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关羽败亡完全是东吴背盟的错?毛主席有句话直指要害 败得不冤

时间:2023-06-27 07:48:01

相关推荐

关羽败亡完全是东吴背盟的错?毛主席有句话直指要害 败得不冤

引言:

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

毛主席这句话无疑是至理名言。

他用短短数十个字道尽了政治的精髓,那就是团结能团结的一切力量,为达到最终的目标而努力。

在这里说这句话何意?不过是作为开场,诠释全文的主题而已。

今日主题是,关羽威震华夏后,如果真就拿下樊城甚至打到许昌,能助力蜀汉一统天下吗。

一:威震华夏对统一天下有多重要?

在三国志中,对关羽威震华夏是这样记载的。

《三国志·关羽传》: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这段正史材料用简短的语言记录了建安24年发生的几件大事!

首先:是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成了前将军,假节钺。

其次:是关羽率领大军进攻驻守荆北地区的曹仁,曹操派遣于禁增援曹仁,遭遇大雨在关羽水淹七军后全军覆没,于禁被俘庞德被杀。

最后:是关羽打赢了之后对曹魏的影响,关羽大胜让曹魏地盘风声鹤唳,不少人都摇旗鼓噪开始呼应关羽北伐,弄的身处许昌的曹操都寻思是否迁都。

为何打樊城会让曹魏势力如此动荡?原因很简单,它能将刘备的汉中战区和荆州战区给打通。

樊城可以说是连接汉中和荆州的关键节点!

(全据汉水等于盘活刘备军)

如果关羽拿下了樊城,刘备势力进攻曹魏的局势将大大改观!

第一:刘备将占有汉水全境,盘活全局。

汉水是长江最重要的支流之一,汉江流经今日陕西和湖北两省,在今日襄阳区域附近,汉水又被称呼为襄江或者襄水。

全具汉水之后的刘备势力,要在汉中战区和荆州战区运输兵员和战略物资,就不需要再走艰难的蜀道,可以借助水路快速行军,大大降低了战略部署难度和后勤补给难度,而且襄阳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据了襄樊区域的蜀汉,就能在和曹魏对垒的正面形成战略优势,北伐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第二:曹魏势力将无险可守。

如果曹操丢掉了樊城,则意味着整个南阳郡暴露在刘备势力之下,无险可守的曹操如果要抵抗关羽的进一步进攻,只能在南阳北部的伏牛山一线设置防线。

那么南阳是个什么地方?答案是当时重要的粮食产区,南阳盆地面积36635平方公里,素有“中州粮仓”之称,在今日中国,都是著名的粮、棉、油、烟产地。

在古代,粮食和人口就是战斗力,一个产粮区人口必定不会少,落入刘备手中的南阳盆地,即是兵员地也是粮食产区,拿下这里对刘备势力而言,意义不下于巴蜀。

更重要的是,南阳盆地在往南走,就是汉献帝所在的许昌,等于直面曹魏的统治核心区域!

那个时候的境况下看,曹操不害怕,确实说不过去。

(当时形势图)

二:假设命题,孙权不背盟,蜀汉会如何。

关羽北伐最后败在了东吴背盟偷袭荆州,曹魏援军打压关羽的两路夹击之下。

如果当年的孙权,在关羽一路大胜的关键时刻,不偷袭关羽,反而选择夹击曹魏,情况会如何?

答案当然是曹魏有覆灭这危险。

因为那个时候的蜀汉,正是隆中对能实现的时刻,占据荆州和益州还连接了汉水。

在这个时刻,刘备稍许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关羽稍许稳守一段时间,就能发动一场两路夹击的战争。

而且那个时候的曹魏,背后凉州区域还有军阀张进、黄华等人正在叛乱。

内忧外患时刻,联合孙权大军进攻,三路夹击之下,势必战果辉煌,曹魏势力极有可能丢掉凉州,刘备拿下关中也非不可能。

至于孙权,只要他自己不带兵,打过淮河占据徐州也不是梦。

所以,只要孙权配合,三国或许不会延续那么久,刘备也不会壮志难酬,关羽也不会横死荆州。

但是孙权啊孙权,并不是一个配合的人。

原因也简单,那就是他没有政治家的眼光,多的是获得实利的心思。

(务实的孙权)

三:北伐成功的关键在孙权。

三国三大雄主可谓各有特点!

