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探析异质文化下博物馆跨文化交流——以大同市博物馆文本英译为例

时间:2023-06-08 07:29:02

相关推荐

探析异质文化下博物馆跨文化交流——以大同市博物馆文本英译为例

张晶晶/文

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之间各个领域之间的来往不断加强,跨文化交流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强调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让优秀文化“走出去”,从而逐步扭转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误解与偏见。博物馆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让世界了解的重要窗口,也是实现文化分享的重要途径。当代视域下,博物馆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寻找以历史文化与文物为载体的文化传播之路,建立有利于文化高效传播的话语体系,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一、博物馆文本英文翻译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对文化翻译的研究较之西方国家起步较晚, 加之不同国家民族间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存在差异,异质文化之间有着天然的思维隔膜与知识壁垒,从而造成国际文化交流中存在某种程度上“文化失语”现象,文化的输出较为困难,表现为无法用目的语准确地道地表达文化。当代博物馆承担着以文物整合和策划展览为手段,通过文本翻译把传统优秀文化介绍出去的社会责任。但是,由于译者翻译实践规模有限、范围较窄,经验水平不足等原因,当前博物馆文本翻译中普遍存在诸如拼写、语法失误、错译、误译、漏译、专业名词前后不一致、同一文本内各部分译文风格不统一等问题。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工作中对博物馆文本的英文翻译实践,进一步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分析造成跨文化交际隔阂产生的较深层次原因及工作中具体应对方法,以期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

(一)文化分析的缺失造成错译、误译

奈达(Nida)曾指出“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主要难题是:在很多情况下共享信息的数量和性质存在巨大差异”。[ [America] Eugene A.Nid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p.47.]翻译的过程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层面,如果在理解源语言过程中忽略对文化的分析,缺乏对两种文化中异质信息的敏感度,极易导致错译及文化信息的丢失,造成读者对源语言文化现象感到迷惑或无法理解,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隔阂。

例1.镂雕秋山玉件

原译:Engraved Mountain-in-autumn Jade Item

此处原译存在两处错误:(1)误译:engraved 英文释意为carve, cut, or etch into a material or surface;意为在材料或表面雕刻,没有体现玉的镂雕工艺特点,“镂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将其背景部分镂空,也称为镂空、透雕,因此此处应译为Hollow Engraved;(2)由于缺乏文化分析,在对文化的处理过程中也没有注意深究“秋山玉”文字背后的历史背景信息,直接将其译为“秋天的山的玉雕件”,从而使读者产生有悖于原意的联想。辽代盛行“捺钵”制度,“秋山玉”是一种描述北方游牧民族春秋“捺钵”制度活动内容的玉器,此镂雕玉件写意所表现的是辽金元时期贵族于秋日在山林狩猎的画面,山、林、虎、鹿等均为镂雕雕琢,场景形象生动,风格鲜明,体现了草原民族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趣。可见由于文化分析缺失,背景知识不足,导致英文译文词不达意。

改译:Hollow Engraved Qiushan Jade Depicting Autumn Hunting Scene of the Nobility

为了保证观众有限的注意力不被过多文字信息分散,加之博物馆中对文物的翻译往往受到标牌中文字说明空间的限制,文物名称翻译通常注重简洁性,着重翻译重要的信息。但是此处出于对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的考虑,应该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补充对背景知识的简要英文解释,置于文物翻译下方,实现与主要信息的区分。

Qiushan Jades originated from Nabo Culture of the Liao Dynasty. Nabo, Khitan Words, ie. fishing and hunting activities of emperor and the nobility in four seasons. The Qiushan Jades were the privilege of the imperial family and the noble class, denoting owner’s social status.

