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河南省信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

时间:2023-05-0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各种人类文明资源的共同滋养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84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7 分钟。

河南省信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全国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各种人类文明资源的共同滋养。其中,“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

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表达形态。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敦煌在千年左右的古丝绸之路文明史上成为多种文明形态接触、交流的大都会,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敦煌文化特殊的表达形态。敦煌文化更多的是在与其他文明形态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

相比较而言,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等文化类型较为封闭,而敦煌文化是在开放的前沿和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波斯文化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具有地域性,而且具有世界性,是一种更具国际比较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敦煌文化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有学者把敦煌文化排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这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文明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

敦煌文化特殊的形成方式使其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敦煌文化既有古今中外思想精华的汇通融合,又保持了各种文化类型自身的独立性,又兼容了不同文化类型各自的合理性。

“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和而不同”意味着承认存在差异和矛盾,追求多样性的统一,反对无差别的同一。“和而不同”提倡多元文化在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中取长补短、共同繁荣。它不仅是理解中国古代学术派别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也是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关系的基本精神。在“和而不同”的前提下,敦煌文化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通而不统”的精神,更深刻、更广泛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精神作为哲学底蕴,才造就了辉煌的敦煌文化,而这一精神与“和而不同”共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资源。

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张,希望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但是中国也绝不希望用中国这套把世界统一起来,同时也不相信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文明有这样的能力将有上万年文明史、70多亿人的世界统一起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和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差异性,世界需要的就是“通而不统”的文化精神。

中华文明能够成为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其延续不断的“基因密码”就是“和而不同”“通而不统”的精神。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一“基因密码”必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文化支撑。

(摘编自范鹏《“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敦煌文化具有特殊的表达形态,主要因为敦煌曾处于古丝绸之路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

B.有学者把敦煌文化排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因为他们不认可“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

C.“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另一种表达,此二者都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关键因素。

D.自从有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世界上各种文明都可以借此来解决各种冲突和矛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背景下阐述“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更具有现实意义。

B.文章通过与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的鲜明对比,论证了敦煌文化具有世界性这一特点。

C.作者从敦煌文化的形成切入,论述了其具有“通而不统”特点的原因,并阐释了其特点。

D.文章论述了“通而不统”与“和而不同”的异同,突出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敦煌文化形成于开放的文化环境,从而具有了世界性,说明越开放越能造就优秀的文化。

B.有世界性特点的敦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认为它不属于中国文化的观点很偏狭。

C.敦煌文化如果不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那么它就可能会被外来文明如佛教文化异化。

D.相较于其他中华传统文化,作者认为兼具独立性和兼容性的敦煌文化更具国际比较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字母词指汉语中单独由字母构成,或者由字母、数字、符号、汉字混合构成的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新词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对1990-2014年《人民日报》语料库中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在《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所收录的244个字母词中,高频使用的字母词(66个)约占27%。其中,字母词GDP的使用频次最高并一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GDP的汉译词“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频次呈下降趋势。这一变化趋势体现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也体现出在词汇系统接纳这一经济领域术语的博弈时,字母词形式所表现出的表达优势。类似的字母词还有A股、CPI等。还有一类高频字母词的使用频率与当时的社会热点有关,波动较大。如WTO一词在2001和2002年使用频次特别高,与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这一事件息息相关。

25年里总使用频次小于50的字母词被划入“低频字母词”,占收录字母词总词条的40%。从语言学视角分析,导致低频的原因有:第一,接受度不如其汉译词,如AI(人工智能)、DC(数码相机)等;第二,只在口语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K歌等;第三,只在非大众传播媒介,如专业领域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SSD(固态硬盘)等。

综上所述,在汉语系统中,真正高频稳定使用的字母词总数并不多,使用总词次却很多,并通过反复使用而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摘编自王秋萍关于“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材料二:

当NBA、CPI、GDP、 ATM等244个英文缩略词、“字母词”被收入商务印书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后,百余名学者以一封举报信对其质疑。

学者代表称,《现代汉语词典》收录244条所谓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违反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敏生表示,汉语词典对于语言文字来说一般具有标准、规范的意义和作用,用英文替代汉字,从现实的作用和长远的影响来看,是汉字拉丁化百年以来对汉字最严重的破坏。

对于学者的质疑,商务印书馆方面回应称,《现代汉语词典》作为工具书,在后附上以外文字母开头的字母词,符合读者查考、学习、更新知识的需求。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西文不可以写进字典,之所以收录进来这些英文字母词,是为了大家的查找方便。

