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手把手教你理解句子的含义 别再说太难了

时间:2023-06-24 04:51:01

手把手教你理解句子的含义 别再说太难了

跟着王少侠,语文不用怕。

大家好,我是王少侠。

欢迎大家和王少侠一起学习语文,爱上语文。

侠客:王少侠,“理解句子的含义”这类题太难了,让人崩溃,请教教我!谢谢!

理解句子含义是中高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而且是永不衰败的题型。

不用这位侠客问,我也会讲。

先说个故事。

古装剧中经常有这样的情节:

青年向高僧求教。高僧并不直接回答,而是神神秘秘地念了一句诗。青年一脸懵逼,追问是什么意思。高僧又来一句:善哉,善哉!青年登时有种一拳爆头的冲动……

但如果把高僧换成算命先生,那就不一样了。

算命先生装X地说完那句诗后,就等着青年掏出银锭子或者许下什么承诺。

青年意思意思之后,算命先生会结合青年的处境,把解救之道和盘托出。

种种故事和生活事例告诉我们: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含蓄是一种美,看破而不说破是一种境界。

所以,中国人说话、写文章都喜欢拐弯儿,等着别人去欣赏、去揣摩。

而理解句子含义就恰恰相反,既要看破,也要说破。就像那个收了钱的算命先生。

把话说到什么程度呢?

要像白居易写的诗那样,让楼下的门卫大爷都能听得懂。

好,我们进入正题。

讲解之前,我们先问一下自己:让我们理解含义的句子都是些什么句子?是随便选的吗?

比如:

妈妈做的饭可好吃啦,我超级喜欢吃!

悟空,我饿了,去化些斋饭来吧!

你觉得这样的句子会被命题人看中,放到中考题里吗?

显然不会。

如果真有这种情况,ta不会被人骂死,而会被人笑死:这命题人也太弱智了吧,出这么low的题考我们!一点儿水平也没有!

是啊!话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了,还有啥含义可言呢?

为了不出现这种情况,命题人肯定会考一些不那么直白的、相对晦涩的句子。

那么,要考的句子是哪些呢?肯定是那些『重要的句子』。

『重要的句子』一般分为3大类:

1.起承转合的句子

如:总起句、过渡句、中心句、总结句等。

2.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句子

如:抒情句、议论句、哲理句、主旨句等。

3.使用修辞、表现手法的句子

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对比、衬托、象征、想象、联想等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些句子呢?

也很简单,5种技巧:

抓上下文抓关键词抓手法抓表层,也抓深层抓思想情感

我选3个有代表性的详解一下:

1.抓关键词

一个句子里不可能每个词都隐晦,有深意。只有1-2个词才是我们要抓的重点。把ta弄清楚了,再代入到原句中,问题就迎刃而解。

相当于用自己的话来翻译,把一个含蓄的句子说得直白一点。

这些关键词往往富有表现力,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表色彩的词等。

比如: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首先,抓住“震悚”这个关键词,而且ta是动词,能反映“我”情感态度的全部。

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显然是写出“我”看到长妈妈买回《山海经》时的惊喜和震撼。

最后,往人物思想情感上考虑,不难得出,这里是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综合一下,我们可以这样写:

“震悚”这一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看到长妈妈买回《山海经》时的惊喜和震撼,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还有更经典的是鲁迅《孔乙己》中的那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里的“大约”和“的确”看似矛盾,实则高明之至。什么原因,相信大家都知道的,这里就不展开了。

2.抓手法

一般是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运用手法的句子往往是作者变着法儿地表达思想情感,这样显得更加形象或突出。

例如: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老舍《济南的冬天》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薄雪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斜照下的雪娇羞甜美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抓思想情感

这一点几乎是必须必须要考虑的。

(2015·乐山中考)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阎连科《老师!老师!》

老师明明已经消失了,但“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

另外,“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心跳是和自己伴随终生的,而“我”还能像听见心跳一样看得见他的身影和脚步,说明老师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我”对他难忘。

那为什么会难忘呢?很显然是对老师敬重和爱戴。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写:

虽然张老师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张老师的形象和精神还留在我心中,让我像听心跳一样时常清晰记起,这表达了我对张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深情难忘。

当然了,我们具体解题时,要综合运用这5种技巧,决不能单一化思考。

但一般的思路还是,抓住关键词,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最后提炼人物思想情感,同时做到表里结合。

最后,我们来看一道中考题:

我把题目中考查的句子单独拎出来。来看第一句:

很明显,关键词是“寒冷”“唯一真实的印记”,它们和上文“雪花……像针,刺入肌肤”,以及下文“我淡淡发笑……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高度对应。

由此,我们可体会出“我”没钱、没朋友、没倾述对象的孤独沮丧之情。

所以,可以这样写:

雪夜带给身处异乡的“我”不仅是身体的寒冷,更有创业失败带来的强烈的孤独沮丧之感。

第二句:

结合上文句子“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以及句中“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我们可以体会到老人生活的艰辛。

后面的转折句明显是重点——“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说明老人仍顽强地生存着,这显然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大雪掩埋不了他,那是因为他有着坚强不屈的精神。

所以,答案可以写:

在我看来,雪花象征着生活的压力和磨难,这些压力和磨难可以折磨老人的身体,却不能打垮他的精神。

通过今天的讲解,相信大家对句子含义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当然,最好是趁热打铁,赶紧练起来!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下一讲我们再见。

我是王少侠,感谢侠客们光临小岛。

您的每一次评论、收藏、转发,我都认真地当作是爱!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王少侠说语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木子目2023-12-09 09:04木子目[江西省网友]121.46.30.26
    @煞笔别再说太难了,因为有了这样的教学,任何句子都可以变得简单易懂!
    顶10踩0
  2. 煞笔2023-09-16 06:57煞笔[重庆市网友]103.242.243.110
    这样的教学方法真的太贴心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顶2踩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