例2.北魏漆屏风画

原译:Painted Lacquer Wood Scree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北魏漆屏风画出土于司马金龙墓,是大同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屏风两面绘制,分为上下4层。正面有“娥皇、女英”“周太姜、周太任、周太似”“班婕妤”,均采自汉代刘向所作《烈女传》,而背面绘画多取材于刘向《孝子传》,内容主要体现“贞”与“孝”,反映当时封建社会统治阶级通过宣扬自身所需道德观念以期教化风气,从而实现为封建政治服务的目的。[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考古资料汇编(二)》,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年,第637页。]原译本遵循国内博物馆对文物翻译的传统的要求,根据中文进行翻译,明确体现材质和用途,但是却对精美的图饰只字未提,而外国游客由于缺乏对古代封建社会时代大背景的了解,不禁产生疑问:是什么原因让这件精美的漆屏风画成为极具文化与艺术价值的镇馆之宝?所以在用英文介绍时,需要对其中涉及的人物、故事等要素做简单的引申解释。同时,要注意在朝代后面采用中西通用的历史纪年法,达到理想的文化传播效果。

改译:Painted Lacquer Wood Screen Depicting Story of Filial Sons and Virtuous Women in Chinese History Northern Wei Dynasty (AD 368-534)(此为我馆馆方网站现行译本,某种程度与最近较为盛行的为贴近西方受众而重点参考欧美博物馆通过数据罗列的信息呈现方式相悖,因此,在未来需要进一步商讨完善。)

例3.“传祚无穷”瓦当

原译:Tile-end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Chuan Zuo Wu Qiong”

改译: Tile-end with Chinese characters“传祚无穷”(Chuan Zuo Wu Qiong,meaning endless continuation of throne)

上述两个例子中,相对于原译,改译后的文物英文名称信息完整清晰,且有文化负载量。

跨文化交际必须以信息准确为前提,以传播文化为目的。文化分析缺失的产生,一方面与译者自身翻译水平和文化储备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未能进行“文化语言信息扫描”(cultural information scanning),筛选过滤源语言存在的文化信息以作翻译处理。[ 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1页。]博物馆馆藏文物是历史文化的缩影,是文化跨时代的再现,只有将文化内核与流光溢彩的文物高度结合,才能在为受众惊异于文物精美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领悟,让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博物馆这一平台,深入人们的内心。

(二)“文化认同”意识的缺失造成翻译失误

诺德(Nord)认为:“如果翻译的目的是实现某种服务于译文预期读者的功能,那么任何妨碍实现该目的的翻译方法(或结果)就是翻译失误”。[ [Germany] Christiane 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p.74.]笔者认为,判定翻译失误的标准不仅包括语言层面的准确与否,对原文的忠实程度,还要看它是否符合翻译目的,是否将“译文预期读者”期望与习惯考虑在内。而目前国内博物馆英文文本翻译还没有完全做到以“预期读者”为跨文化交际中心,具体体现为:忽略受众表达习惯,对汉语文本机械逐字翻译;忽略预期读者知识背景,翻译过程中对自己习以为常的文化内容直接一笔带过;太过注重语句的词汇、句法层面而忽视了语篇的整体结构逻辑;未将译文整体放入异质文化的文化矩阵中加以重新审视。此类失误,根本原因在于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认同”意识的缺失,自然也较难被受众所接纳。

古代哲学家韩非子在《说难》中说“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龚文庠:《说服学—攻心的学问》,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0页。]一种文化在输出过程中要想被异质文化所欣赏、了解和接受,必须充分考虑中外思维方式、联想方式以及文化观念的不同。跨文化交际中,说服(文化输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对说服者(文化输出方)言谈方式是否认同。提醒我们:

1.发挥译者主导性,在展览阐释中为目的语受众建立一个完整语境。

英译时,适当通过归化处理对内隐的寓意进行外显的说明,降低双方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交流或理解障碍。此处通过对我馆展览文本标题翻译体现归化处理:

例4. 标题翻译

燕闲清赏

Artworks to Enjoy

石蕴佛光

Buddhist Stone Carving

冠袍风姿

Hair Decoration and Gown

金银幻彩

Glittering Gold and Silver Wares

珠玉流光

Brilliant Jade Wares

不同于汉语注重对仗与辞藻华丽,通过语言文字的美感去吸引眼球。英文更侧重通过较为平实的语言,客观简洁地表达主要内容与思想。以上英文并未逐字翻译,而是对汉语中重复多余的信息进行处理,表达方式则从国外观众角度出发,提纲挈领地说明本章节主要内容,平白直接,符合西方受众的语言习惯。

博物馆文本翻译最终要想实现文化认同,还往往需对中文的文本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调整、编译,用符合目的语受众的行文习惯重新表达。

