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儿子一句话让爱炫同学哑口无言:我家有一大摞献血证 你家有吗?

时间:2023-06-12 07:48:01

儿子一句话让爱炫同学哑口无言:我家有一大摞献血证 你家有吗?

他是阜新阜矿集团的普通工人,他执著,用生命影响生命,连续十年无偿献血感动了整座城市。

作为军人的儿子,他奉献,他把妻子和朋友都带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夫妻俩一起进行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等待配型成功的时刻,他们将捐献造血干细胞。

作为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他不丢下一次志愿活动,赈灾捐款、慰问敬老院他都抢在前面;在他的说服下,家属将车祸遇难小女孩的器官捐出,让6名患者重燃了生的希望。

作为父亲,他是儿女心中的英雄,37个献血证是儿女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帮助别人,奉献自己,全国最美家庭每一个点滴背后皆是爱的滋养,是美的种子。

人物档案:

田东亮,今年39岁,阜矿集团煤层气开发公司发电车间的一名普通员工。他从2009年第一次无偿献血开始,十年来他无偿献血达30000多毫升,捐献血小板达90余次。在他的影响下,妻子也开始献血,夫妻俩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血样,共同加入中华骨髓库。2012年,田东亮被中华骨髓库评为"五星级志愿者",2013年被阜新市红十字会评为"优秀志愿者"。2014年被阜新市精神文明办评为"优秀志愿者"。2015年,他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红十字志愿者"、2016年被市红十字会评为"志愿楷模",他的家庭也被评为最美家庭,2017年,获辽宁省文明办"最美志愿者"。2018年,田东亮家庭当选全国"最美家庭"。

无偿献血37次是儿女心中的英雄

"在辽宁省,我不是无偿献血最多的人。"田东亮从柜子里翻出红色封皮的无偿献血证,铺满了一桌子,仔细数了一下,共37个!这些无偿献血证详细记录了田东亮献血的时间、地点、数量,也记载着他对生命的奉献。

"我最开始几次献血没敢告诉媳妇,主要是怕她担心。"田东亮回想起第一次献血时的经历,"当时真不是一时冲动和心血来潮,但这一献就是十年,还真就没想到。"2009年2月8日,路过阜新解放广场时看到一辆血站采血车,脑海里闪现出了前一段时间看到的电视画面,伤者大出血急需输血,"抽我的!我早就有献血的想法。"

田东亮首次献血量为400毫升,几天后他收到了一条短信,"您好,您捐献的血液已用于临床救治病人!"这条信息就是对他献血行为的最大鼓舞,他时不时地为自己的这次爱心举动叫好,"献血光荣"这四个字他深有感触,30岁的男子汉用这种默默无闻的方式为社会作贡献,帮助那些急需输血的人,意义非同一般,他给献血定义为"用生命影响生命"。

4个月后,他来到血站要求再次献血,因为两次献血间隔不到半年被拒绝了,田东亮不愿意了,"我身体好,4个月和6个月有什么区别吗?"他的举动让血站的工作人员印象深刻,向他解释这是规定,不仅是对献血者负责同样也为受血者负责。

规定的半年时间刚到,田东亮就兴冲冲地跑到了中心血站完成了第二次献血,献血之后,他感觉心情特别舒畅。

就这样,无偿献血成了田东亮人生的必修课,时间久了,他的名字被血站的工作人员记住了。

献血量达到8000毫升时,田东亮捧回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田东亮的儿子和女儿把他看做是英雄,有一次,儿子的同学炫耀家里的房子和轿车有多高档时,儿子的一句话让同学哑口无言,"我们家有一大摞献血证,你家有吗?"

妻子在他的促动下加入到献血队伍中

无偿献血能拯救他人的生命,"献血证"是对献身社会公益事业的最好回报,每半年献一次血已经无法满足田东亮那颗澎湃的心。可献血间隔时间的要求不能改,他听说血小板在临床上需求量也非常大,且捐献血小板的时间间隔期仅为两周。

B型血小板经常出现短缺的情况,田东亮每隔两周左右就捐献一次机采血小板,跑血站的次数更频了。

田东亮偷偷献血的事还是被爱人裴裴知道了,她非但没批评丈夫,当天还刻意给炒了两个好菜。慢慢的,田东亮因为献血、从事志愿服务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等荣誉,单位的同事、战友才知道,"这小子干了这么多好事呢!"

