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2001年张学良葬礼上 老管家的一句话 揭开了少帅在台湾的无奈

时间:2023-06-28 07:33:01

2001年张学良葬礼上 老管家的一句话 揭开了少帅在台湾的无奈

1901年张学良出生于中国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字汉卿。曾经是中华民国的海陆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记仇,被软禁50多年。

1990年张学良的人生自由才得以完全恢复,1995年,在重重困难下,离开了台湾,移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病逝于美国檀香山,享年101岁。对于张学良的逝世,各界人士都非常关注,中国台湾派人过去了,祖国大陆张学良曾经的老部下也托人过去吊唁,中国东北大学也送去了挽联。

2001年张学良葬礼上,大量的媒体记者前来,他们好奇这位曾经对中国有着重大影响力的老人,亲朋好友对他会有怎样的评价。

图|张学良

在人群中,一位老者神情悲伤,他叫林渊泉,是张学良在台湾时的管家,跟随着张学良生活了50多年。张学良非常信任林渊泉,生活方方面面都是小林照看着。

张学良身边人曾经怀疑过小林的身份,小林不仅带着一种沉稳气质,还有一身的好武艺,绝不只是一个管家那么简单。后来小林对人说:“我就是国民党派过来监视张少帅的,只是一直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这里并不是小林没有得到情报,只不过,林渊泉一直对张学良十分的敬重,所以他从来没有做过对少帅有害的事情,反而还在生活上把他照顾得很好。在长时间的相处中,两个人的情感也十分深厚。

追悼会上,张学良的亲人和朋友,诚邀林渊泉上去讲话。老管家的一句话,揭开了少帅在台湾的无奈。林渊泉说:“1946年,张先生刚到台湾的时候,看守他的宪兵有100余人。尽管42年后,看守他的宪兵在吃饭,竟然也有整整4桌人。”由此可见,张学良当年活得有多难。

他为什么会遭到蒋介石如此的对待呢?

图|蒋介石

1919年张学良就读于陆军讲武堂,在学校里结识了很多有志之士,比如郭松龄,后来也成了很要好的朋友。1920年,张学良以炮兵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在东北军担任第二团团长。

1922年,奉系军阀和直系军阀因争夺北京中央政权,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了。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的主要派系之一,首领张作霖是奉天省(今辽宁省)人,所以他的军队称为奉系;直系军阀是民国军阀的北洋军阀之一,因为军中的领袖大部分是直隶省人,在政治上有着很多共同的理念,所以他们聚在一起称为直系。

第一次直系战争爆发,张学良担任旅长,与郭松龄一同指挥东路军第三混成旅。混成旅是由步兵、骑兵、工兵和炮兵等各兵种组合而成的独立旅,民国时期的军队这编制是很常见的。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奉系大败而归,只有张学良率领的部队表现得稍微亮眼,打赢了霸县战斗和山海关阻击战。

直系在第一次战争胜利后,控制了北京的政权,企图用武力统一中国。奉系在第一次战争中失败后,积极扩充军队,准备下一场战斗,希望夺回北京政权。1924年9月,直系和奉系为了争夺北京中央政权,爆发了第二次战争。

张学良和姜登选,分别率领着奉军第三军和第二军,作为这次战斗的主力军,张学良的部队异常勇猛,在张学良的正确指挥下,奉军攻下了山海关,直逼北平。直系在这次战斗中大败而归,彻底垮台。

图|张作霖

经此一战,奉系占据北京,军事实力到达了顶峰,张作霖成为了北洋军阀最高领导人,张学良经过战争的锻炼,在军事指挥上越来越成熟,张作霖将他升为榆地区卫戍总司令。

1928年6月,张作霖和部下一干人等乘坐专车离京回东北,日本人在途中埋下了炸药,摆了一个阵,号称“必死之阵”。4日清晨,当专车行驶到铁路交叉的三洞桥的时候,日本人按下炸弹电钮,一声巨响震耳欲聋,三洞桥被炸开,桥轨和桥梁直接被炸弯,张作霖的专车被炸得稀烂,就只剩下一个底盘。吴俊升当场死亡,张作霖被炸飞,咽喉破裂,伤势严重。

奉天省长接到消息后,连忙赶到现场组织救援,将身受重伤的张作霖送到了沈阳大帅府,那时张作霖已经奄奄一息,对夫人交代后事:“叫小六子快回沈阳,一切要以国事为重。”说完就死了,享年54岁。