刘备一生仁义为先,虽也做过些下做事,但依旧当得起真英雄。

曹操一生纵横四海,快意恩仇大气磅礴,属于真性情的大奸雄。

唯有这孙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务实主义者,为了眼前的利益,可以无止境地撕逼,也可以无下线地做人。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受邀入益州,留下关羽、张飞、诸葛亮镇守荆州,谁曾想蜀中攻略很不顺利,军事庞统战死。

公元213年,刘备在益州进退两难,无奈只能召唤诸葛亮、张飞、赵云前往益州帮忙,独留关羽镇守荆州。

然后,荆州就成了关羽主政的地方,傲气的关羽,在荆州的主要工作并不是治理荆州而是和东吴的大都督反复拉扯。

至于拉扯的核心,大家耳熟能详,荆州归属而已。

(鲁肃和关羽)

孙权反复讨要荆州,其实和他算计中的政治利益有关,当年借南郡给刘备,目的是让刘备在北方抵挡曹操,现在要荆州则是因为刘备的实力,就要超越自己了。

稳固荆州,图谋益州,真要横跨荆益,刘备将成为比肩曹操的大势力。

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利用,有威胁的时候打压,务实的孙权,时刻都在关注刘备势力的发展。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刘备终于平定了益州,从一个小小的从属势力变成了能和孙权相比的大军阀。

孙权终于坐不住了,加紧了讨要荆州的节奏,目的就是希望能占据和刘备交往的实力优势,至少不落于刘备之后。

但刘备面对孙权的讨要要求,回答则是:取得了凉州之后再还荆州。

这无疑让孙权升起了,这刘备老小子是老赖的想法,真等刘备取得了凉州,孙权那还是刘备的对手。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在哪个时段,刘备势力势如破竹,正是步步发展壮大的时候,最该急的应该是刘备死敌曹操,如果孙权能呼应刘备,攻略曹操,那会寸步不进?

孙刘联盟的目的就是打击曹操,明白谁是自己的敌人很重要。

当然这里也不能说孙权谋划有误,不过放弃了只要敌人,打压次要敌人,无疑是三国最后归于晋的根源。

(各有算计的三国)

四:看似平静却刀兵不断的荆州争夺。

在刘备获得益州之后,坐不住的孙权不想外交交涉了,直接派吕蒙带兵准备强夺荆州。

关羽一看顿时有点蒙,这盟友翻脸比翻书还快啊,被打得措手不及,吕蒙也顺势占据了荆州不少地盘。

这让关羽深以为耻!

刘备一看关羽顶不住,也亲率五万大军顺江而下,帮助关羽夺回荆州,谁承想曹操又行动了,他出征汉中,降服了张鲁,隐然有威胁益州之势。

刘备不想两面作战,只能和孙权媾和。

随后就是著名的湘水划界,湘水以西属于刘备,以东属于孙权。

但是这件事,对孙刘联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刘备看来,这是孙权撕破脸的举动,在孙权看来,这是刘备以势压人的举动,两方的不信任感开始上升。

公元217年,孙权势力中最有远见的战略家鲁肃去世了,上位的是主张对刘强硬的吕蒙。

失去了鲁肃的局中调和,荆州形势日益紧张,仅能维持表面上的和平。

有了之前教训的关羽,也加强了对于东吴的戒备,在防备东吴的同时,也时刻关注北方曹魏的动向,原因无他,在关羽看来,自家哥哥刘备谋夺天下的大志向才是自己的主要工作。

公元217年到公元219年时段,刘备和曹操都在汉中激战,持续两年多的拉锯战,最后的胜利者是憋屈了一辈子的刘备。

汉中之战胜利之后,刘备进位汉中王,声势大振的同时,也让关羽信心十足,更让曹魏统治区域人心思动。

同年,曹魏所属靠近荆州的南阳等地发生了叛乱,当时的叛军头子们纷纷联系关羽,希望关羽能出兵北伐。

在和刘备通气之后,刘备也觉得关羽北伐能减轻汉中前线的压力,就默许了关羽的北伐。

然后,就是关羽威震华夏的北伐了。

一路顺风顺水的关羽北伐,让刘备势力形势一片大好。

在一片浩大的形势下,谁是主要敌人又成了三方势力权衡的焦点。

在刘备看来,主要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曹操,可在孙权看来,曾经的主要敌人,从曹操变成了刘备。

