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圈子不同 不必强融!”被这句话坑过的人 后来都怎么样了?

时间:2023-07-03 06:44:01

相关推荐

“圈子不同 不必强融!”被这句话坑过的人 后来都怎么样了?

前阵子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

“领导指责我内向,入职两个月和同事都不认识,该怎么办?”

提问者表示,自己最近刚入职新公司,2个月培训期当中,除了技术上的成长,自己与同事并不熟络;随后他被领导约谈,希望自己能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搞好同事关系,不要仅局限于技术性的问题。

提问者最后表示,自己现在非常困惑,也极力想改变这种性格。

问题一出,回答区的网友们便出现了不同角度的解读。有的人夸他遇到了个好领导,在单纯的雇佣关系下还能教他人情事故;有的人在传授社交技能;然而还有人提出质疑:专业技能很强的人,埋头工作不好吗?一定要顾及自己的社交圈?

我想,应该也有不少人会提出类似的问题:我们到底应不应该为了迎合环境而改变自己?不是有一句话说“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吗?

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01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的正确解读

在综艺节目《火星情报局》里,钱枫曾吐槽汪涵说:“涵哥,你为什么把我微信删了?”

结果汪涵说:“陈坤、范冰冰我都删掉了。”

随后他解释说:“朋友圈人数达到100多人时,就要把一些没有意义的,全都删掉。”

记得当时汪涵的话,收获了网友的一致认同,并称他就是“极简主义”的践行者,把“圈子虽小,精致就好”宏扬到了极致。

这几年有个网络新词汇——无效社交!说的就是因自己的社交圈子过于繁杂,很容易将自己陷入一种浪费时间的状态。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矫枉过正,为了让自己与“无效社交”彻底划清界限,走入另一种不社交的极端主义,美其名曰要做“精要主义”、“精英主义”,把“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喊成了一句空洞口号。

说到这,我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文艺青年,专攻长篇小说领域。他天生有才华又很勤奋,写了30几万字便有好几家平台来合作约稿。然而,他本人对于编辑社的修改建议从不采纳;朋友们多次好言相劝他也不以为意,声称自己的作品别人欣赏不来,从不让步。

几年后,他虽埋头苦写,但只是闭门造车。自己的写作水平没有得到精进,也没有来自市场以及同行业的反馈,始终都是一副潦倒清高的样子,终归没能收获任何成绩。

我们时常会发现,生活中有一类人容易陷入一种优秀的执念当中。他们喜欢把自己埋在名叫“专业”的壳子里不断精进。然而他们的个人能力越出色,思维却越狭隘。不肯听取他人的建议也不懂得抬头看路,成功之路自然越走越窄。

现实中有很多所谓的精英人才,把“优秀”作为自己的终极价值观,全然不顾周围的环境,不与人交际、不和人沟通,全无任何适应能力。只肯抱着“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想法,摒弃掉可能越来越宽的社交圈,也塑造了一种偏狭、极端的价值取向。

所以,很多时候“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摧毁社交圈子的坑。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这句话本身,也是分圈子的。

如马云、汪涵这种业界大咖,他们自然可以有“敢做自己的勇气”!因为随着阅历、经验、认知、眼界的积累和提升,他们自身的实力足以支撑他们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圈子。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他们,我们还没有到“拳打李连杰、脚踢甄子丹”的地步。如若一味地孤芳自赏,往往适得其反。

所以,“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不是某些人逃避社交的挡箭牌,它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认清自己所属的圈子和层次。

02

社交圈,是普通人的“救生圈”

我有一个前同事,疫情期间因公司裁员,在家待业了近半年的时间。

上个月,一家她心仪了很久的公司对外招聘,她满心欢喜地投了简历,穿了她最贵的衣服去面试。过程中,她与面试官交谈甚欢,离开时还亲自送她到门口,可见对她印象相当不错。

出门前,有个人跑过来和她打招呼,原来是她的大学同学。了解下得知同学原来是这家公司的正式员工,我同事便托同学帮她向人事部举荐自己,同学满口答应。谁知打那之后,这个岗位便没了下文,微信向同学询问也没有收到一条回复。

后来,她从其他同学处得知,原来“黑莲花”公司的HR得知她们是同学后,直接找来“黑莲花”做背景调查;但因我同事不喜交际,终日沉迷工作,结果落得个“人际关系不好,很难相处”的评价,白白错失了一个难得的工作机会。

有人说,我们当下生活在一个强关系网的社会,这话一点儿没错。

人与人沟通是否顺利,70%取决于我们和对方的关系亲密与否,20%取决于沟通时的语气,而沟通的内容仅仅占到沟通结果的10%。可以说,社交圈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救生圈”。