回想我们平时的口语习惯,几乎无人在提到NBA时非要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代之。我们不会说国内生产总值,而将其称为GDP。事实上,这些字母词已成为汉语语言表达的一部分。偶然蹦出几个,不代表汉语表达已经被侵蚀,只是我们在寻找一种更简练、准确的表达方式而已。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9月)

材料三: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244条字母词,表明字母词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字母词是汉语和外语在语言接触当中产生的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人们外语水平的提高、外语热的影响、国际交流的需要等因素都促使字母词不断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一些典型的字母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表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IT、DVD、CEO”等。

不过,在当前我国公开的中文出版物、新闻媒体报道中,直接将外来语嵌入中文的现象有蔓延的趋势,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广电总局于2010年对各广播影视机构下发了通知,提示各个部门,在非必要的情况下,非外语频道要尽量避免使用外语以及外语缩写词,如果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要在后面加上中文解释。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作为一种成熟的语言文字符号体系,我们应该保持它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此外,还有许多原本只在特定场合使用的字母词现在常常出现在媒体上,这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一些新闻媒体有喜欢使用宇母词的习惯,以“江苏TD网络正式建成开通”“安徽芜湖致力打造国内高端LED产业园”为标题,而其中“TD、LED”这些字母词无疑人为地在广大读者面前设置了一道语言屏障。所以,字母词固然有诸多优势,但我们在接纳它的同时也要对它的使用进行规范,避免滥用。

(摘编自寇春娟《论字母词及其规范》)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则材料分别侧重于字母词使用情况、合法性、负面影响这三个角度,但都围绕着“如何对待字母词”这一话题展开分析。

B.三则材料都结合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C.材料一对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较为详尽,力求准确严谨;而材料二则是对相关新闻的评论,力求反映现实生活。

D.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材料二持接受的态度,认为有其合理性;材料三则持否定的态度,反对字母词的滥用。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通过严谨的调查分析得出明确的结论,尽量避免争议;而另两则材料的表达则更有弹性,允许不同观点的提出。

B.材料一依照调查内容的特点进行分析,体现调查的科学性;另两则材料则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展开分析,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C.材料一选取《现代汉语词典》和《人民日报》作为调查的对象,看重样本的权威性;而材料二和材料三选取论据更看重其是否贴近日常生活。

D.材料一语言准确、逻辑严密,材料二、三的语言相对通俗,因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字母词使用情况的研究没有参考价值。

6.字母词的广泛使用,对汉语自身的发展有何影响?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合同

[美国]罗伯特·伯顿·罗宾森

我把车开进了“献血+玩彩票有限公司”的停车场。

……

还有——

那份合同!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轻率地在合同上签字,一拿到游戏机就立即按了一下“开始”,马克的动作表明他已经被赢钱的欲望冲昏了头脑,后面失去控制是理所当然。

B.小说中“我”的紧张疑心和马克的满不在乎构成了鲜明对比,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也突出了小说警示人们不可轻信的主旨。

C.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写人,读者仅能看到“我”视野之内的事物,这就制造了悬念,同时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也更为亲切自然真实。

D.“合同”既是小说的题目,又是贯穿小说的线索,它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利于揭示主旨。

8.这篇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这种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9.这篇小说“虚拟”与“现实”交织,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一特征。(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好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周武帝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高祖有奇表,深自结纳。及高祖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于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高祖深纳之。及受禅,历比部、考功二曹侍郎,赐爵。谔性公方,明达世务,为时论所推。上谓群臣曰:“朕昔为大司马,荷重任,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庶于国事有济。今此事业,谔之力也。”赐物二千段。

谔见礼教凋弊,公卿薨亡,其爱妾侍婢,子孙辄嫁卖之,遂成风俗。谔上书曰:“臣闻追远慎终,民德归厚,三年无改,方称为孝。如闻朝臣之内,有父祖亡没,日月未久,子孙无赖,便分其妓妾,嫁卖取财,有一于兹,实损风化。复有朝廷重臣,位望通贵,平生交旧,情若弟兄。及其亡没,杳同行路,朝闻其死,夕规其妾,方便求娉,以得为限。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五品以上妻妾不得改醮,始于此也。

谔又以属文之家,体尚轻薄,递相师效,流宕忘反,于是上书。上以谔前后所奏颁示天下,四海靡然向风,深革其弊。谔在职数年,务存大体,不尚严猛,由是无刚謇之誉,而潜有匡正多矣。

