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河南这几个城市 方言就像说外语 太难了!看看你能听懂几句?

时间:2023-06-25 06:27:01

河南这几个城市 方言就像说外语 太难了!看看你能听懂几句?

在河南,有一种可以,叫中!有一种不服,叫咋卓?有一种聊天,叫喷空;有一种漂亮,叫排场;有一种舒服,叫得劲!

说起河南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河南方言中大部分都属于“中原官话”,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及其周边地区。然而,还有一些地区的方言就连河南人自己相互之间也很难听懂。

俗话说:“三里不同天,十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区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而这些,都是以地方方言为载体的。所以,每个地区之间的方言也各不相同。

今天咱们就来盘点一下河南方言中最难懂的几个地方,和大家一起来聊聊!

一、安阳.林州,(属于河南豫西北太行山一带通行的晋语--邯新片--磁漳片)

林州位于河南最北部,与河北邯郸、山西平顺、壶关接壤,隶属于安阳的一个县级市。林州与安阳相隔不过50公里左右,但其口音却有着天壤之别,彼此用方言交流都难以领会,而且这种口音和正宗的河南方言听起来完全没有类似之处。除了林州人自己,很少有人听得懂这种在北方语系里按理说应该很好理解的方言。

林州话属于河南省内的晋语--邯新片--磁漳片方言,实际上是一种山区方言,与山西话很像,又与邯郸话类似,口音比河南官话要硬朗。小编觉得在河南所有的地区方言中,最难懂的当属林州话了。

80年代,林县有一段广播天气预报的小段子:“今儿个明儿个和后儿个,石板岩阿有点儿疙星,采桑正雾不愣噔,有老阳儿是晴天阿,木牛老阳儿是阴天阿,闺女小伙,摒光顾塔俩爱了,该收么的收么的,该嘎活儿快嘎活儿去,恁都听见阿了木有”?翻译过来就是:今、明、后三天,石板岩镇有小雨,采桑镇有雾,有太阳是晴天,没有太阳是阴天,姑娘小伙不要只顾着谈恋爱了,该收麦子的收麦子,该干活的干活,你们都听见了吧。

这里管太阳叫“老阳儿”,管月亮叫“明奶奶”,管零星小雨叫“疙星”。

林州方言铿锵有力,高亢洪亮浑厚直硬,变音较多、四声分明,去声字多。林州方言特点很多。从声韵调来说:稍稍带有入声而降调偏多,韵母的前鼻音在林州方言里几乎都给排斥掉了,读成了后鼻音。(比如说这句:“娘niai,这谁家闺女儿长勒正七了商唉”!“七了商”,就是漂亮的意思,与中原官话的“齐整”如出一辙。关于娘的称呼,林州话中应该是娘唉,一般也用于语气词,为了更好引起对方的注意。有人喜欢用哎,用啊等,或者用一个字来称呼别人,林州话将两个字放在一起,前者称呼,后者引人注意。再比如,某某名字后面有个亮字,林州话和安阳话就简称叫做“亮的de,还有杰的、娜的等”。)

林州方言对多音节词的首音节词读得沉重、响亮、节奏长,末音节词读得轻、低、节奏短。常因发音速度快,省略或轻放读个别词的声母、韵母,听起来好像改变了原来词语的音节 ,词尾多有后缀;句中常有语头、镶中和缀尾,说话常省略某些词语 。

相信不少朋友看到这段话是一头雾水[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翻译过来就是:“南边那树枝上蹲着两只麻雀,一个麻雀对另一个麻雀说:你往那边让一让,把我的羽毛都弄乱了。这个麻雀说:你别吵吵了,我又不是故意的,烦死了”。[笑哭][笑哭][笑哭]是不是很有意思,你听懂了吗?