今年夏天火爆屏幕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中,有一个姐姐自始至终都拥有着超高的人气和不俗的口碑,她就是万茜。

这档综艺节目刚刚开播时,几乎所有的女星都期待可以与她成团:

白冰说:我挺想和万茜成团的;

王霏霏说:我太喜欢万茜了;

黄圣依说:我很喜欢万茜的。

最终,万茜的喜欢度排名位居第一。她在内地影视女星中虽然并非一线,然而她的适应能力、共情力都给予她加持,让她一下子成为今年夏天最具流量的女艺人。

反观,优秀且拼命的蓝盈莹被网友痛批“踩着别的姐姐乘风破浪”;而“批评成瘾”的伊能静,也被各大心理学大号深入挖掘其原生家庭、婚恋等过往琐事,360度地分析她的心理状态做为反面教材,全网解读。

可见,别人喜欢不喜欢你,和你的成就与光环压根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多的是你能否与人舒适相处。毕竟,人性的本质就是如此。

别人会因为你的优秀对你心生赞叹和艳羡,却只会因为与你相处得舒服才会长久往来。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先要做到的是被更多人接纳。

社会心理学说: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上立足,逃离不开与周围人的关联和交际。

我们在一个社会环境中生存,要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所谓适者生存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先让别人喜欢自己,拥有一定的口碑;才有和他人建立关系的可能性。在迎合了环境的认可后,我们才能收到来自环境的反馈,从而更好地修正自我,最终更加精进。

03

为什么你和任何圈子,都不相融?

既然人际圈子如此重要,那为何很多人都经营不好自己的社交圈,与任何一个圈子的人都无法融合呢?

其实,无非来源于2方面的原因:

第一、自我内在因素

阿德勒在《被讨厌的勇气》说过:我们的一切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似乎在这个世界上,与人打交道是最困难的事情。

正是有了这层心理暗示,很多年轻人从一开始便把“与人交际”这个课题挡在了门外。

我有个读者曾向我请教求职的问题,说任何工作都能接受,除了销售。因为在她看来,销售这种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太消耗自己的时间、心神和精力,她懒得去经营与维系,宁愿去做毫无挑战和发展的文职工作。

后来,看她的朋友圈,发现她生活上也鲜少与人交际,日常记录的都是自己一个人的动态。

因为懒得经营,所以刻意逃避与人交往;因为逃避所以从未有过与人交际的机会、不曾收获经验从而更加不擅长,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不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无法提升自己待人接物的能力,最终无法突破自我。

第二、外在的环境因素

有的人不善交际,是和原生家庭的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

在2020年热播网剧《隐秘的角落》中,小学生朱朝阳成绩优异,每次考试始终稳居年级第一。然而,他虽是班内的尖子生,但经常独来独往,与同学们关系并不融洽。

老师发现问题后,及时找到朝阳妈妈沟通,但朝阳妈妈非但没领会老师的这层好意,反而高冷地说:“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其他同学羡慕我们朝阳,其实就应该跟他一块儿好好学习,而不是给老师打什么小报告”。言谈间,尽显高傲。

在这里,朝阳妈妈的价值观,就是典型的“唯成绩论”。正是父母的价值观都在成绩上,孩子的三观也就被迫定性,认定成绩以外的人际关系无足轻重,个人的价值趋向和价值排序也都倾向于成绩。

因此,这类人一方面丢掉了从小习得交际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从思想认知上,不曾想过去社交。

这就如同知乎的那位提问者:

提问者表示自己被老板约谈,希望自己能与同事多沟通;显然提问者的社交能力并未达到老板的预期;这是社交能力上的不足。

其次,提问者表示自己培训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技术上的提升,自己也为之欣喜;这足以体现了他的价值观仅仅是工作、专业上的收获。

可见,人际交往从来不曾被他正视过,对于社交他更是不屑一顾。如果不是这次在新公司入职,老板对他在社交方面的能力提出期许,恐怕他还不会想要尝试改变一下自己的性格。

不论是内在因素还是外在环境的影响,我们首先要认清自己不善社交的真实原因,驱动自己走出舒适区,获得人际关系的拓展。

04

提升社交能力的小锦囊

说了这么多,那普通人到底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呢?