妻子裴裴也要亲身体验一下做献血志愿者的感受,她拉着丈夫一起来到血站,"我也有献血证了,夫妻比翼双飞。"

十年来,在田东亮的带领下,许多战友、好朋友先后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

阜新市中心血站献血科水波告诉记者,他认识田东亮已经有10年时间了,早已被田东亮身上那股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所感染,"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炎炎夏日,只要我们需要B型血小板,打个电话他保准就来,从不找任何借口。"

护送造血干细胞每半小时晃动一次

"今天是世界第十五个国际献血日,欢迎大家参加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这是今年6月14日田东亮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的内容。

田东亮对红十字会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每一次都积极参与,几乎没有缺席过,义务献血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活动,赈灾募捐、慰问贫困儿童等活动,他都冲在前面。他是志愿服务队的"主力司机",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出现在需要他的地方,跑沈阳、锦州,他没有一句怨言。

2011年5月17日,田东亮和妻子一同留存了造血干细胞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中的一员。7年时间过去了,还没有遇到与其血液配型成功的人出现,"有随时待命,配型成功,我们俩都会毫不犹豫地捐献干细胞。这和献血不一样,对患者来说更为珍贵,意义也更重大。"2013年他独自完成了一次饱含爱心传递,护送造血干细胞从沈阳到西安,见证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封装、护送交接的整个过程,每半个小时就要晃动一次,"我一路上小心地抱着储运箱,就像抱着自己的孩子。"到达西安后,他见到了医护人员期盼的眼神,当把造血干细胞交到家属手中时,他看到了家属泪奔的背影,"从东北到西北,这是一次生命的握手。"

经过这一次行动,田东亮真正认识到播种生命种子的重要性,捐献造血干细胞能给一个生命、一个家庭带来活下去的希望,成为骨髓库的一员不仅仅是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幸福自己,在付出善良的同时让自己和家人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夫妻俩一起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田东亮的父亲是名军人,有着17年的军龄,受父亲的影响,1998年,田东亮入伍,当起了侦察兵。退伍后到阜矿集团工作,开车或许是田东亮的唯一能称得上的技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无愧军人使命",父亲的这句话时常在耳边响起。

2012年11月16日,在红十字会举行的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组织)集中公证仪式上,田东亮和裴裴在捐献志愿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公益路上一路前行,有一段时间曾经让田东亮很迷惘,但一个小女孩却深深地触动了他,从此,让他觉得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而脚步却越来越轻松。

琳琳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小女孩,"如果她还在的话,明年就可以上小学了,但我始终认为,她一直在!"提起琳琳,田东亮甚至有些哽咽,虽然这件事距离现在已经两年多了,但却让他永远刻在心里。

2016年5月7日,琳琳乘坐出租车的过程遭遇车祸,不幸离世。田东亮从另一位志愿者那里得知这一消息后,为琳琳感到痛心的同时,他开始着手为琳继续"活"下去想办法。

田东亮的话语逐渐打动了琳琳的父母,原来琳琳还可以用另一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捐献女儿的遗体,这让琳琳的父母感受到女儿就在自己身边。琳琳的肾脏移植给一位低体重成年受体;眼角膜让两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琳琳也因此成为阜新市最小的遗体器官捐献者。

田东亮见证了捐献的整个过程,亲人逝去故人悲痛,但想到还能给其他人带来生的希望,"这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此时,什么都不重要了,受此感染,只要为了正义的事情,我什么都可以舍弃!"

为了让儿女深刻体会友爱、互助,田东亮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带儿子一起参加红十会字会的志愿活动,带女儿到血站看献血过程,让女儿体会献血的社会意义。

对话:只要身体允许献血会一直献下去

记者:每次献血之后刻意补身体吗?

田东亮:没有刻意补身体,就是在上楼时感觉体力方面稍有下降,休息半天就缓过来了,第二天啥事也没有。我身体素质好,我参军之前,在市体校练过几年短跑,获得过全市第三名的成绩。1998年入伍后,各项比伍都排在前面,退伍后锻炼少了,但身体一点问题没有。

记者:养两个孩子,压力挺大的,为何专注于公益?

田东亮:说实话,我和爱人的收入都很低,勉强维持生计,压力真的不小。趁着闲暇时跑几圈出租车还能挣几十元,让生活能宽裕点。但觉得这和做公益并不矛盾,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可以学雷锋,晚上经常接到电话,需要我们志愿团队出动了,我手头的活儿再忙也要停下来。

记者:你还很年轻,献血的路,你给自己设定终点了吗?

田东亮:献血对身体没有伤害,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要一直献下去,直到退休吧。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金国建 编辑 金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格樂2023-12-06 17:19格樂[四川省网友]202.95.17.155
    儿子的回答太机智了,让人感到无比自豪!
    顶48踩0
  2. 韩子东2023-09-09 00:33韩子东[北京市网友]183.81.180.196
    哈哈,这个儿子太厉害了,真是幽默又善良!
    顶10踩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