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云南最美政法干警】“主任 开拔了”成为他在微信工作群中的最后一句话

时间:2023-06-10 03:22:01

相关推荐

【云南最美政法干警】“主任 开拔了”成为他在微信工作群中的最后一句话

以下文章来源于楚雄法院 ,作者楚雄中院

楚雄法院

发布法院信息,推进司法公开,提供司法服务。

2019年7月14日上午,楚雄市殡仪馆追悼大厅庄严肃穆、哀乐低沉,大姚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雪江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李雪江的亲属、生前好友、州县两级人民法院干警及各界干部群众前来送他最后一程。

7月9日下午16时许,李雪江在执行公务途中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去世,年仅42岁。“主任 开拔了”成为他在微信工作群中的最后一句话。

他是彝乡法治“践行者”

斯人早逝,长歌当哭。一位一心为民、扎根基层的好干部溘然辞世,噩耗传来,李雪江身边的干部群众从震惊、难以置信到悲痛不已。李雪江用他短暂的一生,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作为农家子弟,李雪江努力上进,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参加工作19年来,先后在楚雄市人民法院、楚雄市中山镇、州中级人民法院、大姚县人民法院工作。在大姚工作期间,李雪江心系贫困群众、情牵脱贫攻坚,先后下派担任湾碧傣族傈僳族乡巴拉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湾碧乡党委第一副书记。

2016年,李雪江被任命为大姚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作为“领头雁”,他以身作则,坚持带头勤学习、带头多办案、带头讲奉献,使该院实现了法院工作与中心工作双推进,队伍素质和案件质量双提高。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9日,该院共受案7771件,结案7151件,结案率达92.02%。

为破解“送达难”“立案难”“执行难”等制约法院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李雪江带领全院干警,建立完善机制,以“人民陪审员+村两委班子”的方式启动“网格化”送达服务;认真落实立案登记制度,不断完善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功能,保证了立案工作高效运转,当场立案率达96.4%以上;倡导法官们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把法庭搬到当事人家门口、病床前,原被告在同一乡镇的案件巡回审判率高达90%以上。3年来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2620件,执结2292件,执结标的9535.21万元,顺利通过“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验收。

2017年10月30日,随着法锤“砰”的一声落下,一起公司破产清算案件在大姚县人民法院审理终结,这是该院在新《企业破产法》实施后受理的首件破产清算案件。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李雪江带领审判团队认真“补课”,翻阅大量的案例和文献资料,深入实地了解情况,耐心地与企业负责人沟通。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审结该案件,并在全州率先推动“僵尸企业”破产重组。

开短会、讲短话、干实事,是李雪江的工作作风。大姚县人民法院石羊中心人民法庭庭长姜光文告诉记者:“李院长遇难的前一天,还主持召开了上半年办案质效暨审判运行态势分析会,对即将开展的‘百日攻坚’执行专项行动和下半年审判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同时,和我们一起研究讨论了石羊法庭的装修方案。”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管得住手、把得住嘴、抗得住诱惑。”李雪江常说,法官办案,不管当事人、至亲好友还是普通群众,都要坚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让老百姓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他扶贫路上的别样情

2017年6月,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大姚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雪江欣然接受组织安排,下派担任湾碧傣族傈僳族乡巴拉村党总支第一书记。2018年10月,任湾碧乡党委第一副书记。一边是法院的审执工作,一边是脱贫攻坚的重任,两头都不能放。两年来,李雪江心系贫困群众,情牵脱贫攻坚,在大山深处奉献着青春和热血,他大半时间在驻村,白天爬山头、入深箐,夜里与群众促膝长谈,与乡村干部研究工作。返回县城也放弃休息,第一时间到单位开展工作。

担任巴拉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后,为了清楚掌握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李雪江挨家挨户走访,他的足迹遍布巴拉村委会21个村民小组。李雪江是心中有爱的人,心中有民,同情弱者,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据巴拉村党总支书记凤云琼介绍,去年夏季的一天,她和李雪江一起去小厂村民小组走访,由于公路不通,16公里的路程,他们冒着大雨走了三个多小时。“摔了无数跤,跌倒了爬起来再走,到小厂村时,我们全身都湿透了。” 凤云琼说,“在贫困户王成妹家,当看到她家坐的凳子都没有,床也没有一张,一家人鞋子也没得穿,家徒四壁时,李雪江院长难过地说‘脱贫攻坚的任务艰巨,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啊’,临行时,雪江院长拿了500元钱给王成妹,叮嘱她去买点生活用品。”