只不过他依旧在犹豫,这个时候,变数来了。

(汉中之战后的三方格局)

五:曹魏的举措。

关羽北伐的时候,曹操坐镇洛阳,因为内部并不安稳,加上年岁渐长,他没办法脱身去往前线。

派遣的援军又失利,让他深感苦恼,以至于在讨论是否迁都,由此可见,那个时候的曹魏中,不少人也出现了思维混乱。

在形势逆转下,分析不出谁是主要敌人。

然后,司马懿出现了,在分析了孙权的诉求之后,提出了策反孙权的计划。

而那个时候的孙权,其实对刘备已然是恨怕交织。

恨刘备借荆州不还,怕刘备势力过大压制自己,早已忘记了自己的主要敌人是曹操,不想着和关羽呼应北伐,反而想的是算计刘备。

其实这在孙权看来,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原因无他占据荆州益州,全据汉水之后的刘备,打孙权比大曹操还顺手。

顺江东下进攻,比北上简单多了。

于是孙权开始了反水之举,派遣使者联络曹操,请降举动可说和曹操不谋而合。

曹操一看,哪有不借坡下驴的道理,立马缓和了同孙权的关系,谋划起联合进攻来了。

在他们联合之后,曾经势力最弱的刘备,反而成了他们的共同敌人。

刘备势力的急速扩张,让两方心慌!

现实压倒了理想,利益压制了道义,刘备势力遭殃了。

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横死,北伐无路,刘备也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希望,连带着让诸葛亮失去了践行理想的可能。

理想是个好词,但践行太难。

(理想这东西)

尾声:行文至此,不由想起诸葛亮隆中对决策中的北伐三要素。

1. 外结好孙权

2. 内修政理

3. 天下有变

这三要素中,内修政理刘备算是做了一大半,天下有变,按照关羽北伐时南阳叛乱的局势看也算是机会,唯独这外结好孙权,失策了。

人性是最难把握的东西,特别是孙权这样的务实主义者,更是变量多多。

孙权不愿为刘备的霸业做嫁衣,刘备却指望孙权能和自己一样,是有霸业之心的人。

在刘备看来,有霸业之心的人,应该跟他一起北伐。

这或许是刘备人生中最大的天真吧。

一个眼光永远在荆州的人,并没有天下霸图的心思,那会有长远打算。

于是,成为了曹操、孙权主要敌人的刘备集团,一蹶不振了。

后续的无数北伐,更多是践行理想的使命作祟,少了实现的可能。

由此观之,孙权才是刘备势力统一天下的命门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ゞ☆月荷シ☆2024-01-12 04:01ゞ☆月荷シ☆[天津市网友]203.1.70.106
    @-忘了初衷关羽的失败固然令人惋惜,但失败也许并不完全冤枉。
    顶9踩0
  2. -忘了初衷2023-11-06 21:17-忘了初衷[山东省网友]203.23.47.82
    毛主席有句话直指要害,历史事件的复杂性不容忽视。
    顶5踩0
  3. 兰心若水2023-09-01 14:32兰心若水[河南省网友]43.228.134.28
    关羽败亡完全是东吴背盟的错?历史上的纷争让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顶0踩0
相关阅读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查分析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查分析

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像肥皂泡一样脆弱,有些小如一座城池

2023-07-17

人生感悟句子 句句暖心正能量 直戳心窝

人生感悟句子 句句暖心正能量 直戳心窝

不要惶恐眼前的难关迈不过去,不要担心此刻的付出没有回报,别再花时间等待天降好运

2023-08-14

精彩绝伦的句子 句句刺痛你心 滋润荒漠的心田

精彩绝伦的句子 句句刺痛你心 滋润荒漠的心田

世界上什么都不公平,唯独时间最公平,你是懒惰还是努力,时间都会给出结果

2023-02-01

简美的朋友圈物语心情句子 满满正能量 感悟颇深

简美的朋友圈物语心情句子 满满正能量 感悟颇深

希望是生命的瑰丽朝霞,我们应当在希望中生活,并在希望中奋进,去开拓我们的人生之路

2022-12-22

俗语“慈不带兵 义不养财 善不为官 情不立事 仁不从政”何意

俗语“慈不带兵 义不养财 善不为官 情不立事 仁不从政”何意

内容摘抄的对象包括先贤的诗词歌赋,历史典籍,戏剧唱词,笔记杂感,等等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