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古代抽象通缉令真能抓住逃犯?通缉令上一句话 任其插翅也难逃

时间:2023-06-28 06:06:01

相关推荐

古代抽象通缉令真能抓住逃犯?通缉令上一句话 任其插翅也难逃

中国是一个法律意识十分强烈的国家,别说是律师,法官都各种法律熟悉并烂熟于心,并且我们国人对于法律的敬畏意识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可能会知道古代朝廷官府对于罪犯的缉拿,在书上可能不知道实际情况,但是影视剧之中画像那么模糊,难道真的能够抓住畏罪潜逃的罪人吗?

古代法律之中的牵连制度使得很多老百姓根本不敢包庇罪犯。

中国从建立国家以来,就是一个十分注重法律建设的国家,从先秦时期就有大量关于明文法律的记载,在每一个新朝代建立的时候都要派遣专门的人员对法律进行修缮。

而这些人一般都是当时社会上面著名的文学家或者说儒学大家,他们不仅熟悉历史典故,而且对于各个朝代的法律也是非常了解,朝廷如此重视法律,使得地方上面的老百姓也耳濡目染的沾上了一些学习法律的风气。

古代法律

古代一直是以封建社会为主,在那个专制独裁的年代,整个国家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因此皇帝的喜好就成为了法律严格松散的标准,并且也只罪行非常严重的逃犯,而官府的力量又不够抓住这个逃犯,于是只能下达通缉令,利用社会发力量帮忙。

通缉令

所以说这些通缉犯的罪名在那个时代都是十分重的,而古代封建社会对于重犯一般采用的都是十分严酷的法律,大部分都规定了牵连之罪,淳朴的古代老百姓根本不敢私藏朝廷严厉通缉的罪犯,如果把这些罪犯藏在家里的话,一旦被官府发现的话,那基本上是以包庇罪同处,并且古代百姓的心中一直是十分畏惧朝廷的,又哪里敢私藏这些朝廷通缉的要犯呢?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些罪犯没有了人家可以躲藏,少了一条出路。

路引和身份证明物件使得罪犯难以在主要关口和城门之中逃窜。

古代抓捕逃窜人员,不仅会在当地发布通缉令,还会把通缉令的画像和罪犯的情况说明上报给朝廷,然后通过相关程序向各级官府下达通缉令,这样一来,整个国家的各级州,郡,县都会粘贴上他的画像。

古代通缉令

而且从秦朝开始,商鞅变法的时候就发明了一种类似与现代社会身份证的东西,在法律之中明文规定,凡是老百姓外出,必须带上这个身份证明,不然的话是不准放行的,而这个路引和身份证明制度在古代平时是没什么用的,但是一到关键时刻便十分有用。

古代身份证

这里就会有一个疑问:难道一个普通人出去买个菜串亲戚还要拿身份证,岂不是麻烦死。其实不然,这个路引和身份证明制度只是用了出行本县以外的地方,而本县以内则不需要使用,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可能一辈子少有机会出县。

但是对于这些罪犯而言,他们在当地犯了罪,在本地肯定待不下去了,必定要逃跑,而在逃跑的时候,他又不可能在官府获得这个路引身份证明,所以他基本上不会直接走城门和关卡,一般都是翻山越岭,这些操作都是十分消耗体力的,一来二去行动诡异就很容易被人发现,从而上报给朝廷。

朝廷对于通缉犯进行重赏,使得人们自发地去寻找这些罪犯,让罪犯无处藏身。

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生产出来的东西本来就不多,还要应付官府的各种苛捐杂税,使得老百姓很难生存下去,如果遇到个天灾人祸那就会破产没饭吃,自己都可能会沦为奴隶。

古代告示

所以古代老百姓的生活是十分艰苦,他们一年辛苦到头,也只是能够勉强吃饱饭,要是有多余的钱财,他们便会拼命去争取。而朝廷对于这些通缉犯的奖赏往往是十分丰厚的,这笔钱财如果通过抓住犯人而获得,节俭的情况下能够补贴家用,甚至成为几月或者一年的收入也有可能。

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人在农闲的时候自发地去寻找这些犯人来领取赏赐,这也是古代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来源。对于犯人而言,他们就显得十分艰苦了,要吃没吃,要住没住,每天还有一大群官府和民间的老百姓想抓你来领赏,时间一久不仅身体受不了,连精神方面也是痛苦不堪,而在犯人疲敝之后就很容易暴露行踪,从而被抓住。

参考文献

《史记.商君列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奋斗ing2023-10-16 06:18奋斗ing[上海市网友]183.175.120.41
    古代通缉令真是神奇,说是任其插翅也难逃,有点像现代的全球通缉令呢。
    顶45踩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