关于林州话,还有哪些有意思的词语和故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补充。

二、信阳.新县,(属于河南豫东南大别山一带信阳方言中的--黄孝片--信蚌片的江淮官话)

新县隶属于河南省信阳市,位于信阳市南部大别山腹地,地处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接地带。素有“三省通衢”、“中原南门”之称号。新县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这里曾走出43位开国将军,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新县方言属北方方言黄孝片--信蚌片的江淮官话,有人说新县话和江西九江话类似,其实不仅是九江,有些新县人说话会被认为是湖北黄冈、黄梅或者黄州口音。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多的新县人多为江西九江移民。当年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信阳地区也作为了其中目的地之一。如今的光山、新县、潢川一带有很多人的家谱记载祖籍为江西省南昌府的筷子巷。因此来讲,新县话又多少沾上了赣语系的一些特征。

新县方言语速极快,听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去过新县的人都几乎听不懂当地的方言,就连信阳人也有的听不懂。所以,新县话在其区域内各地方的方言也不尽相同,县南部、西部的田铺、泗店、箭河、陈店、郭家河等乡受湖北省红安县、麻城方言的影响;县东部沙窝地区受商城方言的影响;县北部和西北部接近光山县、罗山县方言。

曾经有一个故事在新县流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前期前线的最高指挥官是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许世友是新县人。战争的作战指令是通过密码电报发送给前沿作战部队,那时越南人的靠山是苏联。苏联派了密码破译专家帮助小弟越南,我们的作战指令总是被敌方破译,换密码还是很快被破译,战局很被动。许将军恼火了,想了一个“歪主意”,新县人说话中国人都听不懂,越南人更听不懂了,就从部队里挑选一批新县兵(许将军的部队里不缺新县兵),派到各前线部队当通信兵,作战指令直接用新县方言明码呼叫,敌方能清楚听到电台里在传达作战指令,却听不懂是什么意思,指令是什么具体内容,完全蒙圈。这故事自然是杜撰,现代战争不是儿戏,岂能明码呼叫。但我很希望是真的,假想一下:“命令,你部吞(tun ,后退)一点,等敌人追击,弯(绕)敌人屁股后面,门晚黑(明晚)力(打击)他们”。这场面,想想就觉得很可乐。

从我开始接触信阳人开始,记忆力最深的就是他们把鞋子说成“孩”。比如说:“你这双孩几多钱”?说的是“你这双鞋子多少钱”,但一般不带“子”的,很多字、词,有音无字。

在新县方言里,还有许多有意思的词句。比如,我跟你说,用新县话是:我给你sei 哈;什么:搞S唉、漂亮:疼人、青蛙:K么、蜻蜓:纲几、细雨:麻分子、拖鞋:撒板儿、爱管闲事:扯皮蛋、打架:杠祸,我们聊得很开心:拍的五七六合的。大家听了这些,是不是觉得是不是很给裸气呢?[耶]

三、灵宝,(灵宝隶属河南省三门峡市,地处豫西丘陵山区一带通行的洛嵩片--汾河片--关中片)

灵宝市历史悠久,是人类最早的活动和发祥地之一。这里出现了灿烂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并且留有三皇五帝众多的历史传说,建有中国最早的雄关要塞“函谷关”,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曾在这里留下了文学巨著《道德经》一书。

灵宝市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西部。北濒黄河,西与陕西省洛南、潼关,山西省的芮城县、平陆县交界,南与河南省陕县、洛宁县、卢氏县接壤。因此,灵宝话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显得五花八门,即像河南话,但又不全像,还夹杂着浓厚的陕西口音和轻微的山西口音。汲取了三省之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饮食文化。

灵宝方言非常有趣,但是南北地区之间的发音也有差异。总的来说,灵宝东边和南边河南口音较重,北边口音稍微有些山西化,西边则是陕西口音,尤其是豫灵镇一带。大致上可分为三种:1、原阌乡县所辖乡镇,其特点与陕西省相近;2、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分别与卢氏县和洛宁县类似;3、市区周边乡镇,在发音上,同山西运城部分地区类似。仅仅“脑袋”一词,在灵宝西半部叫“头”,东半部叫“地闹”。还有个别乡镇把“什么东西都有”或“零碎的、乱七八糟的东西”称为“嘎达麻喜”。