邳公苏威以临道店舍,乃求利之徒,曷若明告天下,事业污杂,非敦本之义。遂奏高祖,约遣归农,有愿依旧者,所在州县录附市籍,仍撤毁旧店,并令远道,限以时日。正值冬寒,莫敢陈诉。谔因别使,见其如此,以为四民有业,各附所安。逆旅之与旗亭,自古非同一概,即附市籍,于理不可。且行旅之所依托,岂容一朝而废,徒为劳扰,于事非宜,遂专决之,并令依旧。使还朝阙,然后奏闻。高祖善之曰:“体国之臣,当如此矣。”

以年老,出拜通州刺史,甚有惠政,民夷悦服。后三岁,卒官。

(选自《隋书李谔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B.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C.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D.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又称表字,是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别名。在我国古代,男女都可有表字。

B.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D.诸候死称薨,天子死称崩,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鄂喜欢学习,善写文章。曾在北齐担任中书舍人,经常接待和应对陈朝的使者。曾写作《重谷论》讽刺国家耗竭财用。

B.李谔重视礼教,讲究孝道。他反对公卿子孙嫁卖祖父、父亲死后留下的妓妾奴婢获取钱财的行为。

C.李谔注重文风,为官有功。针对当时轻薄之风,他先后上奏,建议革除文风之弊。四海之内,闻风仰慕。

D.李鄂体察民情,造福百姓。苏威撤除毁掉路边的旅店,李鄂认为这种做法不合道理,只能徒然造成骚扰烦劳,让路边的旅店依然保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庶于国事有济。今此事业,谔之力也。

(2)使还朝阙,然后奏闻。高祖善之曰:“体国之臣,当如此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注】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

B.古人鸿雁传书,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目成愁。

C.“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

D.全词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格,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15.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周瑜指挥若定、轻松胜敌的风采。

(2)中国传统文化对积累十分重视,并用行路来加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明确了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0个字。(6分)

棉花按纤维的长短,___________。我国除了新疆之外,其它地区产的棉花均为细绒棉。经相关检测,新疆长绒棉的各项指标都远高于国家标准。尤其是吐鲁番所产的棉花,不仅___________,较一般的细绒棉多1000余米/克,而且洁白、光亮、有弹性。采用新疆长绒棉生产出的纯棉毛巾,质地柔软,色彩鲜艳,吸水性好。其品质远优于其他普通细绒棉毛巾。据统计,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达516.1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7.3%,目前新疆农民纯收入的30%来自棉花产业。因此,别有用心之人对新疆棉花的抹黑是一场针对新疆的"非传统战争"是要让新疆失去经济造血能力,威胁新疆乃至___________。

21.根据以下文字,请给“非虚构散文”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40个字。(5分)

产生于新世纪的“非虚构散文”是一种新的写作形态。长篇“非虚构”散文《大地上的亲人》从一个农村儿媳的视角,叙述三个村庄亲人真实而复杂的生存境遇,展现了处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命运和基层社会的真实图景。但是有一些打着“非虚构写作”旗号的作品,缺乏散文文体应有的优美语言、修辞、文气、情采、格调、氛围,这样的作品读起来自然味同嚼蜡。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从嘉兴南湖的开天辟地,到天安门城楼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后的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远大理想,铸就民族辉煌。2003年“非典”肆虐,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一次次灾难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屈不挠,终能力挽狂澜。从“人民功臣”到“人民公仆”,退役老兵张富清深藏功名,无言奉献;毕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钟扬,不畏艰险,跋山涉水,为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植物基因宝藏……一个个共产党人恪尽职守,成为民族脊梁。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校团委举行“坚定信念,开创未来”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参考答案以及解析

1.C;

2.D;

3.A

4.C;

5.D;

6.有利: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和表达方式。有利于汉语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在特定领域具有一定的表达优势,利于汉语表达的简练、准确。不利:损害汉语言词汇系统的稳定性。破坏汉语语言系统纯洁性。滥用字母词造成汉语交流的不通畅。

7.B;

8.便于突出人物形象,一句一段的形式能突出人物的话语和行为,使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使语言简洁凝练,便于在叙述中留白,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小说情节的发展明快紧凑,便于在有限的篇幅内展开复杂的内容;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使文中出现的停车场、游戏房间、医院三个场景快速自然切换;便于加快叙事节奏,渲染紧张气氛。