1928年6月4日,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统率奉系。张作霖死后不久,张学良迅速以“东北易帜”行动,对外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

图|张学良

1930年6月21日,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司令,给予了张学良很多权力,平津地区的军政、财务都归张学良管,张学良很多部下也得到了要职。张学良的归顺,成就了蒋介石统一中国的大业。

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迅速攻下我国的东北地区,为了让别人接受,他们扶持清末皇帝溥仪上位,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中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全国对停止国内战争,共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下达围剿红军的命令,张学良立即当面表示反对,国内形势恶劣,日本人虎视眈眈,表示应当停止国内战争,共同抗日。蒋介石听后立马拒绝,两人大吵。

1936年12月9日,共产党组织了大量的群众游行示威,要求停止国内战争,共同抗日,积极救国。国民党的警卫在劝阻的时候,开枪打伤了一名学生,引发了众怒。

蒋介石强令张学良过去阻止学生们的游行,最后附上一句:必要时可开枪。张学良接到命令后,来到游行的队伍中,极力劝说学生回去读书。东北大学学生用口号回答张学良:“东北军回到老家,收复失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听后,羞愧难当,向群众承诺,一周内用实际行动来答复。

图|杨虎城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一起当面劝谏蒋介石,再次强调共同抗日,但蒋介石坚持继续内战,态度强硬。途的谈话并不愉快,张学良和杨虎城劝谏无果,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密谋用武力解决。

12日凌晨5点,张学良的东北军,奉命捉拿蒋介石。蒋介石听到动静,连忙逃跑,从卧室跳窗而出,摔伤了后背,悄悄地躲到一块大石头后面,在东北军的搜寻下,他还是被发现了。同时,杨虎城的十七路军也没有闲着,当即扣押了国民党的一些重要人员。

12日当天,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救亡抗日,对外宣告关于救国的八项主张,提出:“必须停止各党派的战争,面对敌人的侵略,全国上下应积极救国。立即释放爱国领袖和全国一切由于政治问题而被捕的人员,放开爱国运动,保障人民的政治自由权。”

中共中央立即响应,表明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行为,防止日本乘机在中国发动侵略,应争取国外的支持,反法西斯是国际任务。

张学良扣押蒋介石后,一些反动派纷纷对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行为进行声讨。16日,国民政府劝说无效后,转为讨伐张学良。国内战争可能越来越乱,这不是张学良希望看到的结果。于是把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蒋鼎文放了,让他前去交涉,表明张学良的本意。

图|宋美龄

22日,宋美龄、瑞纳和宋子文来到西安,在飞机上,宋美龄给了瑞纳一把枪,语重心长地说:“如果叛军对我有什么不符合礼教的行为,你就用这把枪结束我的生命。”飞机里的气氛十分压抑,他们每个人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张学良和杨虎城在机场恭候多时,宋美龄下机后,张学良自然以礼相待。随后,张学良、杨虎城与宋子文、宋美龄进行了谈话,宋美龄急迫地想知道蒋介石是否安全。为了让他们放心,张学良陪同宋美龄和瑞纳一同前去见蒋介石。

1936年12月23日,宋子文代表国民政府与张学良、杨虎城和以周总理为首的党中央代表团进行三方会谈,地点是在张学良公馆西楼的二楼开始正式谈判,谈判的主要内容是释放蒋介石的条件。

张学良这边提出六项主张,希望国民政府和蒋介石本人能同意施行。六项主张有:

停战,国民党撤兵至潼关外;南京政府必须内部调整,不得接受亲日派,增加抗日分子;释放被捕的政治犯,保障民主的权利;停止对红军的围剿,联合红军共同抗日;立即商议出救国之策,召开各党派、各界的救国会议;和抗日的国家进行合作。

图|周恩来

23日晚,中共不希望公开“三位一体”,“三位一体”是指在西安事变时期,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结成军事同盟,对外统一称“西北抗日援绥联军”。张学良得知后,临时改变了之前说好放蒋介石的条件。原先必须要蒋介石接受并保证会实施六项条约,改为由宋美龄和宋子文担保就可以了;之前说好的撤兵、放人,现改为只要蒋介石下令撤兵就可以了,而且还直接取消让蒋介石承认西北三位一体的军政组织这一条件。