在灵宝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是在拥挤的某列火车上,一位灵宝老太提着一只大皮箱站在过道上,乘务员检查时问她皮箱里装的是什么东西,老太昂然答曰:“嘎达麻喜”,乘务员以为遇到外宾了,赶快给老太安排了一张软卧。尽管这则传说的可信性还待考证,但灵宝方言不太好懂却是不争的事实。像妯娌叫“先后”,父亲叫“大”,连襟叫“担子”,受苦叫“受症”,天不怕、地不怕叫"二百五"、疲倦打盹叫“迷瞪”、少睡一会叫“让我木楞一眼”,说一个人倔强叫“板杆子”等等...

灵宝方言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和历史地理位置的不断演化中,形成了独特的地方语言,和区域文化。关于灵宝方言,还有哪些有意思的词语和历史文化,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补充。

四、济源,(济源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豫西西北太行山区一带通行的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

济源位于河南西北部,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地处太行山南端、黄河北岸。境内大山大河交相辉映,山水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培育了王屋山、黄河小浪底、五龙口、济渎庙等知名景区。

历史上济源及周边地区曾是怀庆府辖区,故济源方言有时也被称为“怀庆方言”。春秋时期晋文公帮助周襄王平定王室叛乱之后“守信降原”,把济源地区纳入晋国的版图。汉置河内郡,后魏置怀府,元改为怀庆路,明置怀庆府,清袭之。后来又经过明朝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采纳户部郎中刘九皋关于移民的建议, 分别于洪武四年、二十三年、二十八年组织山西平阳府百姓移居怀庆,今天在济源方言区的大部分人口是从山西移民过来的。因此,济源方言和晋语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济源有属于河南,不可避免地受到河南方言的影响,也和晋语又有些不同。

从济源方言中词汇和其它词汇的相似度看,济源方言中大部分的词汇是和河南话一样或是类似的,其次是山西话。比如,在中原官话中常见的“娘”,即为“母亲”一词的称谓,也作为语气词在河南大部分地区方言中常常体现出来。在济源发言中“娘”读“娘一”,niang一声或读niao 一声。我:叫作wei,父亲叫作:大、 呆、伯bei;妻子叫作:屋里人连音读wi ren;丈夫叫作外头人。等等...

济源方言中特有的词汇中还保留着一些古白话中的词语,所以济源方言虽属于晋语区,有些发音山西人不明白,河南人也不理解。小亿川(板凳),当微(客厅),里隔了儿(卧室),墙各劳儿(墙角),徐徐儿(麻雀),各料(跳),扽(Den)起:上面、上方。

济源话中虽然保留有大量的入声字,但济源方言还是有四声构成,只不过济源方言中缺失的不是入声,而是上声(三声)。在济源方言中,大部分的上声被转化为去声还有一部分被转化为轻声、入声。

上面图片中的对话大家能看得懂吗?欢迎留言评论。

王屋太行,愚公移山的故事源远流长,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它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如果你在河南,或者来过河南,你眼中所了解的河南方言又是什么样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5)
  1. 黑夜睁眼的猫2024-03-30 08:05黑夜睁眼的猫[青海省网友]203.55.192.203
    ```
    顶0踩0
  2. 梦~你的江山2024-02-03 12:33梦~你的江山[北京市网友]103.47.49.124
    @我喜欢刘大家都说河南的方言很难懂,果然不是盖的,感觉要花好长时间才能听懂。
    顶15踩0
  3. 我喜欢刘2023-12-09 17:02我喜欢刘[云南省网友]203.34.57.222
    河南的方言真有意思,感觉跟普通话完全不一样,有点难以理解。
    顶9踩0
  4. 花冢2023-10-14 21:30花冢[吉林省网友]121.249.214.28
    这些方言真的是太难了,听着就像在听外语一样,完全跟不上节奏。
    顶8踩0
  5. 等,默2023-08-20 01:58等,默[青海省网友]111.85.143.155
    ```html
    顶0踩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