9.作品的主要情节是虚拟的,“献血+玩彩票有限公司”的献血+玩彩票方式、合同的第三部分内容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合法合理地出现的。作品的人物和呈现的主旨又是现实的,因贪婪和沉迷于玩彩票而陷入生命危险的马克这一人物形象具有真实性;小说呈现的主旨是警示人们诱惑会如绳索一般逐渐收紧,沉溺于游戏、博彩等事物的人会搭上自己的人生,这个主旨是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在虚拟中揭示社会现实,既使情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又能曲折地揭示深刻的主旨,引人深思。

10.D;

11.C;

12.A;

13.(1)李谔列出十二条意见,苦苦的劝我,不让我担任京外职务,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我今天成就这样的事业,是李谔的功劳啊。

(2)(他)出使回到朝廷复命,然后将这事奏闻皇帝,高祖认为这样做是好的,说:“治理国家的人,应当这样啊。”;

14.B;

15.秦观词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借景(物)抒情,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描绘了女子独倚高楼、遥望远方的画面,表达出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孤寂苦闷之情。

解析:14.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错误,原词“过尽飞鸿字字愁”意思为“一队队飞过长空的鸿雁,似乎是一个个愁字”,因此“字字”指雁字,而非书信的字句。

16.(1)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7.B;

18.A;

19.D;

20.分为长绒棉和细绒棉;纤维柔长;中国的经济安全

21.“非虚构散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写作内容,并具有散文文体特征的新的写作形态。

22.参考立意:坚定理想信念,做合格接班人;学习党员精神,努力开创未来;勠力同心,不辱使命。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河南省信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自信阳光正能量的句子 句句激励人心

自信阳光正能量的句子 句句激励人心

自信阳光正能量的句子,句句激励人心一、 相信爱情,即使它给你带来悲哀也要相信爱情。有时候爱情不是因为看到了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得到。——泰戈尔二、面对嘲笑,总要努力一下,就算破茧变不成蝴蝶,也要变...

2022-12-24 #经典句子

听过以茶代酒 可你对中国茶文化又有多少了解呢?

听过以茶代酒 可你对中国茶文化又有多少了解呢?

...甘露露芽云液胜醍醐 庐山云雾淡薄村村洒,甘香院院茶 信阳毛尖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由信阳茶农创制于民国初年。主要产地在信阳市和新县,商城县及境...

2023-02-01 #经典句子

“正山堂杯”全国第三届茶文化诗词楹联征稿启事

“正山堂杯”全国第三届茶文化诗词楹联征稿启事

...与十大产区相关茶文化等诗词楹联创作(十大产区:河南信阳、浙江绍兴、贵州普安、四川广元、湖北巴东、湖南古丈、安徽黄山、云南凤庆、福建武夷山、山东诸城)(附件)以上符合任一条征稿内容即可。三、征稿要求1.作...

2023-05-09 #经典句子

「沪中考专题」21届上海奉贤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

「沪中考专题」21届上海奉贤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

...戴针织帽,还是觉得有些发冷。他手里拿着一张“徐州—信阳”的火车票,满怀心事地在座位上发呆,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回家,还是不回家?③陈星几个月前,一个哥们儿离开时,把自己在信阳的住址告诉了他。哥们儿说:“外...

2023-05-03 #经典句子

诗词中的茶文化——十大名茶!

诗词中的茶文化——十大名茶!

...,鲜醇甘美逸神情。嘉木从来生佳地,徽州春意杯中呈。信阳毛尖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是绿茶的一种,主要产于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和罗山县,民国初年,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

2023-05-09 #经典句子

可以写进与疫情有关作文句子

可以写进与疫情有关作文句子

...雄33、黑夜里,信仰星河的人流浪,信仰月亮的人奔跑,信阳太阳的人等待天亮。34、畏则不敢肆而德已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35、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36、我看不见你温柔的面孔,却能看得见你美丽的眼睛;...

2022-12-20 #经典句子

奇巧核舟叹神奇 生动妙语展技艺|《核舟记》教学设计与反思

奇巧核舟叹神奇 生动妙语展技艺|《核舟记》教学设计与反思

...露含|不断促进专业成长,适应未来教学之路 ——2020年信阳师院国培总结与感想2.司露含|赏山川之美 品得意之情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与反思文字|司露含编辑|夏书杰部分图片源于网络语文工作室第47期我知道你在看...

2023-05-28 #经典句子

语文七下第4课《孙权劝学》复习知识点大全

语文七下第4课《孙权劝学》复习知识点大全

...号文正。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3.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4.吕蒙(178-219),字子明...

2023-09-1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