例5.大同铜器在继承传统工艺优秀成份的同时,又将外来文化因素融合贯通,铜器的制作融合了当地的生活情趣、民俗民风,各种象生造型精妙雅致,文房用具构思巧妙,形制多样。其中不仅有取用古器样式赋予新意之器,也有不少独出心裁的动物造型,衍生出不少佳铸之器,精美的陈设用品及文房用具将造型艺术、生活实用、时代理念融于一体,陈设堂室,典雅时尚。

原译:Based on the good composition of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Datong Bronzeware also integrated cultural factors from outside, and then the bronze production reflected the life of local people and their folk customs. All kinds of elegant bronze artifacts were created with vivid animal design in shape, and many writing accessories were conceived ingeniously. Not only the use of the antique style with new ideas but also a lot of unique artifacts were designed, deriving from animals. These exquisite artifacts and writing accessories perfectly present the integration of plastic arts, practical life, and spirit of times when displayed in the room.

由于思维与表达习惯深受母语影响,原译文很大程度上是对原汉语文本的逐字翻译。语篇中过于频繁地使用“and”造成句子冗长,译文形式上不分主次,缺乏明显的逻辑,语法、修辞、语句表达的不准确干扰了受众对信息的理解。作为文化传播的中间者,我们需要根据语意对汉语意思进行合理断句,通过非谓语动词使行文表达流畅,丰富篇章句法结构。

改译:Besides inheriting the excellent component of traditional craft, Datong Bronze Ware also fuses cultural element from outside, as well as local people’s interest and folk custom, displaying various delicate styles, ingenious ideas and diversified forms, among which contains not just the old types endowed with new ideas, but also many ingenious animal designs in shape. Consequently, many prominent artworks are derived. Whether as an exquisite ornament or writing accessory, formative arts, practicality together with concept of the era are combined to present elegance and lifestyle.

2.建立认同,也需要把握“迎合”与“影响”之间的平衡。

为了让目的语的受众认同、理解和接受我国文化,译者需要不断通过增译、省/减译和改译实现英文文本的交际意图。但是,文化认同并不意味着一方文化为了实现交流的目的而一味妥协顺从另一方的文化。刘宓庆在《文化翻译论纲》一书提到文化翻译中的“歌德模式”即:C1→(通过)C2→(到达)C3,并指出每种语言都存在自身的异质性,我们无法一味通过对原语文化(C2)“削足适履”地去适应目的语文化(C1),试图消除文本的不可译性。而应借助文化翻译的手段,使得目的语通过吸收异质文化的滋养,产生更具有生命力的新文化(C3)。[ 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61页。]笔者认为,翻译中“异化”策略的采用,是源语言文化一定程度上“原汁原味”地融入目的语,并期望在文化的包容中,逐渐融入异质文化。

例6.银铛

Silver Cheng (cooking vessel)

本例在采用异化策略的同时,用增译的手段补充说明铛在古代的真实用途,降低读者的理解难度,引导受众对中西方炊具做简单类比,调动其社会文化知识,建立对文化的接受环境,使他们在参观和文本阅读中获得与国内游客相似的体验。

为贴近受众,博物馆文本英文翻译可以通过研究“平行文本”,借鉴欧美国家博物馆对文物、展览内容解读的结构布局及表达方式,减少传统博物馆文本翻译中因为文字堆砌造成的视觉压迫和理解困难。平行文本一般包括国外博物馆官方网站、图册、宣传页,以及关于博物馆、考古方面的外文文献等。相关词汇与表达的选择可查询Linggle等外文语料库,甚至通过Ebay(易趣)、Amazon(亚马逊)等渠道去了解西方国家对相关词汇的选取倾向,借鉴学习地道自然的表达,贴近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和规范,增强认同感,更好地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二、博物馆文本英译问题的解决策略与建议

(一)译者:了解语言差异 增强文化感应力

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本身存在着各自的异质性差异,常雁在《英汉文化的异质性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从文化渊源、语言结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四个方面全面剖析了英汉文化异质性根源。[ 常雁:《英汉文化的异质性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探索》2010年第1期。]

