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30个文化典故

时间:2022-12-10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9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1、牛角挂书

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2、负薪读书

形容勤学的典故。

出自《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带经而锄

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4、挟策读书

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

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策,写书的竹简。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5、高凤流麦

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6、温舒编蒲

形容勤学的典故。

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

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7、凿壁偷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8、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9、囊萤映雪

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10、悬梁刺股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梁以自课”;

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11、韦编三绝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

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12、下帷读书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

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13、三余读书

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

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4、焚膏继晷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

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15、十年窗下

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

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

后人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16、学富五车

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

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

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

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17、三十乘书

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

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

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18、枕中秘宝

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

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

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19、开卷有益

勉励人读书的典故。

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20、读书种子

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像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

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似祖(效法)裴语,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书种”、“读书种”。

21、束之高阁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

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

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22、三坟五典

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

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23、寻章摘句

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

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4、断章取义

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

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

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25、梦笔生花

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

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

26、文不加点

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

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

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

27、著述等身

形容读书或著述很多的典故。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后人遂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来形容著述极富,“著述等身”、“等身著作”。

28、一字千金

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

事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市”、“悬金”等。

29、洛阳纸贵

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

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三,与《三都赋》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30、藏之名山

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30个文化典故》,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梳理填空 附答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梳理填空 附答案

...解词语鲜艳:鲜明而美丽。绚丽多彩:绚丽,灿烂美丽。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敬爱:尊敬热爱。飘扬:在空中随风飘动。招引:吸引。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边疆:靠近国界的领土。粗壮:指粗大而...

2023-06-03 #经典句子

省考:言语理解如何快速提分?方法正确简单一半!

省考:言语理解如何快速提分?方法正确简单一半!

...雷!1.不绝如缕:比喻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2.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用作贬义。3.良莠不齐:指好人坏...

2023-12-08 #经典句子

古文赏析:古人打比方的艺术

古文赏析:古人打比方的艺术

...了当地说,而是含蓄、曲折地说出来。如果用一句唐诗来形容的话,我会说“曲径通幽处”。就像你走进一个很漂亮的园子,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一直走到尽头,你才能发现一间小房子。这种神秘的、帯着探索的,你不知道...

2023-10-07 #经典句子

41.利用语法知识巧妙翻译文言句子

41.利用语法知识巧妙翻译文言句子

...句子的关键就是找出谓语。1.首先找到谓语,谓语一般由形容词或动词充当。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

2023-09-28 #经典句子

语文园地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人物优秀品质词语 《别董大》

语文园地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人物优秀品质词语 《别董大》

...语,要求学生在正确认读的基础上,能举例说说这些词语形容的人物。第二项编排了对比反问句和陈述句不同语气的两组句子。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比,感知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表达效果。每组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句都是选自...

2023-01-15 #经典句子

小学语文 拟声词——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小学语文 拟声词——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写正确的拟声词。【风声】呼呼:北风呼呼地吹。萧萧:形容风声淅沥等。【雷声】咔嚓:形容雷声。隆隆:形容剧烈震动的声音。轰隆:形容雷声。【雨声】滴嗒:形容小雨。滴沥:雨水下滴的声音。【水声】咕嘟:液体沸腾...

2022-11-19 #经典句子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读书笔记 园地的知识经常考试哦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读书笔记 园地的知识经常考试哦

...“动词+名词+动词+名词”第二行成语构词词性是“名词+形容词+名词+形容词”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提示:恰当朗读“真的”“地下”“一点儿”“不懂就要问”,因为它们在句子的表情达意上起关键作用。在班里...

2022-11-26 #经典句子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笔记怎么整理?家长来看看!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笔记怎么整理?家长来看看!

...雨:秋冬时节的冷雨。4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5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6、 平明:天亮的时候。7、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8、 楚山:楚...

2023-11-21 #经典句子