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李白最经典的一首诗 只有四句 千百年来无人能模仿出来!

时间:2023-06-05 06:43:01

相关推荐

李白最经典的一首诗 只有四句 千百年来无人能模仿出来!

李白,人称诗仙,在他所有诗词中,除了会吟月以外,在写大自然的壮美奇观也十分的高超,昔日有一首诗,成为千古名句,经多人模仿却不得其味,为此,还引发了一极少有人知道了的“诗案”,今天小编要为大家分享的诗词诗李白的绝世之作《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给我们最突出的印象自然是山川之美和浪漫主义手法。除此而外,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由远至近、迤逦写来而角度不断变化。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爱和奇特的想象,与这种写法是密切关联着的。

首句是诗人远视庐山。第二句也有“遥看”字样,细味此两句,第一句诗人目力所及,似还要远于下句。诗人乍入庐山,举目望去,群峰簇攒,首先寓目的是庐山最奇妙的香炉 峰。“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座高大无比的香炉,吞吐着团团 白烟,这景象多么奇丽!诗人还进一步描写:日光照彻,团团白烟又变幻成紫霞一般的云烟。传说中神山仙境的景象, 也不过如此吧!

诗人原是要写瀑布的,但又不能一入手就写,因为瀑布尚掩在群山之中,先得写一句香炉峰。写香炉峰也是为了给瀑布安排一个衬托。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一)说:“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这是他游庐山观瀑布的路线。登上香炉峰巅,就望见瀑布了,“挂前川”,说明瀑布距诗人观瀑的山巅很有一段距离,但目力没有上句遥远。瀑布本是飞泻而下 的,“挂”字表示的却似乎是一幅图画;这是因为诗人是遥看的缘故。另外,诗人的位置很高,角度是平视,目力无须乎俯仰,所以一眼就把瀑布全貌看完。这个“挂”字用得很有分寸,也很准确。

三、四两句就又不同了。老远地看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动态感不会有,要近一点、低一点才会有。诗人下山仰视瀑布,瀑布的流速和髙的感觉自然产生。周景式《庐 山记》说:庐山瀑布“其水出山腹,挂流三四百丈,飞湍于林峰之表,望之若悬素,注水处石悉成井,其深不可测。”轰轰悬流,直射水府,这是从何处来的巨瀑呢?诗人并不能看到顶端泻下处,于是,“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奇特的想象就油然浮于脑海了。

后人欣赏这首诗,把它看作庐山瀑布的绝唱。中唐诗人徐凝,也有一首《庐山瀑布》七绝,诗是:“虚空落泉千仞直, 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这首诗场面也很大,但徐凝是一直站在瀑布之下,距离也较近, 所以角度变化不大。这首诗逊于李白的诗,但写得不算坏, “千古长如白练飞”两句,观察细致,比喻也很新奇精聱。

宋苏轼却诋他说:“帝谴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 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说徐凝的诗是“恶诗”,说 “惟有谪仙词”,仿佛庐山瀑布有了李白的诗,别个诗人就不 须再来辞费。这态度自然是偏激了些。此后,关于徐诗是否 “恶诗”,几乎成了 一桩“诗案”。不过,这也证明了李白这首诗艺术性确实十分高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放々逐2023-12-07 14:01┄─┼放々逐[澳门网友]103.239.246.45
    只有四句却千百年来无人能模仿出来!
    顶0踩0
  2. 冰蓝心情2023-09-05 22:22冰蓝心情[湖南省网友]203.21.33.90
    《静夜思》是李白最经典的一首诗。
    顶49踩0
相关阅读
描写雨中景色优美的句子

描写雨中景色优美的句子

骤雨抽打着地面,雨飞水溅,迷潆一片

2016-12-06

描写秋雨的优美句子短句2023年

描写秋雨的优美句子短句2023年

2、秋雨如同满天发亮的珍珠,飘飘扬扬地挥洒着

2012-12-16

2019朋友圈关于立夏的唯美句子 描写立夏节气的优美句子精选!

2019朋友圈关于立夏的唯美句子 描写立夏节气的优美句子精选!

立夏时节,祝福送上,愿你笑容灿烂,快乐开怀!2、一季的阳光,火红了岁月,散发快乐的芬芳;一季的梦想,展开了翅膀,飞往成功的方向;一季的花香,漫过

2022-12-11

描写冬天的优美句子摘抄

描写冬天的优美句子摘抄

1、冬天带来的寒气遍布每个角落。西北风刮来,让人感觉寒风刺骨。光秃秃的树木可怜巴巴地耸立在道路两旁,曾经生机勃勃的小草也终于支持不住,都枯萎发黄

2012-04-26

促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发展进程 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

促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发展进程 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

古诗词本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语文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而如今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意味着在新课标背景下进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