24日深夜,中共中央致电周恩来,关于释放蒋介石的条件,必须要坚持三个条件:

中央军首先撤军至潼关外;南京政府通过政治文件向外公开国内和平,从新开始,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把抗日放在第一位,召开救国会议;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民主的权利。杨虎城积极认同中共中央的主张,但是张学良却不是很赞同。张学良对蒋介石还是存有情谊,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还是心存愧疚,决定亲自护送蒋介石离开西安,去往洛阳。张学良走之前把东北军交给了杨虎城,对杨虎城说:“如果我不能回来,东北军就完全交给你。”周恩来本想再次劝说张学良接受中共中央关于释放蒋介石条件的事情,见他们都走了只好作罢。

其实在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内部有提出杀了蒋介石的提议,但是张学良主张释放蒋介石,杀了蒋介石并不是这次西安事变的目的,面对日本的侵略,共同抗日才是关键。

图|张学良(前排左一)和蒋介石(前排右一)

次日,蒋介石平安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了,就此结束。西安事变能够得到和平解决,为抗日救国起到了重要作用,结束了国内长达十年的国内战争,基本统一战线,开始共同抗日。

西安事变奠定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给了共产党合法的生存机会,和喘息的时间,得以让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后来毛泽东评价西安事变:

“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主导的西安事变,把中国共产党从牢狱中解放了出来,得以有着合法的身份,对于这两位将军中国共产党一直对他们心存特殊的感激和尊重之情。”

周恩来也说:“张学良将军乃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图|周恩来

蒋介石在事变之后,对张学良怀恨在心。1936年12月30日,南京政府对他进行刑事审判,张学良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剥夺公民权5年,至于蒋介石为什么没有杀了他,有很多原因。

蒋介石是一个聪明的人,他很清楚张学良将他囚禁,主要目的是在于统一民族战线,救国抗日。蒋介石本人也不是丧权辱国的卖国贼,本人也有着民族意识;张学良的手里掌握着东北军,虽然东北军归编了,但是张学良对他们的影响仍然不小,万一杀了张学良,东北军动乱,或者倒向共产党,这也是蒋介石不想看到的结果;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名声显赫,国内外都知道他的儿子张学良,如果杀了他儿子,一定会被国内外人士议论;中原大战时期,也多亏了张学良带领着东北军归顺,要不然蒋介石没那么容易获胜,使得中国得到统一,蒋介石当然也记得这件事情;宋美龄和张学良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国民党的有志之士和张学良的抗日思念也是接近的,他们在一旁观察着。

图|张学良囚禁生活

于是对于张学良,只采取了关押,这一关就是五十多年。在送蒋介石回南京之前,张学良对自己未来的处境已经有预感,所以他早就写过遗嘱。在1937年1月8日,他取出两封已经写好了的遗嘱,交给好友,上面写着:若我造成了国家内乱,必将自杀以谢天下。

张学良开始了软禁生活,1937年初,他被软禁在浙江奉化,一年后被送到贵州。1946年,他和夫人赵四小姐被秘密转移到台湾。这几年的关押的地点一直在变,外界对张学良的事情几乎是无从知晓。西安事变张学良只是关了蒋介石短短13天,蒋介石和其子蒋经国却关了他50多年。

在张学良软禁期间,任何人都不允许见他,昔日里,张学良是一个手握几十万大军的将军,如今却哪也不能去,他的大部分人生都是在监视中度过。张学良刚被囚禁的时候只有38岁,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的人生在西安事变之后就没有什么了。”

蒋介石对于张学良既不杀也不放,养着他,却又限制他自由,向世人展现自己容人“气度”。

于凤至是张学良的发妻,很多人会说赵四小姐是第三者,但是对于赵四小姐,张学良和妻子于凤至都十分感激她,张家的侄女每次提到赵四小姐,也同称于凤至一样,称赵四小姐为赵伯母。张学良被囚禁在大陆,发妻于凤至一直在陪伴着。

图|于凤至

后来上海沦陷,赵四小姐不得不带着孩子来到香港定居。3年后,于凤至得了癌症,张学良不得已向宋美龄,请求让于凤至去治病。在宋美龄的帮助下,于凤至去往了美国治病,之后夫妻二人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

远在香港的赵四小姐,听说于凤至生病离开了大陆,张学良一人过着囚禁的生活,毫不犹豫 地放弃在香港优越的生活,把懂事乖巧的儿子托给朋友照料,放弃所有,宁可母子分别也要去陪伴爱人。

1946年,蒋介石丝毫没有放人的打算。张学良托人,给蒋介石送去了一块金表,借此向蒋介石示好,想和他彻底和解。

但是这个办法没有任何效果,蒋介石依然介怀当年那场西安事变。张学良十分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找人抱怨:当初西安事变,我是没有办法眼看着日本人打过来了,我们不去抗日,反而还在自相残杀,我觉得我并没有错。我用武力扣下了委员长,是我不对,可我也被判了10年的有期徒刑了,现在抗日胜利了,为什么我还没有得到自由?