第一、重视社交、懂得平衡

宇宙的一切,都在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人是如此,人与人的交际更是如此。所以,提升社交的关键在于平衡。

关于这一点,杭州天长小学教师周武提出了教育界著名的“第十名”理论。

也就是说走上社会后混得最好的,并非是当年班里的前三名,而是成绩排名在第十名左右的孩子。

可见,念书时期懂得平衡自己的学习、交友以及课余生活的学生,最终才是步入社会后真正的赢家。因为,他们知道把这种平衡,延续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让社交成为一个生活支点,不让任何一件事成为你生活的全部重心。

我有一个老同学,从大学时期便埋头苦读,虽接本成功也获得一份好工作,但她几乎全无社交和娱乐,连业余时间也都在考取在职研究生。

去年听说她因工作太忙的缘故,无暇照顾家庭与老公离了婚。而今年疫情期间公司裁员,她也无奈被列入了裁员名单,人生信仰瞬间崩塌,人也一蹶不振。

所以,我们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社交。尝试着和自己平日里少有接触的朋友圈打打交道,了解不同的圈子以及人脉,平衡地发展自己的交际圈。

邓巴理论说:我们人一生中,最多可以与150人建立亲密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在每个交际圈设置1至2个核心交往对象,每个月进行2至3次的聚会交往,这样既不会被三观不正的朋友圈带跑,也能有适当地接触与了解,增加自己的社交阅历,同时平衡自己的社交人际。

第二、打造共情力

网络上曾经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疑问:什么能力很重要,但是大多数人没有?

其中有一个回答——共情力!

可见,越是成熟的人越懂得,当代社交的根本还是在于你有没有让他人感觉更舒服?

如果对着谁都是一派“说教”式的姿态和口气,那么任谁也不愿意和你交往。

这年头,人人都有压力和情绪,所以每个人的终极诉求便是收获认同与理解,这是宝贵的精神共鸣。因此,共情力便有了它独有的稀缺性与珍贵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打造自身的共情能力呢?其实就是在语言沟通、交往行为上,让对方多展现优势。

有的人在交往中之所以令他人反感,最关键的就是自己剥夺了别人展现优势的机会,太过抢风头,完全没有照顾到他人的感受。

所以,在语言沟通中,我们需要尽量做到少说、多倾听。

毕竟沟通的根本在于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双方都有交谈的参与感,但是如果只有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地讲,另一个人只能呆呆地听,那么只会让对方内心煎熬、倍感尴尬。

只有两个人在交流中,都获得相应的参与感和存在感,才能够让关系越来越亲密。

其次,行为上,要谨记“自己拥有的,别人没有的,少显示”

讲真,在当下这个过分夸大物质享受与人文对比的时代下,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攀比也是愈演愈烈。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能够保持冷静的思考。

当我们和与自己收入、阶层都差不多的人交往时,就不应该总是炫耀自己的物质生活。

正如马云之前参加同学会的时候,也只是开着那辆相对平价的路虎而不是价格昂贵的迈巴赫。

所以,与人交往时跳开一些彼此尴尬的话题,有时候也是一种智慧。

写在最后:

所谓“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并非是让我们把所有人都拒之门外,也不是守着自己的孤傲与清高闭门造车。而是在坚守住自己的专业与个性的同时,尽可能地适应大环境,做到拿捏有度。

樊登老师在《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一书中,曾对“中庸”一词做过解读。他说:所谓“中庸”就是一种合适的极致。

其实,做人处事都需要中庸一些。时刻调整、收放自如。有度和节制,才是人中之上品,也是处事的最佳力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明悟;;输2024-01-12 20:58明悟;;输[江苏省网友]43.241.141.112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与其逼迫自己去适应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环境,不如寻找真正能让自己舒适的圈子。
    顶8踩0
  2. 听弦断丶断那三千痴缠2023-11-09 08:13听弦断丶断那三千痴缠[福建省网友]202.45.29.191
    @钗点紫玻璃被这句话坑过的人,后来都变得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圈子,走自己的路。
    顶0踩0
  3. 钗点紫玻璃2023-09-05 19:28钗点紫玻璃[安徽省网友]183.213.207.184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这句话深有体会,曾经硬要融入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圈子,结果只是让自己疲惫不堪。
    顶0踩0
相关阅读
圈子决定人生 接近什么样的人 就会走什么样的路 句句经典

圈子决定人生 接近什么样的人 就会走什么样的路 句句经典

语言很多时候都是假的,一起经历的才是真的

2019-06-30

这部电影完美地反映了一句话“圈子不同 你别硬融”

这部电影完美地反映了一句话“圈子不同 你别硬融”

盖茨比拥有令人羡慕的学历,还有丰厚的财富,这是因为盖茨比非常想进入所谓的上流社会

2023-11-29

不管你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 都请记住这句话“圈子决定你的命运”

不管你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 都请记住这句话“圈子决定你的命运”

青蛙和蜘蛛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都喜欢以飞虫为食

2023-08-12

一句话经典唯美的心情语录说说 圈子不同 不必强融

一句话经典唯美的心情语录说说 圈子不同 不必强融

2 一个人生活的状态,不论身边是否有人疼爱

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