人人追求“自我实现”的今天,我们必须意识到,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恰恰是帮助别人。这也是“正面管教”的心理学理论奠基人阿德勒反复强调的事实。

怎样建立“合作”精神?

首先,我们不要去强化“竞争“。在今天孩子面对的教育体系里,竞争感已经足够了。作为家长,不必再给孩子强化竞争观念,那只会让他们感到压力倍增、焦虑倍增。

其次,从“合作”的角度看问题。引导孩子思考“怎样帮助他?”、“怎样共同进步?”,而不是“怎样超过他”。

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但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中更积极,更重要的是,倾向于”合作“的孩子,拥有更大的格局,更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更容易得到幸福。

上面这些教育理念,也许不能让孩子立即“学业拔尖”,但是却能够让孩子更积极、更幸福。

我是枫糖妈妈,多平台育儿领域优质原创作者,多平台签约作者。专注于男孩养育中的心理成长、大脑训练,帮助您不打不骂、不生气,提升孩子的责任感、自制力和学习成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只手遮天 情覆流年2023-10-25 02:37只手遮天 情覆流年[北京市网友]203.0.5.12
    一讲道理+孩子就生气?这样的沟通方式确实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悦,换个更温和的表达方式可能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顶8踩0
相关阅读
孩子犯错时 讲道理 发脾气是最没用的 真正有用是家长的4句话

孩子犯错时 讲道理 发脾气是最没用的 真正有用是家长的4句话

可是,大部分的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往往都会用训斥的方法来教育,有的还会给孩子不停地讲道理

2023-01-16

孩子犯错时 家长该如何“讲道理”?钟南山:父亲只跟我说一句话

孩子犯错时 家长该如何“讲道理”?钟南山:父亲只跟我说一句话

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一生

2023-01-16

斗罗大陆:最不讲道理的5句话 一句很蛮横 一句气坏唐门掌门

斗罗大陆:最不讲道理的5句话 一句很蛮横 一句气坏唐门掌门

No 4当然,你可以认为我是在持强凌弱这个是唐昊揍赵无极说的话,这句话很强势,说出来直接把赵无极搞得很无奈啊,本来赵无极看到唐昊是个封号斗罗就有点

2024-01-16

18句情话 我喜欢你 就像你妈打你不讲道理

18句情话 我喜欢你 就像你妈打你不讲道理

12 很怀念,曾经的你,牵着曾经的我,走过曾经的路13 我以为我不擅长拒绝,后来才知道只是无法拒绝你14 爱不爱我取决于你到底把不把我放在心上15 突然好

200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