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记叙文课外阅读“作用题”抢分策略 囊括常考八大考点 建议收藏

时间:2023-06-03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或深层含义是什么? 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 题型4:给文章拟换标题

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一)题型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或深层含义)是什么?

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

题型4:给文章拟(换)标题。

题型5:文章的标题能否换成“XX”标题,为什么?

(二)答题技巧

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1)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只有深层含义;(2)语带双关,既要答表层义,也要答深层义。

2、题目的作用(好处)

(1)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3)交代了描写对象;(4)新颖;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5)点明线索;(6)文眼,点明文章的中心事件,揭示文章主旨。(7)题目中有运用比喻,象征或一语双关修辞的,还要修辞的作用。

二、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方法:首先看句段在什么位置,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作答。

(二)句段在不同位置的不同作用

1、句段在开头的作用:

结构上:(1)总起全文,引出(领起)下文。(2)照应题目(3)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4)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5)为下文 作铺垫。

内容上:(1)开篇点题(2)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3)交代背景,埋下伏笔(4)渲染 的气氛,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5)抒发了 的感情。

2、句段在中间的作用:

结构上:⑴承上启下(过渡)⑵承接上文(或照应上文)(3)启示下文(或预设伏笔,或为下文 作铺垫)(4)总括上文

内容上:(1)上承(或照应) ,下启(或呼应) (2)文章由 转为 ------------ ,抒发了 感情

3、句段在结尾的作用 :

结构上:(1)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2)使文章前后照应(或照应文题)(3)总结全文。

内容上: a直白类结尾:(1)篇末点题(2)深化文章的主旨(3)点明中心(或画龙点睛)(4)升华主题(5)抒发了 的感情。

b含蓄类结尾: (1)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2)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3)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形象活泼、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活泼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物质以人的性格、思惟、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到达形象活泼的效果。

3、夸张:突出其特征,揭示素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洁,结构一致,形式柔美,音韵,互相衬映,互为增补。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凸起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部实质意义更真实、准确、深刻、紧密。

10、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凸起文章的中心。

题型1:第X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题型2:划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或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通用模式) 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 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 的情感(性格)。

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 的特征(或情景),抒发了(表现了) 的情感(性格)。

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XX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 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

的情感(性格)。

四、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一)顺叙(按事情发展顺序)

作用:叙事善始善终,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二)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边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活泼性。

(三)插叙

1、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另一件事件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2、作用:(1)情节上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跌宕起伏。(2)丰富人物形象(或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故事情节更完整,突出文章主题。 (3)对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3、答题式:补充交代了 内容,丰富了文章内容,表现了人物(或事物)的 性格(特点),为下文作衬托或铺垫,突出了文章中心,避免了平铺直叙 。

五、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我):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你):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他、她、它):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六、环境描写及作用

(一)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2、自然环境: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二)作用: (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2)渲染了 气氛。(3)表现(或烘托)人物的 的心情、 性格。(4)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5)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6)突出文章主题 。

七、人物描写及作用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作用:在于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 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表现人物思想、精神品质、性格特点等。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

作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神态描写:是通过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凸显人物的精神品质。

题型1:第X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题型2:划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或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这句话运用了 描写方法,生动刻画了 的情态(或特征),突出了 的性格(或品质)。

八、表现手法及作用

(一)表现手法(写作方法)有: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二)几种常见表现手法、作用及答题模式

1、象征手法:根据事物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作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答题模式:运用了象征手法,用 象征 ,突出 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对比: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作用: 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答题模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XX和XX进行对比,强调了 突出了 。

3、衬托手法(侧面烘托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

作用: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答题模式:运用了衬托(或侧面描写)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欲扬先抑:“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作用: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答题模式:该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 ,后 。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 。

5、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前后对照呼应,就是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或句子前面提到了,后面又提到了类似的内容或句子。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内容完整,结构严谨,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答题模式:这句(或这段)与 相互照应,为下文 情节做铺垫,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有哪些?名师指导 考试高分必备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有哪些?名师指导 考试高分必备

...……读着这个词语,我仿佛看到……(结合具体文章具体句子的意思。)二、标点符号。重点关注顿号、分号、省略号、破折号、引号、冒号、问号、感叹号等方法: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判断停顿的长短,句子间的关系。三、...

2022-12-19 #经典句子

「散文」考点术语 答题模板 高考母题……

「散文」考点术语 答题模板 高考母题……

...层级包括“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两个考点。对于“词义、句意”的理解,应善于挖掘其修辞义、主旨意等深层含义,不能浮于表象,浅尝辄止。题型一:理解词语的含义一般地说,高考试题...

2022-12-03 #经典句子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干货集锦 原来学霸是这么学语文的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干货集锦 原来学霸是这么学语文的

...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2.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

2022-12-19 #经典句子

高考语文提分秘籍:最全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提分秘籍:最全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结尾,一个段落看第一句 和结尾句。当然,至于如何看句子之间的关系, 如何看过渡句过渡段, 什么承上启下, 什么铺垫烘托, 还是要理解的,平时脑子里需要记一些有关文章理论的术语。一、答题基本知识 :1. 阅读 : 注意...

2024-01-01 #经典句子

(中考现代文阅读超强版)小说阅读的5个考点分析及答题技巧!

(中考现代文阅读超强版)小说阅读的5个考点分析及答题技巧!

...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划线句子。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

2018-02-11 #经典句子

议论文阅读理解都有哪些知识点?有哪些题型?(中考常考)

议论文阅读理解都有哪些知识点?有哪些题型?(中考常考)

...来提炼段落的分论点。4、文中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的句子,我们要结合文章的题目,在文中寻找最能够阐明此论题的句子或段落(一般在文章的结尾)加以整合。不过这种情况在中考中较为少见,因为难度较大。(二)分析...

2023-01-27 #经典句子

人教版(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最新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最新教学设计「一」

...。四、单元教学难点1、学会揣摩品味文中生动的词语及句子。2、通过学习怎样教会学生细致地观察景物,并会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描写,丰富学生的情感,能够顺畅写简单的写景抒情的文章。五、单元教学方法诵读——欣赏——领...

2023-11-01 #经典句子

做语文小说阅读理解 一定要知道的10种答题模式

做语文小说阅读理解 一定要知道的10种答题模式

...术。1、小说是怎样叙述故事的,做简要分析;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答题方法:判断艺术技巧+阐释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从叙事技巧、情节结构技巧、写人手法、语言艺术四个方面判断艺术技巧,对句子的赏析要从描...

2023-05-20 #经典句子

2020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题考点及答题技巧

2020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题考点及答题技巧

...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考点1.情节梳理考点2.句子赏析考点3.段落作用考点4.标题含义考点5.人物形象分析考点6.谈观点、看法、启示考点7.信息提取与概括考点8.词语赏析考点9.标题含义、标题赏析、标题作用考点10.人物...

2023-06-3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