林同济认为“汉语在组织句子结构时,往往从动词入手,按照动作的承接或语义的关联性排列动词”,所以汉语属于动态语言。王晓娜分析“英语的优势在于名词和介词,这些都决定了英语是静态语言”。[ 王晓娜:《论动词优先说—兼论汉语与英语的类型问题》,《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第4期。]因而,汉英翻译的过程是将动态的汉语转化为静态的英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我们首先要明确汉语动词的主次关系,只有主要的动词才能被当做是英文句中的谓语,其余动作则通过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以及从句实现。

陈小慰在《外宣翻译中认同的建立》则从修辞传统的角度提出汉语“讲究词句整齐对仗”“喜欢辞藻华丽,渲染烘托”,西方话语则重客观事实,不喜用词强烈,色彩外漏。[ 陈小慰:《外宣翻译中“认同”的建立》,《翻译》2007年第1期。]

通过对语言的全面对比,将有助于我们树立文化差异意识,并尝试进入信息接受者的文化语境,从而寻求更为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方法。

(二)馆方:让博物馆成为多元对话的平台

1.重视翻译团队的建设 系统翻译工作流程

由于翻译不仅仅是对语言之间的转换,更多是对基本信息的二次创作,对译者自身素质、工作时间与精力都提出较高要求。博物馆应避免翻译人员的边缘化与角色定位的模糊化,为其提供较为充分的时间保证、辅助资料与人员支持,从而使馆内翻译工作者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同时,随着馆校合作不断推进,我们应该利用好现在的机遇,引用“外脑”,适当外聘高校专业翻译学者、外籍人士、英文专业学生加入翻译团队,积极寻求更高水平的专业指导,保证翻译的质量。

为了保证翻译工作的高校与准确性,译者应尽早加入策展团队,与策展人一起边写边译,这将是中文文本和英文文本互相规范的过程,中文团队为译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解读和实物参照,而译者在对文本翻译的同时,以“促进文化认同,实现有效跨文化交际”原则为指导,提醒、建议团队增加可能专门针对外国受众解释说明的信息背景知识,团队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效率,实现双方的有效沟通与规范化作业。

2.创新文明对话机制

博物馆要勇于担当起传播地域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国际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的今天,抓住机遇,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市级博物馆的发展眼光不能仅仅囿于国内,而应该具备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通过引进、推出国际性临展,构建与不同文明的往来互动、对话交流,进一步促成国际社会文化层面平等、尊重、包容的文化交流模式,为优秀文化争取在世界文明中的“话语权”。

结语:

文化走出去是一项长期、艰巨且富有挑战的工作,博物馆作为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宣传组织,承担着“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阐发精神、展现风貌”的历史使命。做好跨文化交流的工作,让文化依托文物走向世界,对于增强不同文化观众对文化的认知和学习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将改变其对我国文物展品、文化现象以及社会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从而对实现文化的互鉴和对话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来源:大同市博物馆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孤魂深游2023-10-08 06:25孤魂深游[河北省网友]103.53.239.241
    这篇文章真是深入浅出地揭示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希望博物馆能够更多地展示不同文化间的联系和交流。
    顶6踩0
相关阅读
英语课外阅读的好处都有哪些?

英语课外阅读的好处都有哪些?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会选择让学生增加阅读量来增强英语的综合能力

2023-05-26

5本易读英文著作推荐 既能学英语还能读到原版

5本易读英文著作推荐 既能学英语还能读到原版

如果你对一本书的题材完全不感兴趣,那其实不管它是中文版还是英文版,都没有多大必要去阅读

2023-06-08

他自创英文书法 一幅字卖百万 颠覆你的智商 看懂了你是天才

他自创英文书法 一幅字卖百万 颠覆你的智商 看懂了你是天才

在中国书法界,从来就不缺乏天才,他们能自创出各种各样的书体。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遭人吐槽。但能自创字体的甚少,下面这幅所谓的书法作品,你就是学了

2023-05-06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这些稀奇古怪的成语 英文说法你一定不知道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这些稀奇古怪的成语 英文说法你一定不知道

你把成语说出来,大家都能知道它的出处和典故,并且还觉得你引经据典,有文化有内涵

2023-06-08

初一学生吴一诺说 看原版英文电影 是学好英语的有效方法

初一学生吴一诺说 看原版英文电影 是学好英语的有效方法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9岁的小女孩在母亲望女成凤的期望下,努力为进入一所好学校拼命学习着

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