图|赵四小姐

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对于蒋介石还没有还张学良自由,周恩来有一次当面质问过国民党当局:

“现在国内人民都希望两党能够和平相处,相互团结。之前有一个人对国共两党合作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张汉卿少帅,是你们的朋友,也是我们共产党的朋友,可是他现在仍然还被囚禁着,为什么还不放人呢?”

张学良听说周恩来为他说话,十分感激,当即给他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对他的感谢,也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获得自由。

1946年10月,张学良被送往了台湾,在台湾他被囚禁的地方一直变换着。1947年,搬去了新竹县井上温泉;1957年10月,移住至高雄市西子湾;1961年又移至台北市。外界人对张学良的消息少之又少,只知道他还活着,具体在哪都不清楚。

1957年的时候,在蒋介石70岁寿辰的那天,张学良给他送去了一个手杖,希望蒋介石不要忘记自己的存在,可惜的是,离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20年,蒋介石仍然没有消气。

图|蒋介石去世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病去世,享年88岁。四天后,一位老人来到蒋介石的灵前,在别人的指引下,走到蒋介石的水晶棺旁,作最后的告别。这位老人就是张学良,他的到来引起了现场大部分人的关注。这是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的第39个年头,张学良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送蒋介石最后一程的呢?

答案就在张学良送的挽联上,上面写着:

“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chóu chóu)。”

这是他亲自写的挽联,道尽了他和蒋介石一生的关系。 蒋介石去世后,其子蒋国经,子承父业。蒋介石临终前叮嘱蒋国经,不可放虎归山,这个虎不是别人,就是张学良。

图|蒋经国和蒋介石

张学良在囚禁期间蒋介石难道就没想过放了他吗?有的,在1946年的一天,蒋介石派下属莫德惠去见张学良,传达这个命令,另外还有三个条件。张学良终于等来了希望,听完那三个条件后,却沉默了,最终拒绝。

究竟是什么条件,让张学良拒绝拥抱自由的机会?第一个就是张学良对外称西安事变完全是受西安共产党方面蛊惑参与的;其二,在“九一八事变”时期,日寇侵略东北,蒋介石给张学良发了一封不抵抗命令的电报,交还给蒋介石;最后,张学良获得自由后不得再回中国。

张学良听完开出的条件,当面就拒绝了。这让莫德惠大吃一惊,对此张学良耐心地做了解释,西安事变的确是他和杨虎城发起的,如果要把这个事情栽赃给别人,且不管事情的好坏,这是一种不仁义的行为。张学良还强调,西安事变完全是他本人的意思,他已经使得东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不能眼看还有其他地方落到日本人手中。

关于那封电报,内容是蒋介石命令张学良面对日军侵华不作抵抗,而张学良本人也没有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导致东北三省很快就被日寇占领,张学良也成为了千夫所指的对象。如果蒋介石拿回这封密报,历史可能会被篡改,在民族的是非上,他不想弄虚作假,更不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背负骂名。

蒋介石的三个条件,张学良早就看出这其实就是一个陷阱。到时候,蒋介石可以对外宣称,张学良痛失东北,遭共产党蛊惑发起兵变,失败后,在中国待不下去了,只能出国定居。

如果自由的代价就是要出卖人民,出卖历史,那他宁可不要这种自由。就这样,他的大部分人生都被困在了一块方寸之地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待我权倾天下2023-12-10 06:31待我权倾天下[河南省网友]27.109.61.58
    这段历史让人唏嘘,少帅在台湾的经历令人深思。
    顶31踩0
  2. 一语约定2023-09-18 19:02一语约定[浙江省网友]118.127.138.209
    2001年张学良葬礼上,老管家的一句话触动了人心,揭开了少帅在台湾的无奈。
    顶0踩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