巴拉村委会属于全省“深度贫困区”之列,全村有农户703户25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0户920人。在动员群众搬迁中,李雪江和村组干部一遍又一遍进村入户,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苦口婆心解疙瘩、纵横对比帮算账,圆满完成了157户620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2018年10月8日,对于巴拉村委会直过民族村乜波罗村群众来说,是个毕生难忘的日子,这天他们终于告别了不通电的历史。湾碧乡党委副书记罗培春告诉记者:“这是李雪江院长为湾碧乡做的许多实事中的一件,他协调争取项目,解决了小厂、乜波罗村民小组水、电、路不通,没有手机信号等难题,引导群众种植核桃、养殖黑山羊等,极大地助推了脱贫攻坚。” 截至目前,湾碧乡12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1589户6264人脱贫,实现了整乡脱贫摘帽目标。李雪江在担任巴拉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期间,乜波罗一组贫困户李在文是李雪江的挂包户之一,现已搬迁到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78岁的李在文告诉记者:“李雪江是一名好干部,对我们非常好,我家安置点新房子的钥匙都是他帮我家领的,搬出来好啊,读书、看病、打工都方便了。”

群众心里有杆秤,只有党员干部心里装着群众、真诚服务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爱戴。

他是父母和妻子的骄傲 更是孩子的榜样

岁月静好,时光如歌。2005年,22岁的丁剑嫁给了李雪江,她比他小6岁。结婚后,夫妻俩聚少离多,李雪江既是丈夫,又像大哥哥一样为她撑起了一片天空,她敬重他、爱慕他、依赖他。夫妻俩生育了两个儿子,大的11岁半,小的3岁2个月。李雪江走了,丁剑和孩子们的“天”,塌了……

“雪江是一个善良又有责任感的人!”这是丁剑对丈夫的评价。“他工作忙很少回来,但只要回来,他都会去买菜做饭,为孩子辅导功课,陪孩子玩游戏,外出学习培训时,都会给我们带礼物……”回忆起往日的温馨,丁剑已是泪流满面。

“我儿子孝顺、脾气好、爱学习、喜欢运动……”说起李雪江,58岁的岳母陈开凤伤感不已,她说:“我们一直当他是我们的亲生儿子,没想到他这么年轻就走了……”

没有工作安排的节假日,李雪江就会带上妻儿回老家陪伴父母,朋友圈总能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事故发生前,李雪江刚为放暑假的大儿子报了暑期夏令营,还在朋友圈晒出了感慨“我们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东西,只能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人到中年万事缠,上有父母,下有幼儿,李雪江必须担起自己的职责。但在脱贫攻坚最为艰巨的那段时期,李雪江甚至长达一个多月未回过一次家,只有到楚雄开会时才能抽空回家看一眼。从初到大姚的意气风发,到渐生华发,基层工作的艰辛让这位才40出头的院长增添了许多沧桑。

失去亲人无疑是每个人最难跨越的坎,对于只有3岁多的孩子来说,或许他还不懂死亡意味着什么,但是小朋友会用他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悲伤。李雪江走后,活泼开朗的小儿子一下变得内向,在外面见到小朋友有爸爸妈妈陪伴,小孩就哭着找爸爸,有男同事到家里时,小孩就吵着要“叔叔抱”。

“生活还得继续,我要把孩子教育好,替我老公照顾好年迈的公婆,我不能让他走得不安心……”丁剑失声痛哭,这段时间以来,她一再隐忍,怕过度的悲伤影响到儿子,但此刻,泪水决堤般涌出。

为大力弘扬英模精神,云南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办联合人民网云南频道在全省组织开展“云南最美政法干警”网络点赞活动。广大网友可于2021年7月26日至8月10日登录“人民网+”客户端,为你心中最美政法干警点赞。每个手机用户每天可点赞10次。

扫描图中二维码或

原标题:《【云南最美政法干警】“主任 开拔了”成为他在微信工作群中的最后一句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当菊者谜、2024-01-14 02:35当菊者谜、[湖南省网友]202.6.67.5
    在微信工作群中说这样的话,一定是轻松活泼又不失严肃的团队氛围,羡慕这样的工作氛围。
    顶19踩0
  2. 允诺流沙2023-11-02 10:50允诺流沙[北京市网友]203.21.97.217
    “主任+开拔了”是什么意思呢?看来是他的一句口头禅,让人感觉很亲切。
    顶0踩0
  3. 卟ぅ ㄋ之。2023-08-21 19:06卟ぅ ㄋ之。[甘肃省网友]103.227.198.91
    这位政法干警看起来很有干劲,工作中的主任形象和平时的幽默一定让大家很喜欢。
    顶3踩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